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病患康復用呼吸訓練器,包括罐體,罐體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鵝頸管,鵝頸管的末端固定連接有呼吸面罩,罐體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底座,罐體的頂部與鵝頸管連接的部位開有進氣口,進氣口的底部開設有導氣通道,導氣通道的側壁安裝固定有除臭劑,導氣通道的末端固定連接有導管,導管浸泡于除臭液的內部,除臭液的外部設置有罐子,罐子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隔離板,隔離板的一端開有出氣口,隔離板的頂部開有真空室,真空室的內部盛裝有液體空氣,液體空氣的頂部固定安裝除菌板,除菌板的頂部固定密封安裝有集氣板,集氣板右側的出口與增壓罐導通連接固定,增壓罐的出口與泵固定連接,泵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香芬,香芬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閘裝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病患康復用呼吸訓練器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材
,具體為一種病患康復用呼吸訓練器。
技術介紹
呼吸訓練是指分為吸氣訓練和吐氣訓練兩種訓練,其中吸氣是一種主動過程,其需要靠主動收縮使胸腔擴大,使肺內壓力降低,當肺內壓力低于大氣壓時,空氣便會吸入肺中;而呼氣的原理與吸氣一樣是根據壓力差,即肺內壓力大過大氣壓。吐氣呼吸訓練對于體內氣體交換的效率,有顯著的幫助,這種訓練特別是對于術后患者的康復更是不可缺少,為幫助患者的呼吸訓練,一些用于醫療康復和檢測的呼吸訓練器應運而生。但是現有的呼吸訓練器普遍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呼吸裝置不能對病人呼出的氣體進行及時的處理,而病人由于長時間佩戴呼吸機,必然使得呼出的氣體出現異味,若不對呼出的氣體進行處理造成病人再次吸入的話,會造成病人的惡心反應,可能導致嘔吐等情況出現,不利于病人的有效治療。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病患康復用呼吸訓練器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病患康復用呼吸訓練器,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病患康復用呼吸訓練器,包括罐體,所述罐體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鵝頸管,所述鵝頸管的末端固定連接有呼吸面罩,所述罐體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底座,所述罐體的頂部與所述鵝頸管連接的部位開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口的底部開設有導氣通道,所述導氣通道的側壁安裝固定有除臭劑,所述導氣通道的末端固定連接有導管,所述導管浸泡于除臭液的內部,所述除臭液的外部設置有罐子,所述罐子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隔離板,所述隔離板的一端開有出氣口,所述隔離板的頂部開有真空室,所述真空室的內部盛裝有液體空氣,所述液體空氣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除菌板,所述除菌板的頂部固定密封安裝有集氣板,所述集氣板右側的出口與增壓罐導通連接固定,所述增壓罐的出口與泵固定連接,所述泵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香芬,所述香芬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閘裝置。優選的,所述閘裝置的頂部開有上氣孔,所述上氣孔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齒條,所述齒條的末端固定嚙合連接有橫齒輪,所述橫齒輪的齒端嚙合連接傘齒輪,所述傘齒輪的齒端嚙合連接有斜齒輪,所述斜齒輪的軸徑部位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斜齒輪的底部開有下氣孔。優選的,所述底座與所述罐子采用透明鋼化玻璃材質,所述導管采用軟性橡膠材質。優選的,所述除菌板、香芬均為透氣裝置,所述集氣板為一側開口的密封裝置。優選的,所述除臭劑的兩側采用密封蠟密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裝置及時對病人呼出的氣體進行了處理,使得病人不會再次吸入呼出的口氣,而是吸入經過凈化處理的清新空氣,治療效果更佳;本裝置底部的玻璃裝置使得病人的呼吸情況一目了然,保證了對病人呼吸狀況的把握以及實時的監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裝置內部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閘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罐體、2鵝頸管、3呼吸面罩、4底座、5進氣口、6導氣通道、7除臭劑、8導管、9除臭液、10罐子、11隔離板、12出氣口、13真空室、14液體空氣、15除菌板、16集氣板、17增壓罐、18泵、19香芬、20閘裝置、21上氣孔、22齒條、23橫齒輪、24傘齒輪、25斜齒輪、26下氣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病患康復用呼吸訓練器,包括罐體1,