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土壤種子庫培養箱。所述土壤種子庫培養箱包括箱體;頂蓋,所述頂蓋鉸接在所述箱體的頂部,所述頂蓋和所述箱體相適配;滴液管,所述滴液管固定安裝在所述頂蓋的兩側內壁上;進水管,所述進水管固定安裝在所述滴液管的頂部,所述進水管的頂端延伸至所述頂蓋外;軟管,所述軟管固定安裝在所述進水管的頂部;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安裝在所述箱體的底部;多個框架,多個所述框架均設置在所述箱體內;多個隔網,多個所述隔網分別固定安裝在多個所述框架的內壁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具有具有使用方便、放置培養盒多、且便于進行滴灌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土壤種子庫培養箱
本技術涉及培養箱
,尤其涉及一種土壤種子庫培養箱。
技術介紹
目前市面上對于傳統蔬菜種子的培育主要采用苗圃土地直接培養的方式,這樣需要大量的土地進行培育,而在當今這種土地價值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無疑造成了極大的成本,并且傳統的土地培養方式對于種子的培養管理十分麻煩,并且也不利于保持種子的最佳培養條件,對種子的培養周期長,發芽率也較低,特別是對某些花卉的培養,需要更加合適的培養條件,因此需要使用培養箱進行培育。然而,傳統的培養箱大多只能進行一種種子進行培養,使用單個培養盒,且在培養時需要經常滴灌培養液,挨個滴灌較為麻煩,因此培養效率較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使用方便、放置培養盒多、且便于進行滴灌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包括:箱體;頂蓋,所述頂蓋鉸接在所述箱體的頂部,所述頂蓋和所述箱體相適配;滴液管,所述滴液管固定安裝在所述頂蓋的兩側內壁上;進水管,所述進水管固定安裝在所述滴液管的頂部,所述進水管的頂端延伸至所述頂蓋外;軟管,所述軟管固定安裝在所述進水管的頂部;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安裝在所述箱體的底部;多個框架,多個所述框架均設置在所述箱體內;多個隔網,多個所述隔網分別固定安裝在多個所述框架的內壁上;多個分層裝置,多個所述分層裝置均設置在所述箱體上,多個所述分層裝置分別和多個所述框架相適配。優選的,所述分層裝置包括復位槽、滑塊、凹槽、軸承和螺桿,所述復位槽開設在所述箱體的一側內壁上,所述滑塊滑動安裝在所述復位槽內,所述滑塊的一側延伸至所述箱體內,所述滑塊的頂部和所述框架的底部相接觸,所述凹槽開設在所述滑塊的另一側,所述軸承設置在所述凹槽內,所述螺桿螺紋安裝在所述復位槽遠離所述框架的一側內壁上,所述螺桿靠近所述框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內,所述軸承的內圈固定套設在所述螺桿上。優選的,所述螺桿遠離所述滑塊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體外并固定安裝有擰塊。優選的,所述復位槽遠離所述框架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螺紋孔,所述螺桿的外螺紋和所述螺紋孔的內螺紋相旋合。優選的,所述箱體的底部內壁上開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排水管相連通。優選的,所述箱體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四個支撐腿,四個所述支撐腿呈矩形陣列分布。優選的,所述箱體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觀察口,所述觀察口內設有玻璃。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一種土壤種子庫培養箱,能夠放置多個框架和隔網組和成的培養盒,安裝拆卸較為方便,同時在培養時便于進行統一滲透滴灌,減少拆卸工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供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主視圖;圖中標號:1、箱體,2、頂蓋,3、滴液管,4、進水管,5、軟管,6、排水管,7、框架,8、隔網,9、復位槽,10、滑塊,11、凹槽,12、軸承,13、螺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請結合參閱圖1、圖2和圖3,其中,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供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主視圖。