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效面團蒸煮攪拌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前端面的下方固定安裝有冷水箱,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外表面的一側安裝有顯示屏,所述凹槽的上端面固定安裝有殼體,所述殼體上端面的兩側開設有限位槽,所述殼體的內壁設置有加熱層,所述加熱層的外側設置有冷凝層,所述殼體的內部設置有攪拌罐,所述攪拌罐內壁的兩側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內側設置有齒輪,所述攪拌罐的內部設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外表面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齒條,所述齒條與所述齒輪嚙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便于控制溫度,提高了發酵質量,且可以使水在面粉中分布均勻,便于對面團進行卸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效面團蒸煮攪拌裝置
本技術涉及面粉加工設備
,具體為一種高效面團蒸煮攪拌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面粉是一種由小麥磨成的粉末。按面粉中蛋白質含量的多少,可以分為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及無筋面粉。面粉(小麥粉)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主食。以面粉制成的食物品種繁多,花樣百出,風味迥異。面粉在進行成型加工前,均需對其進行攪拌處理,面團混合攪拌裝置屬于面食機械的一種,其主要就是將面粉和水進行均勻的混合。但是,現有的面粉攪拌裝置不能很好的起到降溫、控溫作用,酵母最適合發酵的溫度是40-42℃,由此面團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且大多時候清水為一次性傾倒,因此水在面粉中分布不均,需要攪拌軸長時間攪拌才能將面粉與水混合均勻,攪拌完成后,面團卸料難度大,很不方便;因此,不滿足現有的需求,對此我們提出了一種高效面團蒸煮攪拌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面團蒸煮攪拌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現有的面粉攪拌裝置不能很好的起到降溫、控溫作用,酵母最適合發酵的溫度是40-42℃,由此面團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且大多時候清水為一次性傾倒,因此水在面粉中分布不均,需要攪拌軸長時間攪拌才能將面粉與水混合均勻,攪拌完成后,面團卸料難度大,很不方便等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面團蒸煮攪拌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前端面的下方固定安裝有冷水箱,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外表面的一側安裝有顯示屏,所述凹槽的上端面固定安裝有殼體,所述殼體上端面的兩側開設有限位槽,所述殼體的內壁設置有加熱層,所述加熱層的外側設置有冷凝層,所述殼體的內部設置有攪拌罐,所述攪拌罐內壁的兩側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內側設置有齒輪,所述攪拌罐的內部設置有底板,所述底板外表面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齒條,所述齒條與所述齒輪嚙合,所述攪拌罐內壁的下方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殼體的上方設置有蓋板,所述蓋板下端面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限位塊,且所述限位塊卡入所述限位槽的內側,所述蓋板的下端面均勻安裝有若干個噴淋頭,所述蓋板下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的外表面安裝有攪拌葉片,所述蓋板上端面的中間位置固定安裝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的一側安裝有噴淋水箱。優選的,所述顯示屏與所述溫度傳感器電性連接。優選的,所述噴淋水箱的后方安裝有水泵A,且所述噴淋水箱與所述噴淋頭通過管道連接。優選的,所述冷凝層的內部設置有冷凝管,所述冷水箱的一側固定安裝有水泵B,所述冷水箱與所述冷凝管通過水管連接,所述加熱層的內部設置有多組電熱絲。優選的,所述攪拌電機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貫穿所述蓋板與所述攪拌軸的上端面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齒條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安裝有卡塊,所述滑槽內壁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設置有卡槽,且所述卡塊卡入所述卡槽的內側。優選的,所述滑槽的后端面設置有電機槽,所述電機槽的內側固定安裝有旋轉電機,且所述旋轉電機與所述齒輪的內圈通過短軸固定連接,所述短軸的另一端貫穿所述齒輪與所述攪拌罐的內壁通過軸承轉動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通過設置有冷凝層、加熱層、顯示屏、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測得攪拌罐內的溫度,顯示在顯示屏上供使用者觀看,使用者可以通過控制水泵B和電熱絲的開關,控制冷凝層、加熱層,將攪拌罐的溫度控制40-42℃,加快發酵時間,提高發酵質量,得到質量較好的面團;2、本技術通過設置有噴淋頭、噴淋水箱、水泵A,將面粉放入攪拌罐中,蓋上蓋板,使得限位塊卡入限位槽的內側,打開水泵A,噴淋頭噴灑出水對面粉進行均勻的淋濕,通過設置有齒輪、齒條、旋轉電機、短軸、底板,當面團制作完成后,打開旋轉電機的開關,旋轉電機工作帶動短軸轉動,齒輪轉動帶動齒條在滑槽內向上移動,帶動底板上移,方便使用者取出面團,該技術使得水在面粉中分布均勻,且便于對面團進行卸料。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整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整體的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齒輪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限位槽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座;2、冷水箱;3、凹槽;4、殼體;5、攪拌電機;6、蓋板;7、限位塊;8、噴淋頭;9、噴淋水箱;10、滑槽;11、攪拌葉片;12、齒條;13、攪拌罐;14、攪拌軸;15、溫度傳感器;16、底板;17、冷凝層;18、加熱層;19、齒輪;20、限位槽;21、顯示屏。