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用于注射裝置的生物靜態多次使用針頭組件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注射裝置的具有護罩的多次使用針頭組件,其中針頭組件適于在護罩處于鎖定位置時使得能夠清潔針頭,并且處于解鎖位置時使得能夠暴露針頭。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注射裝置,該注射裝置包括用于注射裝置的具有護罩的多次使用針頭組件,其中針頭組件適于在護罩處于鎖定位置時使得能夠清潔針頭,并且處于解鎖位置時使得能夠暴露針頭。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使用針頭組件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將護罩從解鎖位置改變到鎖定位置,并且從而清潔針頭尖端。
技術介紹
建議藥物注射筆的使用者在每次注射之前更換針頭套管。出于安全原因,將此類針頭套管單元單獨包裝和密封以防止在使用前受到污染。因此,每次需要注射時,使用者都必須打開針頭單元的包裝,將其安裝在筆上,進行注射,拆除單元,重新包裝并處置針頭單元。使用筆式注射裝置,針頭單元的安裝和拆卸是注射程序中最復雜和最耗時的部分。尤其是對于年輕使用者和老年使用者,處理小物品和箔可能帶來挑戰,并且使注射任務繁瑣。因此,一些使用者重復使用針頭單元幾次,并且可能僅在預填充的筆式注射裝置為空時或作為對發生諸如堵塞或鉤形成(hooking)的機械故障的響應才更換針頭單元。鉤形成是用于表示非常鋒利的針頭的外尖端發生彎曲形成鉤狀結構的術語。當針頭進入和離開皮膚時,針頭的彎曲尖端可能導致皮膚的微觀撕裂,并且從而增加疼痛感以及感染風險。眾所周知,為了方便起見,大量使用者重復使用針頭單元多次,以減少他們必須進行更換針頭單元時所涉及的活動的次數。如果針頭單元在使用后和處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注射裝置(50)的多次使用針頭組件(200),其中所述注射裝置(50)包括:殼體(52)和用于儲存液體藥物以用于多次注射的筒(54),所述多次使用針頭組件包括:/n-支承結構(201),所述支承結構包括針頭接口(202)和第一引導結構(204),用于將所述針頭組件連接到所述注射裝置的連接器(206),/n-縱向針頭套管(210),所述縱向針頭套管位于所述接口(202)中并且固定地接合在所述接口中,其中所述套管限定縱向軸線(Z)和垂直于所述縱向軸線(Z)的徑向軸線(r),其中所述套管(210)包括:遠側部分(212),所述遠側部分具有遠端(213),所述遠端具有用于穿透受試者的皮膚的鋒利尖端;近側部分(214),所述近側部分具有近端(215),所述近端用于建立與所述筒(54)中儲存的液體藥物的流體連通,/n-可移動護罩組件,所述可移動護罩組件包括可移動護罩(220)和固定到所述護罩(220)的致動構件(222),其中所述可移動護罩組件包括用于與所述第一引導結構(204)協作的第二引導結構(224),/n-清潔組件(230、330),所述清潔組件包括適于通過變形改變構造的針頭容 ...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80820 EP 18189652.31.一種用于注射裝置(50)的多次使用針頭組件(200),其中所述注射裝置(50)包括:殼體(52)和用于儲存液體藥物以用于多次注射的筒(54),所述多次使用針頭組件包括:
-支承結構(201),所述支承結構包括針頭接口(202)和第一引導結構(204),用于將所述針頭組件連接到所述注射裝置的連接器(206),
-縱向針頭套管(210),所述縱向針頭套管位于所述接口(202)中并且固定地接合在所述接口中,其中所述套管限定縱向軸線(Z)和垂直于所述縱向軸線(Z)的徑向軸線(r),其中所述套管(210)包括:遠側部分(212),所述遠側部分具有遠端(213),所述遠端具有用于穿透受試者的皮膚的鋒利尖端;近側部分(214),所述近側部分具有近端(215),所述近端用于建立與所述筒(54)中儲存的液體藥物的流體連通,
-可移動護罩組件,所述可移動護罩組件包括可移動護罩(220)和固定到所述護罩(220)的致動構件(222),其中所述可移動護罩組件包括用于與所述第一引導結構(204)協作的第二引導結構(224),
-清潔組件(230、330),所述清潔組件包括適于通過變形改變構造的針頭容納部分(233、333)、第一部分(238)和第二部分(239),其中所述清潔組件的第一部分(238)可轉動地連接到所述護罩(220),并且所述清潔組件(230、330)的第二部分(239)可滑動地連接到所述支承結構(201),其中所述針頭容納部分(233、333)包括適于環繞所述針頭套管的貫穿開口(233a、333a),其中所述開口(233a、333a)限定內表面(233b、333b),
