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盜窗,包括防盜窗本體,所述防盜窗本體的頂部活動連接有防護蓋,所述防盜窗本體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的前側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的前側固定連接有限位機構。通過設置防盜窗本體、傳動機構、滑桿、滑套、拉簧、限位機構、活動塊、連接桿、連接塊、限位塊、防護蓋、定位桿、燕尾塊、燕尾槽、凹槽、定位塊、固定板和定位板的配合使用,解決了現有的防盜窗沒有防護的結構,防盜窗安裝在墻的外側,通常會因高空拋物造成防盜窗發生損壞,使其發生形變,因此增加了安全隱患,極大的減少了實用性和安全性,特別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防盜窗
本技術屬于防盜窗
,尤其涉及一種防盜窗。
技術介紹
防盜窗是指在建筑物原有窗戶的基礎上,附加一層具有防盜防護功能的網狀門窗,常見的防盜窗種類按材質分:有不銹鋼防盜窗、彩鋼防盜窗、鐵藝防盜窗、鋁合金防盜窗、鋅鋼防盜窗、鋼塑復合防盜窗、金剛網防盜窗,4框隱形防盜窗等;按使用功能來分有固定式防盜窗和可活動的多功能推拉防盜窗?,F在的生活中,為了家中的安全,許多的房屋窗戶處都會家裝防盜窗,用來防止家中被盜,綜上所述,現有的防盜窗沒有防護的結構,防盜窗安裝在墻的外側,通常會因高空拋物造成防盜窗發生損壞,使其發生形變,因此增加了安全隱患,極大的減少了實用性和安全性,特別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防盜窗,具備對防盜窗進行防護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防盜窗沒有防護的結構,防盜窗安裝在墻的外側,通常會因高空拋物造成防盜窗發生損壞,使其發生形變,因此增加了安全隱患,極大的減少了實用性和安全性,特別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防盜窗,包括防盜窗本體,所述防盜窗本體的頂部活動連接有防護蓋,所述防盜窗本體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定位塊,所述定位塊的前側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的前側固定連接有限位機構,所述防護蓋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側固定連接有定位桿。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滑桿,所述滑桿的兩側均與凹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滑桿的表面套設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右側與凹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拉簧套設于滑桿的表面,所述滑套的前側與限位機構固定連接。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限位機構包括活動塊,所述活動塊的后側與滑套固定連接,所述活動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右側固定連接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右側固定連接有限位塊。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定位桿的表面固定連接有與限位塊配合使用的定位板,所述限位塊套設于定位桿的表面。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防護蓋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燕尾塊,所述防盜窗本體頂部的兩側均開設有與燕尾塊配合使用的燕尾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術通過設置防盜窗本體、傳動機構、滑桿、滑套、拉簧、限位機構、活動塊、連接桿、連接塊、限位塊、防護蓋、定位桿、燕尾塊、燕尾槽、凹槽、定位塊、固定板和定位板的配合使用,解決了現有的防盜窗沒有防護的結構,防盜窗安裝在墻的外側,通常會因高空拋物造成防盜窗發生損壞,使其發生形變,因此增加了安全隱患,極大的減少了實用性和安全性,特別不方便使用者使用的問題。2、本技術通過設置傳動機構,能夠使防護蓋帶動燕尾塊完全進入燕尾槽的內腔后,通過拉簧的反作用力使限位塊套設于定位桿的表面,使定位板的后側與限位塊的前側接觸,從而對防護蓋進行限位。3、本技術通過設置限位機構,能夠使限位塊套設于定位桿的表面,再通過定位板對防護蓋進行限位,使防護蓋不會發生前后移動的現象。4、本技術通過設置定位板,能夠使定位板和固定板進行配合使用,使防護蓋不會帶動燕尾塊脫離燕尾槽的內腔。5、本技術通過設置燕尾塊和燕尾槽的配合使用,能夠使防護蓋帶動燕尾塊完全進入燕尾槽的內腔后,從而對防護蓋進行限位,使防護蓋不會發生晃動和上下移動的現象。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限位塊和定位桿的立體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局部結構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定位塊的俯視剖視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中:1、防盜窗本體;2、傳動機構;201、滑桿;202、滑套;203、拉簧;3、限位機構;301、活動塊;302、連接桿;303、連接塊;304、限位塊;4、防護蓋;5、定位桿;6、燕尾塊;7、燕尾槽;8、凹槽;9、定位塊;10、固定板;11、定位板。