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基于粉末冶金補油泵轉子的制造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轉子制造
,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粉末冶金補油泵轉子的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鑒于常規補油泵用內外轉子結構特點及精度要求,其大批量生產制造一般采用粉末冶金方式取得,光飾后即可成品使用。但常規轉子補油泵工作壓力一般低于1.5bar,最高不超過3bar;而應用于柱塞泵伺服變量控制的轉子補油泵工作壓力長期超過25bar,最高壓力為30bar。在高壓油的作用下,內轉子徑向載荷最終通過驅動軸作用在軸承上,外轉子的徑向載荷通過其外圓作用在補油泵殼體配合內腔側壁上。內轉子與驅動軸無相對運動,但與外轉子產生應力接觸相對滑動,外轉子與殼體側壁存在應力接觸周向滑動;由于內外轉子之間存在動態的液壓油,具備相對較好的潤滑條件,而外轉子與殼體側壁之間為間隙配合,潤滑狀況較差,為了減小外轉子與殼體側壁之間的接觸應力,需控制兩者的配合間隙。在實際工作中補油泵內外轉子轉速變化快,壓力沖擊大,長期處于額定壓力狀態,且工況惡劣,內外轉子比較容易損壞;加之軸向裝配尺寸要求及其他的技術要求,對于內外轉子損壞后的實際現場維護只能替換整個補油泵。對現有的內外轉子需要提高制造精度、硬度和強度、以及耐磨特性;原有的材料及制造工藝無法滿足高精度制造要求,因為其材料熱處理變形較大,不適合冷擠精整后再做熱處理,而熱處理硬度提高后又無法再采用冷擠整形;為了達到技術要求,必須針對特定的熱處理工藝重新配比成分,把熱處理變形降到最低,讓燒結后的基體適合冷擠后熱處理。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 ...
【技術保護點】
1.基于粉末冶金補油泵轉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n1、調制轉子材料成份/n1.1)調制內轉子材料成份/n內轉子材料成份的質量分數為:C為0.3~0.5%,Ni為0.6~2.0%,Cu為1.0~3.0%,剩余為Fe;/n1.2)調制外轉子材料成份/n外轉子材料成份的質量分數為:C為0.25~0.5%,Ni為0.6~1.5%,Mo 為0.2~0.4%, Cu為0.6~2%,剩余為Fe;/n2、設計轉子結構/n2.1)設計外轉子結構/n外轉子結構幾何要素包括擺線內輪廓、基體外圓、外轉子左端面、外轉子右端面;/n2.2)設計內轉子結構/n內轉子結構幾何要素包括擺線外輪廓、內花鍵輪廓、內轉子左端面、內轉子右端面;/n3、制造轉子/n3.1)制造外轉子/n按照步驟2.1)設計的外轉子結構,采用步驟1.2)中調制的外轉子材料壓制外轉子毛坯;對外轉子毛坯進行氨基氣氛液相燒結,燒結后氣體保護空冷,空冷后低溫回火;對擺線內輪廓采用模具冷擠,對完成分組配對的內外轉子端面進行研磨,對基體外圓采用無心磨削;/n3.2)制造內轉子/n按照步驟2.2)設計的內轉子結構壓制內轉子毛坯,采用步驟1.1 ...
【技術特征摘要】
1.基于粉末冶金補油泵轉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調制轉子材料成份
1.1)調制內轉子材料成份
內轉子材料成份的質量分數為:C為0.3~0.5%,Ni為0.6~2.0%,Cu為1.0~3.0%,剩余為Fe;
1.2)調制外轉子材料成份
外轉子材料成份的質量分數為:C為0.25~0.5%,Ni為0.6~1.5%,Mo為0.2~0.4%,Cu為0.6~2%,剩余為Fe;
2、設計轉子結構
2.1)設計外轉子結構
外轉子結構幾何要素包括擺線內輪廓、基體外圓、外轉子左端面、外轉子右端面;
2.2)設計內轉子結構
內轉子結構幾何要素包括擺線外輪廓、內花鍵輪廓、內轉子左端面、內轉子右端面;
3、制造轉子
3.1)制造外轉子
按照步驟2.1)設計的外轉子結構,采用步驟1.2)中調制的外轉子材料壓制外轉子毛坯;對外轉子毛坯進行氨基氣氛液相燒結,燒結后氣體保護空冷,空冷后低溫回火;對擺線內輪廓采用模具冷擠,對完成分組配對的內外轉子端面進行研磨,對基體外圓采用無心磨削;
3.2)制造內轉子
按照步驟2.2)設計的內轉子結構壓制內轉子毛坯,采用步驟1.1)中調制的內轉子材料壓制內轉子毛坯;對內轉子毛坯進行氨基氣氛液相燒結,燒結后氣體保護空冷,空冷后低溫回火;對擺線外輪廓和內花鍵輪廓采用復合模具冷擠,對完成分組配對的內外轉子端面進行研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粉末冶金補油泵轉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內花鍵輪廓周向設置有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粉末冶金補油泵轉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制造外轉子的具體步驟如下:
工序X1:以擺線內輪廓和外轉子左端面作為裝夾定位基準,精車削基體外圓和外轉子右端面,以擺線內輪廓和外轉子右端面作為裝夾定位基準反頭精車削外轉子左端面,各車削面留有磨削余量;
工序X2:去除工序X1)中外轉子左端面、外轉子右端面分別與擺線內輪廓交接處產生的飛邊毛刺;
工序X3:以外轉子左端面作為支撐端面,并以擺線內輪廓自身作為基準冷擠加工擺線內輪廓;
工序X4:對冷擠加工后的外轉子進行軟氮化處理;
工序X5:對內外轉子進行分組配對,配對后對兩端面進行互為基準研磨;
工序X6:采用無心磨削工裝進行無心磨削基體外圓;
工序X7:對工序X6)中無心磨削后的外轉子基體邊緣去除飛邊毛刺,對基體去除剩磁,在防蝕處理后按分組尺寸區分入庫備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粉末冶金補油泵轉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工序X1)中,在精車削基體外圓和外轉子右端面的交接處倒角,反頭車削時,外轉子左端面和基體外圓保持直角。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粉末冶金補油泵轉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分組配對的內轉子已完成擺線外輪廓和內花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祝,肖名濤,吳斯灝,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薩伯工業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