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生物培養移液器,包括移液器本體和按壓桿,移液器本體的內部開設有第一內腔和第二內腔,第二內腔位于第一內腔的正下方,移液器本體的底部鑲嵌有吸嘴,吸嘴的頂部向上貫穿進第二內腔的底部,第二內腔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活塞,活塞的上表面和第二內腔的頂面之間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第一內腔的內部鑲嵌有定位圓柱,定位圓柱的上表面開設有通孔,通孔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有調節柱,調節柱的頂部焊接有調節頭,按壓桿滑動連接在移液器本體的內部,按壓桿的下端向下貫穿進第二內腔內。通過調節柱與按壓桿的配合設置,使得按壓桿每次最大下壓距離為一個固定值,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按壓桿被擠壓過頭,保證每次吸取液體為一個定量。一個定量。一個定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生物培養移液器
[0001]本技術涉及移液器
,特別是涉及一種生物培養移液器。
技術介紹
[0002]移液器也叫移液槍,是在一定量程范圍內,將液體從原容器內移取到另一容器內的一種計量工具,被廣泛用于生物、化學等領域。
[0003]在移液器使用時,大拇指向下按動移液按壓桿,移液按壓桿推動活塞,放開大拇指,移液器內部的彈簧將移液按壓桿退回到原位置,以此吸取液體,而假如操作人員按壓力度不均勻,導致按壓桿過渡下滑,那么移液器就會吸取過多的液體,無法做到定量吸取,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生物培養移液器,以解決上述提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生物培養移液器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提出的操作人員按壓力度不均勻,導致按壓桿過渡下滑,那么移液器就會吸取過多的液體,無法做到定量吸取的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生物培養移液器,包括移液器本體和按壓桿,所述移液器本體的內部開設有第一內腔和第二內腔,所述第二內腔位于第一內腔的正下方,所述移液器本體的底部鑲嵌有吸嘴,所述吸嘴的頂部向上貫穿進第二內腔的底部,所述第二內腔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和第二內腔的頂面之間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所述第一內腔的內部鑲嵌有定位圓柱,所述定位圓柱的上表面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有調節柱,所述調節柱的上端向上貫穿出通孔,所述調節柱的頂部焊接有調節頭,所述按壓桿滑動連接在移液器本體的內部,所述按壓桿的下端向下貫穿進第二內腔內,所述按壓桿的底部與活塞的頂部熔接,所述按壓桿的上端向上依次貫穿過通孔和調節柱,所述按壓桿的頂部熔接有按壓頭,所述按壓桿上端的外圓周面刻有刻度。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內腔的底部與吸嘴的頂部相通。
[0008]進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內壁開設有內螺紋,而所述調節柱的外圓周面開設有外螺紋。
[0009]進一步的,所述調節柱的內部為中空結構,并且調節柱的內壁不與按壓柱的外表面接觸。
[0010]進一步的,所述調節頭的外圓周面開設有防滑紋。
[0011]進一步的,所述復位彈簧套在按壓桿下端的外周。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實現的有益效果:
[0013]通過調節柱與按壓桿的配合設置,當按壓桿被往下按壓時,按壓頭會被調節柱阻擋,使得按壓桿無法繼續下壓,而調節柱通過與定位圓柱的螺紋連接,能夠在定位圓柱內進行上下移動,同時上下移動的調節柱也能夠在按壓桿上端的外周進行上下移動,所以當調
節柱下移時,按壓頭與調節柱之間的間距逐漸增大,從而使得按壓桿能夠被下壓的距離增大,反之則距離減小,以此通過調節調節柱與按壓頭之間的間距,來調節按壓桿的下壓范圍,使得按壓桿每次最大下壓距離為一個固定值,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按壓桿被擠壓過頭,保證每次吸取液體為一個定量。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圖1的A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6]圖3為本技術定位圓柱和調節柱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17]圖1-3中:1-移液器本體,101-第一內腔,102-第二內腔,2-吸嘴,3-定位圓柱,301-通孔,4-調節柱,5-調節頭,6-按壓桿,7-活塞,8-復位彈簧,9-按壓頭,10-刻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19]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技術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技術所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
