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屬于數據中心制冷系統技術領域,包括壓縮機循環系統,所述壓縮機循環系統連通有海水源循環系統,海水源循環系統包括冷卻循環系統Ⅰ、冷卻循環系統Ⅱ、冷卻循環系統Ⅲ和備用循環系統;所述冷卻循環系統Ⅲ與壓縮機循環系統連通,壓縮機循環系統與冷卻循環系統Ⅰ連通,冷卻循環系統Ⅰ與冷卻循環系統Ⅱ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摒棄傳統的風冷模式,改進為以海水為冷卻源,在為數據中心提供冷卻服務的同時,還很好的達到了節能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
本技術涉及數據中心制冷系統
,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
技術介紹
數據中心是與人力資源、自然資源一樣重要的戰略資源,在信息時代下的數據中心行業中,只有對數據進行大規模和靈活性的運用,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數據,運用數據,才能促使我國數據中心行業快速高效發展,體現出國家發展的大智慧。隨著移動數據、云計算和大數據業務的迅猛發展,數據中心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單機柜密度增加,服務器設備芯片的發熱量也不斷增大,傳統的風冷模式耗電量大已越來越不能滿足IT設備的散熱需求,數據中心的節能訴求,也日益緊迫。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該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摒棄傳統的風冷模式,改進為以海水為冷卻源,在為數據中心提供冷卻服務的同時,還很好的達到了節能的目的。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一種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循環系統,所述壓縮機循環系統連通有海水源循環系統,海水源循環系統包括冷卻循環系統Ⅰ、冷卻循環系統Ⅱ、冷卻循環系統Ⅲ和備用循環系統;所述冷卻循環系統Ⅲ與壓縮機循環系統連通,壓縮機循環系統與冷卻循環系統Ⅰ連通,冷卻循環系統Ⅰ與冷卻循環系統Ⅱ連通。本技術進一步改進中,上述壓縮機循環系統包括壓縮機,壓縮機連通有冷凝器,冷凝器連通有膨脹閥,膨脹閥連通有蒸發器,蒸發器與壓縮機連通。通過上述設計,本方案可更好的實現制冷劑的吸放熱,使用時,壓縮機將蒸發器中的制冷劑的高溫低壓蒸汽吸入壓縮機內,經過壓縮機的壓縮做功,高溫低壓蒸汽狀的制冷劑成為壓力和溫度都高的蒸汽進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內,高溫高壓的制冷劑蒸汽被冷凝為低溫高壓液體;后經膨脹閥后變為低溫低壓汽液混合物,再進入蒸發器后吸熱大量汽化,氣態制冷劑再進入壓縮機,如此往復循環。本技術進一步改進中,上述冷卻循環系統Ⅰ包括進水口,進水口連通有除污器,除污器連通有靜置箱,靜置箱連通有汽水分離器Ⅰ,汽水分離器Ⅰ的一端出氣口連通有儲水箱,儲水箱連通有循環泵Ⅰ,循環泵Ⅰ與冷凝器連通,冷凝器連通有降溫池,降溫池連通有排水口Ⅰ。通過上述設計,本方案可更好的實現制冷劑的放熱,使用時,經過汽水分離器Ⅰ分離出海水中一部分的空氣進入儲水箱,而后在循環泵Ⅰ的作用下進入冷凝器為制冷劑降溫冷凝,接著升溫后的海水進入降溫池,在降溫冷卻到允許溫度,再經過排水口Ⅰ排入大海。本技術進一步改進中,上述冷卻循環系統Ⅱ包括汽水分離器Ⅰ的另一端出氣口,汽水分離器Ⅰ的另一端出氣口與降溫池連通。通過上述設計,本方案可更好的為降溫池降溫冷卻,使用時,經過汽水分離器Ⅰ分離出海水中另一部分的空氣進入降溫池,在降溫池與來自冷凝器的升溫后的海水混合并對其進行冷卻,在降溫冷卻到允許溫度,再經過排水口Ⅰ排入大海。本技術進一步改進中,上述冷卻循環系統Ⅲ包括汽水分離器Ⅰ的出水口,汽水分離器Ⅰ的出水口與蒸發器連通,蒸發器連通有循環泵Ⅱ,循環泵Ⅱ連通有冷水末端,冷水末端與靜置箱連通。通過上述設計,本方案可更好的產生冷卻水為數據中心降溫冷卻,使用時,汽水分離器Ⅰ分離出的海水在蒸發器內被制冷劑降溫冷卻,然后到設計溫度后在循環泵Ⅱ作用下進入冷水末端為數據中心冷卻降溫,冷卻升溫后的海水經返回靜置箱內,再次經汽水分離器Ⅰ分離,后再次分別進入冷卻循環系統Ⅰ、冷卻循環系統Ⅱ和冷卻循環系統Ⅲ內,如此往復循環。本技術進一步改進中,上述備用循環系統包括與除污器連通的汽水分離器Ⅱ,汽水分離器Ⅱ與冷水末端連通,冷水末端連通有排水口Ⅱ。