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土木工程用粉碎裝置,包括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頂部內壁設置有加熱頭,所述加熱頭的下方設置有高溫隔離層,所述高溫隔離層的下方設置有支架,所述高溫隔離層和支架為固定結構,所述支架的一端設置有彈簧,所述支架的內部設置砝碼塊,所述砝碼塊的一側設置有固定繩,所述固定繩和砝碼塊的中間設置有氣囊,所述支架的下方設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下方設置有斜柱,所述斜柱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的頂部設置有粉碎柱,所述粉碎柱的表面設置有刀具,所述粉碎柱的下方設置有濾水網,所述濾水網的下方設置有水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實用性強和粉碎效果好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土木工程用粉碎裝置
本技術涉及粉碎機
,具體為一種土木工程用粉碎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產生和排出數量也在快速增長,人們在享受城市文明同時,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帶來的煩惱,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約占垃圾總量的30%~40%,據有關資料介紹,經對磚混結構、全現澆結構和框架結構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損耗的粗略統計,在每萬平方米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僅建筑廢渣就會產生500~600噸。若按此測算,我國每年僅施工建設所產生和排出的建筑廢渣就超過1億噸,加上建筑裝修、拆遷、建材工業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數量將達數億噸,即在堅持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指導方針下遵循快速清除、就近處理的原則,及時、有效清運和處理災區建筑垃圾,讓這些建筑垃圾有效利用,迫在眉睫,而現有的粉碎機粉碎效果差,因此,設計實用性強和粉碎效果好的一種土木工程用粉碎裝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土木工程用粉碎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土木工程用粉碎裝置,包括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頂部內壁設置有加熱頭,所述加熱頭的下方設置有高溫隔離層,所述高溫隔離層的下方設置有支架,所述高溫隔離層和支架為固定結構,所述支架的一端設置有彈簧,所述支架的內部設置砝碼塊,所述砝碼塊的一側設置有固定繩,所述固定繩和砝碼塊的中間設置有氣囊,當使用粉碎機時,先將需要粉碎的建筑垃圾放入粉碎機內,然后啟動粉碎機,加熱頭開始工作,先將建筑垃圾加熱,建筑垃圾的溫度開始升高,經過高溫隔離層的傳遞,支架的溫度也開始升高,內部的氣囊受熱開始膨脹,在膨脹的過程中,砝碼塊被逐漸推離原有位置,向兩個支架的中間位置靠近,當氣囊膨脹到最大,砝碼塊被推離的最遠時,支架被砝碼塊下壓,連帶著高溫隔離層一起下壓,加熱過的建筑垃圾從支架上方墜落。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支架的下方設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下方設置有斜柱,所述斜柱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當建筑垃圾墜落到已經蓄滿水的蓄水池中時,建筑垃圾會開始變得脆弱,此時再進行粉碎會變得非常容易,且會延長機器使用時間,建筑垃圾沉到蓄水池的底部,經過斜柱滑落到出水口,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保證了操作人員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性。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的頂部設置有粉碎柱,所述粉碎柱的表面設置有刀具,當建筑垃圾通過出水口落入粉碎區時,此時粉碎柱上正在快速旋轉,粉碎柱表面上的刀具也在快速旋轉,建筑垃圾通過粉碎柱的過程中時,會被粉碎柱上的刀具快速粉碎。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粉碎柱的下方設置有濾水網,所述濾水網的下方設置有水槽,和建筑垃圾一起墜落的還有冷卻水,冷卻水裹挾著建筑垃圾粉末直接進入水槽,建筑垃圾粉末會在水槽中沉淀。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水槽的一側設置有增壓泵,所述增壓泵的上方設置有水管,當冷卻水從水槽中開始進入水管時,會經過增壓泵處,經由增壓泵增壓快速通過整根水管。