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技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包括裝置主體,所述裝置主體底端固連有保護外殼,且保護外殼底端固連有固定底板,所述保護外殼內部設置有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卡槽,所述保護外殼上端左右兩側皆開設有第一卡槽,左側所述卡塊前端和右側所述卡塊后端皆固連有活動擋板,所述傳動機構前后兩端皆設置有活動機構,且保護外殼前方設置有上下移動機構,所述上下移動機構后方設置有左右移動機構。本發明專利技術來了設置有額外輔助機構對護理機裝置進行二次固定,使得裝置固定更加穩定,從而使得護理機較為穩定不易晃動,使得管路連接更加穩定,患者使用護理機更加穩定,增加了裝置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具體為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
技術介紹
一般情況下,使用呼吸機最多的情況下就是剛剛進行手術過后,這個時候雖然患者已經蘇醒,但麻醉藥尚未完全代謝,且手術后病人身體特別虛弱,很容易出現呼吸抑制等術后并發癥,會借助呼吸機對患者進行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讓患者平安渡過手術后危險期,又比如重癥肺炎患者、慢阻肺急性加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患者呼吸功能嚴重受累,當吸氧等常規手段不能滿足患者需要時,就需要用到呼吸機,使用時一般先使用模擬肺對呼吸機進行模擬使用,無異常后在為患者使用,比如公告號為CN111035519A授權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的一種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通過設置底板和頂板,所述底板與頂板相互靠近的一側中間位置分別連接有螺紋套筒以及螺紋桿,且螺紋套筒與底板的頂端轉動連接,且螺紋桿的底端螺紋貫通螺紋套筒的頂端,且延伸至其內部,所述底板的頂端分別設置有氧氣罐和儲液箱,所述頂板的頂端中間位置設置有支架,帶來了患者進行監護護理時,能夠將供氧、胃腸減壓以及輸液位于同一平臺上進行,避免重癥監護室內監護儀器雜亂放置的情況發生,為醫生搶救重癥患者提供最佳機會,并且能夠對輸液高度以及監護儀器的放置高度進行調節的好處,又比如公告號為CN108210221A授權的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的一種新型的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通過設置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個頂角均固定有固定柱,四個固定柱的上端均與上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上板上表面的左端沿前后方向固定有T形滑軌,T形滑軌和滑塊下表面的T形滑槽滑動連接,滑塊上表面的前側安裝有緊固螺栓,滑塊上表面的后側和伸縮桿的下端固定連接,子面魔術貼和母面魔術貼粘接使得輸液管固定在第一電加熱片和第二電熱片之間,第一電加熱片和第二電熱片對輸液管中的藥液加熱,帶來了提高患者舒適度,彈性弧形板更換方便,且醫療設備的導管和彈性弧形板卡接,重癥監護室內醫療設備的導管排放有序,保證醫護人員的搶救工作有序的進行,因此可知現在的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基本滿足人們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呼吸機在醫院內一般儲備較少,所以會經常性的對呼吸機進行移動,從而便于不同床位的患者使用,為了達到便于移動的效果,現有的呼吸機一般都會設置有萬向輪進行輔助移動,但在對在對護理機固定時,一般直接采用外向輪上設置的剎車片進行固定,由于直接對萬向輪進行固定,不設置其他輔助機構,使得固定后裝置較為不穩定,當人們碰到裝置時容易使得裝置晃動,甚至可能造成裝置主體的位置發生偏移,而裝置通過管路直接與患者進行連接,裝置晃動或者移動會使得與患者連接的管路發生晃動偏移或者管路的脫落,從而影響患者正常使用護理機,且傳統的呼吸機一般沒有專門放置模擬肺裝置的地方,模擬肺放置在不顯眼的地方,可能醫護人員會忘記使用模擬肺對護理機裝置進行測試,當護理機設備調整結束后直接給患者使用,可能導致患者無法正常使用護理機裝置,因此亟需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對護理機固定時