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桿件和拼裝組件和機器人
本技術屬于機器人的拼裝組件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桿件、包括該桿件的拼裝組件、包括上述桿件的機器人。
技術介紹
隨著機器人的迅速發展,國內外的科技行業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為機器人進入學校等各行各業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但是現有的機器人產品,品種繁多,質量參差不齊,為了適應不同構型的搭建,不少機器人均包括了大量的零件,其適用性和性能價格比均比較低,為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各行各業的單位和人員帶來比較大的負擔。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桿件,使用該桿件構成拼接組件,可以滿足方便的實現更多種的運動機構的需要,可以完成更多種的運動功能。一種桿件,桿件具有寬度和厚度,桿件的寬度是厚度的4倍,桿件上設有沿桿件的厚度方向貫穿桿件的連接孔。申請人經過反復試驗,發現桿件的寬度和厚度是4:1的時候,可以滿足方便的實現最多種的運動機構的需要,可以完成更多種的運動功能。下表中列出了對于100種需要搭建的模型,采用不同比例寬度厚度比的桿件搭接方便情況統計,從表中可以看出1:4的比例明顯優于其他的比例。優選的技術方案,其附加技術特征在于:連接孔包括甲類連接孔和乙類連接孔,甲類連接孔的孔徑大于乙類連接孔。通過設置大小不同的甲類、乙類連接孔,可以利用相同的連接件——例如螺栓或螺釘,套上軸套時可以實現被連接部件在該連接通孔處的相對轉動,在保證轉動精度的同時,降低被連接的桿件在此處的磨損;或者直接利用連接件穿在較小的乙類連接孔上,實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桿件具有寬度和厚度,所述桿件的寬度是厚度的4倍,所述桿件上設有沿所述桿件的厚度方向貫穿所述桿件的連接孔,所述連接孔包括丙類連接孔,所述丙類連接孔的邊緣為第一線段、第一半圓弧、第二線段、第二半圓弧依次順序連接而成的封閉圖形,所述第一線段和所述第二線段的長度均為所述桿件厚度的4倍,所述第一半圓弧和所述第二半圓弧的開口方向均朝向丙類連接孔的中部設置;所述第一半圓弧和所述第二半圓弧的半徑相等。/n
【技術特征摘要】
20150805 CN 20151047552741.一種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桿件具有寬度和厚度,所述桿件的寬度是厚度的4倍,所述桿件上設有沿所述桿件的厚度方向貫穿所述桿件的連接孔,所述連接孔包括丙類連接孔,所述丙類連接孔的邊緣為第一線段、第一半圓弧、第二線段、第二半圓弧依次順序連接而成的封閉圖形,所述第一線段和所述第二線段的長度均為所述桿件厚度的4倍,所述第一半圓弧和所述第二半圓弧的開口方向均朝向丙類連接孔的中部設置;所述第一半圓弧和所述第二半圓弧的半徑相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孔包括甲類連接孔和乙類連接孔,所述甲類連接孔的孔徑大于所述乙類連接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桿件,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兩個所述甲類連接孔之間或相鄰的兩個乙類連接孔之間或相鄰的所述甲類連接孔和乙類連接孔之間的孔中心距為桿件厚度的4倍。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圓弧和所述第二半圓弧的半徑均與所述甲類連接孔的半徑相等或均與所述乙類連接孔的半徑相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桿件,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甲類連接孔之間設置有所述乙類連接孔和/或丙類連接孔。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桿件在所述甲類連接孔的外側形成突出于所述桿件的側壁的外凸緣,所述外凸緣的厚度與所述桿件的厚度相同,所述外凸緣的外側邊緣與所述甲類連接孔邊緣的距離為所述桿件的側壁與所述乙類連接孔邊緣的距離。
7.一種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運動件,所述運動件包括多孔桿件和多孔圓板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多孔桿件為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桿件;所述多孔圓板具有中心孔和分布于中心孔外并呈圓周排列的多個固定孔;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多孔板和多孔折彎板,所述孔板的厚度與所述多孔桿件的厚度一致,所述多孔板上設置有矩陣排列的多個固定孔;所述多孔折彎板通過折彎其至少一個端形成折彎部,所述多孔折彎板上矩陣分布多個固定孔。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用于將所述固定件或所述運動件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包括扣件,所述扣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上部設有第一外凸臺,所述立柱的下部設有垂直于立柱的外平板,所述外平板在立柱的下方的局部區域設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內壁上設有第一內凸緣,所述第一內凸緣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外凸臺寬度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用于在限定被連接零件的沿立柱高度方向的位置時與下方的扣件的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鄰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凹陷處,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用于與下方的扣件的所述第一凹陷處匹配的第一凸起處。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凸起處,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用于與下方的扣件的所述第一凸起處匹配的第一凹陷處。
12.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或11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板的下表面設有第一下定位凸緣,所述第一下定位凸緣用于在兩個扣件互相連接以將多個被連接零件連接時位于上方的扣件與位于上方的被連接零件實現定位,所述定位是通過所述第一下定位凸緣的外壁與位于上部的所述被連接零件的連接通孔實現配合。
13.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或11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板的上表面設有第一上定位凸緣,所述第一上定位凸緣用于扣件與被連接零件實現定位,所述定位是通過第一上定位凸緣的外壁與位于下部的所述被連接零件的連接通孔實現配合。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外側設有定位凸棱,所述定位凸棱的外表面在與相鄰扣件連接時與相鄰扣件的所述第一下定位凸緣的內表面配合。
15.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第一限位塊,所述第一限位塊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外凸臺相對于所述第一內凸緣的相對轉動角度。
16.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板的外側表面還設有多個第一外凸起,所述第一外凸起用于接受并向外平板傳遞用以使得所述扣件發生旋轉的扭矩。
17.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板的外側表面還設有多個第一外凸起,所述第一外凸起用于接受并向外平板傳遞用以使得所述扣件發生旋轉的扭矩。
