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擠壓脫油的含油廢氣過濾管道,屬于廢氣處理技術領域,可以實現創新性的在過濾管內設置可以自轉的自轉吸油筒,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轉吸油筒的吸油作用來吸附含油廢氣內的油污,另一方面以含油廢氣作為驅動力迫使自轉吸油筒在吸油的過程中同步轉動,然后利用在其轉動方向上設置的強磁壓油套,自擠壓集油球可以將自轉吸油筒上吸附的油污進行集中,通過氣壓的增大來提供自擠壓集油球與強磁壓油套之間的接觸壓力,借由硬化后的雙性壓油棒對自擠壓集油球進行自擠壓脫油,既可以實現對油污的回收,同時對自擠壓集油球解吸恢復吸油性,可以持續不斷的吸附油污,顯著提高油污的處理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擠壓脫油的含油廢氣過濾管道
本專利技術涉及廢氣處理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自擠壓脫油的含油廢氣過濾管道。
技術介紹
工業生產中常產生含油廢氣,如現有的印染整理、石油化工、涂料等領域,在加工過程中會排放出還有煙塵、油漬等高濃度的有機廢汽,如汽油、石腦油和苯等,不但浪費資源,而且污染環境,并留下重大的火災或爆炸隱患。對于含油廢氣的處理,業界常先將油氣轉相為液態再對其進行處理。例如在專利申請號為“200620077362.1”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公開了一種含油廢氣的除油裝置,有容器,容器內設置核桃殼填料層,核桃殼填料層上方設置霧化噴淋裝置,核桃殼填料層下方設置含油廢氣進口,核桃殼填料層下方設置循環水箱。本技術利用核桃殼表面對油的吸附作用,捕捉含油廢氣中的油,從而達到凈化含油廢氣的目的。該技術可有效潔凈空氣,安全環保,不消耗能源,無二次污染。本技術凈化含油廢氣效果顯著,簡單、可靠、實用。然而,該技術中使用的核桃殼為農副產品,其產量少,購買渠道少,供貨量產量影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用價值不大。且將核桃殼作為填料層,當填料層的吸油量達到飽和,則需更換填料層,在這過程中耗費的生產物料成本與人工成本較大,不適宜大規模推廣。廢氣中包含的油污由于其黏稠的液體特性,容易對過濾設備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在對油污進行處理時,一般先采用人工淋水或者簡易的一些設備進行吸附處理,效率低下的同時也會造成水資源浪費,并且對油污的吸附效果較差,往往廢氣仍然會存在大量未被吸附的油污,容易堵塞下一工序的過濾設備甚至造成損壞,且在面對大量的含油廢氣過濾時,現有的過濾層容易吸附飽和,在飽和后需要進行暫停處理脫附后方可繼續投入使用,極大的降低含油廢氣的處理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擠壓脫油的含油廢氣過濾管道,它可以實現創新性的在過濾管內設置可以自轉的自轉吸油筒,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轉吸油筒的吸油作用來吸附含油廢氣內的油污,另一方面以含油廢氣作為驅動力迫使自轉吸油筒在吸油的過程中同步轉動,然后利用在其轉動方向上設置的強磁壓油套,配合自轉吸油筒內鑲嵌的自擠壓集油球,自擠壓集油球可以將自轉吸油筒上吸附的油污進行集中,接著觸發控磁包覆瓣的綻開動作連通磁場,通過強磁壓油套將自擠壓集油球吸出暫停自轉吸油筒的自轉動作,并且通過氣壓的增大來提供自擠壓集油球與強磁壓油套之間的接觸壓力,借由硬化后的雙性壓油棒對自擠壓集油球進行自擠壓脫油,既可以實現對油污的回收,同時對自擠壓集油球解吸恢復吸油性,可以持續不斷的吸附油污,顯著提高油污的處理效率。2.