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雙工位段差測量機構,包括工作臺、料盤存放機構、直線模組、XY軸移動模組和相機檢測模組,所述料盤存放機構設于工作臺中部,所述直線模組設于料盤存放機構兩側,所述直線模組的滑板上連接有產品載具,所述XY軸移動模組設于所述直線模組一端,所述XY軸移動模組的滑臺上通過支撐座連接有升降氣缸,所述相機檢測模組通過固定板與所述升降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固定板底部一側的連接座上連接有上料吸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采用雙工位不間斷測量,可大大降低人力勞動強度,節約時間成本,提高測量效率,同時可以確保測量結果的精確度。量結果的精確度。量結果的精確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雙工位段差測量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測量
,具體涉及一種雙工位段差測量機構。
技術介紹
[0002]段差是指前后模等分型面位置處因為加工精度偏差而導致匹配的偏差。
[0003]電子連接器也常被稱為電路連接器,將一個回路上的兩個導體橋接起來,使得電流或者訊號可以從一個導體流入另一個導體的導體設備,簡單來說,是用以完成電路或者電子機器等相互間電氣連接之元件。因此在電子連接器的生產過程中,對于其段差的要求十分嚴苛,在出廠之前必須都要經過段差測量。
[0004]現有的段差測量方式是采用人工持量具對產品進行測量,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了人力勞動強度,花費大量時間,而且效率較低,人工測量結果也不夠精確。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工位段差測量機構,結構簡單,降低人力勞動強度,節約時間成本,提高測量效率,同時確保測量結果的精確度。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7]一種雙工位段差測量機構,包括工作臺、料盤存放機構、直線模組、XY軸移動模組和相機檢測模組,所述料盤存放機構設于工作臺中部,所述直線模組設于料盤存放機構兩側,所述直線模組的滑板上連接有產品載具,所述XY軸移動模組設于所述直線模組一端,所述XY軸移動模組的滑臺上通過支撐座連接有升降氣缸,所述相機檢測模組通過固定板與所述升降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固定板底部一側的連接座上連接有上料吸盤。
[0008]優選地,料盤存放機構具體包括底板和料盤支撐框,所述料盤支撐框通過支撐板連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料盤支撐框具體為仿形結構。
[0009]優選地,所述產品載具具體包括載板和限位板,所述載板上設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活動連接于限位槽一側,所述限位槽具體為仿形結構。
[0010]優選地,所述直線模組的數量為兩個,具體以所述料盤存放機構為中心軸對稱設置,且兩個所述直線模組的一側均設有等離子風扇,所述等離子風扇具體朝向所述產品載具設置。
[0011]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一種雙工位段差測量機構,結構簡單,采用雙工位不間斷測量,可大大降低人力勞動強度,節約時間成本,提高測量效率,同時可以確保測量結果的精確度。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技術一種雙工位段差測量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0014]圖3為圖1中產品載具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圖1中料盤存放機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工作臺;2、料盤存放機構;20、底板;21、料盤支撐框;22、支撐板;3、直線模組;4、產品載具;40、載板;41、限位板;42、限位槽;5、滑板;6、XY軸移動模組;7、滑臺;8、支撐座;9、升降氣缸;10、相機檢測模組;11、連接座;12、上料吸盤;13、等離子風扇;14、固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18]參考圖1至圖4,一種雙工位段差測量機構,包括工作臺1、料盤存放機構2、直線模組3、XY軸移動模組6和相機檢測模組10,所述料盤存放機構2設于工作臺1中部,所述直線模組3設于料盤存放機構2兩側,所述直線模組3的滑板5上連接有產品載具4,所述XY軸移動模組6設于所述直線模組3一端,所述XY軸移動模組6的滑臺7上通過支撐座8連接有升降氣缸9,所述相機檢測模組10通過固定板14與所述升降氣缸9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固定板14底部一側的連接座11上連接有上料吸盤12。
[0019]料盤存放機構2具體包括底板20和料盤支撐框21,所述料盤支撐框21通過支撐板22連接于所述底板20上,所述料盤支撐框21具體為仿形結構。
[0020]所述產品載具4具體包括載板40和限位板41,所述載板40上設有限位槽42,所述限位板41活動連接于限位槽42一側,所述限位槽42具體為仿形結構;所述產品載具4可用于不同規格的產品。
[0021]所述直線模組3的數量為兩個,具體以所述料盤存放機構2為中心軸對稱設置,且兩個所述直線模組3的一側均設有等離子風扇13,所述等離子風扇13具體朝向所述產品載具4設置;所述等離子風扇13用于去除產品表面的靜電以便后續加工。
[0022]本技術的工作原理為:首先將待檢測的產品料盤放置在料盤支撐框21上,開始檢測時,XY軸移動模組6驅動支撐座8帶動上料吸盤12運動至料盤存放機構2上方,然后升降氣缸9驅動固定板14帶動上料吸盤12下降,對料盤上的產品進行吸持,吸持完成后上料吸盤12回歸初始高度,接著XY軸移動模組6驅動上料吸盤12帶動產品運動至一個產品載具4上方,然后升降氣缸9驅動上料吸盤12下降,直至產品進入限位槽42內,此時吸盤松開,最后XY軸移動模組6驅動相機檢測模組10在產品上方移動進行檢測即可。
[0023]上述實施例用于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將本技術局限于這些具體實施方式。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理解為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工位段差測量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臺(1)、料盤存放機構(2)、直線模組(3)、XY軸移動模組(6)和相機檢測模組(10),所述料盤存放機構(2)設于工作臺(1)中部,所述直線模組(3)設于料盤存放機構(2)兩側,所述直線模組(3)的滑板(5)上連接有產品載具(4),所述XY軸移動模組(6)設于所述直線模組(3)一端,所述XY軸移動模組(6)的滑臺(7)上通過支撐座(8)連接有升降氣缸(9),所述相機檢測模組(10)通過固定板(14)與所述升降氣缸(9)的活塞桿連接,所述固定板(14)底部一側的連接座(11)上連接有上料吸盤(1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工位段差測量機構,其特征在于:料盤存放機構(2)具體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偉偉,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鐳拓精工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