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頂部轉動連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側壁固定連接有攪拌葉片,并且傳動軸的頂部穿過箱體頂面固定連接有手輪;所述手輪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兩個進料管,兩個所述進料管均與箱體內部連通;所述箱體的側面設置有靠背區,所述靠背區的外壁固定連接有兩條背帶;所述箱體側面的底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出料管,兩個所述出料管遠離箱體的一端均通過螺紋連接有側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進料斗進料,通過帶有刻度線的配料筒對藥液進行計量,通過把手、連接桿和閥板控制進料管的開閉,通過手輪、傳動軸和攪拌葉片對藥液進行混合,整個裝置布局合理、設計巧妙,可有效提高農藥的配藥精度和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
本技術涉及農藥生產領域,具體為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
技術介紹
水溶性農藥是較易溶于水中的農藥。這類農藥一般不需要經過加工制成乳油或可濕性粉劑或粉劑等,便能直接兌水稀釋使用。內吸性農藥大多數是水溶性的,如乙拌磷是在植物體內被氧化或水溶性強的物質而在植物體內移動。敵百蟲、乙烯利、殺蟲脒、殺蟲雙、二甲四氯的鈉鹽等均屬于水溶性農藥。水溶性農藥使用前,需要對其進行稀釋和配料,傳統農藥配料設備不具備劑量功能,只能依靠配料人員的經驗進行配料,這導致配料精度較差;此外,農藥和其他液體混合后,需要進行攪拌,傳統農藥配料裝置無法進行攪拌的步驟,導致藥液混合效果不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對此做出改進,提出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頂部轉動連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側壁固定連接有多組攪拌葉片,并且傳動軸的頂部穿過箱體頂面固定連接有手輪;所述手輪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兩個進料管,兩個所述進料管均與箱體內部連通,并且兩個進料管的頂部通過螺紋連接有頂蓋;所述箱體的側面設置有靠背區,所述靠背區的外壁固定連接有兩條便于使用者背起箱體的背帶;所述箱體側面的底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出料管,兩個所述出料管遠離箱體的一端均通過螺紋連接有側蓋。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手輪頂部轉動連接有豎直設置的手握桿,所述手手握桿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墊。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兩個所述進料管的頂部連通有配料筒,所述配料筒的頂部設置有進料口,并且配料筒通過進料口連通有進料斗。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配料筒由透明材質制成,并且配料筒的外壁刻有刻度線。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料管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與進料管內部形狀匹配的閥板,所述閥板的一端焊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與進料管的側壁轉動連接,并且連接桿遠離閥板的一端穿出進料管焊接有把手,所述把手與連接桿垂直。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靠背區的外側壁粘接有用于減小使用者背部壓強的軟墊。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箱體的頂面對稱焊接有兩個手握架,所述手握架的頂部呈與箱體頂面匹配的圓弧形。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一、該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通過進料斗進料,通過帶有刻度線的配料筒對藥液進行計量,通過把手、連接桿和閥板控制進料管的開閉,通過手輪、傳動軸和攪拌葉片對藥液進行混合,整個裝置布局合理、設計巧妙,可有效提高農藥的配藥精度和效率;二、靠背區設置有背帶,箱體的頂面固定連接有手握架,上述結構為本技術的移動提供了便利;三、防滑墊和軟墊則分別提高了使用者轉動手輪和背起箱體時的使用舒適性。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配料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圖1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的剖面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圖3中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配料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箱體;2、傳動軸;3、攪拌葉片;4、手輪;5、進料管;6、頂蓋;7、靠背區;8、背帶;9、出料管;10、側蓋;11、手握桿;12、防滑墊;13、配料筒;131、進料口;132、刻度線;14、進料斗;15、閥板;16、連接桿;17、把手;18、軟墊;19、手握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所述箱體1的側面設置有靠背區7,所述靠背區7的外壁固定連接有兩條便于使用者背起箱體1的背帶8。