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包括調壓器殼體、電路板和調壓控制電路。調壓控制電路包括三個呈Y型接線的主控電路,Y點接中性線N。主控電路由電阻R↓[1]、R↓[2]、電容C↓[1]、C↓[2]、雙向觸發二極管DB↓[1]組成二級移相網絡,接于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觸發極和陰極。R與C串聯后與Rv并聯后跨接于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和陰極之間,構成過壓保護電路。上述電器元件設置在電路板上,電路板固定在殼體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抗負載短路、可靠性高,調壓范圍寬。(*該技術在201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三相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的技術改進。目前,三相調壓器有兩種類型,其一是三相接觸式自耦調壓器,其二是三相電子式調壓器。前者體大物重。后者采用雙向晶閘管相控調壓,雖然克服了體大物重的缺點,但仍存在調壓范圍不夠寬,調壓線性不良、同步性差、三相間相互干擾、振蕩,以及線路較復雜等問題。特別是一旦短路,其主要執行器件--雙向晶閘管立即損壞,是其不可克服的缺點。此外,為了擴大低壓端調壓范圍,而采用了三只30W以上的大功率電阻接成丫型,丫點接N。這種措施也只能將調壓范圍擴大到60°以后方能起控,而且大功率電阻發熱耗能,造成能源上的浪費。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調壓范圍寬、可靠性高,且節能的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即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包括調壓器殼體、電路板和調壓控制電路。調壓控制電路,是由在電機三相繞組LA、LB、LC分別串聯主控電路后接成丫型,丫點與中性線N相連組成。主控電路包括調壓控制電路和過壓保護電路。調壓控制電路由電阻R1和R2、電位器WA、電容C1、C2和雙向觸發二極管DB1組成兩級移相網絡。電阻R1、電位器WA、電阻R2串聯后與雙向觸發二極管DB1連接,DB1另一端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觸發極,C1的一端接R2與DB1連線上的P1點,C1的另一端接BCR1的陰極,C2的一端接WA與R2連線上的P2點,C2的另一端接BCR1的陰極。電阻R與電容C串聯后與電阻RV并聯后跨接于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和陰極之間。上述電器元件設置在電路板上,電路板固定在調壓器殼體內。本技術的另一種實施例是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包括調壓器殼體、電路板和調壓控制電路。調壓控制電路,是由分別與三相交流電源串聯的主控電路,三個主控電路再分別接電機負載,由電阻R1、電位器WA、電容C2和電阻R2、電容C1、雙向觸發二極管DB1組成兩級移相網絡,接于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觸發極和感性去耦器L的后端,構成控制回路。R、C串聯構成吸收電路再與RV并聯構成過壓保護回路,跨接于BCR1的陽極與L的后端。A、B、C三相主回路的輸出端分別接電阻RA、RB、RC,并接成丫型,丫點接中性線N。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抗負載短路,可靠性高;2、因革去大功率電阻,發熱減輕,節約能源;3、擴大了調壓范圍,改善了小導通角時的調壓性能。實施例二的特點是1、因在晶閘管回路內接了感性去耦器L,而使三相間的相互作用減至少;2、改善了小導通角時的調壓性能,擴大了調壓范圍;3、大功率電阻減至25W以下,發熱有所減輕。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仰視圖,圖3是調壓控制電路原理圖,圖4是第二種實施例的調壓控制電路原理圖。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包括調壓器殼體1、電路板2和調壓控制電路。調壓控制電路,是三相交流電源經電機的三相繞組LA、LB、LC后分別與三個主控電路串接后接成丫型,丫點與中性線N相連組成。主控電路是由電阻R1、電阻R2、電位器WA、電容C1、電容C2和雙向觸發二極管DB1組成二級移相網絡。電阻R1、電位器WA、電阻R2串聯后與雙向觸發二極管DB1連接,DB1的另一端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觸發極,R1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電容C1一端接電阻R2與雙向觸發二極管DB1連線上的P1點,C1的另一端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陰極,C2的一端接電位器WA與電阻R2連線上的P2點,C2的另一端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陰極。電阻R與電容C串聯組成吸收電路,電阻R與電容C串聯后與電阻RV并聯后跨接于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和陰極之間,構成過壓保護電路。