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由冠部、腰和亭部組成,冠部包括位于頂部的臺面,臺面與腰之間是冠部刻面,亭部被中部棱分為上亭部和下亭部,上亭部包括多個上亭刻面,下亭部包括多個下亭刻面,上亭刻面與腰的夾角α大于60°,下亭刻面與腰的夾角β小于45°,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枕形寶石通過結構改進,有效提高寶石的折射率、提升火彩,使寶石更加閃亮璀璨;同時也使寶石造型更加豐滿,具有時尚美感;與傳統的枕形結構寶石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寶石具有更厚的亭部,腰以下刻面數增加,且亭部由中部棱分為上亭部和下亭部,亭部切面與水平面夾角加大,從而使產品整體形狀更典雅莊重,光線的內反射效果更好,亮度顯著提高。
A pillow shaped gem with higher sparkl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
本技術涉及寶石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
技術介紹
圓鉆型切割是最常見的寶石切割形狀,其通常具有更好的亮度、色散和閃爍。而枕形切割是一種較新穎的寶石切割,但是,現有的枕形寶石由于形狀結構沒有優化而聚光效果較差,表現為產品亮度較差、色散較低、火彩效果不良、閃爍較弱。因此,提高枕形寶石的亮度、閃爍和火彩效果一直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追求。為此,需要提供一種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旨在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又稱櫻花之枕,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由冠部、腰和亭部組成,冠部包括位于頂部的臺面,臺面與腰之間是冠部刻面,亭部被中部棱分為上亭部和下亭部,上亭部包括多個上亭刻面,下亭部包括多個下亭刻面,上亭刻面與腰的夾角α大于60°,下亭刻面與腰的夾角β小于45°。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冠部刻面分為一級刻面、二級刻面、三級刻面和四級刻面,一級刻面是與臺面相鄰的面,每一個一級刻面分別與臺面有一條公共邊,相鄰兩個一級刻面之間為二級刻面,每一個三級刻面與腰有一條公共邊,三級刻面分布于冠部的四角。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臺面為八邊形,一級刻面為三角形,一級刻面共設置有8個,8個一級刻面分別與臺面有一條公共邊。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亭刻面為12個,上亭刻面呈四邊形,四邊形的上亭刻面與腰的公共邊為弧線。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下亭刻面為三角形或四邊形,腰的截面形狀為枕形。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亭刻面與腰的夾角α為71.1°,下亭刻面與腰的夾角β為35.6°。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腰的高度為所述寶石全高的5%~10%,上亭刻面的高度為所述枕形寶石全高的25%~50%,下亭刻面的高度為所述枕形寶石全高的25%~50%。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臺面為n邊形,一級刻面的數量等于n。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亭刻面的數量大于等于n,上亭刻面的數量小于等于2(n-1)。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n大于等于6,n為自然數。綜上所述,本技術實施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的枕形寶石通過結構改進,有效提高寶石的折射率、提升火彩,使寶石更加閃亮璀璨;同時也使寶石造型更加豐滿,具有時尚美感。與傳統的枕形結構寶石相比,本技術的寶石具有更厚的亭部,腰以下刻面數增加,且亭部由中部棱分為上亭部和下亭部,亭部切面與水平面夾角加大,從而使產品整體形狀更典雅莊重,光線的內反射效果更好,亮度顯著提高。為更清楚地闡述本技術的結構特征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技術的枕形寶石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技術的枕形寶石的前視圖。圖3為技術的枕形寶石的左視圖。圖4為技術的枕形寶石的俯視圖。圖5為技術的枕形寶石的右視圖。圖6為技術的枕形寶石的底視圖。圖7為技術的枕形寶石的后視圖。圖8為技術的枕形寶石的夾角標注示意圖。圖9為技術的枕形寶石的上亭部高、下亭部高的標注示意圖。附圖標記:1-冠部、11-臺面、12-一級刻面、13-二級刻面、14-三級刻面、15-四級刻面、2-腰、3-亭部、31-上亭部、311-上亭刻面、32-下亭部、321-下亭刻面、33-中部棱。