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包括傳感器本體,所述傳感器本體的外側面固定安裝有外殼體,所述傳感器本體內側面嵌入安裝有接地導熱銅環,所述傳感器本體內部靠近接地導熱銅環的外側位置設置有傳感器電路板,所述傳感器本體內部靠近傳感器電路板的外側位置設置有環形天線,所述傳感器本體與外殼體的連接位置貫穿安裝有固定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能夠緊貼線芯安裝,所測得的溫度準確度較高,同時利用螺紋連接使得弧形抵緊頭能夠抵緊高壓電纜接頭線芯,完成對測溫傳感器的固定,避免了外部固定,簡化了測溫結構,便于安裝和拆卸,降低了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
本技術涉及傳感器
,具體為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輸配電線路規模迅速增加,傳統的輸配電主要是通過架空線形式,日積月累城市上空縱橫交錯的各種線纜就像一張張“黑色蜘蛛網”,不僅影響市容,還存在安全隱患。隨著社會發展,地下電纜已逐步發展成為城市電力網架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輸電線路的入地電纜的一些安全隱患也從地上轉移到地下,對電纜線路的運行、維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架空線的輸電方式,可以通過無人機巡檢或熱成像設備對線纜節點溫度進行監測,而采用地下電纜的方式上述的測溫方式就無法應用,給地下電纜的溫度監測帶來了盲區,隱藏的隱患點只有在釀成重大事故的事故才會被探知,帶來的損失也非常嚴重。近年來,對于電纜線路運行溫度的監測,越來越得到國內外用戶的重視。有關機構對輸電線路故障率分析結果顯示,與電纜本體相比,電纜接頭是薄弱環節,其故障率約占電纜線路故障的95%。由于電纜接頭制作、安裝、接線工藝存在多個中間環節,連接點接觸電阻過大,溫升加快,發熱大于散熱促使接頭的氧化膜加厚、連接松動或開焊,進而接觸電阻更大,溫升更快。如此惡性循環,致使接頭的絕緣層破壞,形成相間短路、對地擊穿放電或著火,最終引發電纜頭著火燒毀或爆炸事故等。因此,如能對電纜接頭處溫度進行實時監控將能及時發現早期安全隱患,避免釀成較大事故。由于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發熱點在其內部線芯位置,外置的一些測溫傳感器無法感知到內部的溫度,需要將傳感器內置;同時,由于高壓電纜接頭運行壽命很長,一般在30年以上,因此也要求測溫傳感器具有較長的壽命和較高的可靠性。在實現本技術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1、現有的測溫傳感器不能緊貼線芯安裝,線芯發出的熱量傳遞到外部測溫傳感器上時熱量已經發生溢散,所測得的溫度準確度較低;2、現有的測溫傳感器在安裝時通常需要其他固定裝置進行輔助固定,使得測溫結構的復雜化,不便于使用同時增加了測量成本。為此,提出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能夠緊貼線芯安裝,所測得的溫度準確度較高,同時不需要輔助的固定裝置,簡化了測溫結構,便于使用,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包括傳感器本體,所述傳感器本體的外側面固定安裝有外殼體,所述傳感器本體內側面嵌入安裝有接地導熱銅環,所述傳感器本體內部靠近接地導熱銅環的外側位置設置有傳感器電路板,所述傳感器本體內部靠近傳感器電路板的外側位置設置有環形天線,所述傳感器本體與外殼體的連接位置貫穿安裝有固定機構。使得測溫傳感器能夠緊貼線芯安裝,所測得的溫度準確度較高,同時不需要輔助的固定裝置,簡化了測溫結構,便于使用。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貫穿開設于傳感器本體內部的螺紋孔,所述傳感器本體通過螺紋孔轉動連接有弧形抵緊頭,所述弧形抵緊頭的一端固定安裝有螺紋擰蓋。避免了外部固定裝置的使用,簡化了測溫結構,便于使用,降低了成本。優選的,所述弧形抵緊頭與外殼體的連接位置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為一種橡膠材質的構件。使得測溫傳感器的結構更為緊密,避免了雨水進入測溫傳感器內部。優選的,所述傳感器電路板內部嵌入設置有感溫芯片。能夠實施傳感器測溫的功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通過將測溫傳感器內置在電纜內部,使得測溫傳感器能夠緊貼高壓電纜接頭線芯,再通過設置接地導熱銅環來進行熱傳導,將高壓電纜接頭線芯散發的熱量傳導入傳感器電路板內部的感溫芯片進行測溫,有效避免了熱量逸散導致的測溫不準問題。