,一般直接采用外向輪上設置的剎車片進行固定,使得固定后裝置較為不穩定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包括裝置主體,所述裝置主體底端固連有保護外殼,且保護外殼底端固連有固定底板,所述保護外殼內部設置有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卡槽、卡塊、第一齒條板、轉動桿、第一齒輪、活動擋板、第一錐齒輪和第一活動桿,所述保護外殼上端左右兩側皆開設有第一卡槽,兩組所述第一卡槽內部皆卡合有卡塊,兩組所述卡塊底端皆固連有第一齒條板,且保護外殼內部底端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轉動桿,所述轉動桿外部下端固連有第一齒輪,左側所述卡塊前端和右側所述卡塊后端皆固連有活動擋板,且轉動桿底端固連有第一錐齒輪,所述保護外殼前端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第一活動桿,且第一活動桿后端延伸至保護外殼內部,所述第一活動桿后端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第二錐形齒輪,且第二錐形齒輪與第一錐齒輪互相嚙合,所述傳動機構前后兩端皆設置有活動機構,且保護外殼前方設置有上下移動機構,所述上下移動機構后方設置有左右移動機構,且固定底板底端固連有四組萬向輪,采用這種設計便于對裝置進行輔助固定,從而增加護理機裝置固定后的穩定性,增加了裝置穩定性。優選的,所述活動機構包括第一滑槽、固定塊、固定桿、槽口、第二活動桿、彈簧、滑塊、支撐塊和護墊,所述固定底板左右兩側皆開設有第一滑槽,兩組所述活動擋板互相遠離的一端皆固連有固定塊,兩組所述固定塊底端皆固連有固定桿,兩組所述固定桿內部皆開設槽口,兩組所述槽口內部皆插設第二活動桿,兩組所述槽口外部皆套設有彈簧,兩組所述第二活動桿底端皆固連滑塊,兩組所述彈簧頂端皆固連在固定塊底端,兩組所述彈簧底端皆固連在滑塊頂端,兩組所述滑塊互相遠離的一端皆固連有支撐塊,采用這種設計便于支撐塊進行上下移動,從而便于進行輔助固定和解除固定。優選的,所述上下移動機構包括固定槽、活動板、第二齒條板、固定板、第二卡槽和第二齒輪,所述保護外殼前端固連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內部底端插設有活動板,所述活動板底端固連有第二齒條板,且第二齒條板下方的固定底板頂端固連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內部開設有第二卡槽,且第二齒條板下端延伸至固定板內部,所述第二卡槽與第二齒條板互相配合,且第二齒條板右方的第一活動桿外部固連有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與第二齒條板互相嚙合,采用這種設計便于使得在固定的同時,使得活動板進行上下移動。優選的,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包括連接塊、固定卡槽、第三齒條板、第三齒輪、連接板、第二滑槽和滑動擋板,所述固定槽底端右側固連有連接塊,且連接塊底端固連有卡塊,所述固定卡槽內部卡合第三齒條板,且第三齒條板下方的第一活動桿上固連有第三齒輪,所述第三齒輪與第三齒條板互相嚙合,且第三齒條板頂端右側固連有連接板,所述固定槽內部前后兩側皆開設有第二滑槽,兩組所述第二滑槽內部卡合有滑動擋板,且連接板頂端固定在滑動擋板右端,所述固定槽前端下側固連有保護擋板,且第一活動桿前端貫穿保護擋板并延伸至保護擋板外部,采用這種設計便于使得,活動板在向上移動的同時,可以使得滑動擋板向右運動。優選的,兩組所述支撐塊底端皆膠粘有護墊,兩組所述護墊的主要材質由橡膠構成,采用這種設計便于增加護墊與地面的摩擦力使得,固定更加穩定。優選的,兩組滑塊皆分別與兩組第一滑槽互相配合,兩組所述第一滑槽和兩組滑塊的正視截面皆為滑坡式設計,采用這種設計便于使得兩組滑塊向上或向下運動的時更加順暢。優選的,兩組所述第一卡槽與兩組卡塊皆分別互相配合,兩組所述卡塊的正視截面皆為字母“H”形設計,采用這種設計便于增加第一卡槽與卡塊卡合的穩定性,使得卡合更加穩定。