技術實現思路
下,當亦視為本技術可實施的范疇。
[0020]請參閱圖1至圖3:
[0021]本技術提供一種生物培養移液器,包括移液器本體1和按壓桿6,下面對一種生物培養移液器的各個部件進行詳細描述:
[0022]移液器本體1的內部開設有第一內腔101和第二內腔102,第二內腔102位于第一內腔101的正下方,移液器本體1的底部鑲嵌有吸嘴2,吸嘴2的頂部向上貫穿進第二內腔102的底部,第二內腔102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活塞7,活塞7的上表面和第二內腔102的頂面之間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8,第一內腔101的內部鑲嵌有定位圓柱3,定位圓柱3的上表面開設有通孔301,通孔301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有調節柱4,調節柱4的上端向上貫穿出通孔301,調節柱4的頂部焊接有調節頭5;
[0023]具體的,用手擰動調節頭5,可以帶動調節柱4在定位圓柱3的通孔301內進行上下移動,活塞7可在第二內腔102內上下滑動,當活塞7下滑時,復位彈簧8可利用彈力將活塞7往上拉回;
[0024]根據以上所述,按壓桿6滑動連接在移液器本體1的內部,按壓桿6的下端向下貫穿進第二內腔102內,按壓桿6的底部與活塞7的頂部熔接,按壓桿6的上端向上依次貫穿過通孔301和調節柱4,按壓桿6的頂部熔接有按壓頭9,按壓桿6上端的外圓周面刻有刻度10;
[0025]具體的,吸嘴2的底部可以安裝吸頭,用手指按壓按壓頭9,可以推動按壓桿6下滑,當按壓桿6下滑時,可以同步帶動活塞7下滑,而當活塞7下滑時,第二內腔102內的空氣通過
吸嘴2排出,接著將帶有吸頭的吸嘴2插入液體中,同時松開按在按壓頭9上的手指,那么按壓桿6和活塞7則失去外力,于是復位彈簧8再利用彈力將活塞7和按壓桿6往上拉回,從而使得第二內腔102內形成負壓,以此利用負壓可通過吸嘴2的吸頭吸取液體;
[0026]而在本技術使用的過程中,當按壓桿6下滑時,按壓桿6頂部的按壓頭9最終會碰撞到調節柱4的調節頭5,這樣調節柱4便會對按壓頭9進行阻擋,防止按壓桿6繼續下滑,而調節柱4通過與通孔301的螺紋連接,能夠在定位圓柱3內進行上下移動,同時上下移動的調節柱4也能夠在按壓桿6上端的外周進行上下移動,所以當調節柱4下移時,按壓頭9與調節柱4之間的間距逐漸增大,從而使得按壓桿6能夠被下壓的距離增大,反之則距離減小,以此可以通過調節調節柱4與按壓頭9之間的間距,來調節按壓桿6的下壓范圍,使得按壓桿6每次最大下滑距離為一個固定值,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按壓桿6被擠壓過頭,保證每次吸取液體為一個定量;
[0027]而在按壓桿6上端的外壁上刻上刻度10,可以方便觀察按壓頭9與調節柱4之間的間距,便于將調節柱4調節并定位到所需的位置,以及調節到所需的液體吸取量。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生物培養移液器,包括移液器本體(1)和按壓桿(6),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器本體(1)的內部開設有第一內腔(101)和第二內腔(102),所述第二內腔(102)位于第一內腔(101)的正下方,所述移液器本體(1)的底部鑲嵌有吸嘴(2),所述吸嘴(2)的頂部向上貫穿進第二內腔(102)的底部;所述第二內腔(102)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活塞(7),所述活塞(7)的上表面和第二內腔(102)的頂面之間固定連接有復位彈簧(8);所述第一內腔(101)的內部鑲嵌有定位圓柱(3),所述定位圓柱(3)的上表面開設有通孔(301),所述通孔(301)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有調節柱(4),所述調節柱(4)的上端向上貫穿出通孔(301),所述調節柱(4)的頂部焊接有調節頭(5);所述按壓桿(6)滑動連接在移液器本體(1)的內部,所述按壓桿(6)的下端向下貫穿進第二內腔(102)內,所述按壓桿(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七四專利代理機構,
申請(專利權)人:臺州市黃巖方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