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新型結構變化整體水道密封筋形狀的多層金屬氣缸墊,包括上板、中板和下板依次疊加組成的墊體,墊體上設有燃燒室孔、鉚接孔、冷卻液孔a、螺栓孔a、冷卻液孔b、螺栓孔b、高壓油孔、冷卻液孔c、挺桿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了一種新型結構變化整體水道密封筋形狀的多層金屬氣缸墊,設計所有水道孔由一個整體區域進行密封,該區域內所有水道孔是相互連通的,區域內所有被包含的螺栓孔單獨密封,使其密封區域與水道分開,解決了部分發動機因螺栓孔與水道孔分布過于密集而無法進行單獨設計密封筋的問題。過于密集而無法進行單獨設計密封筋的問題。過于密集而無法進行單獨設計密封筋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結構變化整體水道密封筋形狀的多層金屬氣缸墊
[0001]本技術屬于發動機密封
,具體為一種新型結構變化整體水道密封筋形狀的多層金屬氣缸墊。
技術介紹
[0002]發動機氣缸墊是機體頂面與氣缸蓋底面之間的密封件。其作用是保持氣缸密封不漏氣,保持由機體流向氣缸蓋的冷卻液和機油不泄露。氣缸墊承受擰緊氣缸蓋螺栓時造成的壓力,并受到氣缸內燃燒氣體高溫、高壓的作用以及機油和冷卻液的腐蝕。汽缸墊是發動機的重要零部件,也是多功能的密封件,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目前國內新研制的發動機幾乎完全采用金屬汽缸墊,不再采用密封性能差、污染環境的、國際上已禁用的石棉密封材料制作汽缸墊,也不采用剛性較低的無石棉材料制作汽缸墊,但對于一些高性能,大功率的發動機來說,如果設計和制造未達到要求,還是會出現滲漏的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結構變化整體水道密封筋形狀的多層金屬氣缸墊,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結構變化整體水道密封筋形狀的多層金屬氣缸墊,包括上板、中板和下板依次疊加組成的墊體,墊體的中間位置均勻分布四個圓形的燃燒室孔,六個鉚接孔按矩陣分布在墊體四周,燃燒室孔四周有十個螺栓孔b且按矩陣均勻排布,燃燒室孔上方有四個螺栓孔b,燃燒室孔下方有兩個螺栓孔b,總共有16個螺栓孔b,燃燒室孔下方兩個螺栓孔b兩側各有一個螺栓孔a,燃燒室孔四周有11個圓形的冷卻液孔a,燃燒室孔左下方有四個均勻分布的菱形冷卻液孔b,燃燒室孔右上方有四個均勻分布的菱形冷卻液孔c,墊體最左邊的螺栓孔b上方有一環形的高壓油孔,八個挺桿孔均勻分布在墊體的最上端,墊體上所有孔均為通孔,上板和中板之間設有補強板,在四個燃燒室孔周邊的的上板上設有上板圓弧形密封筋,下板上設有下板圓弧形密封筋,形成燃氣密封帶。
[0005]作為優選,挺桿孔周邊設有上板挺桿孔傾斜形密封筋和下板挺桿孔傾斜形密封筋。
[0006]作為優選,冷卻液孔a周邊設有第一上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和第二下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
[0007]作為優選,冷卻液孔c和挺桿孔四周設有第二上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和第二下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
[0008]作為優選,高壓油孔周邊設有上板壓力油孔傾斜形密封筋和下板壓力油孔傾斜形密封筋。
[0009]作為優選,上板、中板和下板通過鉚接孔鉚接在一起。
[0010]作為優選,冷卻液孔a、冷卻液孔b、冷卻液孔c和挺桿孔采用整體區域密封,所有水
道孔相互連通。
[0011]本技術的目的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了一種新型結構變化整體水道密封筋形狀的多層金屬氣缸墊,設計所有水道孔由一個整體區域進行密封,該區域內所有水道孔是相互連通的,區域內所有被包含的螺栓孔單獨密封,使其密封區域與水道分開,解決了部分發動機因螺栓孔與水道孔分布過于密集而無法進行單獨設計密封筋的問題;對各個螺栓作用力及應力分布進行點選數據分析,確定螺栓壓緊力作用點選取的最優方案,達到減輕缸套應力和變形的效果從而保證了密封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中A
?
A的剖視圖;
[0014]圖3為圖1中B
?
B的剖視圖;
[0015]圖4為圖1中C
?
C的剖視圖;
[0016]圖5為圖1中D
?
