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其結構包括放藥裝置、觸頭、貼層、套筒、推桿。有益效果:本發明專利技術中,通過給藥結構內部設有的限位塊與配凹槽,在推桿的推動作用下相接觸,從而實現對給藥筒內部的藥物做量可控的向外推出,以避免出現因患者自己推藥涂抹,而出現有過多的推出,導致傷患處滯留有過多的藥物,而無法發揮藥物的最大使用藥效,本發明專利技術中,通過推桿外表面設有的螺紋條在向左推動的過程中,與抹藥配動套內環壁設有的螺紋槽相配合,從而帶動給藥筒整體做旋轉作用,同時配合給藥筒外表面不均勻狀分布的溢流孔,實現在旋轉的過程中,對傷患處做均勻的涂抹。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
本專利技術涉及婦科用器械領域,更確切地說,是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
技術介紹
由于女性的生殖器官結構較為特殊,其在出現有細菌感染時,需要配合給藥器進行藥物的注射涂抹,以實現患處的治療。但由于在利用給藥器對女性的生殖器官內部進行藥物的涂抹過程中,由于需要患者自主的進行推藥涂抹,其藥量的推出不容易把控,并且無法在陰道內進行均勻的涂抹,導致無法實現藥效的最大化揮發。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以解決現有技術的在利用給藥器對女性的生殖器官內部進行藥物的涂抹過程中,由于需要患者自主的進行推藥涂抹,其藥量的推出不容易把控,并且無法在陰道內進行均勻的涂抹,導致無法實現藥效的最大化揮發的缺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其結構包括放藥裝置、觸頭、貼層、套筒、推桿,所述觸頭安裝于放藥裝置左側,所述貼層設于放藥裝置右表面并相貼合,所述套筒與貼層右表面相連接,所述推桿左端伸入套筒內部,所述放藥裝置包括給藥結構、抹藥配動套、軸套,所述抹藥配動套安裝于給藥結構右側表面,并位于貼層內部,所述給藥結構右端與貼層通過軸套相連接,所述抹藥配動套與推桿相配合。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地方案,所述給藥結構包括給藥筒、溢流孔、限位塊,所述溢流孔分布于給藥筒外表面并為一體化結構,所述限位塊為四個一組共設有四組,所述限位塊設于給藥筒內側壁,并與推桿相配合,有利于實現在給藥時,對給藥量進行有效的控制。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地方案,所述溢流孔呈不均勻狀分布于給藥筒外表面,有利于實現避免在給藥時,配合抹藥配動套帶動給藥筒旋轉時,出現有過多的給藥現象。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地方案,所述限位塊為彈力橡膠結構并與推桿左側相配合,有利于實現控制給藥量。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地方案,所述抹藥配動套為圓環結構,所述抹藥配動套內環壁設有螺紋槽并與推桿相配合,有利于實現在推桿向左推動的同時,通過相互間的螺紋配合,從而帶動給藥結構做旋轉運動,以實現對患處具有均勻給藥的操作。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地方案,所述軸套外環處設有凹環,并與貼層活動相連接,有利于配合抹藥配動套對給藥結構進行旋轉操作。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地方案,所述推桿外表面中部靠左側分布有螺紋條,并與抹藥配動套內環壁設有的螺紋槽相配合,所述推桿左端設有限藥推板,所述限藥推板與限位塊相配合,有利于實現對給藥結構提供旋轉動力,以及給藥量的控制。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地方案,所述限藥推板左側表面分布設有配凹槽,所述配凹槽與限位塊相配合,有利于實現對給藥量的把控。專利技術有益效果相對比較于傳統的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中,通過給藥結構內部設有的限位塊與配凹槽,在推桿的推動作用下相接觸,從而實現對給藥筒內部的藥物做量可控的向外推出,以避免出現因患者自己推藥涂抹,而出現有過多的推出,導致傷患處滯留有過多的藥物,而無法發揮藥物的最大使用藥效。本專利技術中,通過推桿外表面設有的螺紋條在向左推動的過程中,與抹藥配動套內環壁設有的螺紋槽相配合,從而帶動給藥筒整體做旋轉作用,同時配合給藥筒外表面不均勻狀分布的溢流孔,實現在旋轉的過程中,對傷患處做均勻的涂抹。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在附圖中: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放藥裝置的正視切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給藥結構的左側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圖2中A的結構放大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限藥推板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中:放藥裝置-1、觸頭-2、貼層-3、套筒-4、推桿-5、給藥結構-1a、抹藥配動套-1b、軸套-1c、給藥筒-1a1、溢流孔-1a2、限位塊-1a3、螺紋條-g1、限藥推板-g2、配凹槽-g21。