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體是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屬于DR技術領域,包括探測器和固定床,所述該結構還包括立柱滑軌;所述探測器通過探測器立柱滑動連接在所述立柱滑軌上,探測器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上,而所述固定床側邊的立柱滑軌上設置有球管立柱,球管立柱上轉動滑動連接有球管;探測器轉動固定在探測器立柱上,和球管轉動固定在球管立柱上,在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靠近時,避免了位置沖突;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雙立柱機型只使用一個探測器,能達到雙探測器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成本,使用可移動探測器的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雙立柱機型,避免了使用移動探測器,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避免了移動探測器頻繁更換位置時摔壞的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
本技術涉及DR
,具體是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
技術介紹
DR指在計算機控制下直接進行數字化X線攝影的一種新技術,即采平板探測器把穿透人體的X線信息轉化為數字信號,并由計算機重建圖像及進行一系列的圖像后處理。現有DR機架有如下幾種機架結構:UC臂(十字臂)結構,較為簡單的機架結構,只用于低端和中端設備,只能使用移動床體,拉低設備檔次且使用不便,使用單平板探測器,成本低;雙立柱無床結構,僅能用于拍攝站立式體位,不能滿足醫院拍攝所有需求,需購買其他機型補充,或僅用于體檢機構,使用單平板探測器,成本低;雙立柱固定床結構,中高端機型,能滿足所有體位照射要求,使用雙平板探測器,成本提高很多。或者使用可移動平板探測器,由操作人員在立柱和床下之間移動,可移動平板探測器成本高,移動時容易摔壞,平板較重,工作人員增加大量體力勞動;懸吊(移動床,固定床)結構,所有懸吊結構對安裝場地要求復雜,場地高度必須滿足一定要求,且必須在天花板預埋工字鋼梁,造成很多醫療機構無法安裝;懸吊加移動床,中高端機型,可滿足所有體位照射要求,使用單平板探測器,只能使用移動床體,拉低設備檔次且使用不便;懸吊加固定床,高端機型,可滿足所有體位照射要求,使用雙平板探測器,成本高昂。總的來說,現有DR機架的操作強度大,存在操作更換位置時摔壞的風險,成本高。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包括探測器和固定床,所述該結構還包括立柱滑軌;所述探測器通過探測器立柱滑動連接在所述立柱滑軌上,探測器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上,而所述固定床側邊的立柱滑軌上設置有球管立柱,球管立柱上轉動滑動連接有球管;進而,探測器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上,和球管轉動固定在球管立柱上,由于探測器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上,探測器旋轉到水平位置后,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靠近時,當探測器與球管處于一個垂直面時,避免了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的位置沖突;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雙立柱機型只使用一個探測器,能達到雙探測器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成本,使用可移動探測器的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雙立柱機型,避免了使用移動探測器,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避免了移動探測器頻繁更換位置時摔壞的風險。本技術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立柱滑軌上安裝有用于探測器立柱運行的控制機構。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床和立柱滑軌固定連接。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探測器和探測器立柱連接處,以及球管立柱和球管連接處均安裝有聯動控制機構。本技術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呈平行分布。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進而,探測器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上,和球管轉動固定在球管立柱上,由于探測器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上,探測器旋轉到水平位置后,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靠近時,當探測器與球管處于一個垂直面時,避免了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的位置沖突;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雙立柱機型只使用一個探測器,能達到雙探測器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成本,使用可移動探測器的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雙立柱機型,避免了使用移動探測器,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避免了移動探測器頻繁更換位置時摔壞的風險。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改進型DR機架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探測器翻轉90度后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探測器立柱和球管立柱靠攏后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探測器立柱和探測器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探測器立柱;2-探測器;3-立柱滑軌;4-球管;5-球管立柱;6-固定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實施例1DR指在計算機控制下直接進行數字化X線攝影的一種新技術,即采平板探測器把穿透人體的X線信息轉化為數字信號,并由計算機重建圖像及進行一系列的圖像后處理。現有DR機架有如下幾種機架結構:UC臂(十字臂)結構,較為簡單的機架結構,只用于低端和中端設備,只能使用移動床體,拉低設備檔次且使用不便,使用單平板探測器,成本低;雙立柱無床結構,僅能用于拍攝站立式體位,不能滿足醫院拍攝所有需求,需購買其他機型補充,或僅用于體檢機構,使用單平板探測器,成本低;雙立柱固定床結構,中高端機型,能滿足所有體位照射要求,使用雙平板探測器,成本提高很多。或者使用可移動平板探測器,由操作人員在立柱和床下之間移動,可移動平板探測器成本高,移動時容易摔壞,平板較重,工作人員增加大量體力勞動;懸吊(移動床,固定床)結構,所有懸吊結構對安裝場地要求復雜,場地高度必須滿足一定要求,且必須在天花板預埋工字鋼梁,造成很多醫療機構無法安裝;懸吊加移動床,中高端機型,可滿足所有體位照射要求,使用單平板探測器,只能使用移動床體,拉低設備檔次且使用不便;懸吊加固定床,高端機型,可滿足所有體位照射要求,使用雙平板探測器,成本高昂。總的來說,現有DR機架的操作強度大,存在操作更換位置時摔壞的風險,成本高。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具體如圖1~4所示,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包括探測器2和固定床6,所述該結構還包括立柱滑軌3;所述探測器2通過探測器立柱1滑動連接在所述立柱滑軌3上,探測器2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1上,而所述固定床6側邊的立柱滑軌3上設置有球管立柱5,球管立柱5上轉動滑動連接有球管4;進一步,的所述探測器2通過偏心軸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1上。進而,探測器2通過偏心軸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1上,和球管4轉動固定在球管立柱5上,由于探測器2通過偏心軸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1上,探測器2旋轉到水平位置后,探測器立柱1和球管立柱5靠近時,當探測器2與球管4處于一個垂直面時,避免了探測器立柱1和球管立柱5的位置沖突;探測器立柱1和球管立柱5雙立柱機型只使用一個探測器2,能達到雙探測器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成本;相比較使用可移動探測器2的探測器立柱1和球管立柱5雙立柱機型,避免了使用移動探測器2,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避免了移動探測器頻繁更換位置時摔壞的風險。實施例2本技術實施例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行的進一步的限定。請參閱圖1~3,所述立柱滑軌3上安裝有用于探測器立柱1運行的控制機構。該控制機構使探測器立柱1滑動連接在立柱滑軌3上,并能夠通過蝸桿機構或者齒輪機構或者鏈條機構使探測器立柱1按照設定在立柱滑軌3上滑動到特定位置,并反饋位置值。所述固定床6和立柱滑軌3固定連接。所述探測器2和探測器立柱1連接處,以及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包括探測器(2)和固定床(6),其特征在于,該結構還包括立柱滑軌(3);/n所述探測器(2)通過探測器立柱(1)滑動連接在所述立柱滑軌(3)上,探測器(2)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1)上,而所述固定床(6)側邊的立柱滑軌(3)上設置有球管立柱(5),球管立柱(5)上轉動滑動連接有球管(4)。/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包括探測器(2)和固定床(6),其特征在于,該結構還包括立柱滑軌(3);
所述探測器(2)通過探測器立柱(1)滑動連接在所述立柱滑軌(3)上,探測器(2)轉動滑動連接在探測器立柱(1)上,而所述固定床(6)側邊的立柱滑軌(3)上設置有球管立柱(5),球管立柱(5)上轉動滑動連接有球管(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型DR機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滑軌(3)上安裝有用于探測器立柱(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修宇,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中拓威遠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