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包括陶瓷吞脊本體,陶瓷吞脊本體的一側設有裝飾翹腳,陶瓷吞脊本體上設有裝飾扇形片,裝飾扇形片底部設有連接卡塊,裝飾扇形片通過連接卡塊固定在陶瓷吞脊本體上的卡槽內,陶瓷吞脊本體下方設有連接底片,連接底片下方設有古建筑本體,古建筑本體的兩側側邊設有槽口,連接底片上設有延伸至槽口內的螺紋桿,槽口外圈上設有墊片,槽口內設有限位板,限位板上開設有通孔,螺紋桿貫穿通孔,螺紋桿位于限位板上的一端設有固定環,螺紋桿位于限位板下的一端活動設有限位螺母,有益效果:這樣的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同時便于更換維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
本技術屬于古建筑
,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
技術介紹
古建筑是指具有歷史意義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在中國,很多古鎮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還保留著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興土木的現在,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以及保護古代建筑及其蘊含的文化特質,做到既讓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讓古代文化遺產產生現代價值。雖然一些古代建筑離現在很遙遠,但其中的文化依然值得學習借鑒,作為炎黃子孫,我們不僅要發展現代建筑,更要吸收古建筑中的營養,走出中國特色建筑之路,讓中國古建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飛檐是漢族傳統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別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若飛舉之勢,常用在亭、臺、樓、閣、宮殿、廟宇等建筑的屋頂轉角處,四角翹伸,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所以也常被稱為飛檐翹角。現有技術的仿古翹角存在以下問題:仿古翹角在安裝到房檐上時不夠方便,需用水泥澆筑才能穩固,費時費力;仿古翹角安裝到房檐上后拆卸困難,不利于仿古翹角的更換。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以克服現有相關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包括陶瓷吞脊本體,所述陶瓷吞脊本體的一側設有裝飾翹腳,所述陶瓷吞脊本體上設有裝飾扇形片,所述裝飾扇形片底部設有連接卡塊,所述裝飾扇形片通過所述連接卡塊固定在所述陶瓷吞脊本體上的卡槽內,所述陶瓷吞脊本體下方設有連接底片,所述連接底片下方設有古建筑本體,所述古建筑本體的兩側側邊設有槽口,所述連接底片上設有延伸至所述槽口內的螺紋桿,所述槽口外圈上設有墊片,所述槽口內設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開設有通孔,所述螺紋桿貫穿所述通孔,所述螺紋桿位于所述限位板上的一端設有固定環,所述螺紋桿位于所述限位板下的一端活動設有限位螺母。進一步的,所述陶瓷吞脊本體上雕刻有裝飾花紋。進一步的,所述槽口上可拆卸連接有密封擋板。進一步的,所述陶瓷吞脊本體的表面施有油漆。進一步的,所述裝飾翹腳與所述陶瓷吞脊本體一體連接。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有益效果如下:(1)、通過在陶瓷吞脊本體上設有裝飾扇形片,裝飾扇形片底部設有連接卡塊,裝飾扇形片通過連接卡塊固定在陶瓷吞脊本體上的卡槽內,陶瓷吞脊本體下方設有連接底片,連接底片下方設有古建筑本體,古建筑本體的兩側側邊設有槽口,連接底片上設有延伸至槽口內的螺紋桿,槽口外圈上設有墊片,槽口內設有限位板,限位板上開設有通孔,螺紋桿貫穿通孔,螺紋桿位于限位板上的一端設有固定環,螺紋桿位于限位板下的一端活動設有限位螺母,在安裝時,可以首先將連接底片上的螺紋桿分別穿過對應的通孔,利用固定環作為限位結構,再利用限位螺母從底部進行固定,最后利用密封擋板擋住槽口即可完成安裝,拆卸時,則取下限位螺母即可,這樣的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同時便于更換維修。(2)、在陶瓷吞脊本體上雕刻有裝飾花紋,提高其裝飾作用。(3)、在槽口上可拆卸連接有密封擋板,可以對槽口進行密封。(4)、在陶瓷吞脊本體的表面施有油漆,提高其裝飾性,且具備防腐作用。(5)、裝飾翹腳與所述陶瓷吞脊本體一體連接。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中安裝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陶瓷吞脊本體;2、裝飾翹腳;3、裝飾扇形片;4、連接卡塊;5、卡槽;6、連接底片;7、古建筑本體;8、槽口;9、螺紋桿;10、墊片;11、限位板;12、通孔;13、固定環;14、限位螺母;15、裝飾花紋;16、密封擋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出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一:請參閱圖1-2,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包括陶瓷吞脊本體1,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的一側設有裝飾翹腳2,