其中所述護罩組件適于環繞并且容納所述清潔組件(230、330),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38)與所述護罩(220)之間的連接適于使得所述清潔組件與所述護罩之間的相對角位置是可調整的,并且所述清潔組件與所述護罩之間的相對軸向位置是固定的,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39)與所述支承結構(201)之間的連接適于使得所述清潔組件與所述支承結構之間的相對角位置是固定的,并且所述清潔組件與所述支承結構之間的相對軸向位置是可調整的;
-其中所述護罩(220)適于相對于所述支承結構(201)處于遠側位置和近側位置,
其中,對于所述護罩相對于所述支承結構(201)處于所述遠側位置,所述護罩(220)布置成覆蓋所述套管(210),并且其中針頭尖端布置在所述清潔組件(230、330)中以使得能夠清潔所述尖端,并且
其中,對于所述護罩相對于所述支承結構(201)處于所述近側位置,所述護罩(220)布置成暴露所述套管(210),并且其中所述套管的遠側部分(212)布置成從所述清潔組件(230、330)延伸,以使得能夠將所述尖端插入到受試者的皮膚中;
其中所述護罩(220)適于處于鎖定遠側位置、解鎖遠側位置和解鎖近側位置,
其中,對于所述護罩位于所述鎖定遠側位置,所述護罩相對于所述支承結構(201)布置在第一角位置,其中所述護罩處于所述遠側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引導結構(204、224)適于限制調整所述相對軸向位置,并且允許引導調整所述護罩(220)與所述支承結構(201)之間的相對角位置,并且從而防止暴露針頭尖端并且允許角度調整以使所述護罩朝向所述解鎖遠側位置,
其中,對于所述護罩位于解鎖位置,所述護罩相對于所述支承結構(201)布置在第二角位置,其中能夠在限定所述解鎖遠側位置和所述解鎖近側位置的所述遠側位置與所述近側位置之間調整所述護罩,并且其中所述引導結構(204、224)適于:對于所述護罩處于所述解鎖遠側位置,(i)通過將所述護罩從所述遠側位置軸向移位到所述近側位置,允許在所述解鎖遠側位置與所述近側位置之間進行引導調整,并且從而允許暴露所述針頭尖端,以及(ii)通過將遠側定位的解鎖護罩轉動到所述鎖定遠側位置,允許引導調整所述護罩(220)與所述支承結構(201)之間的相對角位置并且從而使得能夠軸向固定所述護罩;
其中所述清潔組件(230、330)適于構造在:
-打開構造中,其中所述清潔組件的針頭容納部分未變形,并且其中在所述套管(210)的外表面與所述清潔組件(230、330)之間設置間隙,以允許調整所述清潔組件與所述套管之間的相對軸向位置,
-關閉構造中,其中所述清潔組件(230、330)的針頭容納部分構造成在所述貫穿開口(233a、333a)的內表面(233b、333b)與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之間提供接觸,以使得能夠清潔所述套管;并且
其中所述致動構件(222)功能上布置成與所述清潔組件協作,并且適于響應于使所述護罩在解鎖構造與鎖定構造之間轉動,而使所述清潔組件(230、330)變形并且因此在所述打開構造與所述關閉構造之間操作所述清潔組件,
其中所述致動構件(222)適于在所述針頭護罩處于所述鎖定位置時將所述清潔組件構造在所述關閉構造中,并且在所述針頭護罩處于所述解鎖位置時將所述清潔組件構造在所述打開構造中;
由此所述針頭組件(200)適于在所述護罩(220)處于所述鎖定遠側位置時使得能夠清潔所述套管(210),并且在所述護罩(220)處于所述解鎖遠側位置時允許所述護罩向近側移動并且由此允許暴露所述套管(210)。
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針頭組件,其中所述清潔組件(230)的針頭容納部分(233)包括具有狹縫(232)的彈性塞(231),其中所述清潔組件(230)適于構造在:
-所述打開構造中,其中所述狹縫(232)打開并且提供所述間隙,以及
-所述關閉構造中,其中所述塞(231)變形以壓縮所述狹縫(232),并且由此提供與所述套管的外表面的接觸以使得能夠清潔所述套管(210)。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頭組件,其中所述清潔組件(230)還包括用于容納所述塞(231)的插口(234),其中所述插口(234)包括柔性構件(235),所述柔性構件適于響應于通過將所述護罩從所述遠側打開構造轉動到所述遠側關閉構造提供的致動而壓縮所述塞。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針頭組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H·本特松,V·P·格倫汀,K·A·F·普萊斯特馬克,
申請(專利權)人:諾和諾德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丹麥;DK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