具體實施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結構作詳細的描述。如圖1至圖5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防盜窗,包括防盜窗本體1,防盜窗本體1的頂部活動連接有防護蓋4,防盜窗本體1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定位塊9,定位塊9的前側開設有凹槽8,凹槽8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傳動機構2,傳動機構2的前側固定連接有限位機構3,防護蓋4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前側固定連接有定位桿5。參考圖4,傳動機構2包括滑桿201,滑桿201的兩側均與凹槽8的內壁固定連接,滑桿201的表面套設有滑套202,滑套202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拉簧203,拉簧203的右側與凹槽8的內壁固定連接,拉簧203套設于滑桿201的表面,滑套202的前側與限位機構3固定連接。采用上述方案:通過設置傳動機構2,能夠使防護蓋4帶動燕尾塊6完全進入燕尾槽7的內腔后,通過拉簧203的反作用力使限位塊304套設于定位桿5的表面,使定位板11的后側與限位塊304的前側接觸,從而對防護蓋4進行限位。參考圖5,限位機構3包括活動塊301,活動塊301的后側與滑套202固定連接,活動塊30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連接桿302,連接桿302的右側固定連接有連接塊303,連接塊303的右側固定連接有限位塊304。采用上述方案:通過設置限位機構3,能夠使限位塊304套設于定位桿5的表面,再通過定位板11對防護蓋4進行限位,使防護蓋4不會發生前后移動的現象。參考圖2和圖5,定位桿5的表面固定連接有與限位塊304配合使用的定位板11,限位塊304套設于定位桿5的表面。采用上述方案:通過設置定位板11,能夠使定位板11和固定板10進行配合使用,使防護蓋4不會帶動燕尾塊6脫離燕尾槽7的內腔。參考圖3,防護蓋4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燕尾塊6,防盜窗本體1頂部的兩側均開設有與燕尾塊6配合使用的燕尾槽7。采用上述方案:通過設置燕尾塊6和燕尾槽7的配合使用,能夠使防護蓋4帶動燕尾塊6完全進入燕尾槽7的內腔后,從而對防護蓋4進行限位,使防護蓋4不會發生晃動和上下移動的現象。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時,當使用者需要安裝防護蓋4時,使用者使防護蓋4帶動燕尾塊6移動,使燕尾塊6完全進入燕尾槽7的內腔,此時,使用者拉動連接桿302帶動活動塊301移動,活動塊301的移動帶動滑套202拉動拉簧203,連接桿302的移動同時帶動連接塊303移動,連接塊303的移動帶動限位塊304移動,使限位塊304移動到不阻礙燕尾塊6完全進入燕尾槽7內腔的位置,此時,使用者推動防護蓋4帶動燕尾塊6完全進入燕尾槽7的內腔,當燕尾塊6完全進入燕尾槽7的內腔后,使用者松開連接桿302,通過拉簧203的反作用力使限位塊304套設于定位桿5的表面,從而對防護蓋4進行限位,使防護蓋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防盜窗,包括防盜窗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盜窗本體(1)的頂部活動連接有防護蓋(4),所述防盜窗本體(1)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定位塊(9),所述定位塊(9)的前側開設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傳動機構(2),所述傳動機構(2)的前側固定連接有限位機構(3),所述防護蓋(4)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前側固定連接有定位桿(5)。/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盜窗,包括防盜窗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盜窗本體(1)的頂部活動連接有防護蓋(4),所述防盜窗本體(1)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定位塊(9),所述定位塊(9)的前側開設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傳動機構(2),所述傳動機構(2)的前側固定連接有限位機構(3),所述防護蓋(4)的左側固定連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前側固定連接有定位桿(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盜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2)包括滑桿(201),所述滑桿(201)的兩側均與凹槽(8)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滑桿(201)的表面套設有滑套(202),所述滑套(202)的右側固定連接有拉簧(203),所述拉簧(203)的右側與凹槽(8)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拉簧(203)套設于滑桿(201)的表面,所述滑套(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平平,
申請(專利權)人:羅平平,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