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這種冷卻器包括主體部,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形成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間的空氣通道;至少一個冷卻風扇,其安裝在所述主體部上并吸入空氣到所述空氣通道內;以及至少一個通風孔,其形成于所述上板,但位于上板的所述冷卻風扇上方以外的部分;其中被所述冷卻風扇吸入的所述空氣流經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空氣通道并通過所述通風孔排向所述放置在所述冷卻器的主體部上的筆記本式計算機。從而被冷卻風扇吸入的空氣流動通過所述主體部的空氣通道并通過所述通風孔排向放置在所述冷卻器的主體部上的筆記本式計算機的底部表面,以此冷卻所述筆記本式計算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是關于一種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更具體地說,關于一種可以使用冷卻風扇來冷卻筆記本式計算機的整個底部表面的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
技術介紹
一般而言,用于筆記本式計算機的冷卻器支撐筆記本式計算機并且通過向筆記本式計算機的底面送風來驅散筆記本式計算機在運行時,產生的部分熱量。圖1至圖3示出了用于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現有的冷卻器100。冷卻器100包括具有上板110和下板120的主體部。上板110上形成兩個圓形的通風孔112。在下板120上形成與通風孔112的位置及尺寸均對應的通孔,而冷卻風扇122設置在下板120的通孔的正上方。圖3是示出放置在冷卻器100上的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側剖視圖。請參照圖3,在冷卻器100下面的空氣被冷卻風扇122往上吸。在圖3中氣流(風)以箭頭來表示。筆記本式計算機101被由冷卻風扇122制造的氣流冷卻。然而,現有的冷卻器100具有這樣的問題,即其只能冷卻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底部表面的特定中心部分。也就是說,由冷卻風扇122(為軸向風扇)吸上來而進入冷卻器101的空氣是通過上板110的通風孔112直接排向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底部表面。因此,其不能冷卻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底部表面的整個區域,而只是冷卻筆記本式計算機101在通風孔112的上方的部分底部表面。請參照圖3,從通風孔112出來的空氣沿著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底部表面運動到左上方,以此冷卻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部分底部表面。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一部分底部表面由于空氣碰-->撞被限制而沒有獲得想要的冷卻效果。也就是說,由于直接連接冷卻風扇122的通風孔112只形成在上板110的中心部分,因此不能獲得有效的冷卻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以冷卻整個筆記本式計算機的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所述冷卻器包括:主體部,其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形成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間的空氣通道;至少一個冷卻風扇,其安裝在所述主體部上并吸入空氣到所述空氣通道內;以及至少一個通風孔,其形成于所述上板,但位于上板的所述冷卻風扇上方以外的部分;其中被所述冷卻風扇吸入的所述空氣流經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空氣通道并通過所述通風孔排向所述放置在所述冷卻器的主體部上的筆記本式計算機。所述冷卻風扇可以是鼓風機風扇,其安裝在所述下板上并使空氣被向上吸入到所述空氣通道內并通過所述空氣通道流動,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通風孔形成于所述上板包括至少其前部的部分;所述冷卻器進一步包括沿著所述上板的前邊緣形成的擋風部,其中當所述筆記本式計算機放置在所述上板上時,所述擋風部防止通過所述通風孔排出并進入到空間的空氣流向所述筆記本式計算機的前面,其中所述空間位于所述筆記本式計算機的底部表面和所述上板之間。每個都具有圓形形狀的多個通風孔可以形成于所述擋風部之后,并覆蓋所述上板的整個區域的一半以上。所述多個通風孔可以在與被冷卻風扇吸入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穿過所述上板形成。所述一個或多個通風孔可以鄰近所述擋風部的后邊,并具有沿著所述擋風部的細長形狀。所述冷卻風扇可以是至少一個軸向風扇,其可以使空氣被吸入所述所述空氣通道并流動通過所達空氣通道。如上所述,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筆記本式計算機可以使空氣與筆記本式計算-->機的底部表面均勻地相碰撞,由此與傳統技術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冷卻筆記本式電腦。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優點將通過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典型實施例而變得更明顯,其中:圖1是一種傳統的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冷卻器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沿著圖1的III-III線截取的側剖視圖。圖4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例的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的立體圖。圖5是圖4所示的冷卻器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沿著圖4的VI-VI線的側剖視圖。