2、本技術通過設置固定機構,利用螺紋連接使得弧形抵緊頭能夠抵緊高壓電纜接頭線芯,完成對測溫傳感器的固定,避免了外部固定,簡化了測溫結構,便于安裝和拆卸,同時降低了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固定機構的結構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安裝示意圖。圖中:1、傳感器本體;2、環形天線;3、傳感器電路板;4、外殼體;5、接地導熱銅環;6、固定機構;61、螺紋擰蓋;62、密封圈;63、弧形抵緊頭;64、螺紋孔;7、高壓電纜接頭線芯。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至圖3,本技術提供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技術方案: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如圖1所示,包括傳感器本體1,傳感器本體1的外側面固定安裝有外殼體4,傳感器本體1內側面嵌入安裝有接地導熱銅環5,傳感器本體1內部靠近接地導熱銅環5的外側位置設置有傳感器電路板3,傳感器本體1內部靠近傳感器電路板3的外側位置設置有環形天線2,傳感器本體1與外殼體4的連接位置貫穿安裝有固定機構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測溫傳感器能夠緊貼線芯安裝,所測得的溫度準確度較高,同時不需要輔助的固定裝置,簡化了測溫結構,便于使用。具體的,如圖2所示,固定機構6包括貫穿開設于傳感器本體1內部的螺紋孔64,傳感器本體1通過螺紋孔64轉動連接有弧形抵緊頭63,弧形抵緊頭63的一端固定安裝有螺紋擰蓋6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避免了外部固定裝置的使用,簡化了測溫結構,便于使用,降低了成本。具體的,如圖2所示,弧形抵緊頭63與外殼體4的連接位置設置有密封圈62,密封圈62為一種橡膠材質的構件。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測溫傳感器的結構更為緊密,避免了雨水進入測溫傳感器內部。具體的,如圖1所示,傳感器電路板3內部嵌入設置有感溫芯片。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實施傳感器測溫的功能。工作原理:本技術通過將測溫傳感器內置在電纜內部,使得測溫傳感器能夠緊貼高壓電纜接頭線芯7,再通過設置接地導熱銅環5來進行熱傳導,將高壓電纜接頭線芯7散發的熱量傳導入傳感器電路板3內部的感溫芯片進行測溫,有效避免了熱量逸散導致的測溫不準問題;本技術通過設置固定機構6,利用螺紋連接使得弧形抵緊頭63能夠抵緊高壓電纜接頭線芯7,完成對測溫傳感器的固定,避免了外部固定,簡化了測溫結構,便于安裝和拆卸,同時降低了成本。使用方法:在實施過程中將需安裝使用的電纜接頭打開,然后把傳感器套入電纜接頭處上,由于電纜電纜的直徑尺寸比傳感器要小,需要通過固定機構6將內置測溫傳感器固定在高壓電纜接頭線芯7上,固定時,通過擰轉螺紋擰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包括傳感器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本體(1)的外側面固定安裝有外殼體(4),所述傳感器本體(1)內側面嵌入安裝有接地導熱銅環(5),所述傳感器本體(1)內部靠近接地導熱銅環(5)的外側位置設置有傳感器電路板(3),所述傳感器本體(1)內部靠近傳感器電路板(3)的外側位置設置有環形天線(2),所述傳感器本體(1)與外殼體(4)的連接位置貫穿安裝有固定機構(6)。/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包括傳感器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本體(1)的外側面固定安裝有外殼體(4),所述傳感器本體(1)內側面嵌入安裝有接地導熱銅環(5),所述傳感器本體(1)內部靠近接地導熱銅環(5)的外側位置設置有傳感器電路板(3),所述傳感器本體(1)內部靠近傳感器電路板(3)的外側位置設置有環形天線(2),所述傳感器本體(1)與外殼體(4)的連接位置貫穿安裝有固定機構(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置在高壓中間電纜接頭應用的測溫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沖,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聲立傳感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