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水管的一側設置有風扇,所述水管的另一端設置有進水口,當冷卻水在水管中通過時,因水管本身較長已經起到了第一次冷卻的作用,在水管的一側還有一個風扇在進行第二次冷卻,所以當冷卻水從水管中進入蓄水池中時又可以開始進行冷卻,往復循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1)通過設置有支架,建筑垃圾的溫度開始升高,經過高溫隔離層的傳遞,支架的溫度也開始升高,內部的氣囊受熱開始膨脹,在膨脹的過程中,砝碼塊被逐漸推離原有位置,向兩個支架的中間位置靠近,當氣囊膨脹到最大,砝碼塊被推離的最遠時,支架被砝碼塊下壓,連帶著高溫隔離層一起下壓,加熱過的建筑垃圾從支架上方墜落;(2)通過設置有水管,當冷卻水在水管中通過時,因水管本身較長已經起到了第一次冷卻的作用,在水管的一側還有一個風扇在進行第二次冷卻,所以當冷卻水從水管中進入蓄水池中時又可以開始進行冷卻,往復循環;(3)通過設置有水槽,冷卻水裹挾著建筑垃圾粉末直接進入水槽,建筑垃圾粉末會在水槽中沉淀,定期整理水槽即可,粉末亦可進行二次回收利用。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支架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粉碎柱示意圖;圖中:1、外殼;2、加熱頭;3、高溫隔離層;5、蓄水池;6、出水口;7、粉碎柱;8、刀具;9、電機;11、增壓泵;12、水管;13、風扇;14、彈簧;15、支架;16、氣囊;17、砝碼塊;18、固定繩;19、斜柱;20、濾水網;21、水槽;22、進水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3,本技術提供技術方案:一種土木工程用粉碎裝置,包括外殼1,其特征在于:外殼1的頂部內壁設置有加熱頭2,加熱頭2的下方設置有高溫隔離層3,高溫隔離層3的下方設置有支架15,高溫隔離層3和支架15為固定結構,支架15的一端設置有彈簧14,支架15的內部設置砝碼塊17,砝碼塊的一側設置有固定繩18,固定繩18和砝碼塊17的中間設置有氣囊16,當使用粉碎機時,先將需要粉碎的建筑垃圾放入粉碎機內,然后啟動粉碎機,加熱頭2開始工作,先將建筑垃圾加熱,建筑垃圾的溫度開始升高,經過高溫隔離層3的傳遞,支架15的溫度也開始升高,內部的氣囊16受熱開始膨脹,在膨脹的過程中,砝碼塊17被逐漸推離原有位置,向兩個支架15的中間位置靠近,當氣囊16膨脹到最大,砝碼塊17被推離的最遠時,支架15被砝碼塊17下壓,連帶著高溫隔離層3一起下壓,加熱過的建筑垃圾從支架15上方墜落;支架15的下方設置有蓄水池5,蓄水池5的下方設置有斜柱19,斜柱19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6,當建筑垃圾墜落到已經蓄滿水的蓄水池5中時,建筑垃圾會開始變得脆弱,此時再進行粉碎會變得非常容易,且會延長機器使用時間,建筑垃圾沉到蓄水池5的底部,經過斜柱19滑落到出水口6,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保證了操作人員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性;出水口6的下方設置有電機9,電機9的頂部設置有粉碎柱7,粉碎柱7的表面設置有刀具8,當建筑垃圾通過出水口落入粉碎區時,此時粉碎柱7上正在快速旋轉,粉碎柱7表面上的刀具8也在快速旋轉,建筑垃圾通過粉碎柱7的過程中時,會被粉碎柱7上的刀具8快速粉碎;粉碎柱7的下方設置有濾水網20,濾水網20的下方設置有水槽21,和建筑垃圾一起墜落的還有冷卻水,冷卻水裹挾著建筑垃圾粉末直接進入水槽21,建筑垃圾粉末會在水槽21中沉淀;...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土木工程用粉碎裝置,包括外殼(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的頂部內壁設置有加熱頭(2),所述加熱頭(2)的下方設置有高溫隔離層(3),所述高溫隔離層(3)的下方設置有支架(15),所述支架(15)的一端設置有彈簧(14),所述支架(15)的內部設置砝碼塊(17),所述砝碼塊(17)的一側設置有固定繩(18),所述固定繩(18)和砝碼塊(17)的中間設置有氣囊(16)。/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土木工程用粉碎裝置,包括外殼(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的頂部內壁設置有加熱頭(2),所述加熱頭(2)的下方設置有高溫隔離層(3),所述高溫隔離層(3)的下方設置有支架(15),所述支架(15)的一端設置有彈簧(14),所述支架(15)的內部設置砝碼塊(17),所述砝碼塊(17)的一側設置有固定繩(18),所述固定繩(18)和砝碼塊(17)的中間設置有氣囊(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土木工程用粉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5)的下方設置有蓄水池(5),所述蓄水池(5)的下方設置有斜柱(19),所述斜柱(19)的下方設置有出水口(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土木工程用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柯曉虹,
申請(專利權)人:柯曉虹,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