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切割加工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包括底座,對整個裝置進行支撐和穩定,所述底座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第一轉軸,利用第一轉軸的旋轉帶動轉桿的旋轉,通過第二轉軸、第三轉軸、第四轉軸和輥軸的配合使用,使得在進行繞卷時左右移動,避免繞卷時纜線打結,使得繞卷更加均勻,通過限位桿、豎桿、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的配合使用,使得利用厚度變化使輥軸自動停止繞卷,從而完成定量完成繞卷,增加產品的均一性,通過轉桿、轉盤和連接桿的配合使用,使得當定量繞線之后自動進行切割,不需要由專人切割,從而增加該裝置的智能性,更加省時省力,且避免人工切割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切割加工
,具體為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
技術介紹
局域網是局部地區形成的一個區域網絡,利用局域網可以將一定區域內的各種計算機、外部設備和數據庫連接起來形成計算機通信網,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電子產品的種類層出不窮,毫無疑問局域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切割的部分。網線是連接局域網必不可少的,在局域網中常見的網線主要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三種,在將網線制作成功之后,后續需要將網線進行繞卷,以方便后續的收納和銷售,目前市面上的繞線機功能較為單一,僅僅通過旋轉進行單一繞線,一方面,在繞卷之后需要由工作人員將網線進行切割,由于切割刀較為鋒利,在進行切割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容易被切割刀誤傷,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繞卷機在進行繞卷的過程中無法自動完成定量繞卷,無法保證產品的均一性。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專利技術者提出了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具有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優點,解決了傳統的繞卷機功能較為單一的問題,保證了使用該裝置進行操作時可以定量繞卷,且繞卷之后自動切割,增加該裝置的實用性,增加該裝置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思路
(一)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包括底座,對整個裝置進行支撐和穩定,所述底座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第一轉軸,利用第一轉軸的旋轉帶動轉桿的同步旋轉,第一轉軸的背面活動連接有小齒輪,利用小齒輪的旋轉帶動第一轉軸同步進行旋轉,底座的上方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支撐板的內部開設有滑槽,該滑槽的尺寸與移動塊的尺寸相互適配,使得移動塊可以沿著滑槽進行移動,減少移動塊移動時的摩擦力,支撐板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移動塊,支撐板的上方活動連接有第二轉軸,利用第一轉軸的旋轉帶動第三轉軸同步進行旋轉,第二轉軸的左側活動連接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的上方活動連接有第四轉軸,第四轉軸的外側活動連接有輥軸,輥軸的下方活動連接有限位桿,限位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豎桿,輥軸的上方活動連接有轉桿,轉桿的外側活動連接有轉盤,轉盤的表面活動連接有連接桿。優選的,所述轉盤的中間開設有凹槽,該凹槽的尺寸與纜線的尺寸相互適配,且轉盤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固定塊。優選的,所述連接桿與轉盤之間設置有可塑性彈簧,連接桿的外側設置有切割刀,連接桿設置有兩個,兩個連接桿的規格一致,且以轉盤的中心線為參照呈對稱分布。優選的,所述限位桿的表面設置有滑塊,豎桿的內部開設有滑槽,該滑塊的尺寸與滑槽的尺寸相互適配,且該滑塊與移動塊之間通過支桿活動連接。優選的,所述移動塊的外側設置有齒條,該齒條的尺寸與小齒輪的尺寸相互適配,小齒輪的外側設置有齒輪,第一轉軸的右端設置有錐形齒輪,且該錐形齒輪的尺寸與齒輪的尺寸相互適配,且第一轉軸與轉桿之間通過皮帶活動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二轉軸與第三轉軸的外側均設置有定位筋條,兩組定位筋條相互卡接,且第三轉軸與第四轉軸之間通過皮帶活動連接。優選的,所述第四轉軸的表面設置有滑槽,且第四轉軸的上方固定連接有固定塊,該固定塊的尺寸與滑槽的尺寸相互適配。(二)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該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通過第二轉軸、第三轉軸、第四轉軸和輥軸的配合使用,使得在進行繞卷時左右移動,避免繞卷時纜線打結,使得繞卷更加均勻。2、該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通過限位桿、豎桿、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的配合使用,使得利用厚度變化使輥軸自動停止繞卷,從而完成定量完成繞卷,增加產品的均一性。