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上述裝置由硅穹頂封裝,并設有錨,以便可以通過內窺鏡固定(Anchoring)于身體內部的治療對象組織,并且還包括電池,由此在硅穹頂內通過人體通信與外部設備進行通信,并且在所述外部設備的控制下,能夠進行多次重復操作,以使得向所述治療對象組織照射治療用光源,從而可以對治療對象組織進行多次重復治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具有錨(anchor)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上述裝置由硅穹頂(Dome)封裝,并設有錨,以便可以通過內窺鏡固定(Anchoring)于身體內部的治療對象組織,并且可從硅穹頂內,向所述治療對象組織照射治療用光源以治療治療對象組織。
技術介紹
癌癥等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持續增加。由此,正在研究治療惡性腫瘤的各種方法。通常,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有全身化療、放射療法等,但全身化療及放射療法因治療的副作用,其治療次數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開發能夠減輕患者風險、副作用小、且能與全身化療、放射療法等實現并行治療的治療方法。根據這些要求,目前正在研究可與全身化療、放射療法等并行治療,能在進行內窺鏡切除術之前縮小腫瘤范圍,并根據需要進行最小限度切除的靶向光動力療法技術。作為靶向光動力療法技術,應用了利用激光探針的光動力療法。所述利用激光探針的光動力療法存在探針可能折斷的問題以及由光損耗而導致的功率受限問題。(專利文獻1)韓國專利公開公報第10-1441792號(2014.09.17公告)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由硅穹頂封裝,并設有錨,以便可以通過內窺鏡固定(Anchoring)于身體內部的治療對象組織,并且可在硅穹頂內向所述治療對象組織照射治療用光源以治療治療對象組織,從而可解決由激光探針的探針折斷引起的問題以及由光損耗引起的功率受限問題。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了達成所述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包括:具有錨的膠囊主體部,向外側突出并使得固定于身體內部的治療對象組織;板部,向所述膠囊本體的上部內側結合;光照射部,與所述板部的上部電性結合并沿長度方向長長地形成,且分別向至少兩個方向照射光,并且,對于至少兩個方向分別沿長度方向包括至少一個微光源;以及硅穹頂,使從所述光照射部照射的光透過,硅穹頂配置為一側部開放的蓋狀,使得覆蓋所述光照射部和板部,由此覆蓋所述光照射部及板部的同時,結合于所述膠囊主體部的上部來封裝膠囊主體部、光照射部和板部。所述膠囊主體部,包括:膠囊本體,形成為圓柱狀;蓋結合部,配置于所述膠囊本體的上部,所述硅穹頂結合于蓋結合部的上部;雙重封裝部,以具有較所述蓋結合部小的內徑的方式從蓋結合部延伸而成,并沿圓外周面雙重形成突出部;以及至少一個錨,從所述膠囊本體的蓋結合部的下方向外側突出,且以尖尖地方式配置末端,以便能插入并固定于所述治療對象組織,包括:蓋本體,使從所述光照射部照射的光透過,配置為一側部開放的蓋狀,使得覆蓋所述光照射部和板部,由此在覆蓋所述光照射部及板部的同時,結合于所述膠囊主體部的上部;以及雙重封裝結合部,配置于對應于所述雙重封裝部的所述蓋本體內側,并與所述雙重封裝部實現雙重結合,由此雙重封裝所述光照射部和板部。所述錨以相對于所述膠囊本體的外周面形成規定角度以內的斜線的方式突出而成。所述光照射部包括:至少兩個所述微光源,用于照射光;柔性膜,沿長度方向長長地形成,以使得所述微光源至少向兩個方向照射光的方式沿長度方向連接;板連接部,形成于所述柔性膜的末端部,與所述微光源電性連接,并與所述板部的上部電性結合。對于所述柔性膜而言,僅在其兩面中的一面配置所述微光源,且所述柔性膜彎曲,以使得所述微光源能向兩個方向照射光,所述板連接部配置于所述柔性膜的兩個末端。對于所述柔性膜而言,僅在其兩面中的一面配置至少三個所述微光源,且所述柔性膜彎曲,以使得所述微光源能向兩個方向及垂直于所述兩個方向的上側部照射光,所述板連接部形成于彎曲的所述柔性膜的兩個末端。所述膠囊本體形成有在內側形成空的空間的空間部,并且,所述膠囊本體還包括電池,所述電池插入至所述空間部,并與所述板部電性連接,從而向所述板部和光照射部供電。專利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可以實現與放射線、全身化療的并行治療,無副作用,因此具有可對身體內部的治療對象組織進行不限次數的治療的效果。另外,本專利技術插入于身體內部的治療對象組織,對治療對象組織進行治療,因此手術時具有不發生探針折斷及光功率受限問題的效果。另外,本專利技術設有錨,因此能夠固定于治療對象組織,從而使膠囊型光治療裝置持續保持第一次被插入的位置,具有可持續、正確的對治療對象組織進行治療的效果。另外,本專利技術裝置在治療后可以被去除,因此具有可增加患者便利性和治療效果的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的平面圖。