18.根據權利要求9、10、11、15中任一項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板的外側表面還設有多個第一外凸起,所述第一外凸起用于接受并向外平板傳遞用以使得所述扣件發生旋轉的扭矩。
19.根據權利要求9、10、11、15中任一項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間設有第一傳動通孔,所述第一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一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旋轉。
20.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間設有第一傳動通孔,所述第一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一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旋轉。
21.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間設有第一傳動通孔,所述第一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一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旋轉。
22.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間設有第一傳動通孔,所述第一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一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旋轉。
23.一種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運動件,所述運動件包括多孔桿件和多孔圓板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多孔桿件為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桿件;
所述多孔圓板具有中心孔和分布于中心孔外并呈圓周排列的多個固定孔;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多孔板和多孔折彎板,
所述孔板的厚度與所述多孔桿件的厚度一致,所述多孔板上設置有矩陣排列的多個固定孔;
所述多孔折彎板通過折彎其至少一個端形成折彎部,所述多孔折彎板上矩陣分布多個固定孔;
還包括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用于將所述固定件或所述連接件連接;
所述連接件包括扣件,所述扣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上部設有第一外凸臺,所述立柱的下部設有垂直于立柱的外平板,所述外平板在立柱的下方的局部區域設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內壁上設有第一內凸緣,所述第一內凸緣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外凸臺寬度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用于在限定被連接零件的沿立柱高度方向的位置時與下方的扣件的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鄰接;
所述連接件還包括與所述扣件匹配的連接帽,所述連接帽的下部設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內凸緣,所述第二內凸緣具有大于所述扣件的所述第一外凸臺寬度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內凸緣的上表面用于在限定被連接零件的沿所述扣件的所述立柱高度方向的位置時與位于所述連接帽下方的所述扣件的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鄰接。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凹陷處,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用于與下方的扣件的所述第一凹陷處匹配的第一凸起處,所述第二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用于與位于下方的所述扣件的所述第一凹陷處匹配的第二凸起處。
25.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凸起處,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用于與下方的扣件的所述第一凸起處匹配的第一凹陷處,所述第二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用于與位于下方的所述扣件的所述第一凸起處匹配的第二凹陷處。
26.根據權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內凸緣的下表面設有第二下定位凸緣,所述第二下定位凸緣用于在所述連接帽與所述扣件連接以將多個被連接零件連接時,所述連接帽與位于上方的所述被連接零件實現定位,所述定位是通過所述第二下定位凸緣的外壁與位于上部的所述被連接零件的連接通孔實現配合。
27.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第二限位塊,所述第二限位塊用于限定所述扣件的所述第一外凸臺相對于所述第二內凸緣的相對轉動角度。
28.根據權利要求24、25、27中任一項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帽的外側表面還設有多個第二外凸起,所述第二外凸起用于接受并向外平板傳遞用以使得所述連接帽發生旋轉的扭矩。
29.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帽的外側表面還設有多個第二外凸起,所述第二外凸起用于接受并向外平板傳遞用以使得所述連接帽發生旋轉的扭矩。
30.根據權利要求24、25、27中任一項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帽中間設有第二傳動通孔,所述第二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二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和所述連接帽共同旋轉。
31.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帽中間設有第二傳動通孔,所述第二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二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和所述連接帽共同旋轉。
32.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帽中間設有第二傳動通孔,所述第二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二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和所述連接帽共同旋轉。
33.一種機器人,其特征在于:設有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拼裝組件。
34.一種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運動件,其包括:多孔桿件,其寬度和厚度的比例為4:1;多孔圓板,其具有中心孔和分布于其圓周面上的多個固定孔;
固定件,其包括:多個多孔板,其厚度與所述多孔桿件的厚度保持一致,所述多孔板上設置有矩陣排列的多個固定孔;多個多孔折彎板,所述多孔折彎板通過折彎其至少一個端形成折彎部;所述多孔折彎板上矩陣分布多個固定孔;
所述運動件以及固定件通過多個連接件拼裝成型。
35.根據權利要求34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包括:
乙類連接孔,其為圓形,孔徑為3-3.2mm;
甲類連接孔,其為圓形,孔徑為4-4.2mm;
第三固定孔,其為圓形,孔徑為34-34.2mm;
丙類連接孔,其為長條狀,孔內徑長度為13-13.2或14-14.2mm;內徑寬度為3-3.2或4-4.2mm。