罐體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可伸縮折疊的鵝頸管2,鵝頸管2的末端固定連接有呼吸面罩3;罐體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底座4,罐體1的頂部與鵝頸管2連接的部位開有呼吸氣裝置進氣口5,進氣口5的底部開設有導氣通道6;導氣通道6的側壁安裝固定有除臭劑7,導氣通道6的末端固定連接有用于導氣的導管8,導管8浸泡于除臭液9的內部,除臭液9的外部設置有罐子10,罐子10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隔離板11,隔離板11的一端開有排出口氣的出氣口12;隔離板12的頂部開有真空室13,真空室13的內部盛裝有液體空氣14,液體空氣14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除菌板15,除菌板15的頂部固定密封安裝有集氣板16,集氣板16右側的出口與收集氣體增加壓力的增壓罐17導通連接固定,增壓罐17的出口與泵18固定連接,泵18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香芬19,香芬19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閘裝置20。閘裝置20的頂部開有上氣孔21,上氣孔2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齒條22,齒條22的末端固定嚙合連接有橫齒輪23,橫齒輪23的齒端嚙合連接傘齒輪24,傘齒輪24的齒端嚙合連接有斜齒輪25,斜齒輪25的軸徑部位固定連接有電機,斜齒輪25的底部開有下氣孔26,通過電機帶動齒輪轉動,實現閘裝置20的開合,進而實現病人的呼吸操作。底座4與罐子10采用透明鋼化玻璃材質,導管8采用軟性橡膠材質,通過透明的玻璃可以查看裝置內部病人的呼吸狀況。除菌板15、香芬19均為透氣裝置,目的是使得氣體能夠通過;集氣板16為一側開口的密封裝置,目的是收集氣體。除臭劑7的兩側采用密封蠟密封,防止呼出的有氣味的口腔氣體外泄。工作原理:本裝置使用時,病人佩戴呼吸器的面罩3,通過調整鵝頸管2的長度來適應病人的要求;病人呼出的氣體經由到其通道6進入導管8,再由罐子10內部的除臭液9清潔后通過出氣口12排出;裝置內部的液體空氣14氣化進入頂部的除菌板15除菌作用以及其他的收集作用之后,經由閘裝置20的上氣孔21導入病人的口腔;本裝置的電機控制閘裝置20的開合,與病人的呼吸作用同步。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病患康復用呼吸訓練器,包括罐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鵝頸管(2),所述鵝頸管(2)的末端固定連接有呼吸面罩(3),所述罐體(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底座(4),所述罐體(1)的頂部與所述鵝頸管(2)連接的部位開有進氣口(5),所述進氣口(5)的底部開設有導氣通道(6),所述導氣通道(6)的側壁安裝固定有除臭劑(7),所述導氣通道(6)的末端固定連接有導管(8),所述導管(8)浸泡于除臭液(9)的內部,所述除臭液(9)的外部設置有罐子(10),所述罐子(10)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隔離板(11),所述隔離板(11)的一端開有出氣口(12),所述隔離板(11)的頂部開有真空室(13),所述真空室(13)的內部盛裝有液體空氣(14),所述液體空氣(14)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除菌板(15),所述除菌板(15)的頂部固定密封安裝有集氣板(16),所述集氣板(16)右側的出口與增壓罐(17)導通連接固定,所述增壓罐(17)的出口與泵(18)固定連接,所述泵(18)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香芬(19),所述香芬(19)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閘裝置(20)。/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病患康復用呼吸訓練器,包括罐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鵝頸管(2),所述鵝頸管(2)的末端固定連接有呼吸面罩(3),所述罐體(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底座(4),所述罐體(1)的頂部與所述鵝頸管(2)連接的部位開有進氣口(5),所述進氣口(5)的底部開設有導氣通道(6),所述導氣通道(6)的側壁安裝固定有除臭劑(7),所述導氣通道(6)的末端固定連接有導管(8),所述導管(8)浸泡于除臭液(9)的內部,所述除臭液(9)的外部設置有罐子(10),所述罐子(10)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隔離板(11),所述隔離板(11)的一端開有出氣口(12),所述隔離板(11)的頂部開有真空室(13),所述真空室(13)的內部盛裝有液體空氣(14),所述液體空氣(14)的頂部固定安裝有除菌板(15),所述除菌板(15)的頂部固定密封安裝有集氣板(16),所述集氣板(16)右側的出口與增壓罐(17)導通連接固定,所述增壓罐(17)的出口與泵(18)固定連接,所述泵(18)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香芬(19),所述香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玲玲,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