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該模塊可以包括:激冷器、第一儲液部、第二儲液部、第一泵、第一閥、第二泵以及第二閥,電氣部件冷卻水通過所述第一儲液部;高壓電池冷卻水通過所述第二儲液部;所述第一泵使電氣部件冷卻水循環通過電氣部分;所述第一閥控制已經通過激冷器的冷卻水或第一儲液部的冷卻水以選擇性地利用第一泵循環通過電氣部分;所述第二泵使高壓電池冷卻水循環通過高壓電池;所述第二閥控制已經通過激冷器的冷卻水或第二儲液部的冷卻水以選擇性地利用第二泵循環通過高壓電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其安裝在車輛上,可以通過將與冷卻水和制冷劑有關的復雜部件集成到一個組件中來使其變得緊湊,并且可以通過減小冷卻水或制冷劑的阻力來提高冷卻/加熱效率。
技術介紹
由于沒有發動機,因此在電動車輛或燃料電池車輛中很難利用廢熱。因此,在這些車輛中不可避免地要利用電動壓縮機進行冷卻并且利用熱泵原理或單獨的電加熱器進行加熱。此外,需要確保這些車輛中的最大冷卻/加熱效率,以確保電能的使用里程,并且這些技術直接關系到車輛的商業價值。因此,電動車輛中的冷卻/加熱回路稍顯復雜,并且安裝了一些閥、泵以及其它部件。因此,需要一種可以通過有效地將部件布置并集成到組件中來容易地安裝這些部件并降低重量和成本的技術。包含于本專利技術
技術介紹
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強對本專利技術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各個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種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其安裝在車輛上,可以通過將與冷卻水和制冷劑有關的復雜部件集成到一個組件中來使其變得緊湊,并且可以通過減小冷卻水或制冷劑的阻力來提高冷卻/加熱效率。基于一個方面,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包括:激冷器、第一儲液部、第二儲液部、第一泵、第一閥、第二泵以及第二閥,制冷劑和冷卻水通過所述激冷器以進行熱交換;電氣部件冷卻水通過所述第一儲液部,高壓電池冷卻水通過所述第二儲液部;所述第一泵使電氣部件冷卻水循環通過電氣部分;所述第一閥控制已經通過激冷器的冷卻水或第一儲液部的冷卻水以選擇性地利用第一泵循環通過電氣部分;所述第二泵使高壓電池冷卻水循環通過高壓電池;所述第二閥控制已經通過激冷器的冷卻水或第二儲液部的冷卻水以選擇性地利用第二泵循環通過高壓電池。激冷器、第一儲液部以及第二儲液部可以通過彼此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而配置為一個組件。第一儲液部、第一泵以及第一閥可以通過彼此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而配置為一個組件。第二儲液部、第二泵以及第二閥可以通過彼此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而配置為一個組件。第一儲液部和第二儲液部可以彼此間隔開預定的距離并且可以通過將內部空間的上部彼此連接而形成一個儲液罐。第一儲液部和第二儲液部可以安裝為彼此相鄰,并且激冷器可以安裝為與第一儲液部和第二儲液部的側部相鄰。第一閥可以是三通閥并連接到第一儲液部的下部、激冷器的下部以及第一泵的入口,并且可以控制第一儲液部的電氣部件冷卻水或激冷器的冷卻水以供應到第一泵。第二閥可以是三通閥并連接到第二儲液部的下部、激冷器的下部以及第二泵的入口,并且可以控制第二儲液部的高壓電池冷卻水或激冷器的冷卻水以供應到第二泵。激冷器、第一儲液部、第二儲液部、第一閥、第二閥、第一泵以及第二泵可以通過彼此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而配置為一個組件,該組件可以通過經由減振器將第一儲液部或第二儲液部緊固至車身而安裝到車身上。第一泵和第二泵可以安裝為使得它們的旋轉軸彼此交叉。第一儲液部和第二儲液部可以彼此間隔開預定的距離并且可以通過將內部空間的上部彼此連接而形成一個儲液罐,激冷器可以安裝為與儲液罐的側部相鄰,第一閥和第一泵可以安裝在第一儲液部的下方,第二閥和第二泵可以安裝在第二儲液部的下方。第一儲液部的入口可以連接到電氣部分散熱器,第一儲液部的出口可以連接到第一閥,第一泵的出口可以連接到電氣部分。第二儲液部的入口可以連接到高壓電池散熱器,第二儲液部的出口可以連接到第二閥,第二泵的出口可以連接到高壓電池。激冷器可以具有用于冷卻水的流動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可以連接到電氣部分,所述第一出口可以連接到第一閥。激冷器的第二入口可以連接到高壓電池,激冷器的第二出口可以連接到第二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該集成熱管理模塊安裝在車輛上,可以通過將與冷卻水和制冷劑有關的復雜部件集成為一個組件中來使其變得緊湊,并且可以通過減小冷卻水或制冷劑的阻力來提高冷卻/加熱效率。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和裝置具有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從并入本文中的附圖和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將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圖和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中進行詳細陳述,這些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的某些原理。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應用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的車輛的冷卻/加熱回路的示意圖;以及圖3、圖4、圖5和圖6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各個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的示意圖。