土壤種子庫培養箱包括:箱體1;頂蓋2,所述頂蓋2鉸接在所述箱體1的頂部,所述頂蓋2和所述箱體1相適配;滴液管3,所述滴液管3固定安裝在所述頂蓋2的兩側內壁上;進水管4,所述進水管4固定安裝在所述滴液管3的頂部,所述進水管4的頂端延伸至所述頂蓋2外;軟管5,所述軟管5固定安裝在所述進水管4的頂部;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固定安裝在所述箱體1的底部;多個框架7,多個所述框架7均設置在所述箱體1內;多個隔網8,多個所述隔網8分別固定安裝在多個所述框架7的內壁上;多個分層裝置,多個所述分層裝置均設置在所述箱體1上,多個所述分層裝置分別和多個所述框架7相適配。所述分層裝置包括復位槽9、滑塊10、凹槽11、軸承12和螺桿13,所述復位槽9開設在所述箱體1的一側內壁上,所述滑塊10滑動安裝在所述復位槽9內,所述滑塊10的一側延伸至所述箱體1內,所述滑塊10的頂部和所述框架7的底部相接觸,所述凹槽11開設在所述滑塊10的另一側,所述軸承12設置在所述凹槽11內,所述螺桿13螺紋安裝在所述復位槽9遠離所述框架7的一側內壁上,所述螺桿13靠近所述框架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11內,所述軸承12的內圈固定套設在所述螺桿13上。所述螺桿13遠離所述滑塊1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箱體1外并固定安裝有擰塊。所述復位槽9遠離所述框架7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螺紋孔,所述螺桿13的外螺紋和所述螺紋孔的內螺紋相旋合。所述箱體1的底部內壁上開設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和所述排水管6相連通。所述箱體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四個支撐腿,四個所述支撐腿呈矩形陣列分布。所述箱體1的一側內壁上開設有觀察口,所述觀察口內設有玻璃。本技術提供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的工作原理如下:當需要放置種子時,打開頂蓋2,取下上方的框架7,是框架7滑動脫離箱體1,之后旋轉擰塊,擰塊轉動時帶動螺桿13轉動,螺桿13轉動時在螺紋孔的旋合下滑出箱體1,此時螺桿13帶動軸承12的內圈旋轉拉動滑塊10在復位槽9內滑動,使滑塊10脫離框架7,當兩側的滑塊10都脫離對應的框架7后可取下對應的框架7,種好種子后按照順序進行安裝即可,在滴灌時,通過軟管5進行進水,軟管5的水通過排水管6進入到滴液管3內對多個框架7內的土壤進行滴灌,滴灌多余的水分通過排水管6排出收集。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一種土壤種子庫培養箱,能夠放置多個框架7和隔網8組和成的培養盒,安裝拆卸較為方便,同時在培養時便于進行統一滲透滴灌,減少拆卸工作。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土壤種子庫培養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體;/n頂蓋,所述頂蓋鉸接在所述箱體的頂部,所述頂蓋和所述箱體相適配;/n滴液管,所述滴液管固定安裝在所述頂蓋的兩側內壁上;/n進水管,所述進水管固定安裝在所述滴液管的頂部,所述進水管的頂端延伸至所述頂蓋外;/n軟管,所述軟管固定安裝在所述進水管的頂部;/n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安裝在所述箱體的底部;/n多個框架,多個所述框架均設置在所述箱體內;/n多個隔網,多個所述隔網分別固定安裝在多個所述框架的內壁上;/n多個分層裝置,多個所述分層裝置均設置在所述箱體上,多個所述分層裝置分別和多個所述框架相適配。/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土壤種子庫培養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體;
頂蓋,所述頂蓋鉸接在所述箱體的頂部,所述頂蓋和所述箱體相適配;
滴液管,所述滴液管固定安裝在所述頂蓋的兩側內壁上;
進水管,所述進水管固定安裝在所述滴液管的頂部,所述進水管的頂端延伸至所述頂蓋外;
軟管,所述軟管固定安裝在所述進水管的頂部;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固定安裝在所述箱體的底部;
多個框架,多個所述框架均設置在所述箱體內;
多個隔網,多個所述隔網分別固定安裝在多個所述框架的內壁上;
多個分層裝置,多個所述分層裝置均設置在所述箱體上,多個所述分層裝置分別和多個所述框架相適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種子庫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層裝置包括復位槽、滑塊、凹槽、軸承和螺桿,所述復位槽開設在所述箱體的一側內壁上,所述滑塊滑動安裝在所述復位槽內,所述滑塊的一側延伸至所述箱體內,所述滑塊的頂部和所述框架的底部相接觸,所述凹槽開設在所述滑塊的另一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文亭,董全民,楊曉霞,張春平,俞旸,
申請(專利權)人: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青海;6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