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包括鍛造軌和端蓋,鉆孔密封組件還包括螺母,鍛造軌設有鉆孔的一端的外側設有外螺紋、內側設有與端蓋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螺母為中空結構,螺母的內側依次設有與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和與端蓋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使用時,端蓋放置在鍛造軌和螺母之間,通過轉動螺母,使得鍛造軌和螺母完全螺紋連接,此時端蓋的兩端分別抵接鍛造軌的第一配合部和螺母的第二配合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裝配過程中,端蓋與鍛造軌不會相對運動產生磨損,降低了泄露風險,且無需增加釬焊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了生產成本。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
[0001]本技術涉及鍛造軌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
技術介紹
[0002]目前缸內直噴燃油系統的工作壓力已達到35MPa,為滿足日益嚴格的排放要求,燃油供給系統的工作壓力還會繼續增加,50MPa的工作壓力是未來發展趨勢。油軌總成作為燃油供給系統的重要油路,需要不斷改進結構設計及工藝流程滿足高壓需求。現在整體鍛造油軌已逐步在市場上使用,油軌毛坯件經過機加工會留一個鉆孔,需要端蓋密封保證在一定的高壓下燃油不會泄露。目前鍛造軌與端蓋的連接方式有兩種,下面分別進行描述:
[0003]方案1:如圖1和圖2所示,該方案在第一鍛造軌的鉆孔內還設置臺階狀凹槽,通過銅釬焊的工藝,將端蓋固定在臺階狀凹槽內,端蓋與臺階狀凹槽的臺階面間形成有銅環。
[0004]方案2:如圖3和圖4所示,該方案在第一鍛造軌的鉆孔端部內加工有內螺紋,在端蓋加工有外螺紋,兩者通過螺紋連接。
[0005]上述兩個方案存在的缺點如下:
[0006]1)方案1中,銅釬焊的連接方式還需增加一道釬焊工藝,需要增加新的釬焊設備及產線,大幅增加了生產投資,提高了產品成本。
[0007]2)方案2中,使用螺紋連接兩個零件,端蓋前端圓角(R1)結構與鍛造軌錐面接觸保證密封,雖然簡化了生產過程,但端蓋在圓角與錐面接觸后還要繼續旋轉一定角度才能達到安裝扭矩要求,兩個金屬件的接觸面會產生硬接觸磨損。所以裝配過程中存在磨損密封面導致泄漏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0008]本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還需增加一道釬焊工藝、裝配過程中存在磨損密封面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
[0009]本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10]一種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包括鍛造軌和端蓋,所述鉆孔密封組件還包括螺母,所述鍛造軌設有鉆孔的一端的外側設有外螺紋、內側設有與所述端蓋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螺母為中空結構,所述螺母的內側依次設有與所述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和與所述端蓋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0011]使用時,將端蓋放置在鍛造軌和螺母之間,通過轉動螺母,使得鍛造軌和螺母完全螺紋連接,此時端蓋的兩端分別抵接鍛造軌的第一配合部和螺母的第二配合部。
[0012]進一步地,所述端蓋與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一角設有圓角,所述第一配合部為第一圓臺側面。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圓臺側面的傾斜角度在25度至35度范圍以內。
[0014]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圓臺側面的傾斜角度為30度。
[0015]進一步地,所述端蓋與所述第一配合部向配合的一端端面設有向端蓋內側凹陷的
圓弧面。
[0016]進一步地,所述端蓋與所述第二配合部相配合的一角設有第二圓臺側面,所述第二配合部為與所述第二圓臺側面相配合的第三圓臺側面。
[0017]進一步地,所述第三圓臺側面的傾斜角度在55度至65度范圍以內。
[0018]進一步地,所述第三圓臺側面的傾斜角度為60度。
[0019]進一步地,所述端蓋遠離所述鍛造軌的一端端面與所述螺母的一端的端面抵接。
[0020]進一步地,所述螺母的外側表面的截面為多邊形。
[002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0022](1)本實施例通過螺母將端蓋固定在鍛造軌上,鍛造軌外圓加工螺紋結構,螺母旋入鍛造軌螺紋,內側尾部頂住端蓋,端蓋與鍛造軌緊密接觸保證密封,該裝配過程中,端蓋與鍛造軌不會相對運動產生磨損,降低了泄露風險,相比于現有技術,無需增加釬焊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
[0023](2)端蓋設有向內側凹陷的圓弧面,可以有效緩解壓力波動產生的沖擊力,起到穩定壓力的作用。