電位器WA設置在調壓器殼體1上,其余電器元件設置在電路板2上,電路板2固定在調壓器殼體1內。實施例二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包括調壓器殼體1、電路板2和調壓控制電路。調壓控制電路,是分別由三個與電機3的負載連接的主控電路組成。主控電路是由電阻R1、電阻R2、電位器WA、電容器C1、C2、雙向晶閘管BCR1、感性去耦器L和雙向觸發二極管DB1組成。其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是雙向晶閘管BCR1與感性去耦器L串聯構成的主回路,再接電機負載。由電阻R1、R2、電位器WA、電容C1、C2和雙向觸發二極管DB1組成兩級移相網絡,接于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觸發極和感性去耦器L的后端,構成控制回路,電阻R、電容C串聯后與電阻Rv并聯構成過壓保護電路,跨接于BCR1的陽極與感性去耦器L的后端。在A、B、C三相主回路的輸出端分別接電阻RA、RB、RC,并接成丫型,丫點接中性線N。電位器WA設置在調壓器殼體1上,其它電器元件設置在電路板2上,電路板2固定在調壓器殼體l內。權利要求1.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包括調壓器殼體(1)、電路板(2)和調壓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壓控制電路,是三相交流電源經電機的三相繞組LA、LB、LC分別與三個主控電路串接后接成丫型,丫點與中性線N相連接組成;主控電路,是由電阻R1、電阻R2、電位器WA、電容C1、電容C2和雙向觸發二極管DB1組成二級移相網絡,電阻R1、電位器WA、電阻R2串聯后與雙向觸發二極管DB1連接,DB1的另一端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觸發極,R1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電容C1一端接電阻R2與雙向觸發二極管DB1連線上的P1點,C1的另一端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陰極,C2的一端接電位器WA與電阻R2連線上的P2點,C2的另一端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陰極,電阻R與電容C串聯組成吸收電路,電阻R與電容C串聯后與電阻RV并聯后跨接于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和陰極之間,構成過壓保護電路,電位器WA設置在調壓器殼體(1)上,其余電器元件設置在電路板(2)上,電路板(2)固定在調壓器殼體(1)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向晶閘管BCR1與感性去耦器L串聯后接電機(3)的負載,所述的A、B、C三相主回路的輸出端分別接電阻RA、RB、RC,并接成丫型,丫點接中性線N。專利摘要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包括調壓器殼體、電路板和調壓控制電路。調壓控制電路包括三個呈Y型接線的主控電路,Y點接中性線N。主控電路由電阻R文檔編號G05F1/10GK2416525SQ0021073公開日2001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00年1月31日專利技術者張凌飛 申請人:張凌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力矩電機電子調壓器,包括調壓器殼體(1)、電路板(2)和調壓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壓控制電路,是三相交流電源經電機的三相繞組L↓[A]、L↓[B]、L↓[C]分別與三個主控電路串接后接成丫型,丫點與中性線N相連接組成;主控電路,是由電阻R↓[1]、電阻R↓[2]、電位器W↓[A]、電容C↓[1]、電容C↓[2]和雙向觸發二極管DB↓[1]組成二級移相網絡,電阻R↓[1]、電位器W↓[A]、電阻R↓[2]串聯后與雙向觸發二極管DB↓[1]連接,DB↓[1]的另一端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觸發極,R↓[1]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電容C↓[1]一端接電阻R↓[2]與雙向觸發二極管DB↓[1]連線上的P↓[1]點,C↓[1]的另一端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陰極,C↓[2]的一端接電位器W↓[A]與電阻R↓[2]連線上的P↓[2]點,C↓[2]的另一端接雙向晶閘管BCR↓[1]的陰極,電阻R與電容C串聯組成吸收電路,電阻R與電容C串聯后與電阻Rv并聯后跨接于雙向晶閘管BCR↓[1]的陽極和陰極之間,構成過壓保護電路,電位器W↓[A]設置在調壓器殼體(1)上,其余電器元件設置在電路板(2)上,電路板(2)固定在調壓器殼體(1)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凌飛,
申請(專利權)人:張凌飛,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1[中國|大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