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包括支撐柱和設置在支撐柱內部的支撐力調節機構,支撐力調節機構包括支撐塊與彈簧,支撐塊設于彈簧的上端部,支撐塊為球形支撐塊或錐形支撐塊;支撐力調節機構還包括彈簧松緊調節塊、設有內螺紋的錐形推塊、設有外螺紋的調節把手和傳動件,彈簧松緊調節塊的上部分卡套在彈簧的下端的內部,彈簧松緊調節塊的下表面的中心處開設有孔。傳動件的表面分別與錐形推塊的斜錐面以及彈簧松緊調節塊的下表面的孔相切設置。通過更換彈簧來切換彈簧線徑、彈簧長度、彈簧螺距可大幅度調節支撐力,通過旋進、旋出錐形推塊可小幅度調節支撐力,大大提升浮動支撐對不同重量及不同偏差的適應能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
本技術涉及汽車裝配定位
,特別是涉及一種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
技術介紹
在當前汽車生產領域,因液壓浮動支撐結構存在過于復雜、成本高、體積大等原因,外覆蓋件在檢具/工裝上的輔助支撐,以及焊裝調整線門蓋裝調工具在白車身上的輔助支撐方式通常采用硬支撐的方式,但是采用硬支撐的方式普遍會存在以下缺點:(1)由于外覆蓋件及白車身的輔助支撐部位相對于定位部位偏差較大,往往容易與其他定位點發生沖突,導致定位不穩;(2)對于外覆蓋件而言,采用硬支撐方式時,支撐塊會與工件的被支撐面線接觸或者面接觸,容易導致外觀面被劃傷;(3)支撐塊為仿形塊,仿型有誤差,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熱收縮、刀具補償問題難處理,加工難度較大;(4)硬支撐塊適配時一般通過增減墊片及打磨支撐塊來進行調整,適配難度較大,間接影響適配周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能夠大大提升浮動支撐對不同重量及不同偏差的適應能力。本技術提供一種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包括支撐柱和支撐力調節機構,所述支撐柱內設有相互連通的軸向通孔和橫向通孔,所述支撐力調節機構包括第一調節機構、以及第二調節機構,所述第一調節機構包括支撐塊、以及以可替換的方式安裝于所述支撐柱內部的多個彈簧,所述支撐塊和所述彈簧設于所述軸向通孔內,且所述支撐塊設于所述彈簧的上端;所述第二調節機構包括彈簧松緊調節塊和傳動機構,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設于所述軸向通孔內,且位于所述彈簧和所述傳動機構之間,所述傳動機構設于所述橫向通孔內。進一步地,所述支撐塊為球形支撐塊或紡錘形支撐塊,所述支撐塊的直徑大于所述彈簧的直徑。進一步地,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的上端與所述彈簧的下端相連接,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的下端通過傳動件與所述傳動機構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的上部分為錐臺形結構,所述錐臺形結構卡套在所述彈簧的下端內部,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的下部分為圓柱形結構,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的下表面的中心處開設有收納孔。進一步地,所述傳動件為鋼珠,所述鋼珠設于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下表面的收納孔內,且所述鋼珠的直徑大于所述收納孔的直徑。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為絲杠螺母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設有內螺紋的錐形推塊和設有外螺紋的調節把手,所述調節把手與所述錐形推塊螺紋連接,所述錐形推塊的斜錐面與所述傳動件的表面相切。進一步地,還包括一個頂部封板,所述頂部封板的中心設有與所述支撐柱相適應的通孔,所述頂部封板與所述支撐柱的上表面通過緊固件進行固定連接。進一步地,還包括一個側封板,所述側封板中心設有供所述調節把手穿過的穿孔,所述側封板與所述支撐柱的側面通過緊固件進行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柱的下部分設有多個貫穿的孔,所述支撐柱與基座通過緊固件進行固定連接。本技術提供的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具有如下的優點:(1)支撐塊在彈簧的作用下可以實現上下浮動,通過彈簧+錐形推塊實現浮動支撐,避免與其他定位點沖突;(2)通過球形支撐塊與工件實現點接觸,避免線接觸或面接觸劃傷工件;(3)支撐塊無需根據被支撐件的形狀被做成仿形塊,球形支撐塊的鋼珠及彈簧均為市場標準件;錐形推塊也無需仿形,加工簡單;(4)通過切換彈簧線徑、彈簧長度、彈簧螺距可大幅度調節支撐力,通過旋進旋出錐形推塊可小幅度調節支撐力,大大提升浮動支撐對不同重量及不同偏差的適應能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的爆炸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支撐塊為球形的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的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支撐塊為錐形的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的剖視圖。