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包括支撐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架的上側固定連接對稱的空心圓桿,一個所述空心圓桿的中部活動連接轉盤,一個所述空心圓桿內設置有螺桿,所述轉盤螺紋連接所述螺桿,另一個所述空心圓桿內設置有圓桿,所述螺桿的一端固定連接一個支撐桿的中部,所述圓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另一個所述支撐桿的中部,每個所述支撐桿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護理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護理設備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有利于實現(xiàn)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
本技術涉及護理設備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
技術介紹
心血管是由心和血管組成,血管又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心血管介入術一種新型診斷與治療心血管疾病技術,無需開胸,在影像學方法的引導下,經過穿刺體表血管,借助某些器械,將導管送到病變部位,通過特定的心臟導管操作技術對心臟病進行確診和治療。心血管介入手術后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現(xiàn)有的一般是手動按摩或者飲食對病人進行護理,手動按摩可能會造成效果不佳,護理不當。此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有利于實現(xiàn)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專利技術目的:一種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包括支撐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撐架的上側固定連接對稱的空心圓桿,一個所述空心圓桿的中部活動連接轉盤,一個所述空心圓桿內設置有螺桿,所述轉盤螺紋連接所述螺桿,另一個所述空心圓桿內設置有圓桿,所述螺桿的一端固定連接一個支撐桿的中部,所述圓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另一個所述支撐桿的中部,每個所述支撐桿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護理機構。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護理機構包括錐形體一,所述錐形體一的一側固定連接對稱的所述支撐桿的一端,每個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圓盤的一側,所述錐形體一設置有一組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球槽二,所述圓盤的中部設置有球槽三,所述球槽三內設置有圓球一。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圓球一固定連接連接桿的一端,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錐形體二,所述錐形體二固定連接一組沿圓周方向均勻排布的球槽一。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每個所述球槽一內分別設置有對應的圓球二,每個所述球槽二內分別設置有對應的所述圓球二,每個連接桿二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對應的所述圓球二,每個所述連接桿二分別設置在空心圓桿二內,每個所述空心圓桿二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對應的所述圓球二。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圓球一固定連接圓桿二的一端。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圓桿二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半球槽。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1)本裝置有螺桿,通過轉動轉盤能夠實現(xiàn)半圓槽的升降,有效的調節(jié)半圓槽的高度;(2)本裝置有半圓槽,能夠實現(xiàn)半圓槽的擺動,有效的對患者手腕部位進行護理鍛煉。本技術為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有利于實現(xiàn)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技術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二。圖3為本技術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三。圖4為本技術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四。圖5為本技術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五。圖6為本技術的局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六。圖中:1、圓盤,2、半球槽,3、空心圓桿,4、轉盤,5、支撐架,6、錐形體一,7、圓桿,8、螺桿,9、支撐桿,10、錐形體二,11、球槽一,12、球槽二,13、球槽三,14、連接桿,15、圓桿二,16、圓球一,17、空心圓桿二,18、圓球二,19、連接桿二。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如圖1-圖6所示,本技術包括支撐架5,所述支撐架5的上側固定連接對稱的空心圓桿3,一個所述空心圓桿3的中部活動連接轉盤4,一個所述空心圓桿3內設置有螺桿8,所述轉盤4螺紋連接所述螺桿8,另一個所述空心圓桿3內設置有圓桿7,所述螺桿8的一端固定連接一個支撐桿9的中部,所述圓桿7的一端固定連接另一個所述支撐桿9的中部,每個所述支撐桿9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護理機構。所述護理機構包括錐形體一6,所述錐形體一6的一側固定連接對稱的所述支撐桿9的一端,每個所述支撐桿9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圓盤1的一側,所述錐形體一6設置有一組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球槽二12,所述圓盤1的中部設置有球槽三13,所述球槽三13內設置有圓球一16。所述圓球一16固定連接連接桿14的一端,所述連接桿14的另一端固定連接錐形體二10,所述錐形體二10固定連接一組沿圓周方向均勻排布的球槽一11。每個所述球槽一11內分別設置有對應的圓球二18,每個所述球槽二12內分別設置有對應的所述圓球二18,每個連接桿二19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對應的所述圓球二18,每個所述連接桿二19分別設置在空心圓桿二17內,每個所述空心圓桿二17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對應的所述圓球二18。所述圓球一16固定連接圓桿二15的一端。所述圓桿二15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半球槽2。所述螺桿8具有自鎖功能。本技術工作流程為:當患者需要手腕鍛煉時,根據自身調節(jié)半球槽2的高度,轉動轉盤4,轉盤4帶動螺桿8沿著一個空心圓桿3向上移動,螺桿8帶動一個支撐桿9向上移動,一個支撐桿9帶動錐形體一6及圓盤1向上移動,錐形體一6及圓盤1帶動另一個支撐桿9向上移動,另一個支撐桿9帶動圓桿7沿著另一個空心圓桿3向上移動,支撐桿9帶動護理機構向上移動,當半球槽2向上移動到合適高度后,停止轉動轉盤4,將手握拳放置在半球槽2內,擺動半球槽2,半球槽2帶動圓桿二15擺動,圓桿二15帶動圓球一16沿著球槽三13擺動,圓球一16帶動連接桿14擺動,連接桿14帶動錐形體二10擺動,錐形體二10帶動球槽一11擺動,球槽一11帶動圓球二18沿著球槽一11擺動,圓球二18帶動連接桿二19擺動的同時沿著空心圓桿二17移動,連接桿二19帶動空心圓桿二17擺動,空心圓桿二17帶動圓球二18沿著球槽二12擺動,進行鍛煉手腕。以上公開的僅為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技術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包括支撐架(5),其特征是:/n所述支撐架(5)的上側固定連接對稱的空心圓桿(3);/n一個所述空心圓桿(3)的中部活動連接轉盤(4);/n一個所述空心圓桿(3)內設置有螺桿(8);/n所述轉盤(4)螺紋連接所述螺桿(8);/n另一個所述空心圓桿(3)內設置有圓桿(7);/n所述螺桿(8)的一端固定連接一個支撐桿(9)的中部;/n所述圓桿(7)的一端固定連接另一個所述支撐桿(9)的中部;/n每個所述支撐桿(9)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護理機構。/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包括支撐架(5),其特征是:
所述支撐架(5)的上側固定連接對稱的空心圓桿(3);
一個所述空心圓桿(3)的中部活動連接轉盤(4);
一個所述空心圓桿(3)內設置有螺桿(8);
所述轉盤(4)螺紋連接所述螺桿(8);
另一個所述空心圓桿(3)內設置有圓桿(7);
所述螺桿(8)的一端固定連接一個支撐桿(9)的中部;
所述圓桿(7)的一端固定連接另一個所述支撐桿(9)的中部;
每個所述支撐桿(9)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護理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心血管介入術后護理設備,其特征是:所述護理機構包括錐形體一(6),所述錐形體一(6)的一側固定連接對稱的所述支撐桿(9)的一端,每個所述支撐桿(9)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圓盤(1)的一側,所述錐形體一(6)設置有一組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的球槽二(12),所述圓盤(1)的中部設置有球槽三(13),所述球槽三(13)內設置有圓球一(1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曲靜,鄭立娟,張文梅,
申請(專利權)人:曲靜,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