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醫療器材技術領域,尤其為一種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包括裝置本體和端蓋,所述裝置本體的內部安裝有負壓機,且負壓機的右側設置有痰液收集池,所述裝置本體的左側安裝有連接軸,且連接軸的左側連接有側門,所述側門的表面設置有亞克力板,且亞克力板的左側安裝有第一把手,所述端蓋安裝于裝置本體的上方,且端蓋的底部設置有密封條,并且端蓋的右側設置有螺釘,所述端蓋的上方固定有第二把手,且第二把手的表面設置有橡膠貼,所述端蓋的右側連接有軟管,且軟管的右端連接有連接套。該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可以有效避免痰液回流,可以快速更換痰液收集池。以快速更換痰液收集池。以快速更換痰液收集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材
,具體為一種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吸痰是利用負壓吸引的原理,用導管經口、鼻或人工氣道,將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的一種方法,且吸痰的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隨著科技的發展清肺排痰裝置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現有的技術存在以下問題:
[0003]1.現有的清肺排痰裝置在使用時,負壓吸引力不足,容易導致吸走的痰回流到患者體內,增加裝置的使用難度;
[0004]2.現有的清肺排痰裝置,在使用時不便于更換或者清洗痰液收集池,造成裝置使用時不夠便捷。
[0005]針對上述問題,急需在原有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現有的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使用時痰液容易回流,不便于更換痰液收集池的問題。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包括裝置本體和端蓋,所述裝置本體的內部安裝有負壓機,且負壓機的右側設置有痰液收集池,所述裝置本體的左側安裝有連接軸,且連接軸的左側連接有側門,所述側門的表面設置有亞克力板,且亞克力板的左側安裝有第一把手,所述端蓋安裝于裝置本體的上方,且端蓋的底部設置有密封條,并且端蓋的右側設置有螺釘,所述端蓋的上方固定有第二把手,且第二把手的表面設置有橡膠貼,所述端蓋的右側連接有軟管,且軟管的右端連接有連接套,并且連接套的下方安裝有引導管,所述引導管的底部設置有通孔,且引導管的內部固定有擋塊。
[0008]優選的,所述側門與裝置本體通過連接軸構成轉動安裝結構,且連接軸關于側門軸線對稱設置有2個。
[0009]優選的,所述側門與裝置本體之間為卡合連接,且側門與裝置本體之間采用相互平行重合設置。
[0010]優選的,所述螺釘與裝置本體之間采用螺紋連接,且螺釘等角度分布在端蓋的表面。
[0011]優選的,所述橡膠貼與第二把手之間為膠水連接,且橡膠貼表面采用波浪狀設置。
[0012]優選的,所述擋塊等間距分布在引導管的內部,且引導管與連接套采用螺紋連接。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
排痰裝置,可以有效避免痰液回流,可以快速更換痰液收集池;
[0014]1.在使用此裝置吸痰時,通過負壓機在裝置內部制造負壓,端蓋和側門處采用密封條進行密封,將引導管伸入患者的口鼻內部,引導管上的通孔可以保證引導管內部的空氣流通,痰液經過引導管進入軟管流入痰液收集池,當痰液回流時,由于擋塊采用傾斜狀設置進口大出口小,所以痰液不會回流到患者口鼻內部,達到防止痰液回流的目的;
[0015]2.在裝置使用時需要經常取出痰液收集池進行清洗消毒,以達到干凈衛生,可以從亞克力板觀察痰液收集池的情況,當需要清洗更換痰液收集池時,將側門通過連接軸打開,取出痰液收集池,更換新的痰液收集池,將側門關閉,達到快速的更換痰液收集池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整體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整體右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技術整體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技術引導管與連接套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裝置本體;2、負壓機;3、痰液收集池;4、連接軸;5、側門;6、亞克力板;7、第一把手;8、端蓋;9、密封條;10、螺釘;11、第二把手;12、橡膠貼;13、軟管;14、連接套;15、引導管;16、通孔;17、擋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2]請參閱圖1
?
