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包括分解桶體、固定架、第一電機、脫水桶以及通道,所述分解桶體頂部設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內部設有橫桿,所述橫桿上表面設有防塵外殼,所述防塵外殼內部設有第一電機,所述防塵外殼右側設有放料口,所述第一電機輸出軸下端設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外部設有粉碎葉片,所述分解桶內部設有脫水桶,所述通道底部左端設有排水口,所述通道底部右端設有排料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過脫水桶進行垃圾的脫水,減速垃圾內部水分,從而減速垃圾內部滋生細菌導致產生異味,通過設置的分隔板,實現污水和垃圾的分開回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
本技術屬于生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生活垃圾處理專指日常生活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所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以及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的處理,包括生活垃圾的源頭減量、清掃、分類收集、儲存、運輸、處理、處置及相關管理活動。處理的目的是減少垃圾產量,使垃圾的“質”(成分與特性)與“量”更適于后續處理貨最終處置的要求。垃圾處理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節約資金、節約土地和居民滿意等準則,因地制宜,綜合處理,逐級減量。例如為了便于運輸和減少費用,常進行壓縮處理;為了回收有用物質,常需加以破碎處理和分選處理。但是,現存的垃圾分解回收過程中,由于一些廚余垃圾內含有一些水分,導致垃圾容易滋生細菌產生異味,并且含水量較多的垃圾碎塊容易聚團導致堵塞通道,因此,現在亟需一種在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以解決以上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通過增加固定架、第一電機、脫水桶以及通道,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包括分解桶體、固定架、第一電機、脫水桶以及通道,所述分解桶體頂部設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內部設有橫桿,所述橫桿上表面設有防塵外殼,所述防塵外殼內部設有第一電機,所述防塵外殼右側設有放料口,所述第一電機輸出軸下端設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外部設有粉碎葉片,所述分解桶內部設有脫水桶,所述脫水桶上表面設有承載環,所述承載環底部設有第一環形凹槽,所述第一環形凹槽內部設有滾珠,所述脫水桶外部設有圓孔,所述脫水桶底部設有第一齒圈,所述脫水桶底部設有旋轉底座,所述旋轉底座上表面外圈設有第二外殼齒圈,所述分解桶體內部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內部設有氣缸,所述氣缸頂部設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輸出軸頂部設有旋轉底座,所述分解桶體內部設有通道,所述通道內部設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內部設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內部設有轉軸,所述轉軸前端設有手柄,所述通道底部左端設有排水口,所述通道底部右端設有排料口。作為一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環形槽縱截面為半圓形結構,所述第一環形凹槽和第二環形凹槽規格相同,所述第一環形凹槽和第二環形凹槽內部設有多個滾珠。作為一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齒圈和第二齒圈規格相同,所述第一齒圈和第二齒圈相互嚙合。作為一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旋轉底座為錐形結構。作為一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轉軸貫穿固定在通道內部,所述轉軸為旋轉機構,所述轉軸和固定套管通過過盈連接。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脫水桶進行垃圾的脫水,減速垃圾內部水分,從而減速垃圾內部滋生細菌導致產生異味,通過設置的分隔板,實現污水和垃圾的分開回收。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的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的脫水桶仰視圖。圖4為本技術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的旋轉底座的俯視圖。圖中,1-分解桶體、2-固定架、3-橫桿、4-放料口、5-防塵外殼、6-第一電機、7-攪拌軸、8-粉碎葉片、9-脫水桶、10-圓孔、11-滾珠、12-承載環、13-第一環形凹槽、14-第一齒圈、15-第二環形凹槽、16-支撐環、17-旋轉底座、18-第二齒圈、19-氣缸、20-第二電機、21-分隔板、22-固定套管、23-轉軸、24-通道、25-排水口、26-排料口、27-手柄。