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離合器主動盤,材質為粉末冶金金屬,盤狀的托板上方設有一對對稱布置的支柱,所述托板下方設有外徑小于托板的齒輪,所述齒輪內孔直徑小于所述托板內孔直徑;所述齒輪的內孔側壁設有多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的缺口,所述缺口軸線與所述齒輪內孔軸線平行,且所述缺口截面呈弧形;所述齒輪內孔上表面設有多個滑槽,所述滑槽的水平方向投影呈倒直角梯形;所述滑槽上方開口,所述滑槽與所述缺口數量相同,且所述滑槽與所述缺口間隔分布;所述齒輪的下表面設有多個沿圓周均勻分布的定位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支柱替代了定位銷,與托板形成一個整體,不會出現脫落的問題;滑槽尺寸精度更高,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離合器主動盤
本技術涉及電動車電機
,尤其涉及一種離合器主動盤。
技術介紹
如圖5~7所示,現有技術中的離合器主動盤包括缺口二02、托板二03、滑槽二04、齒輪二05、工位槽二06、定位孔二07、定位銷8;盤狀的托板二03固定有一對對稱布置的定位銷8,托板二03下方設有外徑小于托板二03的齒輪二05,所述齒輪二05內孔直徑小于所述托板二03內孔直徑;所述齒輪二05的內孔側壁設有多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的缺口二02,所述缺口二02的軸線與所述齒輪二05內孔軸線平行,且所述缺口二02截面呈弧形;所述齒輪二05內孔頂面設有多個滑槽二04,所述滑槽二04的水平方向投影呈倒直角梯形;所述滑槽二04上方開口,所述滑槽二04與所述缺口二02數量相同,且所述滑槽二04與所述缺口二02間隔分布;所述齒輪二05設有多個沿圓周均勻分布的定位孔二07,所述定位孔二07貫穿所述齒輪二05,且所述定位孔二07由上下兩個不同直徑的孔位組成。現有技術中的離合器主動盤由鋼件生產,其工序復雜,加工難度高,成本高,不同批次的加工件會出現尺寸上的偏差。長時間工作后,定位銷8容易從所述托板二03中脫落,影響主動盤的工作,造成離合器失效。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方案中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離合器定位盤。本技術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離合器主動盤,其材質為粉末冶金金屬,盤狀的托板上方設有一對對稱布置的支柱,所述托板下方設有外徑小于托板的齒輪,所述齒輪內孔直徑小于所述托板內孔直徑;所述齒輪的內孔側壁設有多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的缺口,所述缺口軸線與所述齒輪內孔軸線平行,且所述缺口截面呈弧形;所述齒輪內孔上表面設有多個滑槽,所述滑槽的水平方向投影呈倒直角梯形;所述滑槽上方開口,所述滑槽與所述缺口數量相同,且所述滑槽與所述缺口間隔分布;所述齒輪的下表面設有多個沿圓周均勻分布的定位孔。進一步的,所述齒輪于所述支柱正下方設有一對工位槽,所述工位槽的寬度為2~5個凸齒,所述齒輪的齒面除所述工位槽外均分布有凸齒。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孔的數量為3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的支柱替代了定位銷,與托板形成一個整體,不會出現脫落的問題;2.本技術的滑槽尺寸精度更高,不同批次的產品的尺寸也能保持一致,每個滑槽尺寸相同可保證滑槽與楔形滑塊之間的滑動不出現卡頓,提高傳動效率;3.本技術為粉末冶金工藝制造,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剖面圖。圖4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仰視圖。圖5為一個現有技術中的離合器主動盤實施例的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實施例的A-A面剖視圖。圖7為另一個現有技術中的離合器主動盤實施例的示意圖。圖8為現有技術中離合器的定位塊的示意圖;圖9為現有技術中離合器主要結構的剖視圖;圖10為圖9所示實施例的殼體與定位塊配合的示意圖;圖11為圖9所示實施例的殼體底部結構局部示意圖。附圖標記:1-支柱;2-缺口;3-托板;4-滑槽;5-齒輪;6-工位槽;7-定位孔;8-定位銷;9-定位塊;10-楔形滑塊;11-殼體;12-摩擦片;13-壓盤;14-從動盤;15-離心塊;16-彈簧;17-轉軸;18-方孔;02-缺口二;03-托板二;04-滑槽二;05-齒輪二;06-工位槽二;07-定位孔二。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附圖標記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使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在研讀本說明書后能據以實施。