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嬰幼兒防護枕,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頭部枕和調節帶,所述頭部枕的中間部位設有容納嬰幼兒后腦的仰睡枕以及與所述仰睡枕左右兩側連接的左側部、右側部,所述左側部、右側部分別設有用于容納嬰幼兒耳朵的耳槽,所述調節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左側部、右側部連接,將頭部枕彎折成U型或環型。隨著嬰幼兒長大具備自動翻身能力,且頭部形狀未完全發育固定時,可將頭部枕彎折成U型或環型,嬰幼兒翻身過程中向頭部枕的其中一側施力,保證頭部枕隨著嬰幼兒翻身而轉動,依然給予嬰幼兒頭部支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嬰幼兒防護枕
本專利技術涉及枕頭
,特別涉及一種嬰幼兒防護枕。
技術介紹
具相關權威部門統計,我國有90%的新生兒有睡頭扁現象存在,頭扁是物理擠壓了嬰兒的頭部,對嬰幼兒的日后成長會有所影響,而目前市場上的嬰兒枕頭都是平展式的,大部分嬰幼兒天生好動,睡覺經常翻來覆去,早上起來都睡不到枕頭,造成了頭扁的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在于提供一種嬰幼兒防護枕??梢院芎玫姆乐箣胗變核X翻來覆去睡不到枕頭造成頭扁現象。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嬰幼兒防護枕,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頭部枕和調節帶,所述頭部枕的中間部位設有容納嬰幼兒后腦的仰睡枕以及與所述仰睡枕左右兩側連接的左側部、右側部,所述左側部、右側部分別設有用于容納嬰幼兒耳朵的耳槽,所述調節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左側部、右側部連接,將頭部枕彎折成U型或環型。進一步的,還包括用于嬰幼兒穿戴的馬甲和固定在馬甲上對應嬰幼兒肋部位置的側胸枕。進一步的,還包括供嬰幼兒穿戴到胸口處的胸部枕,所述胸部枕固定在馬甲上,所述馬甲通過拉鏈或扣子與頭部枕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側胸枕為長方體形,長方體形朝向胸部的一側設有凹陷的弧形,長方體的背向胸部的另一側設有凸起的弧形。進一步的,所述仰睡枕為弧形底部,弧形底部中間有直線部分。進一步的,所述耳槽為可移動鏤空耳槽。進一步的,還包括額頭墊,所述額頭墊兩側通過調節帶分別與所述頭部枕的左右兩端連接,所述調節帶為魔術貼。進一步的,所述頭部枕水平展開。進一步的,所述仰睡枕與所述左側部、右側部的連接處設有若干條平行設置的三角凹槽和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三角凹槽內的凸條。進一步的,所述左側部和右側部均設有若干通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頭部枕設有容納嬰幼兒后腦的仰睡枕,不具有自主翻身能力的嬰幼兒頭部由仰睡枕承托固定,定向嬰幼兒頭部形狀發育。隨著嬰幼兒長大具備自動翻身能力,且頭部形狀未完全發育固定時,可將頭部枕彎折成U型或環型,嬰幼兒翻身過程中向頭部枕的其中一側施力,保證頭部枕隨著嬰幼兒翻身而轉動,依然給予嬰幼兒頭部支撐。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嬰幼兒防護枕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嬰幼兒防護枕的使用狀態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嬰幼兒防護枕的另一使用狀態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嬰幼兒防護枕另一個實施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中,1頭部枕,2側胸枕,3馬甲,4三角凹槽,5左側部,6仰睡枕,7右側部,8耳槽,9額頭墊,10調節帶,11胸部枕,12凸條。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好理解本專利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下面提供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參見圖1-圖4,一種嬰幼兒防護枕,包括采用海綿、天然橡膠、記憶棉等柔性材料制成的頭部枕1和調節帶12,所述頭部枕1包括左側部5、仰睡枕6和右側部7,仰睡枕6容納嬰幼兒后腦,左側部5和右側部7設有用于容納嬰幼兒耳朵的耳槽8,所述調節帶12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所述左側部5、右側部7連接,將頭部枕彎折成U型或環型。其中仰睡枕的弧形底部采用彈性較好的材質使它不會被枕得變平,讓嬰幼兒翻身時容易使上作用力。新生兒0-3個月不會翻身時,只需要使用頭部枕,并展開使用,由于仰睡枕為弧形底部有利于嬰幼兒頭部活動,避免長時間固定頭部造成后腦勺平扁。