通過上述設計,本方案可更好的在壓縮機循環系統出現故障時,依然能為數據中心冷卻降溫,使用時,海水進入除污器,經汽水分離器Ⅰ分離后,海水進入冷水末端為數據中心冷卻降溫,升溫后的海水經排水口Ⅱ排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中,上述冷水末端與排水口Ⅱ設置有電磁三通閥,電磁三通閥的一端出口與排水口Ⅱ連通,電磁三通閥的另一端出口與靜置箱連通。通過上述設計,本方案可更好的實現簡化管路的目的,利于工程的實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摒棄傳統的風冷模式,利用壓縮機循環系統、冷卻循環系統Ⅰ、冷卻循環系統Ⅱ、冷卻循環系統Ⅲ和備用循環系統改進為以海水為冷卻源,在為數據中心提供冷卻服務的同時,還很好的達到了節能的目的。附圖說明為更清楚地說明
技術介紹
或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對現有技術或具體實施方式中結合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說明書附圖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技術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技術所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圖1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1-壓縮機;2-冷凝器;3-膨脹閥;4-蒸發器;5-進水口;6-除污器;7-靜置箱;8-汽水分離器Ⅰ;9-儲水箱;10-循環泵Ⅰ;11-降溫池;12-排水口Ⅰ;13-循環泵Ⅱ;14-冷水末端;15-汽水分離器Ⅱ;16-電磁三通閥;17-排水口Ⅱ;18-電磁閥。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間”等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
技術實現思路
下,當亦視為本技術可實施的范疇。如圖1所示,一種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循環系統,所述壓縮機循環系統連通有海水源循環系統,海水源循環系統包括冷卻循環系統Ⅰ、冷卻循環系統Ⅱ、冷卻循環系統Ⅲ和備用循環系統;所述冷卻循環系統Ⅲ與壓縮機循環系統連通,壓縮機循環系統與冷卻循環系統Ⅰ連通,冷卻循環系統Ⅰ與冷卻循環系統Ⅱ連通。所述壓縮機循環系統包括壓縮機1,壓縮機1連通有冷凝器2,冷凝器2連通有膨脹閥3,膨脹閥3連通有蒸發器4,蒸發器4與壓縮機1連通。所述冷卻循環系統Ⅰ包括進水口5,進水口5連通有除污器6,除污器6連通有靜置箱7,靜置箱7連通有汽水分離器Ⅰ8,汽水分離器Ⅰ8的一端出氣口連通有儲水箱9,儲水箱9連通有循環泵Ⅰ10,循環泵Ⅰ10與冷凝器2連通,冷凝器2連通有降溫池11,降溫池11連通有排水口Ⅰ12。所述冷卻循環系統Ⅱ包括汽水分離器Ⅰ8的另一端出氣口,汽水分離器Ⅰ8的另一端出氣口與降溫池11連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壓縮機循環系統,所述壓縮機循環系統連通有海水源循環系統,海水源循環系統包括冷卻循環系統Ⅰ、冷卻循環系統Ⅱ、冷卻循環系統Ⅲ和備用循環系統;所述冷卻循環系統Ⅲ與壓縮機循環系統連通,壓縮機循環系統與冷卻循環系統Ⅰ連通,冷卻循環系統Ⅰ與冷卻循環系統Ⅱ連通。/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壓縮機循環系統,所述壓縮機循環系統連通有海水源循環系統,海水源循環系統包括冷卻循環系統Ⅰ、冷卻循環系統Ⅱ、冷卻循環系統Ⅲ和備用循環系統;所述冷卻循環系統Ⅲ與壓縮機循環系統連通,壓縮機循環系統與冷卻循環系統Ⅰ連通,冷卻循環系統Ⅰ與冷卻循環系統Ⅱ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機循環系統包括壓縮機,壓縮機連通有冷凝器,冷凝器連通有膨脹閥,膨脹閥連通有蒸發器,蒸發器與壓縮機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海水冷卻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循環系統Ⅰ包括進水口,進水口連通有除污器,除污器連通有靜置箱,靜置箱連通有汽水分離器Ⅰ,汽水分離器Ⅰ的一端出氣口連通有儲水箱,儲水箱連通有循環泵Ⅰ,循環泵Ⅰ與冷凝器連通,冷凝器連通有降溫池,降溫池連通有排水口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紅衛,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