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于維修的多功能一體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掃描單元,用以掃描一掃描文件并產生一打印信號; 一打印單元,接收所述打印信號而打印一打印文件;及 一支架組件,其包含: 一上平臺,其上放置有所述掃描單元; 一下平臺,其上放置有所述打印單元;及 一垂直支撐柱,其連接所述上平臺與所述下平臺,其中所述上平臺可以相對于所述下平臺繞著所述垂直支撐柱旋轉,用以增加所述打印單元上方的緩沖空間,以便進行所述打印單元的維修。(*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多功能一體機,特別涉及一種便于維修的可分離式的多功能一體機。
技術介紹
多功能一體機由于整合了掃描、打印、傳真、影印、甚至電子郵件等功能,目前已經漸漸普及化。多功能一體機有兩種,其中一種是不可分離式的多功能一體機,另一種是可分離式的多功能一體機,后者由于具有擴充與升級的空間,且使用者可以依據其需要進行搭配,故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圖1是一種傳統的多功能一體機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多功能一體機的掃描單元被掀開的狀態。如圖1與圖2所示,已知的多功能一體機110包含一掃描單元120、一打印單元130及一支架組件140。掃描單元120是放置在支架組件140的一上平臺141上,而打印單元130是放置在支架組件140的一下平臺142上。一垂直支撐柱143是與上平臺141樞接并固定至下平臺142。當使用者要對打印單元130進行維修時,其必須將上平臺141以圖中所示的方式掀起,以便進行維修工作。然而,這樣的構造具有下列問題。1.當掃描單元被掀起時,必須利用油壓缸等固定機構來固定掃描單元,造成多功能一體機的成本無法降低,以及維修的不便。2.當掃描單元被掀起時,掃描單元可能會掉落而受損,這樣在使用上也相當不便。尤其是當掃描單元包含一個自動走紙器或當掃描單元具有大型尺寸(譬如A3尺寸的掃描儀)時,掃描單元的巨大重量更最容易造成這種問題。因此,如何提供一種便于維修的多功能一體機,成為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維修的多功能一體機。本技術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有效利用辦公室空間來進行維修的多功能一體機。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便于維修的多功能一體機,其包含一掃描單元、一打印單元及一支架組件。掃描單元用以掃描一掃描文件并產生一打印信號。打印單元接收該打印信號而打印一打印文件。支架組件包含一上平臺、一下平臺及一垂直支撐柱。在上平臺上面放置該掃描單元,在下平臺上面放置該打印單元。垂直支撐柱連接該上平臺與該下平臺。該上平臺可以相對于該下平臺繞著該垂直支撐柱旋轉,或者,該垂直支撐柱的長度可以伸縮,用以增加該打印單元上方的緩沖空間,以便進行該打印單元的維修。利用上述構造,可以使本技術的多功能一體機能充分運用可獲得的空間,并使得多功能一體機的應用得以便利化。附圖說明圖1是一種傳統的多功能一體機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多功能一體機的掃描單元被掀開的狀態;圖3是依據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多功能一體機的正常狀態的立體圖;圖4是依據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多功能一體機的維修狀態的立體圖;圖5是圖3的前視示意圖;圖6是圖4的側視示意圖;圖7是依據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多功能一體機的維修狀態的前視示意圖;圖8是依據本技術實施例三的多功能一體機的維修狀態的前視示意圖;圖9是依據本技術實施例四的多功能一體機的使用狀態的前視示意圖;圖10是依據本技術實施例四的多功能一體機的維修狀態的前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3與4分別是依據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多功能一體機的正常狀態與維修狀態的立體圖。