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至圖4,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包括分解桶體1、固定架2、第一電機6、脫水桶9以及通道24,分解桶體1頂部設有固定架2,固定架2內部設有橫桿3,橫桿3上表面設有防塵外殼5,防塵外殼5內部設有第一電機6,防塵外殼5右側設有放料口4,第一電機6輸出軸下端設有攪拌軸7,攪拌軸7外部設有粉碎葉片8,分解桶內部設有脫水桶9,脫水桶9上表面設有承載環12,承載環12底部設有第一環形凹槽13,第一環形凹槽13內部設有滾珠11,脫水桶9外部設有圓孔10,脫水桶9底部設有第一齒圈14,脫水桶9底部設有旋轉底座17,旋轉底座17上表面外圈設有第二外殼齒圈,分解桶體1內部設有支撐架,支撐架內部設有氣缸19,氣缸19頂部設有第二電機20,第二電機20輸出軸頂部設有旋轉底座17,分解桶體1內部設有通道24,通道24內部設有分隔板21,分隔板21內部設有固定套管22,固定套管22內部設有轉軸23,轉軸23前端設有手柄27,通道24底部左端設有排水口25,通道24底部右端設有排料口26。第一環形槽縱截面為半圓形結構,第一環形凹槽13和第二環形凹槽15規格相同,第一環形凹槽13和第二環形凹槽15內部設有多個滾珠11,通過設置的滾珠11,可以起到支撐脫水桶9和減少脫水桶9與支撐環16摩擦力的作用。第一齒圈14和第二齒圈18規格相同,第一齒圈14和第二齒圈18相互嚙合,通過第一齒圈14和第二齒圈18相互嚙合,實現旋轉底座17帶動脫水桶9旋轉。旋轉底座17為錐形結構,通過錐形結構設置,使垃圾更容易排出脫水桶9內部。轉軸23貫穿固定在通道24內部,轉軸23為旋轉機構,轉軸23和固定套管22通過過盈連接,通過設置的分隔板21,實現污水和垃圾的分開回收。做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把垃圾通過放料口4放入脫水桶9內部,啟動第二電機20,第二電機20帶動旋轉底座17旋轉,由于旋轉底座17上的第二齒圈18和脫水滾筒底部的第一齒圈14相互嚙合,旋轉底座17帶動滾筒一起旋轉,垃圾中的水分通過脫水桶9上的圓孔10排入分解桶內部,并通過通道24和分隔板21流入排水口25內部,進行垃圾的脫水,減速垃圾內部水分,從而減速垃圾內部滋生細菌導致產生異味。脫水完成后,關閉第二電機20,啟動氣缸19,使氣缸19向上伸長,氣缸19帶動底座和滾筒向上移動,使攪拌軸7下端位于脫水桶9內部下端,關閉氣缸19,啟動第一電機6,第一電機6帶動轉軸23旋轉,轉軸23通過粉碎葉片8對脫水桶9內部的垃圾粉碎。垃圾粉碎完成后,關閉第一電機6,再次啟動氣缸19,使氣缸19回縮,直到旋轉底座17與脫水桶9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包括分解桶體、固定架、第一電機、脫水桶以及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桶體頂部設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內部設有橫桿,所述橫桿上表面設有防塵外殼,所述防塵外殼內部設有第一電機,所述防塵外殼右側設有放料口,所述第一電機輸出軸下端設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外部設有粉碎葉片,所述分解桶內部設有脫水桶,所述脫水桶上表面設有承載環,所述承載環底部設有第一環形凹槽,所述第一環形凹槽內部設有滾珠,所述脫水桶外部設有圓孔,所述脫水桶底部設有第一齒圈,所述脫水桶底部設有旋轉底座,所述旋轉底座上表面外圈設有第二外殼齒圈,所述分解桶體內部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內部設有氣缸,所述氣缸頂部設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輸出軸頂部設有旋轉底座,所述分解桶體內部設有通道,所述通道內部設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內部設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內部設有轉軸,所述轉軸前端設有手柄,所述通道底部左端設有排水口,所述通道底部右端設有排料口。/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生活垃圾的分解裝置,包括分解桶體、固定架、第一電機、脫水桶以及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桶體頂部設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內部設有橫桿,所述橫桿上表面設有防塵外殼,所述防塵外殼內部設有第一電機,所述防塵外殼右側設有放料口,所述第一電機輸出軸下端設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外部設有粉碎葉片,所述分解桶內部設有脫水桶,所述脫水桶上表面設有承載環,所述承載環底部設有第一環形凹槽,所述第一環形凹槽內部設有滾珠,所述脫水桶外部設有圓孔,所述脫水桶底部設有第一齒圈,所述脫水桶底部設有旋轉底座,所述旋轉底座上表面外圈設有第二外殼齒圈,所述分解桶體內部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內部設有氣缸,所述氣缸頂部設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輸出軸頂部設有旋轉底座,所述分解桶體內部設有通道,所述通道內部設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內部設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武治宏,
申請(專利權)人:武治宏,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