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電感加工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感成型設備。所述電感成型設備包括有固定板、側部成型組件、上壓組件以及下壓組件;所述上壓機構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所述下壓機構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側部成型組件設于所述固定板的側部;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設有線圈容置孔;所述上壓組件以及所述下壓組件的工作端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所述側部成型組件設有多組,多組所述側部成型組件分別設于所述固定板的各個側部;所述側部成型組件包括有第一驅動總成以及模頭;通過固定板、側部成型組件、上壓組件以及下壓組件的設置,電感成型效率高,電感品質優良,適于工業應用。適于工業應用。適于工業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感成型設備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電感加工設備的
,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感成型設備。
技術介紹
[0002]電感是電子產業中極為重要的電子元器件,是使用在各種要求大電流的電子電路中常見的儲能元件,應用較為廣泛的電感器件是大電流一體電感,其采用圓銅線繞置的電感線圈與鐵粉采用特殊工藝壓鑄一次成型,具有耐大電流,低阻抗等特點;
[0003]傳統的電感成型設備,通常通過對稱設置的上沖機構以及下沖機構來成型電感,該種機構成型效率低,電感品質差。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技術手段以解決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感成型設備,所述電感成型設備包括有固定板、側部成型組件、上壓組件以及下壓組件;所述上壓機構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所述下壓機構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側部成型組件設于所述固定板的側部;
[0006]其中,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設有線圈容置孔;所述上壓組件以及所述下壓組件的工作端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
[0007]所述側部成型組件設有多組,多組所述側部成型組件分別設于所述固定板的各個側部;所述側部成型組件包括有第一驅動總成以及模頭;所述模頭通過所述第一驅動總成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一側,且所述模頭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設置。工作時,線圈通過人工或外部輸送機構的作用下送至線容置孔中,進而上壓組件以及下壓組件對位于線圈容置孔中的線圈的上端以及下端進行抵觸并壓緊,進而在外部填粉機構的作用下對線圈容置孔進而填粉,填粉過程中側部成型組件中的模頭在第一驅動總成的作用下組件靠近線圈容置孔,并與線圈的側部進行抵接壓緊,以此完成電感的吃成型。更進一步的線圈容置孔為一通孔。需要說明的是,填粉機構屬于現有技術,此處對填粉機構不再贅述。
[0008]更為具體的,所述上壓機構包括有上壓頭以及第二驅動總成;所述上壓頭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并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設置;所述第二驅動總成設于所述上壓頭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驅動總成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上壓頭相連。所述下壓機構包括有下壓頭以及第三驅動總成;所述下壓頭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并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設置;所述第三驅動總成設于所述下壓頭的下方,且所述第三驅動總成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下壓頭相連。由此可看出,所述上壓機構以及所述下壓機構相對于所述固定板對稱設置;工作時,第二驅動總成以及第三驅動總成分別驅動上壓頭以及下壓頭分別壓向線圈容置孔,以此配合側部成型組件完成對電感的成型。進一步的,第二驅動總成以及第三驅動總成可以為一氣缸,也可以為一電機通過驅動絲桿來驅動上壓頭以及下壓頭運行。
[0009]更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各個側部均設有用于使所述模頭通過的避讓孔,且所述避讓孔與所述線圈容置槽相通。工作時,側部成型組件中的模頭在第一驅動總成的作用
下通過避讓槽來對位于線圈容置孔中的線圈完成電感成型工作。
[0010]更進一步的,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固定板設有四個側部,所述側部成型組件組件對應于所述固定板的四個側部設有四組。
[0011]更進一步的,為了便于工業組裝應用,所述第一驅動總成包括有第一驅動裝置以及絲桿;所述第一驅動裝置通過所述絲桿與所述模頭相連。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為一電機。
[0012]更為具體的,所述模頭內設有加熱棒。在利用模頭完成電感成型時,通過加熱板對模頭進行加熱,以此提高了電感成型效率以及提高了電感成型的品質。
[0013]本技術所涉及到的一種電感成型設備,通過固定板、側部成型組件、上壓組件以及下壓組件的設置,電感成型效率高,電感品質優良,適于工業應用。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所涉及到的一種電感成型設備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下壓組件在圖中未示出);
[0015]圖2為本技術所涉及到的一種電感成型設備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17]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當一個元件被稱為是“連接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0018]本技術的一較佳實施例,該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請參閱圖1與圖2,一種電感成型設備,所述電感成型設備包括有固定板1、側部成型組件2、上壓組件3以及下壓組件;所述上壓機構設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方;所述下壓機構設于所述固定板1的下方;所述側部成型組件2設于所述固定板1的側部;
[0019]其中,所述固定板1的中部設有線圈容置孔11;所述上壓組件3以及所述下壓組件的工作端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11;
[0020]所述側部成型組件2設有多組,多組所述側部成型組件2分別設于所述固定板1的各個側部;所述側部成型組件2包括有第一驅動總成以及模頭21;所述模頭21通過所述第一驅動總成設于所述固定板1的一側,且所述模頭21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11設置。工作時,線圈通過人工或外部輸送機構的作用下送至線容置孔中,進而上壓組件3以及下壓組件對位于線圈容置孔11中的線圈的上端以及下端進行抵觸并壓緊,進而在外部填粉機構的作用下對線圈容置孔11進而填粉,填粉過程中側部成型組件2中的模頭21在第一驅動總成的作用下組件靠近線圈容置孔11,并與線圈的側部進行抵接壓緊,以此完成電感的吃成型。更進一步的線圈容置孔11為一通孔。需要說明的是,填粉機構屬于現有技術,此處對填粉機構不再贅述。
[0021]更為具體的,所述上壓機構包括有上壓頭31以及第二驅動總成32;所述上壓頭31
設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方,并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11設置;所述第二驅動總成32設于所述上壓頭31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驅動總成32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上壓頭31相連。所述下壓機構包括有下壓頭以及第三驅動總成;所述下壓頭設于所述固定板1的下方,并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11設置;所述第三驅動總成設于所述下壓頭的下方,且所述第三驅動總成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下壓頭相連。由此可看出,所述上壓機構以及所述下壓機構相對于所述固定板1對稱設置;工作時,第二驅動總成32以及第三驅動總成分別驅動上壓頭31以及下壓頭分別壓向線圈容置孔11,以此配合側部成型組件2完成對電感的成型。進一步的,第二驅動總成32以及第三驅動總成可以為一氣缸,也可以為一電機通過驅動絲桿來驅動上壓頭31以及下壓頭運行。
[0022]更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板1的各個側部均設有用于使所述模頭21通過的避讓孔12,且所述避讓孔12與所述線圈容置槽相通。工作時,側部成型組件2中的模頭21在第一驅動總成的作用下通過避讓槽來對位于線圈容置孔11中的線圈完成電感成型工作。
[0023]更進一步的,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固定板1設有四個側部,所述側部成型組件2組件對應于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感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感成型設備包括有固定板、側部成型組件、上壓組件以及下壓組件;所述上壓機構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所述下壓機構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下方;所述側部成型組件設于所述固定板的側部;其中,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設有線圈容置孔;所述上壓組件以及所述下壓組件的工作端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所述側部成型組件設有多組,多組所述側部成型組件分別設于所述固定板的各個側部;所述側部成型組件包括有第一驅動總成以及模頭;所述模頭通過所述第一驅動總成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一側,且所述模頭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電感成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壓機構包括有上壓頭以及第二驅動總成;所述上壓頭設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并正對所述線圈容置孔設置;所述第二驅動總成設于所述上壓頭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驅動總成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上壓頭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電感成型設備,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紅,
申請(專利權)人:袁紅,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