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固定裝置,解決了在數控加工時,工件的存放受人為因素影響,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在底座上設有放置工件的支撐面、轉動桿與傳動桿,支撐面兩端設有相同的傳動部件,所述傳動部件包括第一傳動桿、第二傳動桿與支撐桿,所述第一傳動桿一端與所述轉動桿同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傳動桿鉸接,所述支撐桿一端與所述從動桿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傳動桿鉸接,所述支撐桿上固定連接有存放槽,支撐面放置在存放槽內,并通過氣缸驅動的輔助部件壓緊工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多功能固定裝置
本技術涉及工件加工
,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多功能固定裝置。
技術介紹
LED燈是發光二極管的簡稱,是一種可以把電能轉化為光能的半導體二極管,當電子與空穴復合時能輻射出可見光,因而可以用來制成發光二極管。在電路及儀器中作為指示燈,或者組成文字或數字顯示。目前,公開號為CN208409295U公布了一種工件夾緊機構,包括夾具體和連接體,夾具體中心設有第一通孔,連接體一側插入第一通孔,另一側與夾緊機構和推料機構固定,且連接體內部設有第二通孔;夾緊機構包括拉盤和壓盤,拉盤一面固定在所述連接體上,另一面一端固定有第一拉桿,第一拉桿端部安裝有第一螺栓,壓盤一側安裝在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桿上;推料機構包括固定在連接體上的推桿。上述裝置雖然具有裝夾快速、定位準確、加工迅速的優點,但在數控加工的情況下,工件需放置在固定位置內,若直接安裝固定存在不便,工件的固定和易取易放上述裝置并不能適用。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易取易放工件的多功能固定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固定裝置,包括底座與工件,所述底座上設有容納空間,所述容納空間內設有存放機構,所述存放機構包括驅動部件、轉動桿與從動桿,所述轉動桿與從動桿均與所述底座內部轉動連接,所述轉動桿兩端設有相同的傳動部件,所述傳動部件包括第一傳動桿、第二傳動桿與支撐桿,所述第一傳動桿一端與所述轉動桿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傳動桿鉸接,所述支撐桿一端與所述從動桿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傳動桿鉸接,所述支撐桿上固定連接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內固定連接有支撐面,所述支撐面上固定連接有輔助部件,所述輔助部件與所述工件相抵擠壓。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驅動部件用以為傳動部件提供驅動力,位于支撐面兩端的傳動部件能夠將支撐面抬起和收起,輔助部件用以在支撐面上固定住過工件,從而在數控加工時,工件能夠很方便的被放置于支撐面上,再由輔助部件固定繼而加工。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輔助部件包括氣缸與擠壓塊,所述氣缸與所述支撐面固定連接,其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連接臺,所述擠壓塊中間處與所述連接臺頂部鉸接,所述擠壓塊一端與所述氣缸輸出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工件擠壓接觸。從而在氣缸輸出軸向上頂后,根據杠桿原理,擠壓塊靠近氣缸輸出軸的一端將被頂起,而另一端則會擠壓在工件上,即實現對工件在支撐面上的壓緊效果,方便后續數控加工。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驅動部件包括電機、蝸輪與蝸桿,所述電機與所述底座內部固定連接,其輸出軸與所述蝸輪固定連接,所述蝸輪與所述蝸桿嚙合配合,所述蝸桿與所述轉動桿中心處同軸固定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從而在電機轉動后,其能夠通過蝸桿蝸輪帶動轉動桿定位轉動,從而第一傳動桿與之轉動,再在第二傳動桿與支撐桿的連桿傳遞下,即能夠實現支撐桿帶動存放槽弧線狀軌跡的抬起,電機反轉即為收起,蝸輪蝸桿的自鎖性也保證了存放槽帶動支撐面的固定效果。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座內部固定有凸臺,所述凸臺上設有卡槽,所述支撐面底部設有卡臺,所述卡槽卡臺形狀相同,所述卡臺嵌設在所述卡槽內,所述支撐面上設有安放槽,所述底座遠離轉動桿的一端設有低口。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凸臺上的卡槽與支撐面底部的卡臺的卡緊設置是為了保證在傳動部件帶動支撐面向回收起時,能夠被固定在凸臺上,從而在數控加工時,凸臺為工件的緊固提供了第二道保障,安放槽是為了方便操作人員安放工件,低口是為了保證支撐面在傾斜抬起收回時不受底座影響。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避免在數控加工的情況下,工件在安裝到指定位置時受人為因素影響,存在不便的問題,能夠易取易放工件,并對安裝工件的底座和工件進行固定,固定效果好,總體設計合理,操作簡單。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1的左右等軸二軸測圖;圖2為實施例1的主視圖;圖3為實施例1圖2的A向剖視圖;圖4為實施例1圖2的B向剖視圖。