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在實際應用時,本技術所提到的攪拌電機5(型號可為YS7134)、溫度傳感器15(型號可為PT100)、旋轉電機(型號可為68KTYZ)、水泵A(型號可為IS200-150-400)和水泵B(型號可為IS200-150-400)均可從市場采購或私人定制獲得。請參閱圖1至圖4,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一種高效面團蒸煮攪拌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前端面的下方固定安裝有冷水箱2,底座1上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凹槽3,凹槽3外表面的一側安裝有顯示屏21,凹槽3的上端面固定安裝有殼體4,殼體4上端面的兩側開設有限位槽20,殼體4的內壁設置有加熱層18,加熱層18的外側設置有冷凝層17,殼體4的內部設置有攪拌罐13,攪拌罐13內壁的兩側開設有滑槽10,滑槽10的內側設置有齒輪19,攪拌罐13的內部設置有底板16,底板16外表面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齒條12,齒條12與齒輪19嚙合,攪拌罐13內壁的下方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5,殼體4的上方設置有蓋板6,蓋板6下端面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限位塊7,且限位塊7卡入限位槽20的內側,蓋板6的下端面均勻安裝有若干個噴淋頭8,蓋板6下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攪拌軸14,攪拌軸14的外表面安裝有攪拌葉片11,蓋板6上端面的中間位置固定安裝有攪拌電機5,攪拌電機5的一側安裝有噴淋水箱9。進一步,顯示屏21與溫度傳感器15電性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溫度傳感器15測得的溫度可以顯示在顯示屏21上。進一步,噴淋水箱9的后方安裝有水泵A,且噴淋水箱9與噴淋頭8通過管道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噴淋頭8可以噴灑去噴淋水箱9內的水。進一步,冷凝層17的內部設置有冷凝管,冷水箱2的一側固定安裝有水泵B,冷水箱2與冷凝管通過水管連接,加熱層18的內部設置有多組電熱絲。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冷水箱2中的水可以通過水管進入到冷凝管中,便于對攪拌罐13進行升溫和降溫。進一步,攪拌電機5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轉軸,轉軸貫穿蓋板6與攪拌軸14的上端面固定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攪拌電機5工作可以帶動攪拌軸14轉動。進一步,齒條12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安裝有卡塊,滑槽10內壁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均設置有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高效面團蒸煮攪拌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端面的下方固定安裝有冷水箱(2),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外表面的一側安裝有顯示屏(21),所述凹槽(3)的上端面固定安裝有殼體(4),所述殼體(4)上端面的兩側開設有限位槽(20),所述殼體(4)的內壁設置有加熱層(18),所述加熱層(18)的外側設置有冷凝層(17),所述殼體(4)的內部設置有攪拌罐(13),所述攪拌罐(13)內壁的兩側開設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內側設置有齒輪(19),所述攪拌罐(13)的內部設置有底板(16),所述底板(16)外表面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齒條(12),所述齒條(12)與所述齒輪(19)嚙合,所述攪拌罐(13)內壁的下方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5),所述殼體(4)的上方設置有蓋板(6),所述蓋板(6)下端面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限位塊(7),且所述限位塊(7)卡入所述限位槽(20)的內側,所述蓋板(6)的下端面均勻安裝有若干個噴淋頭(8),所述蓋板(6)下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攪拌軸(14),所述攪拌軸(14)的外表面安裝有攪拌葉片(11),所述蓋板(6)上端面的中間位置固定安裝有攪拌電機(5),所述攪拌電機(5)的一側安裝有噴淋水箱(9)。/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效面團蒸煮攪拌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前端面的下方固定安裝有冷水箱(2),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凹槽(3),所述凹槽(3)外表面的一側安裝有顯示屏(21),所述凹槽(3)的上端面固定安裝有殼體(4),所述殼體(4)上端面的兩側開設有限位槽(20),所述殼體(4)的內壁設置有加熱層(18),所述加熱層(18)的外側設置有冷凝層(17),所述殼體(4)的內部設置有攪拌罐(13),所述攪拌罐(13)內壁的兩側開設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內側設置有齒輪(19),所述攪拌罐(13)的內部設置有底板(16),所述底板(16)外表面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齒條(12),所述齒條(12)與所述齒輪(19)嚙合,所述攪拌罐(13)內壁的下方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5),所述殼體(4)的上方設置有蓋板(6),所述蓋板(6)下端面的兩側固定連接有限位塊(7),且所述限位塊(7)卡入所述限位槽(20)的內側,所述蓋板(6)的下端面均勻安裝有若干個噴淋頭(8),所述蓋板(6)下端面的中間位置設置有攪拌軸(14),所述攪拌軸(14)的外表面安裝有攪拌葉片(11),所述蓋板(6)上端面的中間位置固定安裝有攪拌電機(5),所述攪拌電機(5)的一側安裝有噴淋水箱(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面團蒸煮攪拌裝置,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卉嫻,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市達三江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