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所述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包括設置在雙濾光片切換器上的安裝框;兩個安裝板,兩個所述安裝板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框的兩側外壁上;底座支撐板,所述底座支撐板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框的底部內壁上;四個第一凹槽,四個所述第一凹槽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安裝板相互靠近的一側外壁上;四個銜接桿,四個所述銜接桿分別滑動安裝在四個所述第一凹槽的兩側內壁上,且四個所述銜接桿的一端分別延伸出四個所述第一凹槽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具有操作簡單、安裝穩定、拆裝快速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
本技術涉及濾光片轉換
,尤其涉及一種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
技術介紹
濾光片是用來選取所需輻射波段的光學器件,濾光片的一個共性,就是沒有任何濾光片能讓天體的成像變得更明亮,因為所有的濾光片都會吸收某些波長,從而使物體變得更暗?,F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多種攝像工具上都運用到了濾光片,且隨著科技的進步誕生了雙濾光片切換器,使同一個設備上可以進行不同濾光片切換,從而根據攝像的要求更換不同的濾光片,使攝像效果更好,但是在雙濾光片切換器的組合安裝過程一般比較復雜,尤其是對電機的安裝,一般是將電機卡在卡板上,隨后在通過蓋板將電機固定住,最后再通過多個螺栓將蓋板和卡板固定住,從而實現對電機的固定,但是卡板與蓋板一般都是通過注塑制作而成,在制作過程中有可能會出尺寸大小不一的狀況,在將電機安裝到卡板和蓋板上后,使用過程中,電機發生的振動有可能使電機在而卡板和蓋板之間晃動,從而影響電機的使用,且通過多個螺栓固定,在檢修時拆卸較為麻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操作簡單、安裝穩定、拆裝快速的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包括:設置在雙濾光片切換器上的安裝框;兩個安裝板,兩個所述安裝板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框的兩側外壁上;底座支撐板,所述底座支撐板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框的底部內壁上;四個第一凹槽,四個所述第一凹槽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安裝板相互靠近的一側外壁上;四個銜接桿,四個所述銜接桿分別滑動安裝在四個所述第一凹槽的兩側內壁上,且四個所述銜接桿的一端分別延伸出四個所述第一凹槽外;兩個夾持板,兩個所述夾持板均滑動安裝在所述底座支撐板的頂部,且兩個所述夾持板相互遠離的一側外壁分別與四個所述銜接桿相互靠近的一側端固定連接;兩個第二凹槽,兩個所述第二凹槽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安裝板的頂部;兩個固定塊,兩個所述固定塊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第二凹槽內,且兩個所述固定塊的頂部均延伸至所述安裝板的上方;蓋板,所述蓋板固定安裝在兩個所述固定塊的頂部;兩個卡槽,兩個所述卡槽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固定塊的一側外壁上;兩個固定機構,兩個所述固定機構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安裝板上。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第三凹槽、通槽、卡塊、連接桿、推塊、拉桿,所述第三凹槽開設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一側內壁上,所述通槽開設在所述安裝板的頂部,且所述通槽與所述第三凹槽相連通,所述卡塊滑動安裝在所述第三凹槽內,且所述卡塊的一側延伸至所述卡槽內,所述連接桿固定安裝在所述卡塊的頂部,且所述連接桿的頂端貫穿所述通槽,所述推塊滑動安裝在所述安裝板的頂部,所述拉桿固定安裝在所述推塊的一側外壁上,且所述拉桿的另一端所述連接桿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凹槽的內壁上開設有兩個第一滑槽,所述銜接桿的外壁上固定安裝有兩個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與所述第一滑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凹槽的一側內壁上固定安裝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另一端與所述銜接桿遠離所述夾持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底座支撐板的頂部固定開設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蓋板的底部開設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與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相適配。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內壁上開設有第二滑槽,所述卡塊的底部固定安裝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槽與所述第二滑塊滑動連接。所述第三凹槽的一側內壁上固定安裝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的另一端與所述卡塊遠離所述卡槽的一端固定連接。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的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時,通過兩個夾持板可以對驅動電機的兩側進行初步夾持,隨后通過蓋板和兩個固定塊對驅動電機進行二次固定,使驅動電機安裝的更加穩定,且通過兩個卡塊和兩個第二彈簧可以快速完成對蓋板的固定,從而完成對驅動電機的固定,且通過兩個推塊、兩個拉桿和兩個連接桿帶動兩個卡塊分別脫離兩個卡槽,從而快速完成對驅動電機的拆卸,操作簡單快速,且這種快速安裝拆卸的操作可以提高雙濾光片切換器生產過程中組合安裝的效率以及提高對雙濾光片切換器檢修的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連接框的側視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安裝板的側視剖視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安裝框;2、安裝板;3、底座支撐板;4、第一凹槽;5、銜接桿;6、夾持板;7、第二凹槽;8、固定塊;9、蓋板;10、卡槽;11、第三凹槽;12、通槽;13、卡塊;14、連接桿;15、推塊;16、拉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請結合參閱圖1-圖3,其中,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連接框的側視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安裝板的側視剖視結構示意圖。