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自擠壓脫油的含油廢氣過濾管道,包括過濾管,所述過濾管下端開設有自轉孔,所述自轉孔外連接有隔離半筒,所述隔離半筒內轉動連接有自轉吸油筒,所述自轉吸油筒內鑲嵌連接有多個均勻分布的油轉移網,所述油轉移網內設有自擠壓集油球,所述自擠壓集油球與油轉移網之間連接有彈性拉繩,所述自擠壓集油球包括一體連接的弱磁半球和集油半球,所述集油半球外表面上連接有多個密集分布的控磁包覆瓣,且控磁包覆瓣完全將集油半球覆蓋住,所述油轉移網右端與過濾管之間連接有強磁壓油套,所述強磁壓油套靠近油轉移網一端開設有與自擠壓集油球相匹配的擠壓槽,所述強磁壓油套外端包裹有與過濾管連接的儲油箱,所述擠壓槽底壁上開設有與儲油箱相連通的回收油道,所述儲油箱下端連接有出油管路。進一步的,所述油轉移網包括多個與自擠壓集油球連接的定位半球殼,且定位半球殼與自擠壓集油球相匹配,相鄰的所述定位半球殼之間連接有油轉移纖維主桿,定位半球殼可以將弱磁半球進行隔離并進行定位,油轉移纖維主桿則轉移自轉吸油筒上吸附到油污至集油半球內,實現油污的轉移和集中,自轉吸油筒可以始終處于吸油狀態,同時也方便強磁壓油套針對性的對自擠壓集油球進行擠壓脫油。進一步的,所述油轉移纖維主桿與定位半球殼的連接處包裹有油轉移節點,所述油轉移節點靠近自擠壓集油球一端連接有多根放射狀分布的油轉移纖維絲,且油轉移纖維絲延伸至集油半球內,通過油轉移節點和油轉移纖維絲的配合,可以提高油污向集油半球內的轉移效果,同時也可以輔助定位半球殼提高對自擠壓集油球的定位效果,防止在自轉過程中因為離心力而導致脫落的現象發生。進一步的,所述油轉移纖維主桿、油轉移節點、油轉移纖維絲、集油半球均采用吸油材料制成,且吸油性逐漸增強并均強于自轉吸油筒,可以順序轉移吸附到的油污,然后進行集中處理,提高脫油效果。進一步的,所述控磁包覆瓣包括一端與集油半球連接的隔磁瓣,所述隔磁瓣與集油半球之間連接有吸油推球,且吸油推球鑲嵌于隔磁瓣與集油半球的連接處,所述隔磁瓣遠離吸油推球一端連接有雙性壓油棒,且雙性壓油棒朝向集油半球,隔磁瓣起到屏蔽磁場的作用,避免強磁壓油套的磁場干擾,并且在吸油推球吸油膨脹后促使其展開出現縫隙,此時磁場可以通過,實現強磁壓油套對弱磁半球的磁吸作用,保證自擠壓集油球在到達強磁壓油套處時可以被吸出進入實現自轉吸油筒短暫的定位,進而實現擠壓脫油的效果,并且也可以通過強磁壓油套的磁場改變雙性壓油棒的硬度,從而實現在壓力作用下雙性壓油棒可以充分擠壓集油半球,大幅度提高集油半球的脫油效果。進一步的,所述隔磁瓣采用隔磁材料制成,所述吸油推球采用吸油膨脹材料制成。進一步的,所述雙性壓油棒包括相互連接的壓油頭球和雙性導油伸管,且雙性導油伸管與隔磁瓣連接,所述雙性導油伸管內開設有環形改性腔,所述環形改性腔內填充有磁流變液,壓油頭球主要起到擠壓集油半球脫油的作用,雙性導油伸管起到延伸的作用,并且在無磁場或者低磁場強度的狀態下,磁流變液具有液體的流動性,雙性導油伸管可以形變容納于隔磁瓣與集油半球之間,避免干擾集油半球的吸油效果,而在隔磁瓣展開后強磁壓油套的磁場得以發揮作用,迫使磁流變液向固體特性轉變,實現雙性導油伸管的整體硬化,可以在壓力作用下配合壓油頭球對集油半球實現良好的擠壓脫油效果。進一步的,所述壓油頭球外端包裹有親油網,所述親油網外端連接有延伸至雙性導油伸管內的導油絲,所述隔磁瓣上開設有與雙性導油伸管相匹配的透油微孔,且導油絲延伸至透油微孔外側,壓油頭球在擠壓集油半球脫油后,可以通過親油網和導油絲對油液進行引流,通過特定的雙性導油伸管內側和透油微孔流出,然后沿著擠壓槽內表面進行回收,提高脫油后的回收效果,避免油液被集油半球二次吸收的現象發生,降低脫油效果。進一步的,所述雙性導油伸管采用彈性材質,所述雙性導油伸管外表面連接有納米疏油涂層,雙性導油伸管具有彈性形變的能力,自然狀態下其垂直于隔磁瓣對集油半球實現良好的擠壓,而受到壓力后其自身也可以形變扁化容納于隔磁瓣和集油半球之間,納米疏油涂層的疏油特性可以減少油液從雙性導油伸管外側流走,最大限度的將油液通過親油網的引導進入到雙性導油伸管內,然后由導油絲導出進行回收。