可以理解,所附附圖并非按比例地繪制,而是呈現了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的各種特征的適當簡化的表示。本文所包括的本專利技術的具體設計特征(包括例如,具體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將部分地由具體所要應用和使用的環境來確定。在所附附圖中,貫穿附圖的多幅圖,本專利技術的同樣的或等價的部分以相同的附圖標記標引。具體實施方式現在將詳細參考本專利技術的各個實施方案,這些實施方案的示例被顯示在附圖中并且描述如下。盡管本專利技術將與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方案相結合進行描述,但是應當理解,本說明書并非意圖將本專利技術限制為那些示例性實施方案。相反,本專利技術旨在不但覆蓋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方案,而且覆蓋可以包括在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的各種替選方式、修改方式、等價方式以及其它實施方案。圖1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的示意圖,圖2是示出應用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的車輛的冷卻/加熱回路的示意圖,圖3、圖4、圖5和圖6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各個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的示意圖。圖1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的示意圖。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包括:激冷器200、第一儲液部110、第二儲液部120、第一泵410、第一閥310、第二泵420以及第二閥320,制冷劑和冷卻水通過所述激冷器200以進行熱交換;電氣部件冷卻水通過所述第一儲液部110;高壓電池冷卻水通過所述第二儲液部120;所述第一泵410使電氣部件冷卻水循環通過電氣部分10;所述第一閥310通過第一泵410控制已經通過激冷器200的冷卻水或第一儲液部110的冷卻水以選擇性地循環通過電氣部分10;所述第二泵420使高壓電池冷卻水循環通過高壓電池20;所述第二閥320通過第二泵420控制已經通過激冷器200的冷卻水或第二儲液部120的冷卻水以選擇性地循環通過高壓電池20。圖2是示出應用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方案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的車輛的冷卻/加熱回路的示意圖。首先,參照圖2示出的回路來描述應用了本專利技術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的示例。應用本專利技術的模塊的車輛可以是包括內燃機車輛在內的各種車輛,但在諸如電動車輛的由電氣部件驅動的車輛中,效果可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所述模塊包括:/n激冷器,制冷劑和冷卻水通過所述激冷器以進行熱交換;/n第一儲液部,電氣部件冷卻水通過所述第一儲液部;/n第二儲液部,電池冷卻水通過所述第二儲液部;/n第一泵,其使電氣部件冷卻水循環通過電氣部分;/n第一閥,其控制已經通過激冷器的冷卻水或第一儲液部的冷卻水以選擇性地利用第一泵循環通過電氣部分;/n第二泵,其使電池冷卻水循環通過電池;以及/n第二閥,其控制已經通過激冷器的冷卻水或第二儲液部的冷卻水以選擇性地利用第二泵循環通過電池。/n
【技術特征摘要】
20190619 KR 10-2019-00726041.一種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所述模塊包括:
激冷器,制冷劑和冷卻水通過所述激冷器以進行熱交換;
第一儲液部,電氣部件冷卻水通過所述第一儲液部;
第二儲液部,電池冷卻水通過所述第二儲液部;
第一泵,其使電氣部件冷卻水循環通過電氣部分;
第一閥,其控制已經通過激冷器的冷卻水或第一儲液部的冷卻水以選擇性地利用第一泵循環通過電氣部分;
第二泵,其使電池冷卻水循環通過電池;以及
第二閥,其控制已經通過激冷器的冷卻水或第二儲液部的冷卻水以選擇性地利用第二泵循環通過電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其中,
所述激冷器、第一儲液部以及第二儲液部通過彼此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而形成一個組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其中,
所述第一儲液部、第一泵以及第一閥通過彼此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而形成一個組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其中,
所述第二儲液部、第二泵以及第二閥通過彼此直接或間接地連接而形成一個組件。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其中,
所述第一儲液部和第二儲液部彼此間隔開預定的距離并且通過將內部空間的上部彼此連接而形成一個儲液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其中,
所述第一儲液部和第二儲液部安裝為彼此相鄰,并且所述激冷器安裝為與第一儲液部和第二儲液部的側部相鄰。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集成熱管理模塊,其中,
所述第一閥是三通閥并連接到第一儲液部的下部、激冷器的下部以及第一泵的入口,并且所述第一閥控制第一儲液部的電氣部件冷卻水或激冷器的冷卻水以供應到第一泵。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萬周,鄭韶螺,金才熊,李尚信,
申請(專利權)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韓國;KR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