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包括:設置在雙濾光片切換器上的安裝框1;兩個安裝板2,兩個所述安裝板2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框1的兩側外壁上;底座支撐板3,所述底座支撐板3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框1的底部內壁上;四個第一凹槽4,四個所述第一凹槽4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安裝板2相互靠近的一側外壁上;四個銜接桿5,四個所述銜接桿5分別滑動安裝在四個所述第一凹槽4的兩側內壁上,且四個所述銜接桿5的一端分別延伸出四個所述第一凹槽4外;兩個夾持板6,兩個所述夾持板6均滑動安裝在所述底座支撐板3的頂部,且兩個所述夾持板6相互遠離的一側外壁分別與四個所述銜接桿5相互靠近的一側端固定連接;兩個第二凹槽7,兩個所述第二凹槽7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安裝板2的頂部;兩個固定塊8,兩個所述固定塊8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第二凹槽7內,且兩個所述固定塊8的頂部均延伸至所述安裝板2的上方;蓋板9,所述蓋板9固定安裝在兩個所述固定塊8的頂部;兩個卡槽10,兩個所述卡槽10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固定塊8的一側外壁上;兩個固定機構,兩個所述固定機構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安裝板2上。所述固定機構包括:第三凹槽11、通槽12、卡塊13、連接桿14、推塊15、拉桿16,所述第三凹槽11開設在所述第二凹槽7的一側內壁上,所述通槽12開設在所述安裝板2的頂部,且所述通槽12與所述第三凹槽11相連通,所述卡塊13滑動安裝在所述第三凹槽11內,且所述卡塊13的一側延伸至所述卡槽10內,所述連接桿14固定安裝在所述卡塊13的頂部,且所述連接桿14的頂端貫穿所述通槽12,所述推塊15滑動安裝在所述安裝板2的頂部,所述拉桿16固定安裝在所述推塊15的一側外壁上,且所述拉桿16的另一端所述連接桿14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凹槽4的內壁上開設有兩個第一滑槽,所述銜接桿5的外壁上固定安裝有兩個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與所述第一滑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凹槽4的一側內壁上固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n設置在雙濾光片切換器上的安裝框;/n兩個安裝板,兩個所述安裝板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框的兩側外壁上;/n底座支撐板,所述底座支撐板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框的底部內壁上;/n四個第一凹槽,四個所述第一凹槽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安裝板相互靠近的一側外壁上;/n四個銜接桿,四個所述銜接桿分別滑動安裝在四個所述第一凹槽的兩側內壁上,且四個所述銜接桿的一端分別延伸出四個所述第一凹槽外;/n兩個夾持板,兩個所述夾持板均滑動安裝在所述底座支撐板的頂部,且兩個所述夾持板相互遠離的一側外壁分別與四個所述銜接桿相互靠近的一側端固定連接;/n兩個第二凹槽,兩個所述第二凹槽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安裝板的頂部;/n兩個固定塊,兩個所述固定塊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第二凹槽內,且兩個所述固定塊的頂部均延伸至所述安裝板的上方;/n蓋板,所述蓋板固定安裝在兩個所述固定塊的頂部;/n兩個卡槽,兩個所述卡槽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固定塊的一側外壁上;/n兩個固定機構,兩個所述固定機構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安裝板上。/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設置在雙濾光片切換器上的安裝框;
兩個安裝板,兩個所述安裝板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框的兩側外壁上;
底座支撐板,所述底座支撐板固定安裝在所述安裝框的底部內壁上;
四個第一凹槽,四個所述第一凹槽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安裝板相互靠近的一側外壁上;
四個銜接桿,四個所述銜接桿分別滑動安裝在四個所述第一凹槽的兩側內壁上,且四個所述銜接桿的一端分別延伸出四個所述第一凹槽外;
兩個夾持板,兩個所述夾持板均滑動安裝在所述底座支撐板的頂部,且兩個所述夾持板相互遠離的一側外壁分別與四個所述銜接桿相互靠近的一側端固定連接;
兩個第二凹槽,兩個所述第二凹槽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安裝板的頂部;
兩個固定塊,兩個所述固定塊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第二凹槽內,且兩個所述固定塊的頂部均延伸至所述安裝板的上方;
蓋板,所述蓋板固定安裝在兩個所述固定塊的頂部;
兩個卡槽,兩個所述卡槽分別開設在兩個所述固定塊的一側外壁上;
兩個固定機構,兩個所述固定機構分別設置在兩個所述安裝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濾光片切換器的驅動電機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包括:第三凹槽、通槽、卡塊、連接桿、推塊、拉桿,所述第三凹槽開設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一側內壁上,所述通槽開設在所述安裝板的頂部,且所述通槽與所述第三凹槽相連通,所述卡塊滑動安裝在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郎飛,豐石建,馬雪軍,何玉剛,陳琪,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日月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