4,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包括裝置本體1、負壓機2、痰液收集池3、連接軸4、側門5、亞克力板6、第一把手7、端蓋8、密封條9、螺釘10、第二把手11、橡膠貼12、軟管13、連接套14、引導管15、通孔16和擋塊17,所述裝置本體1的內部安裝有負壓機2,且負壓機2的右側設置有痰液收集池3,所述裝置本體1的左側安裝有連接軸4,且連接軸4的左側連接有側門5,所述側門5的表面設置有亞克力板6,且亞克力板6的左側安裝有第一把手7,所述端蓋8安裝于裝置本體1的上方,且端蓋8的底部設置有密封條9,并且端蓋8的右側設置有螺釘10,所述端蓋8的上方固定有第二把手11,且第二把手11的表面設置有橡膠貼12,所述端蓋8的右側連接有軟管13,且軟管13的右端連接有連接套14,并且連接套14的下方安裝有引導管15,所述引導管15的底部設置有通孔16,且引導管15的內部固定有擋塊17;
[0023]側門5與裝置本體1通過連接軸4構成轉動安裝結構,且連接軸4關于側門5軸線對稱設置有2個,側門5連接軸4轉動可以使側門5打開關閉更加方便快速,連接軸4對稱設置可以使側門5的位置固定,不會產生偏移造成裝置漏氣;
[0024]側門5與裝置本體1之間為卡合連接,且側門5與裝置本體1之間采用軸線相互平行設置,側門5和裝置本體1卡合連接可以使側門5和裝置之間更加貼合,減少漏氣的可能,增
加裝置使用壽命,軸線平行設置可以使裝置的密閉性得到保證;
[0025]螺釘10與裝置本體1之間采用螺紋連接,且螺釘10等角度分布在端蓋8的表面,螺釘10將端蓋8和裝置本體1連接在一起,通過螺釘10對二者進行連接可以使裝置需要維修時更加方便,也可以使在裝置移動時更加方便,等角度設置可以使二者的連接更牢固;
[0026]橡膠貼12與第二把手11之間為膠水連接,且橡膠貼12表面采用波浪狀設置,膠水連接提高了橡膠貼12安裝的穩定性,波浪狀設置增大了第二把手11與手掌之間的摩擦力,不易出現脫落的情況;
[0027]擋塊17等間距分布在引導管15的內部,且引導管15與連接套14采用螺紋連接,擋塊17等間距分布在引導管15的內部可以防止痰液回流,螺紋連接可以更方便的對引導管15進行更換。
[0028]工作原理:在使用該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時,通過負壓機2在裝置內部制造負壓,同時由于端蓋8和側門5處采用密封條9進行密封保證了裝置的密閉性,將引導管15伸入患者的口鼻內部,引導管15上的通孔16可以保證引導管15內部的空氣流通,同時引導管15與軟管13通過連接套14連接,可以快速的更換引導管15,痰液經過引導管15進入軟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置,包括裝置本體(1)和端蓋(8),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本體(1)的內部安裝有負壓機(2),且負壓機(2)的右側設置有痰液收集池(3),所述裝置本體(1)的左側安裝有連接軸(4),且連接軸(4)的左側連接有側門(5),所述側門(5)的表面設置有亞克力板(6),且亞克力板(6)的左側安裝有第一把手(7),所述端蓋(8)安裝于裝置本體(1)的上方,且端蓋(8)的底部設置有密封條(9),并且端蓋(8)的右側設置有螺釘(10),所述端蓋(8)的上方固定有第二把手(11),且第二把手(11)的表面設置有橡膠貼(12),所述端蓋(8)的右側連接有軟管(13),且軟管(13)的右端連接有連接套(14),并且連接套(14)的下方安裝有引導管(15),所述引導管(15)的底部設置有通孔(16),且引導管(15)的內部固定有擋塊(1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防回流結構的呼吸內科清肺排痰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文娟,
申請(專利權)人:杜文娟,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