三個月后嬰兒會翻身后,在使用過程中,首先將頭部枕1平鋪,嬰幼兒的頭部放置在仰睡枕6處,將左側部和右側部向上彎折成U型或環型,由調節帶進行固定,父母在通過調節帶把左側部與右側部圍住嬰幼兒的頭部需要預留一定的間隙,避免對嬰幼兒造成壓迫。嬰幼兒平躺著仰臥姿勢時,嬰幼兒的頭枕在仰睡枕6。當嬰幼兒向左側臥時,嬰幼兒的后腦會作用力于仰睡枕的弧形底部。頭部枕1隨著嬰幼兒的頭部向左轉動,此時嬰幼兒枕在左側部5。當嬰幼兒向右側臥時,同樣的,頭部枕1隨著嬰幼兒的頭部向右轉動,此時嬰幼兒枕在右側部7。具體的,所述左側部5內側面和右側部7內側面設有用于容置耳朵的鏤空耳槽8。嬰幼兒的耳朵陷于鏤空耳槽8內,避免嬰幼兒的耳朵受到壓迫,提高休息的舒適性。具體的,仰睡枕與左側部、右側部的連接處設有若干條平行設置的三角凹槽4和可拆卸固定在所述三角凹槽內的凸條12,具體的,凸條12橫截面為三角形,其兩側面分別設有卡條,防止凸條12從三角凹槽4中滑落。隨著嬰幼兒的頭圍長大,可以通過大小三角凸條放置到三角凹槽里來調節適合嬰幼兒頭圍的側臥連接弧度。具體的,還包括用于嬰幼兒穿戴的馬甲3和固定在馬甲上對應嬰幼兒肋部位置的側胸枕2,所述馬甲3與所述頭部枕1可拆卸固定連接,馬甲3的兩側與。頭部枕1枕住嬰幼兒的頭部,所述頭部枕1為頭U形或環型,包住嬰幼兒的后腦勺和兩側。在嬰幼兒翻身時,頭部枕1跟著嬰幼兒的頭部一起轉動。側胸枕2設于嬰幼兒胸口的兩肋,在嬰幼兒仰臥時側胸枕2不支撐嬰幼兒的身體,當嬰幼兒側臥時,嬰幼兒的手臂和軀干成一定角度,并且位于胸口兩側的側胸枕2支撐嬰幼兒的身體,避免嬰幼兒整個軀干的重量壓在上臂,造成嬰幼兒手臂發麻的問題。側胸枕2固定在馬甲3上,可以避免側胸枕2滑落。進一步的,馬甲3穿在嬰幼兒身上,可以避免側胸枕2的錯位。頭部枕1通過馬甲3和側胸枕2連接,在嬰幼兒向下滑動的時候,能夠拉動枕頭向下,使頭部枕1始終跟隨著嬰幼兒移動,避免嬰幼兒的頭部脫離頭部枕1。具體的,還包括供嬰幼兒穿戴到胸口處的胸部枕11,所述胸部枕11固定在馬甲3上。所述馬甲3通過拉鏈或扣子與頭部枕1連接。具體的,所述側胸枕2為長方體形,長方體形朝向胸部的一側設有凹陷的弧形,長方體的背向胸部的另一側設有凸起的弧形。側胸枕2在嬰幼兒胸部的側面起到支撐的作用,避免嬰幼兒的手臂被壓迫發麻。朝向胸部的一側設有凹陷的弧形,與嬰幼兒的胸部輪廓貼合。背向胸部的另一側設有凸起的弧形方便嬰幼兒翻身。具體的,耳槽為可移動鏤空耳槽,左側部和右側部設有滑槽,可移動耳槽沿著滑槽往返運動,可隨著嬰幼兒的成長調節鏤空耳槽的位置。所述左側部和右側部均設有若干通孔,用于提高頭部枕的透氣性。具體的,還包括額頭墊9,所述額頭墊9兩側通過調節帶10分別和左側部5、右側部7連接。當嬰幼兒趴著睡的時候,額頭墊9墊住嬰幼兒的額頭,避免嬰幼兒趴著睡的時候壓到鼻子。改變調節帶10和左側部5、右側部7的固定位置,可以調節頭部枕1的大小和松緊度,適應不同頭部大小的嬰幼兒。在另一實施例中,調節帶10還可設為兩條并行設置的條形魔術貼。在使用過程中,可通過調節帶調節額頭墊9與嬰幼兒額頭之間的間隙。本專利技術可以很好的防止嬰幼兒睡覺翻來覆去睡不到枕頭造成頭扁現象,和側睡時造成手臂以及鎖骨向前彎曲,造成拖背,圓肩等成長的不良現象。本專利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嬰幼兒防護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頭部枕和調節帶,所述頭部枕的中間部位設有容納嬰幼兒后腦的仰睡枕以及與所述仰睡枕左右兩側連接的左側部、右側部,所述左側部、右側部分別設有用于容納嬰幼兒耳朵的耳槽,所述調節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左側部、右側部連接,將頭部枕彎折成U型或環型。/n
【技術特征摘要】
20190611 CN 20192086771211.一種嬰幼兒防護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頭部枕和調節帶,所述頭部枕的中間部位設有容納嬰幼兒后腦的仰睡枕以及與所述仰睡枕左右兩側連接的左側部、右側部,所述左側部、右側部分別設有用于容納嬰幼兒耳朵的耳槽,所述調節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左側部、右側部連接,將頭部枕彎折成U型或環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嬰幼兒防護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嬰幼兒穿戴的馬甲和固定在馬甲上對應嬰幼兒肋部位置的側胸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嬰幼兒防護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供嬰幼兒穿戴到胸口處的胸部枕,所述胸部枕固定在馬甲上,所述馬甲通過拉鏈或扣子與頭部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嬰幼兒防護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側胸枕為長方體形,長方體形朝向胸部的一側設有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浩雄,
申請(專利權)人:唐浩雄,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海南;46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