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3D打印陰道多通道模型塞施源器
本專利技術涉及宮頸癌近距離治療
,具體是3D打印陰道多通道模型塞施源器。
技術介紹
局部晚期宮頸癌根治性放療的主要方式為盆腔外照射(EBRT)和后裝腔內近距離治療(BT)以及以順鉑為主的同步放化療,BT對治療效果影響極大,患者是否進行BT,二者局部控制率差距可達20%。三維近距離治療使宮頸癌的治療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并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人體多樣化、病灶位置形狀不同,傳統治療手段必須依靠經驗積累,缺乏先進的個體化技術支撐,很難做到“量體裁衣”。局部晚期宮頸癌根治性放療的主要方式為盆腔外照射(EBRT)和后裝腔內近距離治療(BT)以及以順鉑為主的同步放化療,BT對治療效果影響極大,患者是否進行BT,二者局部控制率差距可達20%。三維近距離治療使宮頸癌的治療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并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人體多樣化、病灶位置形狀不同,傳統治療手段必須依靠經驗積累,缺乏先進的個體化技術支撐,很難做到“量體裁衣”。多通道施源器可改變駐留點及權重分布,增加病灶照射及OAR保護。因此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多通道陰道模型塞,使得局部大腫瘤、陰道侵犯等常規施源器難以實現得患者得到計量優化,提高腫瘤受量,降低正常組織受量,提高療效。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3D打印陰道多通道模型塞施源器,3D打印技術引導宮頸癌后裝放療,根據不同病情為患者制定了個體化宮腔施源器,根據患者影像數據并結合患者生理構造定制,源通道數量多且與腫瘤結構匹配度高,三維適形度更優。r>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包括施源器和插植針,所述施源器采用3D打印而成,用以準確匹配病人的陰道,其中施源器的端部插入病人的陰道內,同時施源器的端部固定安裝有多個柔性插植針,柔性插植針插入病人的腫瘤內,對病人進行放化療。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施源器的工作過程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收集患者影像數據CT、MRI,建立患者腫瘤模型,確定腫瘤的類型、位置、形狀和大小,同時勾劃靶區及低耐受區。步驟二:結合患者病史設計布源通道,首先對陰道填塞,將陰道陰道擴張到舒適程度,并且在分次治療間保持相同的擴張程度,隨后進行核磁共振,獲取子宮體的彎曲程度、子宮腔的長度、陰道長度,來確定施源器的設計參數。步驟三:根據布源方案及患者影像數據設計施源器,一般根據步驟二采集到的數據信息重建病人的陰道模型及腫瘤模型,然后采用三維建模軟件建模設置施源器,來模擬治療過程,最后實施3D打印,同時3D打印的材料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步驟四:對施源器進行質檢和消毒。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施源器的插植針包括副插植針和主插植針,其中施源器的端部根據病人腫瘤位置開設的四個盲孔,副插植針固定安裝在盲孔內,同時施源器的中間位置開設有矩形槽,矩形槽內滑動插有主插植針。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3D打印材料選用固體水。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施源器的底部側壁上固定安裝有提塊。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靶區范圍為進行放射源治療的范圍區域,且該范圍區域與患者表面的皮膚癌或皮膚淋巴瘤的患病范圍相適應。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施源器的設計參數包括:貼合面尺寸信息、厚度信息和放射源通道信息。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貼合面一般與患者進行放射源治療的身體表面貼合一致,進而使得放置時能夠保持平穩。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厚度信息和放射源通道信息可以根據患者患病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作為本專利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施源器內開設有多個通道,通道內插入有多種類型通道的插植針。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目前的近距離治療適源器只有三個通道,模型單一固定,對于宮頸腫瘤較大,偏心性生長及陰道侵犯較長的患者很難達到很好的劑量分布,適形度不好,本專利技術針對以上情況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個體化多通道陰道模型塞作為施源器,達到更好的劑量分布及更好的適形度,提高腫瘤受量,降低直腸膀胱受量,提高療效,降低放療并發癥。