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以下實施例用于非限制性的解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實施例1請參閱圖1~圖9,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由冠部1、腰2和亭部3組成。參見圖4所示,所述冠部1包括位于頂部的八邊形臺面11,臺面11與腰2之間是冠部刻面。所述冠部刻面分為一級刻面12、二級刻面13、三級刻面14和四級刻面15,一級刻面12是與臺面11相鄰的面,一級刻面12共設置有8個,8個一級刻面12分別與臺面11有一條公共邊,如圖4所示。相鄰兩個一級刻面12之間為二級刻面13,每一個三級刻面14與腰2有一條公共邊,三級刻面14以不規則菱形分布于冠部1的四角。優選的,所述一級刻面12為三角形,每一個一級刻面12與臺面11有一條公共邊。參見圖2和圖3所示,所述亭部3被中部棱33分為上亭部31和下亭部32,在本技術中,參見圖9所示,所述上亭部31的高h2與下亭部32的高h3接近,使得寶石整體顯得典雅莊重,也有利于獲得更好的亮度。參見圖2、圖3和圖9所示,為了便于描述而非限定,將臺面11所處的方向稱為水平方向,在垂直于臺面11的方向中,朝向臺面11稱為“上”,朝向亭部3稱為“下”。所述上亭刻面311與腰2的夾角即上亭刻面311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α,下亭刻面321與腰2的夾角即下亭刻面321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β。所述上亭部31包括多個上亭刻面311,上亭刻面311與腰2的夾角α大于60°。所述下亭部32包括多個下亭刻面321,下亭刻面321與腰2的夾角β小于45°。夾角的優化也有利于寶石具有更好的亮度。所述上亭刻面311優選為12個。作為一種優選的打磨方式,為了進一步提高寶石的火彩,腰2優選地與上亭刻面311進行細微連接。上亭刻面311近似于四邊形,所述四邊形的上亭刻面311與腰2的公共邊為弧線。為了提高亮度,使寶石閃爍更強,下亭刻面321為三角形或四邊形。在本技術中,所述枕形寶石在腰2處具有最大截面面積,腰2的截面形狀為枕形。本技術的枕形寶石通過結構改進,特別是腰2以下刻面數量增加、且亭部3由中部棱33分為上亭部31和下亭部32、亭部切面與水平面夾角加大等特點顯著提高了亮度。與現有的枕形寶石相比,更高的上亭刻面311和下亭刻面321改變了寶石的外觀形狀,視覺上更顯得唯美儒雅。將亭部3設置為上亭刻面311和下亭刻面321能夠顯著提高內反射,從而獲得更高的亮度和火彩。實施例2請參閱圖1~圖9,一種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由冠部1、腰2和亭部3組成,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參見圖2和圖3所示,所述亭部3被中部棱33分為上亭部31和下亭部32,在本技術中,參見圖9所示,所述上亭部31的高h2與下亭部32的高h3接近,使得寶石整體顯得典雅莊重,也有利于獲得更好的亮度,具體的,上亭部31的高h2大于下亭部32的高h3。參見圖8所示,本技術實施例的枕形寶石,為枕形寶石的冠部1、腰2和亭部3的尺寸標注圖,其中,上亭刻面311與腰2的夾角α優選為71.1°,下亭刻面321與腰2的夾角β優選為35.6°。夾角的優化也有利于寶石具有更好的亮度。所述枕形寶石在腰2處具有最大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其特征在于,由冠部(1)、腰(2)和亭部(3)組成,冠部(1)包括位于頂部的臺面(11),臺面(11)與腰(2)之間是冠部刻面,亭部(3)被中部棱(33)分為上亭部(31)和下亭部(32),上亭部(31)包括多個上亭刻面(311),下亭部(32)包括多個下亭刻面(321),上亭刻面(311)與腰(2)的夾角α大于60°,下亭刻面(321)與腰(2)的夾角β小于45°。/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其特征在于,由冠部(1)、腰(2)和亭部(3)組成,冠部(1)包括位于頂部的臺面(11),臺面(11)與腰(2)之間是冠部刻面,亭部(3)被中部棱(33)分為上亭部(31)和下亭部(32),上亭部(31)包括多個上亭刻面(311),下亭部(32)包括多個下亭刻面(321),上亭刻面(311)與腰(2)的夾角α大于60°,下亭刻面(321)與腰(2)的夾角β小于4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部刻面分為一級刻面(12)、二級刻面(13)、三級刻面(14)和四級刻面(15),一級刻面(12)是與臺面(11)相鄰的面,每一個一級刻面(12)分別與臺面(11)有一條公共邊,相鄰兩個一級刻面(12)之間為二級刻面(13),每一個三級刻面(14)與腰(2)有一條公共邊,三級刻面(14)分布于冠部(1)的四角。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臺面(11)為八邊形,一級刻面(12)為三角形,一級刻面(12)共設置有8個,8個一級刻面(12)分別與臺面(11)有一條公共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閃度更高的枕形寶石,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覃清林,
申請(專利權)人:覃清林,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西;4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