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及汽車,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所述一種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包括連桿組件和螺旋彈簧組件;其中,連桿組件包括一端均鉸接在蓋體上的第一擺臂和第二擺臂、第一擺臂的另一端鉸接在車身固定板上,第一擺臂上鉸接有第一連接臂,第一連接臂的另一端鉸接有第二連接臂,第二連接臂分別與車身固定板和第二擺臂的另一端鉸接;螺旋彈簧組件的一端鉸接在車身固定板上,另一端與連桿組件鉸接,螺旋彈簧組件驅動連桿組件以帶動蓋體在車身固定板上擺動。所述汽車包括上述的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及汽車,便于助力初始角度開啟,使用壽命長,對使用環境適應性好,使用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及汽車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種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及汽車。
技術介紹
目前大部分汽車引擎蓋或后備箱蓋在開閉過程中均需要依靠人力進行舉升打開,通過固定撐桿或氣撐桿支撐定位。由于蓋體的重量較大,并且在開閉過程中,手臂需要舉起較高的高度才能卡入蓋體的撐桿,給身高較低或力量較小者開閉蓋體帶來較大困難,尤其對于底盤較高或蓋體更重的車型,更難以通過人力完成。現有技術中,一些車型的前后蓋上會配置氣彈簧,以輔助開閉蓋體,然而,由于氣彈簧使用時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且使用壽命較短,長時間使用時,會造成助力失效,特別是開啟初始階段,存在開啟費力或無法彈開的問題,給使用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便于助力初始角度開啟,使用壽命長,對使用環境適應性好,使用方便。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其安裝在車身固定板和蓋體之間,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包括:連桿組件,包括一端均鉸接在蓋體上的第一擺臂和第二擺臂、第一擺臂的另一端鉸接在車身固定板上,第一擺臂上鉸接有第一連接臂,第一連接臂的另一端鉸接有第二連接臂,第二連接臂分別與車身固定板和第二擺臂的另一端鉸接;螺旋彈簧組件,一端鉸接在車身固定板上,另一端與連桿組件鉸接,螺旋彈簧組件驅動連桿組件以帶動蓋體在車身固定板上擺動。可選地,第一擺臂和第二擺臂在蓋體上的鉸接點的間距為L1,第二連接臂與第二擺臂的鉸接點到第一擺臂在車身固定板上的鉸接點的間距為L2,其中,L1<L2<2×L1。可選地,第一擺臂靠近車身固定板的一端的末端設置有第一延伸臂,第二連接臂靠近車身固定板的一端的末端設置有第二延伸臂,第一連接臂的兩端分別鉸接在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上。可選地,第一延伸臂與第一擺臂之間的夾角為150°以上,且第一擺臂垂直于第二連接臂。可選地,螺旋彈簧組件包括:螺旋彈簧本體;兩個連接端頭,分別設置在螺旋彈簧本體的兩端,且兩個連接端頭分別與連桿組件和車身固定板鉸接;伸縮導向軸,穿設在螺旋彈簧本體內,且連接在兩個連接端頭上。可選地,螺旋彈簧本體為壓簧。可選地,螺旋彈簧組件鉸接在第二連接臂上,且螺旋彈簧組件與第二連接臂的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為20°以上。可選地,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還包括限位組件,限位組件用于限定連桿組件的擺動角度。可選地,限位組件包括開啟限位塊,開啟限位塊設置于第一擺臂靠近第二擺臂的一側,第一擺臂帶動蓋體處于開啟狀態時,開啟限位塊抵接第一擺臂。可選地,限位組件包括關閉限位塊,關閉限位塊設置于第一擺臂遠離第二擺臂的另一側,第一擺臂帶動蓋體處于關閉狀態時,關閉限位塊抵接第一擺臂。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使用壽命長且使用方便。為達此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包括上述的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連桿組件通過鉸接的第二擺臂和第二連接臂形成活動鉸接點C,同時配合螺旋彈簧組件,實現了活動鉸接點C的助力開啟,以減小開啟蓋體的力;通過螺旋彈簧組件驅動連桿組件,其能量釋放快,當蓋體解鎖后,螺旋彈簧組件即可推開蓋體,抬蓋無需費力且開啟快;且相較于氣彈簧,螺旋彈簧組件具有更好的使用環境適應性、使用壽命長,有效解決了蓋體日久失效無法彈開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汽車,通過使用上述的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延長了使用壽命長,且方便使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的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的工作原理圖。