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本技術提供了如圖1~4所示的一種離合器主動盤,其材質為粉末冶金金屬,盤狀的托板3上方設有一對對稱布置的支柱1,所述托板3下方設有外徑小于托板3的齒輪5,所述齒輪5內孔直徑小于所述托板3內孔直徑;所述齒輪5的內孔側壁設有多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的缺口2,所述缺口2軸線與所述齒輪5內孔軸線平行,且所述缺口2截面呈弧形;所述齒輪5內孔上表面設有多個滑槽4,所述滑槽4的水平方向投影呈倒直角梯形;所述滑槽4上方開口,所述滑槽4與所述缺口2數量相同,且所述滑槽4與所述缺口2間隔分布;所述齒輪5的下表面設有多個沿圓周均勻分布的定位孔7。電動車電機離合器的結構:如圖8~11所示,電機的轉軸與殼體11的中心孔配合,所述殼體11上方中部設有3個沿圓周分布的卡塊;定位塊9側面設有3個沿其徑向方塊,該方塊最外側的底部設有楔形滑塊10;所述定位塊9的方塊嵌入所述殼體11的卡塊的間隙中,并固定在所述殼體11的上表面;主動盤的托板3與所述殼體11的上表面接觸,所述殼體11的卡塊與所述齒輪5的內孔配合,所述支柱1穿過所述殼體11的方孔18,再與離心塊15的U型槽配合;所述滑槽4和缺口2的數量都可為3個,所述楔形滑塊10插入所述滑槽4中,所述滑槽4可沿所述楔形滑塊10滑動上升;多個摩擦片12和壓盤13同所述齒輪5的凸齒配合,所述摩擦片12和所述壓盤13間隔布置;所述定位孔7內設有彈簧16,所述從動盤14位于所述殼體11的卡塊上方,所述從動盤14的下表面與所述彈簧16接觸,上表面與向車輪傳遞動力的構件連接;如圖9和圖11所示,所述殼體11下表面設有兩個離心塊15,所述離心塊15呈弧形,其內側弧面與所述殼體11同軸心,所述離心塊15可繞固定在殼體11上的轉軸17轉動;所述離心塊15其中一端設有U型槽,所述U型槽與所述定位銷8配合。離合器主動盤的工作原理:如圖8~11所示,電機的轉軸帶動殼體11旋轉,所述離心塊15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會繞轉軸17轉動,所述離心塊15靠近所述殼體11中心孔的部位超遠離所述殼體11軸線的方向甩開,所述離心塊15的U型槽帶動支柱1繞所述殼體11中心旋轉,主動盤整體也發生相對于所述殼體11的轉動。主動盤未轉動時,所述滑槽4的槽底與所述楔形滑塊10接觸;當主動盤轉動時,所述滑槽4沿所述楔形滑塊10滑動,所述楔形滑塊10與所述滑槽4的斜面接觸,主動盤發生生軸向的移動,主動盤的托板3會托起所述摩擦片12和壓盤13朝所述從動盤14移動;此時,所述彈簧16發生壓縮,所述摩擦片12與從動盤14接觸,多個摩擦片12和壓盤13擠壓在一起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形成一個整體,相鄰的摩擦片12和壓盤13不會發生相對滑動;所述齒輪5的凸齒與所述壓盤13的內側齒形槽配合,所述齒輪5帶動壓盤13和摩擦片12轉動,摩擦片12再把動力傳遞至從動盤14,從動盤14與通過傳動件將動力傳遞至電動車車輪。當電機轉速在額定范圍內時,所述支柱1不會脫離所述離心塊15的U型槽,所述U型槽的擺動范圍不會超過所述方孔18的寬度,所述滑槽4始終與所述楔形滑塊10咬合;當電機轉速超過額定范圍,所述支柱1從上述U型槽中脫離,主動盤的軸向移動過大,所述楔形滑塊10滑出所述滑槽4,到達齒輪5與托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離合器主動盤,其特征在于:其材質為粉末冶金金屬,盤狀的托板(3)上方設有一對對稱布置的支柱(1),所述托板(3)下方設有外徑小于托板(3)的齒輪(5),所述齒輪(5)內孔直徑小于所述托板(3)內孔直徑;所述齒輪(5)的內孔側壁設有多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的缺口(2),所述缺口(2)軸線與所述齒輪(5)內孔軸線平行,且所述缺口(2)截面呈弧形;所述齒輪(5)內孔上表面設有多個滑槽(4),所述滑槽(4)的水平方向投影呈倒直角梯形;所述滑槽(4)上方開口,所述滑槽(4)與所述缺口(2)數量相同,且所述滑槽(4)與所述缺口(2)間隔分布;所述齒輪(5)的下表面設有多個沿圓周均勻分布的定位孔(7)。/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離合器主動盤,其特征在于:其材質為粉末冶金金屬,盤狀的托板(3)上方設有一對對稱布置的支柱(1),所述托板(3)下方設有外徑小于托板(3)的齒輪(5),所述齒輪(5)內孔直徑小于所述托板(3)內孔直徑;所述齒輪(5)的內孔側壁設有多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的缺口(2),所述缺口(2)軸線與所述齒輪(5)內孔軸線平行,且所述缺口(2)截面呈弧形;所述齒輪(5)內孔上表面設有多個滑槽(4),所述滑槽(4)的水平方向投影呈倒直角梯形;所述滑槽(4)上方開口,所述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刁桂全,刁桂其,肖月富,孔德軍,宋正勇,聶川奇,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恒源粉末冶金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