36.根據權利要求35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桿件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桿件,其上間隔分布乙類連接孔和甲類連接孔;
至少一個第二桿件,其兩個端部分別設置甲類連接孔;與所述甲類連接孔相鄰分別設置丙類連接孔。
37.根據權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圓板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圓板,所述第一圓板周面上的多個固定孔呈圓周排列;其中乙類連接孔和丙類連接孔間隔分布;
至少一個第二圓板,其圓周外緣設置有傳動齒。
38.根據權利要求37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包括:至少一個多孔方板,其沿中線位置開設兩個圓形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孔間距為厚度的4倍;在所述兩個固定孔兩側分別設置兩組丙類連接孔。
39.根據權利要求38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折彎板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折彎件,其兩個端部垂直折彎形成折彎部;折彎部上開設多個固定孔;至少一個第二折彎件,其一個端部垂直折彎形成折彎部,折彎部上開設平行排列的多個固定孔。
40.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桿件對應于甲類連接孔的兩側形成凸緣。
41.根據權利要求34-36、40中任一項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裝組件為教學用拼裝組件。
42.根據權利要求37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拼裝組件為教學用拼裝組件。
43.根據權利要求41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包括扣件,所述扣件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上部設有第一外凸臺,所述立柱的下部設有垂直于立柱的外平板,所述外平板在立柱的下方的局部區域設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內壁上設有第一內凸緣,所述第一內凸緣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外凸臺寬度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用于在限定被連接零件的沿立柱高度方向的位置時與下方的扣件的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鄰接。
44.根據權利要求4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凹陷處,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用于與下方的扣件的所述第一凹陷處匹配的第一凸起處。
45.根據權利要求4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凸起處,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用于與下方的扣件的所述第一凸起處匹配的第一凹陷處。
46.根據權利要求4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板的下表面設有第一下定位凸緣,所述第一下定位凸緣用于在兩個扣件互相連接以將多個被連接零件連接時位于上方的扣件與位于上方的被連接零件實現定位,所述定位是通過所述第一下定位凸緣的外壁與位于上部的所述被連接零件的連接通孔實現配合。
47.根據權利要求4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板的上表面設有第一上定位凸緣,所述第一上定位凸緣用于扣件與被連接零件實現定位,所述定位是通過第一上定位凸緣的外壁與位于下部的所述被連接零件的連接通孔實現配合。
48.根據權利要求46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外側設有定位凸棱,所述定位凸棱的外表面在與相鄰扣件連接時與相鄰扣件的所述第一下定位凸緣的內表面配合。
49.根據權利要求4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第一限位塊,所述第一限位塊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外凸臺相對于所述第一內凸緣的相對轉動角度。
50.根據權利要求46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板的外側表面還設有多個第一外凸起,所述第一外凸起用于接受并向外平板傳遞用以使得所述扣件發生旋轉的扭矩。
51.根據權利要求47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板的外側表面還設有多個第一外凸起,所述第一外凸起用于接受并向外平板傳遞用以使得所述扣件發生旋轉的扭矩。
52.根據權利要求4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平板的外側表面還設有多個第一外凸起,所述第一外凸起用于接受并向外平板傳遞用以使得所述扣件發生旋轉的扭矩。
53.根據權利要求4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間設有第一傳動通孔,所述第一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一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旋轉。
54.根據權利要求46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間設有第一傳動通孔,所述第一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一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旋轉。
55.根據權利要求47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間設有第一傳動通孔,所述第一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一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旋轉。
56.根據權利要求52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間設有第一傳動通孔,所述第一傳動通孔用于穿在所述第一傳動通孔中的零件以相對周向固定的方式帶動所述扣件旋轉。
57.根據權利要求43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還包括與權利要求44-56中任一項所述的拼裝組件中的所述扣件匹配的連接帽,所述連接帽的下部設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內凸緣,所述第二內凸緣具有大于所述扣件的所述第一外凸臺寬度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內凸緣的上表面用于在限定被連接零件的沿所述扣件的所述立柱高度方向的位置時與位于所述連接帽下方的所述扣件的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鄰接。
58.根據權利要求57所述的拼裝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臺的下表面設有第一凹陷處,所述第一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用于與下方的扣件的所述第一凹陷處匹配的第一凸起處,所述第二內凸緣的上表面設有用于與位于下方的所述扣件的所述第一凹陷處匹配的第二凸起處。
59.根據權利要求57所述的拼裝組件,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世杰,劉輝,
申請(專利權)人:機器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