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如圖1-圖5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的技術方案:如圖1-圖2所示,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其結構包括放藥裝置1、觸頭2、貼層3、套筒4、推桿5,所述觸頭2安裝于放藥裝置1左側,所述貼層3設于放藥裝置1右表面并相貼合,所述套筒4與貼層3右表面相連接,所述推桿5左端伸入套筒4內部,所述放藥裝置1包括給藥結構1a、抹藥配動套1b、軸套1c,所述抹藥配動套1b安裝于給藥結構1a右側表面,并位于貼層3內部,所述給藥結構1a右端與貼層3通過軸套1c相連接,所述抹藥配動套1b與推桿5相配合。如圖3-圖4所示,所述給藥結構1a包括給藥筒1a1、溢流孔1a2、限位塊1a3,所述溢流孔1a2分布于給藥筒1a1外表面并為一體化結構,所述限位塊1a3為四個一組共設有四組,所述限位塊1a3設于給藥筒1a1內側壁,并與推桿5相配合,有利于實現在給藥時,對給藥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如圖2所示,所述限位塊1a3為彈力橡膠結構并與推桿5左側相配合,有利于實現控制給藥量。如圖5所示,所述限藥推板g2左側表面分布設有配凹槽g21,所述配凹槽g21與限位塊1a3相配合,有利于實現對給藥量的把控。其具體實現原理如下:在利用給藥器對女性的生殖器官內部進行藥物的涂抹過程中,由于需要患者自主的進行推藥涂抹,其藥量的推出不容易把控,并且無法在陰道內進行均勻的涂抹,導致無法實現藥效的最大化揮發。故而利用設有的放藥裝置1與推桿5的配合,在限藥推板g2置于給藥結構1a內部右端,推桿5穿過給藥結構1b的內環,在使用給藥器時,通過手動推動推桿5向左側移動,給藥筒1a1內部設有的藥物在限藥推板g2隨推桿5推進的同時,通過溢流孔1a2向外部溢出,從而使得藥物與患處相接觸;在限藥推板g2隨推桿5推動至使得配凹槽g21與限位塊1a3相接觸后,進行一個稍微的卡殼,從而使得這個階段的藥物集中的通過溢流孔1a2向患處輸出,在下個階段的輸藥中,使用者稍微再用力推,使得配凹槽g21與限位塊1a3分開,進入到下一階段的輸藥,從而實現藥量的可控輸出。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中通過給藥結構內部設有的限位塊與配凹槽,在推桿的推動作用下相接觸,從而實現對給藥筒內部的藥物做量可控的向外推出,以避免出現因患者自己推藥涂抹,而出現有過多的推出,導致傷患處滯留有過多的藥物,而無法發揮藥物的最大使用藥效。第二實施例:如圖1-圖5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的技術方案:如圖1-圖3所示,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其結構包括所述溢流孔1a2呈不均勻狀分布于給藥筒1a1外表面,有利于實現避免在給藥時,配合抹藥配動套1b帶動給藥筒1a1旋轉時,出現有過多的給藥現象。如圖2、圖4所示,所述抹藥配動套1b為圓環結構,所述抹藥配動套1b內環壁設有螺紋槽并與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其結構包括放藥裝置(1)、觸頭(2)、貼層(3)、套筒(4)、推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觸頭(2)安裝于放藥裝置(1)左側,所述貼層(3)設于放藥裝置(1)右表面并相貼合,所述套筒(4)與貼層(3)右表面相連接,所述推桿(5)左端伸入套筒(4)內部;/n所述放藥裝置(1)包括給藥結構(1a)、抹藥配動套(1b)、軸套(1c),所述抹藥配動套(1b)安裝于給藥結構(1a)右側表面,并位于貼層(3)內部,所述給藥結構(1a)右端與貼層(3)通過軸套(1c)相連接,所述抹藥配動套(1b)與推桿(5)相配合。/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其結構包括放藥裝置(1)、觸頭(2)、貼層(3)、套筒(4)、推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觸頭(2)安裝于放藥裝置(1)左側,所述貼層(3)設于放藥裝置(1)右表面并相貼合,所述套筒(4)與貼層(3)右表面相連接,所述推桿(5)左端伸入套筒(4)內部;
所述放藥裝置(1)包括給藥結構(1a)、抹藥配動套(1b)、軸套(1c),所述抹藥配動套(1b)安裝于給藥結構(1a)右側表面,并位于貼層(3)內部,所述給藥結構(1a)右端與貼層(3)通過軸套(1c)相連接,所述抹藥配動套(1b)與推桿(5)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給藥結構(1a)包括給藥筒(1a1)、溢流孔(1a2)、限位塊(1a3),所述溢流孔(1a2)分布于給藥筒(1a1)外表面并為一體化結構,所述限位塊(1a3)為四個一組共設有四組,所述限位塊(1a3)設于給藥筒(1a1)內側壁,并與推桿(5)相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婦產科科室的給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雅青,
申請(專利權)人:蔡雅青,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