圖中:100-車身固定板;200-蓋體;11-第一擺臂;111-第一延伸臂;12-第一連接臂;13-第二擺臂;14-第二連接臂;141-第二延伸臂;2-螺旋彈簧組件;21-螺旋彈簧本體;22-連接端頭;31-開啟限位塊;32-關閉限位塊。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和達到的技術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固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在本專利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為方便開閉汽車的前后蓋,現有技術中,通常在車身固定板100和蓋體200之間安裝氣彈簧以提供開閉的輔助力。長時間使用時,氣彈簧會存在失效等問題,導致了開啟前后蓋初始角度時存在抬蓋費力或是無法彈開的情況,給使用帶來不便。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其包括連桿組件和螺旋彈簧組件2;如圖1和圖2所示,連桿組件包括第一擺臂11、第二擺臂13,以及鉸接在第一擺臂11和第二擺臂13之間的第一連接臂12和第二連接臂14;具體地,第一擺臂11的一端鉸接在蓋體200上形成鉸接點A,另一端鉸接在車身固定板100上形成鉸接點x;第一連接臂12的一端與第一擺臂11鉸接形成鉸接點F,第一連接臂12的另一端與第二連接臂14鉸接形成鉸接點E;第二連接臂14的一端鉸接在車身固定板100上形成鉸接點y,第二連接臂14的另一端與第二擺臂13的一端鉸接形成鉸接點C,第二擺臂13的另一端鉸接在蓋板上形成鉸接點B;螺旋彈簧組件2一端鉸接在車身固定板100上形成鉸接點z,另一端與連桿組件鉸接形成鉸接點D,螺旋彈簧組件2驅動連桿組件以帶動蓋體200在車身固定板100上擺動。參照圖1和圖2,其中,鉸接點A、B、C、D、E和F均是活動鉸接點,鉸接點x、y和z均是固定鉸接點;連桿組件通過鉸接的第二擺臂13和第二連接臂14形成活動鉸接點C,同時配合螺旋彈簧組件2,實現了活動鉸接點C的助力開啟,以減小開啟蓋體200的力;通過螺旋彈簧組件2驅動連桿組件,其能量釋放快,當蓋體200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其安裝在車身固定板(100)和蓋體(200)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包括:/n連桿組件,包括一端均鉸接在所述蓋體(200)上的第一擺臂(11)和第二擺臂(13)、所述第一擺臂(11)的另一端鉸接在所述車身固定板(100)上,所述第一擺臂(11)上鉸接有第一連接臂(12),所述第一連接臂(12)的另一端鉸接有第二連接臂(14),所述第二連接臂(14)分別與所述車身固定板(100)和所述第二擺臂(13)的另一端鉸接;/n螺旋彈簧組件(2),一端鉸接在所述車身固定板(100)上,另一端與連桿組件鉸接,所述螺旋彈簧組件(2)驅動所述連桿組件以帶動所述蓋體(200)在所述車身固定板(100)上擺動。/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其安裝在車身固定板(100)和蓋體(200)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包括:
連桿組件,包括一端均鉸接在所述蓋體(200)上的第一擺臂(11)和第二擺臂(13)、所述第一擺臂(11)的另一端鉸接在所述車身固定板(100)上,所述第一擺臂(11)上鉸接有第一連接臂(12),所述第一連接臂(12)的另一端鉸接有第二連接臂(14),所述第二連接臂(14)分別與所述車身固定板(100)和所述第二擺臂(13)的另一端鉸接;
螺旋彈簧組件(2),一端鉸接在所述車身固定板(100)上,另一端與連桿組件鉸接,所述螺旋彈簧組件(2)驅動所述連桿組件以帶動所述蓋體(200)在所述車身固定板(100)上擺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擺臂(11)和所述第二擺臂(13)在所述蓋體(200)上的鉸接點的間距為L1,所述第二連接臂(14)與所述第二擺臂(13)的鉸接點到所述第一擺臂(11)在所述車身固定板(100)上的鉸接點的間距為L2,其中,L1<L2<2×L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擺臂(11)靠近所述車身固定板(100)的一端的末端設置有第一延伸臂(111),所述第二連接臂(14)靠近所述車身固定板(100)的一端的末端設置有第二延伸臂(141),所述第一連接臂(12)的兩端分別鉸接在所述第一延伸臂(111)和所述第二延伸臂(141)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式汽車前后蓋鉸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臂(111)與所述第一擺臂(11)之間的夾角為150°以上,且所述第一擺臂(11)垂直于所述第二連接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熊雪嬌,宋志寶,嚴艇,
申請(專利權)人:浦立澤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