圖3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4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將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插入于治療對象組織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膠囊主體部11:膠囊本體12:雙重封裝部13:第一突出部14:第二突出部15:封裝本體16:蓋結合部17:錨18:空間部20:板部30:光照射部31:柔性膜32:板連接部33:微光源40:硅穹頂41:蓋本體42:雙重封裝結合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的結構和操作。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的平面圖,圖3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4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將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插入于治療對象組織的示意圖。下面參照圖1至圖4進行描述。本專利技術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100包括,膠囊主體部10、板部20、光照射部30以及硅穹頂40(silicondome),且根據實施例包括電池50。本專利技術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100,根據治療對象組織的位置與大小,可配置為2.5mm、15mm等直徑的膠囊結構,為治療惡性腫瘤(如肝癌、膽道癌、胰腺癌、結腸癌等實體癌),靜脈注射‘二氫卟吩e6(Chlorine6)’等適用于波長為630nm~660nm的第二代光敏劑,經過一定時間后,如圖4的402所示,切開身體局部,通過腹腔鏡(直徑15mm以下)和超聲內窺鏡(直徑2.7mm以下)將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插入身體的對象組織1(實體癌等)中,如圖4-401和4-403所示。膠囊主體部10包括,膠囊本體11、雙重封裝部12、蓋結合部16、錨17。膠囊本體11可以形成為圓柱、方柱、多邊形柱等形狀,但是優選地可以形成為圓柱形狀。所述膠囊本體11,如圖2所示,可包括在內側形成空間的空間部18,所述空間部18可插入有電池50。蓋結合部16配置于所述膠囊本體11的上部,配置為使所述硅穹頂40結合于上部。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錨的膠囊主體部,向外側突出并固定于身體內部的治療對象組織;/n板部,結合于所述膠囊本體的上部內側;/n光照射部,與所述板部的上部電性結合并沿長度方向長長地形成,且分別向至少兩個方向照射光,并且,對于至少兩個方向分別沿長度方向包括至少一個微光源;以及/n硅穹頂,使從所述光照射部照射的光透過,所述硅穹頂配置為一側部開放的蓋狀,使得覆蓋所述光照射部和板部,由此在覆蓋所述光照射部及板部的同時,結合于所述膠囊主體部的上部來封裝膠囊主體部、光照射部和板部。/n
【技術特征摘要】
20191030 KR 10-2019-01363711.一種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錨的膠囊主體部,向外側突出并固定于身體內部的治療對象組織;
板部,結合于所述膠囊本體的上部內側;
光照射部,與所述板部的上部電性結合并沿長度方向長長地形成,且分別向至少兩個方向照射光,并且,對于至少兩個方向分別沿長度方向包括至少一個微光源;以及
硅穹頂,使從所述光照射部照射的光透過,所述硅穹頂配置為一側部開放的蓋狀,使得覆蓋所述光照射部和板部,由此在覆蓋所述光照射部及板部的同時,結合于所述膠囊主體部的上部來封裝膠囊主體部、光照射部和板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錨的膠囊型光動力治療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膠囊主體部,包括:
膠囊本體,形成為圓柱狀;
蓋結合部,配置于所述膠囊本體的上部,所述硅穹頂結合于所述蓋結合部的上部;
雙重封裝部,以具有較所述蓋結合部小的內徑的方式從蓋結合部延伸而成,并沿圓外周面形成雙重的突出部;以及
至少一個錨,從所述膠囊本體的蓋結合部的下方向外側突出,且以尖尖地方式配置末端,以便能插入并固定于所述治療對象組織,
所述硅穹頂,包括:
蓋本體,使從所述光照射部照射的光透過,所述蓋本體配置為一側部開放的蓋狀,使得覆蓋所述光照射部和板部,由此在覆蓋所述光照射部及板部的同時,結合于所述膠囊主體部的上部;以及
雙重封裝結合部,配置于對應于所述雙重封裝部的所述蓋本體內側,并與所述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史起東,金孶娟,安仙熙,安真永,金士雄,金恩妃,鄭志虎,
申請(專利權)人:韓國光技術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