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過孔防塵結構,其包括過孔殼體及填充塊;孔殼體為管狀,其外壁形狀同過孔件上的過孔形狀適配;填充塊為彈性材料;填充塊的對接面為平面;兩塊填充塊對接面相對置于過孔殼體內,穿孔件穿過兩塊填充塊的對接面之間并被兩塊填充塊夾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過孔防塵結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夠有效防塵。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過孔防塵結構
本技術涉及電器防塵技術,特別涉及一種過孔防塵結構。
技術介紹
在電焊機等電器產品中,機殼及內部PCB板(印制電路板)具有大量的過孔用于穿電纜線或其他穿孔件,而過孔與穿孔件之間的縫隙會導致灰塵通過,堆積到電器產品機殼內或PCB板隔離區域的電子器件之間,引起電路故障導致產品損壞,嚴重影響產品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過孔防塵結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夠有效防塵。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過孔防塵結構,其包括過孔殼體1及填充塊2;所述過孔殼體1為管狀,其外壁形狀同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適配;所述填充塊2為彈性材料;所述填充塊2的對接面為平面;兩塊填充塊2對接面相對置于所述過孔殼體1內,穿孔件4穿過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之間并被兩塊填充塊2夾住。較佳的,所述過孔殼體1為一體成型。較佳的,所述過孔殼體1由兩塊軸線對稱的過孔組件11組合而成。較佳的,所述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為矩形;所述過孔殼體1的外周為同過孔形狀適配的矩形。較佳的,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為矩形;兩塊填充塊2對接后自然狀態下的外周為同過孔殼體1的內周相似的矩形,并且尺寸為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的100%到120%。較佳的,所述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為橢圓形;所述過孔殼體1的外周為同過孔形狀適配的橢圓形。較佳的,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為橢圓形;兩塊填充塊2對接后自然狀態下的外周為同過孔殼體1的內周相似的橢圓形,并且尺寸為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的100%到120%。較佳的,所述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為圓形;所述過孔殼體1的外周為同過孔形狀適配的圓形。較佳的,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為圓形,兩塊填充塊2對接后自然狀態下的外周為圓形,并且尺寸為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的100%到120%。較佳的,所述填充塊2材質為海綿、硅膠、發泡膠或橡膠;所述穿孔件4為線纜;所述過孔件3為電器機殼或電器機殼內的PCB板。本技術的過孔防塵結構,過孔殼體1用于固定填充塊2,并用于同過孔件3上的過孔裝配,兩塊填充塊2對接面相對置于所述過孔殼體1內,穿孔件4穿過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之間并被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緊緊夾住,由于填充塊2為彈性材料,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能根據穿孔件4的輪廓變形自動完成填充從而實現灰塵阻擋。該過孔防塵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夠有效防塵。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對本技術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的過孔防塵結構一實施例爆炸圖;圖2是圖1的過孔防塵結構裝配后立體圖;圖3是圖1的過孔防塵結構裝配后正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過孔防塵結構另一實施例爆炸圖;圖5是圖4的過孔防塵結構裝配后立體圖;圖6是圖4的過孔防塵結構裝配后正視圖。圖中附圖標記說明:1過孔殼體;11過孔組件;2填充塊;3過孔件;4穿孔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實施例一如圖1、圖4所示,過孔防塵結構包括過孔殼體1及填充塊2;所述過孔殼體1為管狀,其外壁形狀同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適配;所述填充塊2為彈性材料;所述填充塊2的對接面為平面;兩塊填充塊2對接面相對置于所述過孔殼體1內,穿孔件4穿過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之間并被兩塊填充塊2夾住。實施例一的過孔防塵結構,過孔殼體1用于固定填充塊2,并用于同過孔件3上的過孔裝配,兩塊填充塊2對接面相對置于所述過孔殼體1內,穿孔件4穿過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之間并被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緊緊夾住,由于填充塊2為彈性材料,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能根據穿孔件4的輪廓變形自動完成填充從而實現灰塵阻擋。該過孔防塵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能夠有效防塵。實施例二基于實施例一的過孔防塵結構,如圖1、圖2及圖3所示,所述過孔殼體1為一體成型。實施例二的過孔防塵結構,安裝時將2個填充塊2裝入一個過孔殼體1中,將穿孔件4夾在2個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之間,然后將過孔殼體1裝配到過孔件3上的過孔。實施例三基于實施例一的過孔防塵結構,如圖4、圖5及圖6所示,所述過孔殼體1由兩塊軸線對稱的過孔組件11組合而成。實施例三的過孔防塵結構,安裝時將1個填充塊2裝入1個過孔組件11中,然后將穿孔件4夾在2個安裝在兩個過孔組件11的兩個填充塊2的對接面之間,然后將過孔殼體1裝配到過孔件3上的過孔。實施例四基于實施例一的過孔防塵結構,所述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為矩形;所述過孔殼體1的外周為同過孔形狀適配的矩形。較佳的,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為矩形;兩塊填充塊2對接后自然狀態下的外周為同過孔殼體1的內周相似的矩形,并且尺寸為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的100%到120%。實施例五基于實施例一的過孔防塵結構,所述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為橢圓形;所述過孔殼體1的外周為同過孔形狀適配的橢圓形。較佳的,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為橢圓形;兩塊填充塊2對接后自然狀態下的外周為同過孔殼體1的內周相似的橢圓形,并且尺寸為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的100%到120%。實施例六基于實施例一的過孔防塵結構,所述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為圓形;所述過孔殼體1的外周為同過孔形狀適配的圓形。較佳的,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為圓形,兩塊填充塊2對接后自然狀態下的外周為圓形,并且尺寸為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的100%到120%。實施例六基于實施例一的過孔防塵結構,所述填充塊2材質為海綿、硅膠、發泡膠或橡膠等彈性材料。較佳的,所述穿孔件4為線纜。較佳的,所述過孔件3為電器機殼或電器機殼內的PCB板(印制電路板)。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保護的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過孔防塵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過孔殼體(1)及填充塊(2);/n所述過孔殼體(1)為管狀,其外壁形狀同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適配;/n所述填充塊(2)為彈性材料;/n所述填充塊(2)的對接面為平面;/n兩塊填充塊(2)對接面相對置于所述過孔殼體(1)內,穿孔件(4)穿過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之間并被兩塊填充塊(2)夾住。/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過孔防塵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過孔殼體(1)及填充塊(2);
所述過孔殼體(1)為管狀,其外壁形狀同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適配;
所述填充塊(2)為彈性材料;
所述填充塊(2)的對接面為平面;
兩塊填充塊(2)對接面相對置于所述過孔殼體(1)內,穿孔件(4)穿過兩塊填充塊(2)的對接面之間并被兩塊填充塊(2)夾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過孔防塵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過孔殼體(1)為一體成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過孔防塵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過孔殼體(1)由兩塊軸線對稱的過孔組件(11)組合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過孔防塵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過孔件(3)上的過孔形狀為矩形;
所述過孔殼體(1)的外周為同過孔形狀適配的矩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過孔防塵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為矩形;
兩塊填充塊(2)對接后自然狀態下的外周為同過孔殼體(1)的內周相似的矩形,并且尺寸為所述過孔殼體(1)的內周的100%到12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爾新,吳婷,王進成,蔡濤,陳振剛,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通用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通用電焊機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