兩個所述進料管5的頂部連通有配料筒13,所述配料筒13的頂部設置有進料口131,并且配料筒13通過進料口131連通有進料斗14。所述配料筒13由透明材質制成,如鋼化玻璃,并且配料筒13的外壁刻有刻度線132。使用者可通過透明的配料筒13觀察加入的藥液量,刻度線132有利于使用者使用者精準把控藥液的劑量。如圖2所示,所述手輪4頂部轉動連接有豎直設置的手握桿11,所述手手握桿11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墊12。防滑墊12可避免使用者手部出現打滑情況。如圖3所示,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的頂部轉動連接有傳動軸2,所述傳動軸2的側壁固定連接有多組攪拌葉片3,并且傳動軸2的頂部穿過箱體1頂面固定連接有手輪4。使用者可通過手輪4帶動傳動軸2和攪拌葉片3對箱體1內的藥液進行攪充分拌混,這有利于藥液快速混合。所述箱體1側面的底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出料管9,兩個所述出料管9遠離箱體1的一端均通過螺紋連接有側蓋10,兩個出料管9可同時出料,提高了出料速度。如圖4所示,所述進料管5的內部轉動連接有與進料管5內部形狀匹配的閥板15,所述閥板15的一端焊接有連接桿16,所述連接桿16與進料管5的側壁轉動連接,并且連接桿16遠離閥板15的一端穿出進料管5焊接有把手17,所述把手17與連接桿16垂直。配料前,使用者可轉動把手17使閥板15水平放置,這樣進料管5便處于關閉狀態,使用者可在配料筒13中對藥液進行精確配料;藥液劑量確定好后,90°轉動把手17,閥板15垂直放置,進料管5打開,藥液進入箱體1。實施例2:如圖5所示,所述靠背區7的外側壁粘接有用于減小使用者背部壓強的軟墊18,軟墊18提高了使用者背起箱體1時的使用舒適度。所述箱體1的頂面對稱焊接有兩個手握架19,所述手握架19的頂部呈與箱體1頂面匹配的圓弧形。背帶8和手握架19為本技術的移動提供了便利。所述手輪4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兩個進料管5,兩個所述進料管5均與箱體1內部連通,并且兩個進料管5的頂部通過螺紋連接有頂蓋6。配料結束后,拆下配料筒13,通過螺紋擰上頂蓋6,此時整個裝置體積減少、重心降低,便于移動和運輸。工作原理:該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通過進料斗14進料,通過帶有刻度線132的配料筒13對藥液進行計量,通過把手17、連接桿16和閥板15控制進料管5的開閉,通過手輪4、傳動軸2和攪拌葉片3對藥液進行混合,整個裝置布局合理、設計巧妙,可有效提高農藥的配藥精度和效率。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豎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包括箱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的頂部轉動連接有傳動軸(2),所述傳動軸(2)的側壁固定連接有多組攪拌葉片(3),并且傳動軸(2)的頂部穿過箱體(1)頂面固定連接有手輪(4);所述手輪(4)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兩個進料管(5),兩個所述進料管(5)均與箱體(1)內部連通,并且兩個進料管(5)的頂部通過螺紋連接有頂蓋(6);所述箱體(1)的側面設置有靠背區(7),所述靠背區(7)的外壁固定連接有兩條便于使用者背起箱體(1)的背帶(8);所述箱體(1)側面的底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出料管(9),兩個所述出料管(9)遠離箱體(1)的一端均通過螺紋連接有側蓋(10)。/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包括箱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的頂部轉動連接有傳動軸(2),所述傳動軸(2)的側壁固定連接有多組攪拌葉片(3),并且傳動軸(2)的頂部穿過箱體(1)頂面固定連接有手輪(4);所述手輪(4)的兩端對稱設置有兩個進料管(5),兩個所述進料管(5)均與箱體(1)內部連通,并且兩個進料管(5)的頂部通過螺紋連接有頂蓋(6);所述箱體(1)的側面設置有靠背區(7),所述靠背區(7)的外壁固定連接有兩條便于使用者背起箱體(1)的背帶(8);所述箱體(1)側面的底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出料管(9),兩個所述出料管(9)遠離箱體(1)的一端均通過螺紋連接有側蓋(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輪(4)頂部轉動連接有豎直設置的手握桿(11),所述手握桿(11)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墊(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溶性農藥生產用配料箱,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進料管(5)的頂部連通有配料筒(13),所述配料筒(13)的頂部設置有進料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國毅,張惠,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施普樂農藥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