進一步的,所述雙性壓油棒垂直于隔磁瓣設置,且雙性壓油棒的長度與集油半球的半徑保持一致,可以實現從多個方向上對集油半球進行全方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自擠壓脫油的含油廢氣過濾管道,包括過濾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管(1)下端開設有自轉孔,所述自轉孔外連接有隔離半筒(7),所述隔離半筒(7)內轉動連接有自轉吸油筒(2),所述自轉吸油筒(2)內鑲嵌連接有多個均勻分布的油轉移網(3),所述油轉移網(3)內設有自擠壓集油球(4),所述自擠壓集油球(4)與油轉移網(3)之間連接有彈性拉繩(12),所述自擠壓集油球(4)包括一體連接的弱磁半球(41)和集油半球(42),所述集油半球(42)外表面上連接有多個密集分布的控磁包覆瓣(5),且控磁包覆瓣(5)完全將集油半球(42)覆蓋住,所述油轉移網(3)右端與過濾管(1)之間連接有強磁壓油套(6),所述強磁壓油套(6)靠近油轉移網(3)一端開設有與自擠壓集油球(4)相匹配的擠壓槽,所述強磁壓油套(6)外端包裹有與過濾管(1)連接的儲油箱(10),所述擠壓槽底壁上開設有與儲油箱(10)相連通的回收油道(9),所述儲油箱(10)下端連接有出油管路(11)。/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擠壓脫油的含油廢氣過濾管道,包括過濾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管(1)下端開設有自轉孔,所述自轉孔外連接有隔離半筒(7),所述隔離半筒(7)內轉動連接有自轉吸油筒(2),所述自轉吸油筒(2)內鑲嵌連接有多個均勻分布的油轉移網(3),所述油轉移網(3)內設有自擠壓集油球(4),所述自擠壓集油球(4)與油轉移網(3)之間連接有彈性拉繩(12),所述自擠壓集油球(4)包括一體連接的弱磁半球(41)和集油半球(42),所述集油半球(42)外表面上連接有多個密集分布的控磁包覆瓣(5),且控磁包覆瓣(5)完全將集油半球(42)覆蓋住,所述油轉移網(3)右端與過濾管(1)之間連接有強磁壓油套(6),所述強磁壓油套(6)靠近油轉移網(3)一端開設有與自擠壓集油球(4)相匹配的擠壓槽,所述強磁壓油套(6)外端包裹有與過濾管(1)連接的儲油箱(10),所述擠壓槽底壁上開設有與儲油箱(10)相連通的回收油道(9),所述儲油箱(10)下端連接有出油管路(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擠壓脫油的含油廢氣過濾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轉移網(3)包括多個與自擠壓集油球(4)連接的定位半球殼(31),且定位半球殼(31)與自擠壓集油球(4)相匹配,相鄰的所述定位半球殼(31)之間連接有油轉移纖維主桿(3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擠壓脫油的含油廢氣過濾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轉移纖維主桿(32)與定位半球殼(31)的連接處包裹有油轉移節點(33),所述油轉移節點(33)靠近自擠壓集油球(4)一端連接有多根放射狀分布的油轉移纖維絲(34),且油轉移纖維絲(34)延伸至集油半球(42)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擠壓脫油的含油廢氣過濾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轉移纖維主桿(32)、油轉移節點(33)、油轉移纖維絲(34)、集油半球(4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紅偉,
申請(專利權)人:馬紅偉,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