圖中,1、底座;2、工件;3、容納空間;4、存放機構;5、驅動部件;51、電機;52、蝸桿;53、蝸輪;6、轉動桿;7、從動桿;8、傳動部件;81、第一傳動桿;82、第二傳動桿;83、支撐桿;84、存放槽;9、支撐面;10、輔助部件;101、氣缸;102、連接臺;103、擠壓塊;11、凸臺;12、卡槽;13、卡臺;14、安放槽;15、低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一種多功能固定裝置,包括底座1與工件2:如圖1、圖3所示,在底座1上設有容納空間3,容納空間3內設有存放機構4,存放機構4包括驅動部件5、轉動桿6與從動桿7,轉動桿6與從動桿7均與底座1內部轉動連接,轉動桿6兩端設有相同的傳動部件8,傳動部件8上固定連接有支撐面9與輔助部件10,輔助部件10與工件2相抵擠壓。從而驅動部件5用以為傳動部件8提供驅動力,位于支撐面9兩端的傳動部件8能夠將支撐面9抬起和收起,輔助部件10用以在支撐面9上固定住過工件2,從而在數控加工時,工件2能夠很方便的被放置于支撐面9上,再由輔助部件10固定繼而加工。如圖3所示,傳動部件8包括第一傳動桿81、第二傳動桿82與支撐桿83,第一傳動桿81一端與轉動桿6同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傳動桿82鉸接,支撐桿83一端與從動桿7鉸接,另一端與第二傳動桿82鉸接,支撐桿83上固定連接有存放槽84,存放槽84內與支撐面9固定連接。如圖4所示,驅動部件5包括電機51、蝸輪53與蝸桿52,電機51與底座1內部固定連接,其輸出軸與蝸輪53固定連接,蝸輪53與蝸桿52嚙合配合,蝸桿52與轉動桿6中心處同軸固定連接。從而在電機51轉動后,其能夠通過蝸桿52蝸輪53帶動轉動桿6定位轉動,從而第一傳動桿81與之轉動,再在第二傳動桿82與支撐桿83的連桿傳遞下,即能夠實現支撐桿83帶動存放槽84弧線狀軌跡的抬起,電機51反轉即為收起,蝸輪53蝸桿52的自鎖性也保證了存放槽84帶動支撐面9的固定效果。如圖4所示,底座1內部固定有凸臺11,凸臺11上設有卡槽12,支撐面9底部設有卡臺13,卡槽12與卡臺13形狀相同,卡臺13嵌設在所述卡槽12內,在支撐面9上還設有安放槽14,底座1遠離轉動桿6的一端設有低口15。凸臺11上的卡槽12與支撐面9底部的卡臺13的卡緊設置是為了保證在傳動部件8帶動支撐面9向回收起時,能夠被固定在凸臺11上,從而在數控加工時,凸臺11為工件2的緊固提供了第二道保障,安放槽14是為了方便操作人員安放工件2,低口15是為了保證支撐面9在傾斜抬起收回時不受底座1影響。如圖2所示,輔助部件10包括氣缸101與擠壓塊103,氣缸101與支撐面9固定連接,其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連接臺102,擠壓塊103中間處與連接臺102頂部鉸接,擠壓塊103一端與氣缸101輸出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工件2擠壓接觸。從而在氣缸1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多功能固定裝置,包括底座(1)與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設有容納空間(3),所述容納空間(3)內設有存放機構(4),所述存放機構(4)包括驅動部件(5)、轉動桿(6)與從動桿(7),所述轉動桿(6)與從動桿(7)均與所述底座(1)內部轉動連接,所述轉動桿(6)兩端設有相同的傳動部件(8),所述傳動部件(8)包括第一傳動桿(81)、第二傳動桿(82)與支撐桿(83),所述第一傳動桿(81)一端與所述轉動桿(6)同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傳動桿(82)鉸接,所述支撐桿(83)一端與所述從動桿(7)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傳動桿(82)鉸接,所述支撐桿(83)上固定連接有存放槽(84),所述存放槽(84)內固定連接有支撐面(9),所述支撐面(9)上固定連接有輔助部件(10),所述輔助部件(10)與所述工件(2)相抵擠壓。/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功能固定裝置,包括底座(1)與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設有容納空間(3),所述容納空間(3)內設有存放機構(4),所述存放機構(4)包括驅動部件(5)、轉動桿(6)與從動桿(7),所述轉動桿(6)與從動桿(7)均與所述底座(1)內部轉動連接,所述轉動桿(6)兩端設有相同的傳動部件(8),所述傳動部件(8)包括第一傳動桿(81)、第二傳動桿(82)與支撐桿(83),所述第一傳動桿(81)一端與所述轉動桿(6)同軸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傳動桿(82)鉸接,所述支撐桿(83)一端與所述從動桿(7)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傳動桿(82)鉸接,所述支撐桿(83)上固定連接有存放槽(84),所述存放槽(84)內固定連接有支撐面(9),所述支撐面(9)上固定連接有輔助部件(10),所述輔助部件(10)與所述工件(2)相抵擠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固定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輔助部件(10)包括氣缸(101)與擠壓塊(103),所述氣缸(101)與所述支撐面(9)固定連接,其輸出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勝雷,莊云飛,肖國民,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雨田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