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金鋼砂磨輪,屬于玻璃面板加工刀具技術領域。為了解決現有的磨輪單一和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金鋼砂磨輪,包括磨輪本體,磨輪本體的一端具有刀頭結構,另一端為刀柄,刀頭結構包括磨頭一和磨頭二,磨頭一位于磨輪本體的外端,磨頭二位于磨頭一的內側;磨頭一包括呈底部和側壁,側壁與底部之間通過圓弧倒角一連接;磨頭二包括周向凹槽,周向凹槽具有槽底、位于靠近磨頭一側的周向側壁一和位于遠離磨頭一側的周向側壁二,周向側壁一與槽底之間通過圓弧倒角二過渡連接,周向側壁二與槽底之間通過圓弧倒角三過渡連接。具有加工效率快,且采用一體式組合刀具無需另外更換磨輪,操作更加便捷,實現兼具加工內外R角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金鋼砂磨輪
本技術涉及一種金鋼砂磨輪,屬于玻璃面板加工刀具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產業的逐漸升級,普通手表淘汰變為多元化智能手表,智能手表產業的不斷擴大;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外觀,顏色、性能等需求有了不斷的提升。為了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對防水的穿戴系列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對于玻璃蓋板的加工難度就相比較更大。對于冷加工的3D垂直角度的CNC加工也更加復雜,對于傳統的方式,通常是直接采用熱加工成型,加工的內R角較大,且也不易成型,影響美觀性,而通過冷加工的方式,能夠更好的控制產品的內R角大小,以達到產品的美觀。但是,現有的加工磨輪刀具大多是針對外R角的加工,而對于內R角的加工磨輪很少。如通過在刀具的表面設置多組圓弧倒角加工的凹槽,以達到外R角的加工,如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9305211U)公開的一種砂輪刀具,通過在刀具本體的外壁上設置多組梯形刀具刀頭,以實現對多片玻璃重疊的加工方式,達到提高加工效率的性能,但是,其主要也僅是針對一般的外R角的加工為主,對于內R角的加工需另外設計砂輪加工,這樣整體的結構設計復雜,多種砂輪交替使用也不利用操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金鋼砂磨輪,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兼具加工內外R角的一體式刀頭結構,結構簡單且加工效率高。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金鋼砂磨輪,包括呈圓桿狀的磨輪本體,所述磨輪本體的一端具有刀頭結構,所述磨輪本體的另一端為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頭結構包括用于加工內R角的磨頭一和用于加工外R角的磨頭二,所述磨頭一位于磨輪本體的外端,所述磨輪本體上的磨頭二位于磨頭一的內側;所述磨頭一包括呈平面狀的底部和外周圓柱狀的側壁,所述側壁與底部之間通過能與內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一過渡連接;所述磨頭二包括截面呈梯形狀的周向凹槽,所述周向凹槽具有槽底、位于靠近磨頭一側的周向側壁一和位于遠離磨頭一側的周向側壁二,所述周向側壁一與槽底之間通過能與外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二過渡連接,所述周向側壁二與槽底之間通過能與外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三過渡連接。本金鋼砂磨輪通過使磨輪本體的一端外端底部呈平面狀,并通過將磨頭一的底部與側壁之間通過能與內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一過渡連接,這樣在加工時,底部的平面狀特點能抵在被加工表蓋的背面表面上,而圓弧倒角一用于加工表蓋背面的內R角相匹配,而完成內R角的加工的作用;同時,在內側設置的梯形狀的磨頭二的兩個側壁與槽底均通過圓弧過渡連接,在加工時,能夠同時實現表蓋外周的多個外R角一次性加工成型,相當于實現了一刀成型的效果,具有加工效率快,且采用這種一體式組合刀具無需另外更換磨輪,操作更加便捷,也能夠實現兼具加工內外R角的優點。