D的剖視圖;
[0017]圖6為圖1中E
?
E的剖視圖;
[0018]圖7為圖1中F
?
F的剖視圖。
[0019]圖中:1、墊體,2、燃燒室孔,3、鉚接孔,4、冷卻液孔a, 5、螺栓孔a,6、冷卻液孔b,7、螺栓孔b,8、高壓油孔,9、冷卻液孔c,10、挺桿孔,11、上板,12、中板,13、下板,14、補強板,15、上板圓弧形密封筋,16、下板圓弧形密封筋,17、上板挺桿孔傾斜形密封筋,18、下板挺桿孔傾斜形密封筋,19、第一上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20、第一下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21、第二上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22、第二下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23、上板壓力油孔傾斜形密封筋,24、下板壓力油孔傾斜形密封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請參閱圖1
?
7,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結構變化整體水道密封筋形狀的多層金屬氣缸墊,包括上板11、中板12 和下板13依次疊加組成的墊體1,墊體1的中間位置均勻分布四個圓形的燃燒室孔2,六個鉚接孔3按矩陣分布在墊體1四周,燃燒室孔2四周有十個螺栓孔b 7且按矩陣均勻排布,燃燒室孔2上方有四個螺栓孔b 7,燃燒室孔2下方有兩個螺栓孔b 7,總共有16 個螺栓孔b 7,燃燒室孔2下方兩個螺栓孔b 7兩側各有一個螺栓孔a5,燃燒室孔2四周有11個圓形的冷卻液孔a4,燃燒室孔2左下方有四個均勻分布的菱形冷卻液孔b 6,燃燒室孔2右上方有四個均勻分布的菱形冷卻液孔c 9,墊體1最左邊的螺栓孔b 7上方有一環形的高壓油孔8,八個挺桿孔10均勻分布在墊體1的最上端,墊體1上所有孔均為通孔,上板11和中板12之間設有補強板14,在四個燃燒室孔2周邊的的上板11上設有上板圓弧形密封筋15,下板13上設有下板圓弧形密封筋16,形成燃氣密封帶。
[0022]挺桿孔10周邊設有上板挺桿孔傾斜形密封筋17和下板挺桿孔傾斜形密封筋18。
[0023]冷卻液孔a 4周邊設有第一上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19 和第二下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20。
[0024]冷卻液孔c 9和挺桿孔10四周設有第二上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21和第二下板冷卻液密封式傾斜形密封筋22。
[0025]高壓油孔8周邊設有上板壓力油孔傾斜形密封筋23和下板壓力油孔傾斜形密封筋24。
[0026]上板11、中板12和下板13通過鉚接孔3鉚接在一起。
[0027]冷卻液孔a4、冷卻液孔b6、冷卻液孔c9和挺桿孔10采用整體區域密封,所有水道孔相互連通。
[0028]螺栓孔a 5和螺栓孔b7單獨壓制反向Z形密封筋,與密封區域水道分開。
[0029]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結構變化整體水道密封筋形狀的多層金屬氣缸墊,包括上板(11)、中板(12)和下板(13)依次疊加組成的墊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墊體(1)的中間位置均勻分布四個圓形的燃燒室孔(2),六個鉚接孔(3)按矩陣分布在墊體(1)四周,燃燒室孔(2)四周有十個螺栓孔b(7)且按矩陣均勻排布,燃燒室孔(2)上方有四個螺栓孔b(7),燃燒室孔(2)下方有兩個螺栓孔b(7),總共有16個螺栓孔b(7),燃燒室孔(2)下方兩個螺栓孔b(7)兩側各有一個螺栓孔a(5),燃燒室孔(2)四周有11個圓形的冷卻液孔a(4),燃燒室孔(2)左下方有四個均勻分布的菱形冷卻液孔b(6),燃燒室孔(2)右上方有四個均勻分布的菱形冷卻液孔c(9),墊體(1)最左邊的螺栓孔b(7)上方有一環形的高壓油孔(8),八個挺桿孔(10)均勻分布在墊體(1)的最上端,墊體(1)上所有孔均為通孔,上板(11)和中板(12)之間設有補強板(14),在四個燃燒室孔(2)周邊的上板(11)上設有上板圓弧形密封筋(15),下板(13)上設有下板圓弧形密封筋(16),形成燃氣密封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結構變化整體水道密封筋形狀的多層金屬氣缸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桿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苗文旱,陳熠鑫,吳春衛,黃效桂,應軍,童小敏,張益民,魏一凡,黃慶牡,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杭墊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