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屬于建筑用支架技術領域。為解決現有支架體系單個立桿承載力有限,整體結構穩定性較低的問題。包括多個水平桿和多個桁架式立桿組件;每個桁架式立桿組件包括三個桁架立桿和至少一個連接盤,每個連接盤上設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立桿插口;相鄰兩個桁架式立桿組件上的連接盤通過一個水平桿連接,六個桁架式立桿組件及對應的水平桿形成六棱柱狀支架體系單元,六棱柱狀支架體系單元再向外延伸從而構成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三角形穩定結構可有效提高整體穩定性,承載能力分別是碗扣式模板支撐架和盤扣式模板支撐架的5.3倍和3.8倍,結構相對簡單,便于快速安裝和拆卸,簡化操作步驟,具有推廣價值。具有推廣價值。具有推廣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用支架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
技術介紹
[0002]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城市化建設的步伐也日益加快,步入了建筑業飛速發展的黃金期,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我國最具活力和最具規模的基礎產業,也是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環節。我國基礎設施每年的投資總額達到數十萬億元,投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0003]腳手架及模板支架作為施工現場為工人操作而搭建的各種支架,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橋梁、水利、礦山和市政等建筑領域,連接件用于連接支架橫向、縱向甚至斜向的各個主要支撐桿,建筑工程腳手架及模板支架也由以前的木質材料結構轉變為鋼管結構,相比以前而言支架體系穩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現今相關的技術存在一定缺陷,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時常有支架體系失穩的情況發生,特別是在高層、超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生支架體系坍塌事故,無論從人員生命安全還是經濟方面而已都是損失重大的,因此加強對建筑工程鋼管支架體系穩定性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0004]其中的技術缺陷之一是支架為單個立桿相互連接拼裝成整體,尤其是碗扣式支架,整體支架體系的穩定性較弱,產生了非常多的倒塌事故,造成重大生命和財產損失,目前我國整個建筑施工行業存在普遍的安全生產現狀是在搭設支架體系之前疏于對支架結構設計的力學計算和剛度核算,僅憑以往的經驗進行支架搭設,細節方面很容易被施工作業人員忽略,使得所搭設的支架結構體系單元不夠明確,支撐系統的力學穩定性能不足以承載腳手板及模板上的荷載。
[0005]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研究后發現,絕大多數事故造成的原因是架體整體失穩而導致支架體系的連續倒塌,現有的支架體系利用扣接頭將相鄰的兩個立桿進行連接形成具有均勻分布的支架體系,主要通過改變立桿與扣接頭的連接結構增加整體的穩定性,而單個立桿的承載力有限,存在整體結構穩定性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
[0007]為了解決現有的扣件式、碗扣式及盤扣式支架體系是通過改變立桿與扣接頭的連接結構增加整體的穩定性的,但因單個立桿的承載力有限,存在整體結構穩定性較低的問題。
[0008]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0009]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所述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包括多個水平桿和多個桁架式立桿組件;每個桁架式立桿組件包括三個桁架立桿和至少一個用于將三個桁架立桿捆縛在一起的連接盤,每個連接盤上設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立桿插
口,每個桁架立桿對應穿過一個立桿插口;相鄰兩個桁架式立桿組件上的連接盤通過一個水平桿連接,每個連接盤用于連接三個水平桿,六個桁架式立桿組件及對應的水平桿形成六棱柱狀支架體系單元,六棱柱狀支架體系單元再向外延伸從而構成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
[0010]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盤設置有節點插口,所述節點插口與水平桿通過插銷連接,用于通過水平桿連接兩個相鄰的桁架式立桿組件。
[0011]進一步地,兩個立桿插口之間設置一個節點插口,所述水平桿兩端均設置有扣接頭,所述扣接頭為U型結構,所述扣接頭設置有條形插口,所述扣接頭卡接在連接盤上,所述插銷依次貫穿條形插口和節點插口,用于將水平桿固定在連接盤上。
[0012]進一步地,所述條形插口的長度小于插銷上端的長度,所述條形插口的寬度小于插銷上端厚度,所述插銷下端長度小于條形插口的長度,所述插銷下端厚度小于條形插口的寬度。