圖5與6分別是圖3與4的前視示意圖。參見圖3至6,本實施例的便于維修的多功能一體機10包含一掃描單元20、一打印單元30及一支架組件40。掃描單元20通常是一臺掃描儀(可以是平臺式掃描儀21),其還可以具有一自動走紙器22,并可掃描一掃描文件并產生一打印信號。打印單元30通常是一臺打印機,并具有一掀蓋31,且能用以接收該打印信號而打印一打印文件。支架組件40包含一上平臺41、一下平臺42、一垂直支撐柱43、一水平支撐柱44、及一輔助垂直支撐柱47。掃描單元20放置在上平臺41上,打印單元30放置在下平臺42上。上平臺41與下平臺42除了可以是平板狀的結構以外,也可以是框架狀的結構,只要能分別支撐掃描單元20與打印單元30即可。垂直支撐柱43連接上平臺41與下平臺42,其中上平臺41可以相對于下平臺42繞著垂直支撐柱43旋轉,用以增加打印單元30上方的緩沖空間50,以便進行打印單元30的維修。如圖4與6所示,上平臺41繞著垂直支撐柱43旋轉90度,以便讓使用者能掀起打印單元30的掀蓋31,以進行耗材更換或卡紙排除等維修工作。水平支撐柱44連接上平臺41與垂直支撐柱43,用以輔助支撐上平臺41。輔助垂直支撐柱47連接該下平臺42,用以在多功能一體機10的正常狀態下輔助支撐上平臺41。值得注意的是,水平支撐柱44與輔助垂直支撐柱47都是可以省略的構件。垂直支撐柱43可以包含一旋轉軸45及一固定軸46。旋轉軸45是固定至上平臺41,而固定軸46是固定至下平臺42并與旋轉軸45連接。熟知本技術的人員也可以輕易推論出能使上平臺41相對于下平臺42繞著垂直支撐柱43旋轉的樞轉構造。或者,在有限空間的辦公室中,假如上平臺41無法轉動,也可轉動下平臺42以供使用者進行多功能一體機的維修工作。圖7是依據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多功能一體機的維修狀態的前視示意圖。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類似,不同之處在于垂直支撐柱43的長度是可伸縮的,用以增加打印單元30上方的緩沖空間50,以便進行打印單元30的維修。這種構造在無法使上平臺41旋轉的情況下特別有用。圖8是依據本技術實施例三的多功能一體機的維修狀態的前視示意圖。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是結合實施例一與二,使垂直支撐柱43的長度可伸縮,并使上平臺41可以相對于下平臺42繞著垂直支撐柱43旋轉,用以增加打印單元30上方的緩沖空間50,以便進行打印單元30的維修。圖9與10是依據本技術實施例四的多功能一體機的使用狀態與維修狀態的前視示意圖。如圖9與10所示,本實施例的便于維修的多功能一體機10包含一掃描單元20、一打印單元30及一支架組件40。掃描單元20用以掃描一掃描文件并產生一打印信號,而打印單元30接收該打印信號而打印一打印文件。支架組件40包含一上平臺41、一下平臺42、一滑動平臺48及一垂直支撐柱43。在上平臺41上面放置該掃描單元20,在滑動平臺48上面放置該打印單元30,并可滑動地固定至該下平臺42。該下平臺42可以是一水平板體,或是一個固定于垂直支撐柱43的固定座,以供該滑動平臺48滑動固定至該處。此時,下平臺42與滑動平臺48可以成一體。或者,也可將上平臺41設計成可相對于下平臺42水平滑動的構造。如此,上平臺41被水平拉出時,緩沖空間50也得以增加,也有利于維修。此時,上平臺41與滑動平臺48也可以成一體,或可以是分離構件。因此,只要上平臺41與下平臺42可以相對地水平滑動,都可以達到本技術的功能。垂直支撐柱43連接該上平臺41與該下平臺42。利用該滑動平臺48可在該下平臺42上滑動的特征,可以增加該打印單元30上方的緩沖空間50,以便進行該打印單元30的維修。上述掃描單元也可具有一自動走紙器,如前所述。在多功能一體機在使用狀態時,最好是有固定組件來固定滑動平臺48與下平臺42。這種抽屜式的設計,可讓使用者拉出滑動平臺48,以利進行打印單元30的維修,而不影響掃描單元的狀態。利用上述構造,當使用者在進行多功能一體機的維修時,掃描單元仍可穩固地保持在上平臺上而不會掉落摔壞,使得整個維修過程更為便利且順暢。在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子雄,徐文良,
申請(專利權)人:虹光精密工業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