圖中:1、支撐柱;2、錐形推塊;3、調節把手;4、內六角圓柱頭螺釘;5、側封板;6、傳動件;7、彈簧松緊調節塊;8、彈簧;9a、球形支撐塊;9b、紡錘形支撐塊;10、頂部封板;11、梅花槽沉頭螺釘;12、內螺紋圓柱銷;13、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如圖1、圖2、圖3所示,本技術的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包括矩形的支撐柱1,支撐柱1內設有相互連通的軸向通孔和橫向通孔,在支撐柱1內形成倒T型腔體,在支撐柱1的腔體內設置有支撐力調節機構,支撐力調節機構包括第一調節機構和第二調節機構。第一調節機構包括支撐塊、以及以可替換的方式安裝于所述支撐柱1內的多個彈簧8,支撐塊和彈簧8設于支撐柱1的軸向通孔內,且支撐塊活動設置在彈簧8的上端部,支撐塊的直徑大于彈簧8的直徑,通過彈簧8壓縮的反彈力實現浮動支撐。當需要大幅度調節支撐力大小時,通過更換彈簧8來切換彈簧線徑、彈簧長度、彈簧螺距實現大幅度調節支撐力。在本實施例中,支撐塊為球形支撐塊9a或紡錘形支撐塊9b。更為具體的,球形支撐塊9a為鋼珠,紡錘形支撐塊9b的上表面為平面并可以與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為適應支撐不同工件的需求,鋼珠的大小做成S20、S15和S10三種規格。當被支撐面為空間曲面形狀時,支撐塊采用鋼珠,此時鋼珠與工件各個面實現點接觸,提升定位精度的同時能夠避免線接觸或面接觸劃傷工件。當被支撐面為平面且支撐高度要求較大時,支撐塊采用紡錘形支撐塊9b。第二調節機構包括彈簧松緊調節塊7、傳動機構及傳動件6。彈簧松緊調節塊7與傳動件6設于支撐柱1的軸向通孔內,傳動機構設于支撐柱1的橫向通孔內,傳動機構能夠將沿支撐柱1橫向的運動轉化為彈簧松緊調節塊7的軸向運動。本實施例的傳動機構為絲杠螺母傳動機構,具體包括設有內螺紋的錐形推塊2和設有外螺紋的調節把手3。可以理解的,本技術的傳動機構不限于為絲杠螺母傳動機構,其也可以為其它類型的傳動機構,例如可滑動的設置于支撐柱1的橫向通孔內的帶斜面的滑動機構。本實施例的傳動件6為鋼珠,但不限于為鋼珠,其也可以為與斜面相匹配的帶斜面滑塊。彈簧松緊調節塊7的上部分為錐臺形結構,錐臺形結構卡套在彈簧8的下端的內部,彈簧松緊調節塊7的下部分為圓柱形結構,在彈簧松緊調節塊7的下表面的中心處開設有收納孔。鋼珠設于彈簧松緊調節塊7與錐形推塊2之間,其直徑大于收納孔的直徑,使鋼珠的上端設于彈簧松緊調節塊7的收納孔內,下端與錐形推塊2的斜錐面相切設置。當需要小幅度調節支撐力大小時,旋轉調節把手3依次左右旋進、旋出錐形推塊2來控制鋼珠的豎直上下往復運動,鋼珠的上下運動再推動彈簧松緊調節塊7進行豎直上下往復運動,從而控制彈簧8的壓縮量,以此來小幅度調節支撐力的大小。本實例中,調節把手3為星型梅花手柄。支撐柱1的上表面設置有頂部封板10,頂部封板10的中心設有與支撐塊相適應的通孔,支撐塊的上部分可以通過該通孔伸出支撐柱1,頂部封板10的四個角分別設置有沉頭孔,頂部封板10與支撐柱1的上表面通過緊固件(本實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柱(1)和支撐力調節機構,所述支撐柱(1)內設有相互連通的軸向通孔和橫向通孔,所述支撐力調節機構包括第一調節機構、以及第二調節機構,所述第一調節機構包括支撐塊、以及以可替換的方式安裝于所述支撐柱(1)內部的多個彈簧(8),所述支撐塊和所述彈簧(8)設于所述軸向通孔內,且所述支撐塊設于所述彈簧(8)的上端;所述第二調節機構包括彈簧松緊調節塊(7)和傳動機構,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7)設于所述軸向通孔內,且位于所述彈簧(8)和所述傳動機構之間,所述傳動機構設于所述橫向通孔內。/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柱(1)和支撐力調節機構,所述支撐柱(1)內設有相互連通的軸向通孔和橫向通孔,所述支撐力調節機構包括第一調節機構、以及第二調節機構,所述第一調節機構包括支撐塊、以及以可替換的方式安裝于所述支撐柱(1)內部的多個彈簧(8),所述支撐塊和所述彈簧(8)設于所述軸向通孔內,且所述支撐塊設于所述彈簧(8)的上端;所述第二調節機構包括彈簧松緊調節塊(7)和傳動機構,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7)設于所述軸向通孔內,且位于所述彈簧(8)和所述傳動機構之間,所述傳動機構設于所述橫向通孔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塊為球形支撐塊(9a)或紡錘形支撐塊(9b),所述支撐塊的直徑大于所述彈簧(8)的直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7)的上端與所述彈簧(8)的下端相連接,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7)的下端通過傳動件(6)與所述傳動機構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撐力可調節的支撐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7)的上部分為錐臺形結構,所述錐臺形結構卡套在所述彈簧(8)的下端內部,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7)的下部分為圓柱形結構,所述彈簧松緊調節塊(7)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遠禮,張少雄,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