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具有注射筒體、注射針頭組件和注射推桿組件,注射針頭組件包括注射針頭固定管、注射針頭和第一卡接頭,第一卡接頭固定在注射針頭固定管尾端,注射針頭頭部從注射針頭固定管頭端伸出,注射針頭尾部從注射針頭固定管尾端伸出并伸入到第一卡接頭的軸孔內;注射筒體內裝有彈性卡圈,彈性卡圈外圈卡接在注射筒體內壁上;注射推桿組件包括彈性密封塞、注射推桿和第二卡接頭,彈性密封塞裝在卡接部上,注射推桿固定在后座部后端面上,第二卡接頭與第一卡接頭實現卡接后完成零位注射過程和注射針頭組件進入注射筒體內部的自毀過程。該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實現零位注射,還能防止注射器被重復使用。器被重復使用。器被重復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注射器的
,尤其是一種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注射器是一種常見的醫療用具,主要用注射針頭抽取或者注入氣體或者液體。目前,市面上現有的注射器因在結構設計上存在缺陷,導致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其中主要有兩點問題亟待解決:(1)不能充分實現零位注射,即不能將抽取的氣體或者液體完全地注入到人體或者動物體中,造成藥物的浪費;(2)完成注射后,為了防止注射器的重復利用,通常需要醫務人員及時地將注射針頭與注射筒體進行分離,然而,一旦出現管理不夠完善或非法獲利等情況,這些分離后的注射器還是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多次組裝重復利用的可能,被注射者的人身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不但能夠實現零位注射,還能防止注射器被重復使用。
[0004]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具有注射筒體、注射針頭組件以及注射推桿組件,所述注射針頭組件包括注射針頭固定管、注射針頭和第一卡接頭,所述第一卡接頭固定在所述注射針頭固定管的尾端,所述注射針頭對應穿過注射針頭固定管和第一卡接頭,注射針頭的頭部從注射針頭固定管的頭端伸出,注射針頭的尾部從注射針頭固定管的尾端伸出并伸入到第一卡接頭的軸孔內;所述注射筒體內安裝有彈性卡圈,所述彈性卡圈的外圈卡接在注射筒體的內壁上,彈性卡圈的內圈與注射針頭固定管尾部的側壁相匹配;所述注射推桿組件包括彈性密封塞、注射推桿和第二卡接頭,所述第二卡接頭包括卡接部和后座部,所述彈性密封塞套裝在所述卡接部上,所述注射推桿固定在所述后座部的后端面上,第二卡接頭與第一卡接頭實現卡接后完成零位注射過程和注射針頭組件進入注射筒體內部的自毀過程。
[0005]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接頭為凸部,所述第二卡接頭為凹部,第一卡接頭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卡接頭的卡接部的內壁上設置有第一凸筋,通過所述第一凸筋匹配嵌入到所述第一凹槽中,實現第二卡接頭與第一卡接頭的卡接。
[0006]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彈性密封塞的軸孔內壁上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接頭的卡接部的外壁上設置有第二凸筋,通過所述第二凸筋匹配嵌入到所述第二凹槽中,實現第二卡接頭與彈性密封塞的緊密固定。
[0007]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注射針頭固定管的尾部為前寬后窄的錐形塊結構,所述彈性卡圈的內圈為前寬后窄的錐形孔結構。
[0008]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注射筒體的注射腔內壁上設置有第三凹槽,所述彈性卡圈的外圈設置有第三凸筋,通過所述第三凸筋匹配嵌入到所述第三凹槽中,實現彈性卡圈與注射筒體的裝配。
[0009]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彈性密封塞的外壁上從前往后依次設置有第一密封凸筋、第二密封凸筋和第三密封凸筋,所述第一密封凸筋、第二密封凸筋和第三密封凸筋分別與所述注射筒體的內壁緊密配合。
[0010]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注射筒體的后端內孔壁處設置有向內突出的凸圈,所述凸圈的內圈直徑小于所述后座部的直徑。
[0011]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彈性密封塞的前端為向前突出的圓弧面結構,所述注射筒體的注射腔的前端為與彈性密封塞的前端相匹配的圓弧面結構。
[0012]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注射針頭固定管、所述注射針頭和所述第一卡接頭為一體結構。
[0013]進一步具體地說,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彈性密封塞、所述注射推桿和所述第二卡接頭為一體結構。
[0014]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不但能夠實現零位注射,防止藥物的浪費,還能實現注射針頭組件的自毀操作,進而防止注射器被重復使用,有效提高注射器的安全使用性能,便于廣泛推廣和使用。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一;
[0017]圖2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二;
[0018]圖3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三;
[0019]圖4是注射針頭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注射推桿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中的標號:1、注射筒體,1
?
