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
本申請涉及疊梁閘門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
技術介紹
疊梁閘門即疊梁式閘門,又名疊梁閘、疊梁閥、疊梁門。是使用多塊單獨的閘板,逐塊橫向放入門槽內疊全成一個平面擋水結構。相關技術中的疊梁閘門因其自重輕、起吊力小、搬運方便等特點,一般用于臨時擋水或檢修閘門時使用。疊梁閘門在使用時,一般是放入設置于閘室兩側的滑軌內,順著滑軌滑入水中。而當工作閘門出現事故時,閘室內水流快速流動,放入疊梁閘門擋水時,疊梁閘門內外之間形成水位差,水位差導致疊梁閘門一側的水壓力會較大,在水壓力的作用下閘門與滑軌之間產生摩擦力阻礙疊梁閘門下沉,而普通的疊梁閘門因自重較輕,浮力作用較大,無法沉入水底,難以對閘室水流形成有效封堵。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改善疊梁閘門難以在出現事故時對水流形成有效封堵的問題,本申請提供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本申請提供的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包括豎直設置的滑軌,所述滑軌內滑動連接有多個閘門體,所述閘門體內設有配重腔,所述閘門體的底部設有與配重腔連通的進水孔,所述閘門體的頂部設有與配重腔連通的出氣孔,所述進水孔和出氣孔上均可拆卸連接有封堵件。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發生事故導致疊梁閘門難以下沉時,將閘門體進水孔和出氣孔處的封堵件拆下,然后將閘門體放入滑軌,當進水孔與水面接觸時,水進入配重腔,閘門體浮力迅速減小,閘門體很快沉入水底,多個閘門體依次放入滑軌,直至閘門體的高度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其特征在于:包括豎直設置的滑軌(2),所述滑軌(2)內滑動連接有多個閘門體(3),單個所述閘門體(3)放于河道中時,所述閘門體(3)的頂壁位于水面之上,所述閘門體(3)內設有配重腔(36),所述閘門體(3)的底部設有與配重腔(36)連通的進水孔(37),所述閘門體(3)的頂部設有與配重腔(36)連通的出氣孔(38),所述進水孔(37)和出氣孔(38)上均可拆卸連接有封堵件。/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其特征在于:包括豎直設置的滑軌(2),所述滑軌(2)內滑動連接有多個閘門體(3),單個所述閘門體(3)放于河道中時,所述閘門體(3)的頂壁位于水面之上,所述閘門體(3)內設有配重腔(36),所述閘門體(3)的底部設有與配重腔(36)連通的進水孔(37),所述閘門體(3)的頂部設有與配重腔(36)連通的出氣孔(38),所述進水孔(37)和出氣孔(38)上均可拆卸連接有封堵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其特征在于:單個所述閘門體(3)的重力為自身所受浮力的0.9倍至0.95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包括封堵塊(371),所述封堵塊(371)與進水孔(37)或出氣孔(38)螺紋連接,所述閘門體(3)上還設有阻止封堵塊(371)掉落的防脫組件(39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脫組件(391)包括滑塊(3911)、壓縮彈簧(3912)和撥桿(3913),所述進水孔(37)或出水孔遠離配重腔(36)的一端設有防脫孔(39),所述防脫孔(39)的側壁上沿自身徑向設有滑動槽(392),所述滑塊(3911)滑動連接于滑動槽(392)內,所述壓縮彈簧(3912)設置于滑動槽(392)內,所述壓縮彈簧(3912)的一端與滑塊(3911)抵接,另一端與滑動槽(392)的槽底抵接,所述撥桿(3913)設置于滑塊(3911)遠離配重腔(36)的一端,所述閘門體(3)上設有與撥塊滑動連接的撥槽(393),所述撥槽(393)的開設方向與滑塊(3911)的滑動方向一致,所述封堵塊(371)側壁上設有供滑塊(3911)插入的卡槽(371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閘門體(3)沿其寬度方向的兩端均設有滑移件(4),所述滑移件(4)與滑軌(2)接觸以減小閘門體(3)與滑軌(2)間的摩擦力。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疊梁式事故檢修雙用閘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件(4)包括第一輪(41)和第二輪(42),所述滑軌(2)上設有供閘門體(3)插入的滑槽(21),所述第一輪(41)的軸線方向與閘門體(3)寬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輪(41)與閘門體(3)沿其寬度方向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第一輪(41)的輪面與滑槽(21)沿閘門體(3)厚度方向的一個側壁抵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杰,劉凱賢,
申請(專利權)人:鎮江市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