[0013]進一步地,所述桁架立桿貫與連接盤焊接。
[0014]進一步地,每個桁架式立桿組件底端均設置有底托,所述底托與每個桁架立桿通過螺紋連接。
[0015]進一步地,每個桁架式立桿組件頂端均設置有頂托,所述頂托與每個桁架立桿通過螺紋連接。
[0016]進一步地,所述桁架立桿為Q460鋼材桁架立桿,所述水平桿為7075鋁合金水平桿。
[0017]進一步地,每個桁架式立桿組件通過至少兩個連接盤連接,每個六棱柱狀支架體系單元中相鄰兩組桁架式立桿組件之間設置有斜桿,所述斜桿兩端分別與相鄰兩組桁架式立桿組件上的連接盤連接。
[0018]進一步地,還包括風攬,所述風攬一端與每個桁架式立桿組件靠近頂托一側的連接盤連接,風攬另一端用于與地面連接。
[0019]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專利技術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包括若干組通過水平桿連接的桁架式立桿組件,每個桁架式立桿組件為三個桁架立桿通過至少一個連接盤連接,通過連接盤設置的呈三角形分布的立桿插口與桁架立桿連接,取代傳統單個立桿通過水平桿連接改為呈三角形分布的桁架式立桿組件通過水平桿連接,桁架立桿三角形穩定結構的設置以及蜂窩狀整體結構的設置能夠提高桁架式立桿組件核心的承載力以及整體桁架體系的穩定性,防止由于使用過程中意外及偶然的荷載增加而造成架體整體失穩發生垮塌事故。
[0021]對傳統碗扣式支架體系、傳統盤扣式支架體系和本專利技術進行力學性能有限元分析對比,架體統一布置為4跨
×
4跨,高3層,可得到傳統碗扣式支架體系的承載能力為1kN
×
25
×
34.38=859.5kN,即85.95t,傳統盤扣式支架體系的承載能力為1kN
×
25
×
48.39=1209.75kN,即121.0t,本專利技術的承載力為1kN
×
24
×
189.4=4545.60kN,即454.6t,承載面積是碗扣式模板支架2.3倍,是盤扣式模板支架的1.86倍,承載能力是碗扣式模板支架的5.3倍,是盤扣式模板支架的3.8倍;當增加本專利技術的承載面積時,承載力和穩定性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0022]本專利技術結構相對簡單,通過連接盤和水平桿即可拼裝完成蜂窩狀的桁架式支架體系,可將每個桁架式立桿組件安裝后再運輸至施工場地,通過水平桿進行拼裝,便于快速安
裝和拆卸,簡化了施工現場的操作步驟,節約時間,相比于傳統模板支架搭設密集,由于本專利技術材料輕質高強且蜂窩狀桁架結構具有高穩定性,搭設間距較大,節省了大量材料,具有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的連接盤俯視圖一;
[0024]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的連接盤俯視圖二;
[0025]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的桁架式立桿組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6]圖4為圖3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7]圖5為本專利技術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的桁架式立桿組件的側視圖;
[0028]圖6為本專利技術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的俯視圖一;
[0029]圖7為本專利技術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的俯視圖二;
[0030]圖8為本專利技術一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包括多個水平桿(4)和多個桁架式立桿組件;每個桁架式立桿組件包括三個桁架立桿(5)和至少一個用于將三個桁架立桿(5)捆縛在一起的連接盤(1),每個連接盤(1)上設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立桿插口(2),每個桁架立桿(5)對應穿過一個立桿插口(2);相鄰兩個桁架式立桿組件上的連接盤(1)通過一個水平桿(4)連接,每個連接盤(1)用于連接三個水平桿(4),六個桁架式立桿組件及對應的水平桿(4)形成六棱柱狀支架體系單元,六棱柱狀支架體系單元再向外延伸從而構成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盤(1)設置有節點插口(3),所述節點插口(3)與水平桿(4)通過插銷(6)連接,用于通過水平桿(4)連接兩個相鄰的桁架式立桿組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節點插口(3)位于相鄰兩個立桿插口(2)之間,所述水平桿(4)兩端均設置有扣接頭(41),所述扣接頭(41)為U型結構,所述扣接頭(41)設置有條形插口(42),所述扣接頭(41)卡接在連接盤(1)上,所述插銷(6)依次貫穿條形插口(42)和節點插口(3),用于將水平桿(4)固定在連接盤(1)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高強輕質蜂窩狀桁架式支架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條形插口(42)的長度小于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魏晨陽,劉昌永,王玉銀,李雪來,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