1、第三凹槽;1
?
2、凸圈;2、注射針頭固定管;3、注射針頭;4、第一卡接頭;4
?
1、第一凹槽;5、彈性卡圈;5
?
1、第三凸筋;6、彈性密封塞;6
?
1、第一密封凸筋;6
?
2、第二密封凸筋;6
?
3、第三密封凸筋;7、注射推桿;8、第二卡接頭; 8
?
1、第一凸筋;8
?
2、第二凸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23]見圖1~5,一種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具有注射筒體1、注射針頭組件以及注射推桿組件。
[0024]注射針頭組件包括注射針頭固定管2、注射針頭3和第一卡接頭4,第一卡接頭4固定在注射針頭固定管2的尾端,注射針頭3對應穿過注射針頭固定管2和第一卡接頭4,注射
針頭3的頭部從注射針頭固定管2的頭端伸出,注射針頭3的尾部從注射針頭固定管2的尾端伸出并伸入到第一卡接頭4的軸孔內。
[0025]注射筒體1內安裝有彈性卡圈5,彈性卡圈5的外圈卡接在注射筒體1的內壁上,彈性卡圈5的內圈與注射針頭固定管2尾部的側壁相匹配。
[0026]注射推桿組件包括彈性密封塞6、注射推桿7和第二卡接頭8,第二卡接頭8包括卡接部和后座部,彈性密封塞6套裝在卡接部上,注射推桿7固定在后座部的后端面上,第二卡接頭8與第一卡接頭4實現卡接后完成零位注射過程和注射針頭組件進入注射筒體1內部的自毀過程。
[0027]第一卡接頭4為凸部,第二卡接頭8為凹部,第一卡接頭4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凹槽4
?
1,第二卡接頭8的卡接部的內壁上設置有第一凸筋8
?
1,通過第一凸筋8
?
1匹配嵌入到第一凹槽4
?
1中,實現第二卡接頭8與第一卡接頭4的卡接。
[0028]彈性密封塞6的軸孔內壁上設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卡接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具有注射筒體(1)、注射針頭組件以及注射推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針頭組件包括注射針頭固定管(2)、注射針頭(3)和第一卡接頭(4),所述第一卡接頭(4)固定在所述注射針頭固定管(2)的尾端,所述注射針頭(3)對應穿過注射針頭固定管(2)和第一卡接頭(4),注射針頭(3)的頭部從注射針頭固定管(2)的頭端伸出,注射針頭(3)的尾部從注射針頭固定管(2)的尾端伸出并伸入到第一卡接頭(4)的軸孔內;所述注射筒體(1)內安裝有彈性卡圈(5),所述彈性卡圈(5)的外圈卡接在注射筒體(1)的內壁上,彈性卡圈(5)的內圈與注射針頭固定管(2)尾部的側壁相匹配;所述注射推桿組件包括彈性密封塞(6)、注射推桿(7)和第二卡接頭(8),所述第二卡接頭(8)包括卡接部和后座部,所述彈性密封塞(6)套裝在所述卡接部上,所述注射推桿(7)固定在所述后座部的后端面上,第二卡接頭(8)與第一卡接頭(4)實現卡接后完成零位注射過程和注射針頭組件進入注射筒體(1)內部的自毀過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頭(4)為凸部,所述第二卡接頭(8)為凹部,第一卡接頭(4)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凹槽(4
?
1),第二卡接頭(8)的卡接部的內壁上設置有第一凸筋(8
?
1),通過所述第一凸筋(8
?
1)匹配嵌入到所述第一凹槽(4
?
1)中,實現第二卡接頭(8)與第一卡接頭(4)的卡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血球儀的穿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密封塞(6)的軸孔內壁上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接頭(8)的卡接部的外壁上設置有第二凸筋(8
?
2),通過所述第二凸筋(8
?
2)匹配嵌入到所述第二凹槽中,實現第二卡接頭(8)與彈性密封塞(6)的緊密固定。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化血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雷達,曹東林,李亞紅,黃基偉,楊華文,曾伍姣,鄭曉娜,許苑君,許邦銘,
申請(專利權)人:雷達,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