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上設有裝飾扇形片3,所述裝飾扇形片3底部設有連接卡塊4,所述裝飾扇形片3通過所述連接卡塊4固定在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上的卡槽5內,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下方設有連接底片6,所述連接底片6下方設有古建筑本體7,所述古建筑本體7的兩側側邊設有槽口8,所述連接底片6上設有延伸至所述槽口8內的螺紋桿9,所述槽口8外圈上設有墊片10,所述槽口8內設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上開設有通孔12,所述螺紋桿9貫穿所述通孔12,所述螺紋桿9位于所述限位板11上的一端設有固定環13,所述螺紋桿9位于所述限位板11下的一端活動設有限位螺母14。通過本技術的上述方案,通過在陶瓷吞脊本體1上設有裝飾扇形片3,所述裝飾扇形片3底部設有連接卡塊4,所述裝飾扇形片3通過所述連接卡塊4固定在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上的卡槽5內,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下方設有連接底片6,所述連接底片6下方設有古建筑本體7,所述古建筑本體7的兩側側邊設有槽口8,所述連接底片6上設有延伸至所述槽口8內的螺紋桿9,所述槽口8外圈上設有墊片10,所述槽口8內設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上開設有通孔12,所述螺紋桿9貫穿所述通孔12,所述螺紋桿9位于所述限位板11上的一端設有固定環13,所述螺紋桿9位于所述限位板11下的一端活動設有限位螺母14,在安裝時,可以首先將連接底片6上的螺紋桿9分別穿過對應的通孔12,利用固定環13作為限位結構,再利用限位螺母14從底部進行固定,最后利用密封擋板16擋住槽口8即可完成安裝,拆卸時,則取下限位螺母14即可,這樣的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同時便于更換維修。實施例二:如圖1-2所示,在陶瓷吞脊本體1上雕刻有裝飾花紋15,提高其裝飾作用;在槽口8上可拆卸連接有密封擋板16,可以對槽口8進行密封;在陶瓷吞脊本體1的表面施有油漆,提高其裝飾性,且具備防腐作用;裝飾翹腳2與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一體連接。為了方便理解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以下就本技術在實際過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在實際應用時,在安裝時,可以首先將連接底片6上的螺紋桿9分別穿過對應的通孔12,利用固定環13作為限位結構,再利用限位螺母14從底部進行固定,最后利用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吞脊本體(1),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的一側設有裝飾翹腳(2),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上設有裝飾扇形片(3),所述裝飾扇形片(3)底部設有連接卡塊(4),所述裝飾扇形片(3)通過所述連接卡塊(4)固定在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上的卡槽(5)內,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下方設有連接底片(6),所述連接底片(6)下方設有古建筑本體(7),所述古建筑本體(7)的兩側側邊設有槽口(8),所述連接底片(6)上設有延伸至所述槽口(8)內的螺紋桿(9),所述槽口(8)外圈上設有墊片(10),所述槽口(8)內設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上開設有通孔(12),所述螺紋桿(9)貫穿所述通孔(12),所述螺紋桿(9)位于所述限位板(11)上的一端設有固定環(13),所述螺紋桿(9)位于所述限位板(11)下的一端活動設有限位螺母(14)。/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古建筑的陶瓷吞脊,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吞脊本體(1),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的一側設有裝飾翹腳(2),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上設有裝飾扇形片(3),所述裝飾扇形片(3)底部設有連接卡塊(4),所述裝飾扇形片(3)通過所述連接卡塊(4)固定在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上的卡槽(5)內,所述陶瓷吞脊本體(1)下方設有連接底片(6),所述連接底片(6)下方設有古建筑本體(7),所述古建筑本體(7)的兩側側邊設有槽口(8),所述連接底片(6)上設有延伸至所述槽口(8)內的螺紋桿(9),所述槽口(8)外圈上設有墊片(10),所述槽口(8)內設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上開設有通孔(12),所述螺紋桿(9)貫穿所述通孔(12),所述螺紋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主團,
申請(專利權)人:德化縣萬寶古建陶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