[0024](3)端蓋設置有圓角與鍛造軌的第一圓臺側面緊密接觸,保證了密封性能。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
技術介紹
中方案1的現有第一鍛造軌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圖1中的A向截面圖;
[0027]圖3為
技術介紹
中方案2的現有第二鍛造軌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圖3中的A向截面圖;
[0029]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中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6為圖5的A區域局部放大示意圖;
[0031]圖7為圖6中的B向截面圖;
[0032]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中鍛造軌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9為圖8的A區域局部放大示意圖;
[0034]圖10為圖9的B向截面圖;
[0035]圖11為本技術實施例中螺母的主視圖;
[0036]圖12為本技術實施例中螺母的俯視圖;
[0037]圖13為圖11的A向截面圖;
[0038]圖1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端蓋的主視圖;
[0039]圖15為圖14的A區域局部放大示意圖;
[0040]圖16為圖14的B向截面圖;
[0041]圖中,1、鍛造軌,101、外螺紋,102、第一圓臺側面,2、端蓋,201、圓角, 202、圓弧面,203、第二圓臺側面,3、螺母,301、內螺紋,302、第三圓臺側面, 4、現有第一鍛造軌,5、現有第一端蓋,6、銅環,7、現有第二鍛造軌,8、現有第二端蓋。
具體實施方式
[004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技術
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0043]實施例1
[0044]如圖5至9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包括鍛造軌 1和端蓋2,鉆孔密封組件還包括螺母3,鍛造軌1設有鉆孔的一端的外側設有外螺紋101、內側設有與端蓋2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螺母3為中空結構,螺母3的內側依次設有與外螺紋101相配合的內螺紋301和與端蓋2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0045]使用時,將端蓋2放置在鍛造軌1和螺母3之間,通過轉動螺母3,使得鍛造軌1和螺母3完全螺紋連接,此時端蓋2的兩端分別抵接鍛造軌1的第一配合部和螺母3的第二配合部。
[0046]采用本實施例的方案,實現由螺母將端蓋固定在鍛造軌上,鍛造軌外圓加工螺紋結構,端蓋無需加工螺紋,螺母旋入鍛造軌螺紋,內側尾部頂住端蓋,端蓋與鍛造軌緊密接觸保證密封,該裝配過程中,端蓋與鍛造軌不會相對運動產生磨損,降低了泄露風險,相比于現有技術,無需增加釬焊工藝,降低了生產成本。
[0047]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如圖10和圖14至16所示,端蓋2與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一角設有圓角201,第一配合部為第一圓臺側面102。
[0048]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圓臺側面102的傾斜角度在25度至35度范圍以內。
[0049]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第一圓臺側面102的傾斜角度為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包括鍛造軌(1)和端蓋(2),其特征在于,所述鉆孔密封組件還包括螺母(3),所述鍛造軌(1)設有鉆孔的一端的外側設有外螺紋(101)、內側設有與所述端蓋(2)相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螺母(3)為中空結構,所述螺母(3)的內側依次設有與所述外螺紋(101)相配合的內螺紋(301)和與所述端蓋(2)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使用時,端蓋(2)放置在鍛造軌(1)和螺母(3)之間,通過轉動螺母(3),使得鍛造軌(1)和螺母(3)完全螺紋連接,此時端蓋(2)的兩端分別抵接鍛造軌(1)的第一配合部和螺母(3)的第二配合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蓋(2)與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一角設有圓角(201),所述第一配合部為第一圓臺側面(10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臺側面(102)的傾斜角度在25度至35度范圍以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鍛造軌的鉆孔密封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慧慧,孟少鋒,趙力,
申請(專利權)人:德爾福上海動力推進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