優選的,所述滑塊的正視高度大小大于支撐塊底端到萬向輪底端的距離大小,采用這種設計便于在固定時使得護墊與地面緊緊貼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該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設置有卡塊、第一齒輪、第一活動桿、彈簧和支撐塊,當需要進行輔助固定時,順時針轉動第一活動桿,當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包括裝置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主體(1)底端固連有保護外殼(2),且保護外殼(2)底端固連有固定底板(3),所述保護外殼(2)內部設置有傳動機構(4),所述傳動機構(4)包括第一卡槽(411)、卡塊(412)、第一齒條板(413)、轉動桿(414)、第一齒輪(415)、活動擋板(416)、第一錐齒輪(417)和第一活動桿(418),所述保護外殼(2)上端左右兩側皆開設有第一卡槽(411),兩組所述第一卡槽(411)內部皆卡合有卡塊(412),兩組所述卡塊(412)底端皆固連有第一齒條板(413),且保護外殼(2)內部底端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轉動桿(414),所述轉動桿(414)外部下端固連有第一齒輪(415),左側所述卡塊(412)前端和右側所述卡塊(412)后端皆固連有活動擋板(416),且轉動桿(414)底端固連有第一錐齒輪(417),所述保護外殼(2)前端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第一活動桿(418),且第一活動桿(418)后端延伸至保護外殼(2)內部,所述第一活動桿(418)后端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第二錐形齒輪(419),且第二錐形齒輪(419)與第一錐齒輪(417)互相嚙合,所述傳動機構(4)前后兩端皆設置有活動機構(5),且保護外殼(2)前方設置有上下移動機構(6),所述上下移動機構(6)后方設置有左右移動機構(7),且固定底板(3)底端固連有四組萬向輪(9)。/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包括裝置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主體(1)底端固連有保護外殼(2),且保護外殼(2)底端固連有固定底板(3),所述保護外殼(2)內部設置有傳動機構(4),所述傳動機構(4)包括第一卡槽(411)、卡塊(412)、第一齒條板(413)、轉動桿(414)、第一齒輪(415)、活動擋板(416)、第一錐齒輪(417)和第一活動桿(418),所述保護外殼(2)上端左右兩側皆開設有第一卡槽(411),兩組所述第一卡槽(411)內部皆卡合有卡塊(412),兩組所述卡塊(412)底端皆固連有第一齒條板(413),且保護外殼(2)內部底端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轉動桿(414),所述轉動桿(414)外部下端固連有第一齒輪(415),左側所述卡塊(412)前端和右側所述卡塊(412)后端皆固連有活動擋板(416),且轉動桿(414)底端固連有第一錐齒輪(417),所述保護外殼(2)前端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第一活動桿(418),且第一活動桿(418)后端延伸至保護外殼(2)內部,所述第一活動桿(418)后端通過軸承活動連接有第二錐形齒輪(419),且第二錐形齒輪(419)與第一錐齒輪(417)互相嚙合,所述傳動機構(4)前后兩端皆設置有活動機構(5),且保護外殼(2)前方設置有上下移動機構(6),所述上下移動機構(6)后方設置有左右移動機構(7),且固定底板(3)底端固連有四組萬向輪(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機構(5)包括第一滑槽(511)、固定塊(512)、固定桿(513)、槽口(514)、第二活動桿(515)、彈簧(516)、滑塊(517)、支撐塊(518)和護墊(519),所述固定底板(3)左右兩側皆開設有第一滑槽(511),兩組所述活動擋板(416)互相遠離的一端皆固連有固定塊(512),兩組所述固定塊(512)底端皆固連有固定桿(513),兩組所述固定桿(513)內部皆開設槽口(514),兩組所述槽口(514)內部皆插設第二活動桿(515),兩組所述槽口(514)外部皆套設有彈簧(516),兩組所述第二活動桿(515)底端皆固連滑塊(517),兩組所述彈簧(516)頂端皆固連在固定塊(512)底端,兩組所述彈簧(516)底端皆固連在滑塊(517)頂端,兩組所述滑塊(517)互相遠離的一端皆固連有支撐塊(51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重癥監護護理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動機構(6)包括固定槽(611)、活動板(612)、第二齒條板(61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瑋,隋永芹,張偉麗,
申請(專利權)人:杜瑋,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