同時本專利技術的3D打印個體化施源器根據患者影像數據并結合患者生理構造定制,源通道數量多且與腫瘤結構匹配度高,三維適形度更優,患者獨自使用,真正杜絕交叉感染。結合柔性插植針,源通道可偏轉角度,對于偏心腫瘤無需從會陰進針,降低手術難度,減輕患者痛苦,可按需在一個施源器上設置多種類型通道,能同時處理宮頸腫瘤、子宮腫瘤和陰道腫瘤。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施源器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1、施源器,2、陰道,3、腫瘤,4、副插植針,5、主插植針,6、矩形槽,7、提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設置有”、“套設/接”、“連接”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連接”,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請參閱圖1~2,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3D打印陰道多通道模型塞施源器,包括施源器1和插植針,所述施源器1采用3D打印而成,用以準確匹配病人的陰道4,其中施源器1的端部插入病人的陰道4內,同時施源器1的端部固定安裝有多個柔性插植針,柔性插植針插入病人的腫瘤3內,對病人進行放化療。具體的,上述施源器1的工作過程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收集患者影像數據CT、MRI,建立患者腫瘤模型,確定腫瘤的類型、位置、形狀和大小,同時勾劃靶區及低耐受區,所述靶區范圍為進行放射源治療的范圍區域,且該范圍區域與患者表面的皮膚癌或皮膚淋巴瘤的患病范圍相適應。步驟二:結合患者病史設計布源通道,首先對陰道2填塞,將陰道2陰道擴張到舒適程度,并且在分次治療間保持相同的擴張程度,有利于后期的劑量累積和準確評估患者在整個療程的劑量分布,避免了采用繃紗或棉球填塞陰道,并且能夠宮頸施源器準確的到達病灶位置,實現真正的近距離治療,減少對患者的創傷,提高腫瘤靶區的劑量適形度和減少重要器官的受照劑量,進而提高了宮頸癌近距離治療的療效,隨后進行核磁共振,獲取子宮體的彎曲程度、子宮腔的長度、陰道長度,來確定施源器的設計參數,包括:貼合面尺寸信息、厚度信息和放射源通道信息,其中,所述貼合面一般與患者進行放射源治療的身體表面貼合一致,進而使得放置時能夠保持平穩;所述厚度信息和放射源通道信息可以根據患者患病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步驟三:根據布源方案及患者影像數據設計施源器,一般根據步驟二采集到的數據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3D打印陰道多通道模型塞施源器,包括施源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源器(1)采用3D打印而成,用以準確匹配病人的陰道(4),其中施源器(1)的端部插入病人的陰道(4)內,同時施源器(1)的端部固定安裝有多個柔性插植針,柔性插植針插入病人的腫瘤(3)內,對病人進行放化療。/n
【技術特征摘要】
1.3D打印陰道多通道模型塞施源器,包括施源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源器(1)采用3D打印而成,用以準確匹配病人的陰道(4),其中施源器(1)的端部插入病人的陰道(4)內,同時施源器(1)的端部固定安裝有多個柔性插植針,柔性插植針插入病人的腫瘤(3)內,對病人進行放化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陰道多通道模型塞施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源器(1)的工作過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收集患者影像數據CT、MRI,建立患者腫瘤模型,確定腫瘤的類型、位置、形狀和大小,同時勾劃靶區及低耐受區;
步驟二:結合患者病史設計布源通道,首先對陰道(2)填塞,將陰道(2)陰道擴張到舒適程度,并且在分次治療間保持相同的擴張程度,隨后進行核磁共振,獲取子宮體的彎曲程度、子宮腔的長度、陰道長度,來確定施源器的設計參數;
步驟三:根據布源方案及患者影像數據設計施源器,一般根據步驟二采集到的數據信息重建病人的陰道(2)模型及腫瘤(3)模型,然后采用三維建模軟件建模設置施源器(1),來模擬治療過程,最后實施3D打印,同時3D打印的材料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
步驟四:對施源器(1)進行質檢和消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陰道多通道模型塞施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施源器(1)的插植針包括副插植針(4)和主插植針(5),其中施源器(1)的端部根據病人腫瘤位置開設的...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