3、該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通過轉桿、轉盤和連接桿的配合使用,使得當定量繞線之后自動進行切割,不需要由專人切割,從而增加該裝置的智能性,更加省時省力,且避免人工切割存在安全隱患。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連接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連接結構正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移動塊、第二轉軸、第三轉軸、第一轉軸和小齒輪各結構運動軌跡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轉盤和連接桿各結構運動軌跡圖。圖中:1、底座;2、第一轉軸;3、小齒輪;4、支撐板;5、移動塊;6、第二轉軸;7、第三轉軸;8、第四轉軸;9、輥軸;10、限位桿;11、豎桿;12、轉桿;13、轉盤;14、連接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4,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包括底座1,對整個裝置進行支撐和穩定,底座1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第一轉軸2,利用第一轉軸2的旋轉帶動轉桿12的同步旋轉,第一轉軸2的背面活動連接有小齒輪3,利用小齒輪3的旋轉帶動第一轉軸2同步進行旋轉,底座1的上方固定連接有支撐板4,支撐板4的內部開設有滑槽,該滑槽的尺寸與移動塊5的尺寸相互適配,使得移動塊5可以沿著滑槽進行移動,減少移動塊5移動時的摩擦力,支撐板4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移動塊5,移動塊5的外側設置有齒條,該齒條的尺寸與小齒輪3的尺寸相互適配,小齒輪3的外側設置有齒輪,第一轉軸2的右端設置有錐形齒輪,且該錐形齒輪的尺寸與齒輪的尺寸相互適配,且第一轉軸2與轉桿12之間通過皮帶活動連接,當移動塊5進行移動時會帶動齒條同步進行移動,從而會帶動小齒輪3同步進行旋轉,小齒輪3的外側設置有齒輪,故會帶動齒輪同步旋轉,由于錐形齒輪與齒輪相互適配,故會帶動錐形齒輪同步進行旋轉,錐形齒輪設置在第一轉軸2的外側,故會帶動第一轉軸2同步進行旋轉,第一轉軸2與轉桿12之間通過皮帶活動連接,故會帶動轉桿12同步進行旋轉,支撐板4的上方活動連接有第二轉軸6,第二轉軸6與第三轉軸7的外側均設置有定位筋條,兩組定位筋條相互卡接,且第三轉軸7與第四轉軸8之間通過皮帶活動連接,原始狀態時兩者相互卡接,故當第二轉軸6進行旋轉時會帶動第三轉軸7同步進行旋轉,且第三轉軸7與第四轉軸8之間通過皮帶活動連接,故當第三轉軸7進行旋轉時會帶動第四轉軸8同步進行旋轉,利用第二轉軸6的旋轉帶動第三轉軸7同步進行旋轉,第二轉軸6的左側活動連接有第三轉軸7,第三轉軸7的上方活動連接有第四轉軸8,第四轉軸8的表面設置有滑槽,且第四轉軸8的上方固定連接有固定塊,該固定塊的尺寸與滑槽的尺寸相互適配,故當第四轉軸8進行旋轉時,在固定塊的作用會會同步左右往復移動,第四轉軸8的外側活動連接有輥軸9,故會帶動輥軸9同步左右移動,從而保證繞線更加均勻,輥軸9的下方活動連接有限位桿10,隨著時間的增加,輥軸9繞制的纜線厚度逐漸增加,后續與限位桿10相互接觸,繼續旋轉,厚度繼續增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第一轉軸(2),第一轉軸(2)的背面活動連接有小齒輪(3),底座(1)的上方固定連接有支撐板(4),支撐板(4)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移動塊(5),支撐板(4)的上方活動連接有第二轉軸(6),第二轉軸(6)的左側活動連接有第三轉軸(7),第三轉軸(7)的上方活動連接有第四轉軸(8),第四轉軸(8)的外側活動連接有輥軸(9),輥軸(9)的下方活動連接有限位桿(10),限位桿(10)的外側固定連接有豎桿(11),輥軸(9)的上方活動連接有轉桿(12),轉桿(12)的外側活動連接有轉盤(13),轉盤(13)的表面活動連接有連接桿(14)。/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第一轉軸(2),第一轉軸(2)的背面活動連接有小齒輪(3),底座(1)的上方固定連接有支撐板(4),支撐板(4)的內部活動連接有移動塊(5),支撐板(4)的上方活動連接有第二轉軸(6),第二轉軸(6)的左側活動連接有第三轉軸(7),第三轉軸(7)的上方活動連接有第四轉軸(8),第四轉軸(8)的外側活動連接有輥軸(9),輥軸(9)的下方活動連接有限位桿(10),限位桿(10)的外側固定連接有豎桿(11),輥軸(9)的上方活動連接有轉桿(12),轉桿(12)的外側活動連接有轉盤(13),轉盤(13)的表面活動連接有連接桿(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13)的中間開設有凹槽,該凹槽的尺寸與纜線的尺寸相互適配,且轉盤(13)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固定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用厚度變化定量繞卷且自動切割的纜線繞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14)與轉盤(13)之間設置有可塑性彈簧,連接桿(14)的外側設置有切割刀,連接桿(14)設置有兩個,兩個連接桿(14)的規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軍濤,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泰央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