圖7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的立體圖。圖8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又一實施例的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的立體圖。圖9是圖8所示冷卻器的側剖視圖。圖10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的剖視圖。圖1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又一實施例的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現將參照附圖更全面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其中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典型實施例。圖4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例的用于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冷卻器1的立體圖。圖5是圖4所示的冷卻器1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沿著圖4中VI-VI線截取的剖視圖。參照圖4和圖5,冷卻器1包括主體部、冷卻風扇30、通風孔40以及擋風部50,其中主體部包括上板10和下板20。在說明本專利技術之前,首先定義在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基于圖4中的x,y和z軸,“前側”是在y軸的負向上,它靠近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使用者;“后側”是在y軸的正向上;“上側”是在z軸的正向上。鑒于上-->板10被x軸和y軸分割為四個象限,上板10對應第三和第四象限的部分被稱為“前部”,而上板10對應第一和第二象限的部分被稱為“后部”。如圖6所示,上板10支持筆記本式計算機101,從而筆記本式計算機101靠在上板10上。上板10的后端彎折并向下延伸。下板20與上板10連接以形成一個空氣通道11。空氣通道11作為用以引導被冷卻風扇30吸入的空氣的管道。因此,在下板20的兩側以及在冷卻風扇30的周圍設有阻擋壁22,從而,在下板20連接到上板10時,會形成空氣通道11。冷卻風扇30安裝在主體部的后部,并用來將吹送到空氣通道11中,從而使空氣流動通過空氣通道11。雖然在圖4至圖6中是在主體部的后部安裝兩個冷卻風扇30,然而本專利技術并不限制冷卻風扇30的位置和數量,只要他們可以將空氣吹送到空氣通道11中。參照圖5和圖6,冷卻風扇30是可以向上將空氣吸入到空氣通道11中的鼓風機風扇(blower?fan)。被冷卻風扇30吸上來的空氣水平地流動穿過空氣通道11而到達前側。由于空氣通道11除了前側之外的其他側都被阻擋壁22阻擋,被冷卻風扇30吸入的空氣只能通過空氣通道11流動到上述前側。在具有類似的尺寸時,鼓風機冷卻風扇30有利地可以制造比軸向風扇更大的壓力。同樣的,鼓風機冷卻風扇30可以降低冷卻器1的整體高度。通風孔40形成于除了形成在位于冷卻風扇30的上方的上板10的部分的其它部分上。也就是說,由于冷卻風扇30設置在主體部的后部,則通風孔40就不形成在上板10在冷卻風扇30上方的后部上,而是形成于上板10的前部,所述前部至少有一部分接近擋風部50。上板10的前部和它的部分后部形成多個通風孔40。請參照圖4,多個小而圓的通風孔40縱長和橫斜地分布在整個第三、第四象限以及鄰近x和y軸的部分第一、第二象限。具體地,通風孔40形成在擋風部50的后面,覆蓋上板10整個區域的一半以上。當筆記本式計算機101放置在上板10上時,通風孔40朝向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底部表面除了它的后部之外的大部分區域。擋風部50設置在距離上板10的前邊緣的稍微靠后處。擋風部50為-->帶型且典型地由橡膠材料制成。當筆記本式計算機101被放置在上板10上時,擋風部50防止通過通風孔40排出、進入在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底部表面和上板10之間的空間的空氣流向筆記本式計算機101的前面。亦即,由于擋風部50防止由冷卻風扇30吸入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所述冷卻器包括: 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形成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間的空氣通道; 一個或多個冷卻風扇,其安裝在所述主體部上并吸入空氣到所述空氣通道內;以及 一個或多個通風孔,其形成 于所述上板,但位于上板的所述冷卻風扇上方以外的部分; 其中被所述冷卻風扇吸入的所述空氣流經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空氣通道,并通過所述通風孔排向放置在所述冷卻器的主體部上的筆記本式計算機。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KR 2006-6-5 10-2006-00504931.一種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所述冷卻器包括:主體部,所述主體部包括上板、下板以及形成在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間的空氣通道;一個或多個冷卻風扇,其安裝在所述主體部上并吸入空氣到所述空氣通道內;以及一個或多個通風孔,其形成于所述上板,但位于上板的所述冷卻風扇上方以外的部分;其中被所述冷卻風扇吸入的所述空氣流經所述主體部的所述空氣通道,并通過所述通風孔排向放置在所述冷卻器的主體部上的筆記本式計算機。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筆記本式計算機用冷卻器,其中所述冷卻風扇為鼓風機風扇,其安裝在所述下板上并使空氣被向上吸入到所述空氣通道內并通過所述空氣通道流動。其中所述一個或多個通風孔形成于所述上板的包括至少其前部的部分;所述冷卻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玟煥,梁熙俊,鄭相俊,
申請(專利權)人:扎爾曼技術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KR[韓國]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