在上述金鋼砂磨輪中,所述磨頭一與磨頭二之間具有向外凸起的環狀凸臺,所述環狀凸臺位于磨頭二側的一面為磨頭二的周向側壁一,所述周向側壁一與環狀凸臺的外側壁之間通過倒角四過渡連接,所述周向側壁一的截面線長度大于周向側壁二的截面線長度。由于表蓋的外側倒角加工時,能延伸到表蓋的正面,通過使周向側壁一具有更長的斜面,能更有效的貼合到表蓋表面,實現更好的打磨效果,這一長斜面也能在加工倒角的同時兼具對表蓋下面的周向進行平滑打磨的效果,使能夠體現更好的立體效果。在上述金鋼砂磨輪中,所述周向側壁一與槽底之間形成的夾角呈135度;所述周向側壁二與槽底之間形成的夾角呈135度。能夠改善加工外R角時,出現崩邊的現象,提高加工的穩定性,保證被加工產品的質量和成品率。在上述金鋼砂磨輪中,所述磨頭一的底部具有呈十字狀的橫向貫穿的凹槽。由于加工時,整體磨輪的底部會一直接觸在表蓋背面表面,打磨時磨輪會出現發熱的現象,如果熱量過大反而易使被加工產品產生熱變形等損壞。因此,通過在底部開字狀的槽向貫穿凹槽,既減少磨頭一的體積,且通過開槽又能夠使磨砂液在凹槽中分布,提升冷卻效果。在上述金鋼砂磨輪中,所述圓弧倒角一包括圓弧段和呈向上斜的傾斜段,所述圓弧段的一端與磨頭一的底部平滑過渡連接,所述圓弧段的另一端與傾斜段的一端平滑過渡連接,所述傾斜段的另一端連接磨頭一的側壁。通過使外側呈傾斜狀,能夠更好的加工內R角,而外側處加工能保證具有更好的線條分明的要求。在上述金鋼砂磨輪中,所述刀頭結構還包括磨頭三,所述磨頭三位于磨頭二的上側,所述磨頭三與磨頭二之間具有向內凹的環形凹槽,所述磨頭三呈圓柱形,所述磨頭三的周向表面設有金鋼砂層。通過該磨頭能夠提供表蓋外側壁的周向粗加工過程,使表面設有金鋼砂層,更有利于提高粗加工效率。綜上所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通過磨頭一和磨頭二的結構設計,將磨頭一的底部與側壁之間通過能與內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一過渡連接,能夠用于加工表蓋背面的內R角相匹配,且梯形狀的磨頭二的兩個側壁與槽底均通過圓弧過渡連接,能同時加工多個外R角實現一次性加工成型,相當于實現了一刀成型的效果,具有加工效率快,且采用這種一體式組合刀具無需另外更換磨輪,操作更加便捷,也能夠實現兼具加工內外R角的效果,且采用冷加工能夠使適用于小尺寸的內R角的加工成型,提高產品的整體美觀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金鋼砂磨輪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金鋼砂磨輪在加工表蓋背面內R角時的狀態示意圖。圖6是本金鋼砂磨輪在加工表蓋外R角時的狀態示意圖。圖7是本金鋼砂磨輪在加工表蓋外邊緣時的狀態示意圖。圖中,1、磨輪本體;11、磨頭一;111、底部;112、側壁;113、圓弧倒角一;114、凹槽;115、圓弧段;116、傾斜段;12、磨頭二;121、槽底;122、周向側壁一;123、周向側壁二;124、圓弧倒角二;125、圓弧倒角三;13、環狀凸臺;131、圓弧倒角四;14、磨頭三;15、環形凹槽;16、刀柄。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但是本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結合圖1-圖4所示,本金鋼砂磨輪包括呈圓桿狀的磨輪本體1,磨輪本體1的一端具有刀頭結構,磨輪本體1的另一端為刀柄16,刀柄16可用于固定在如CNC加工設置的磨輪安裝部位,如何安裝固定采用本領域的一般通用方法即可,更主要的是,上述刀頭結構包括用于加工內R角的磨頭一11和用于加工外R角的磨頭二12,磨頭一11位于磨輪本體1的外端,磨輪本體1上的磨頭二12位于磨頭一11的內側,這里對于磨頭一11和磨頭二的位置相當于是如圖1所示在磨輪本體1上從下向上分段分布的結構特點,即磨輪本體1的下段為磨頭一11,接著是磨頭二12的結構設計,也就是相當于磨頭一11的磨輪本體1外端,磨頭二12在磨輪本體1上分布是在磨頭一11的內側的一段上,采用這種一體式的結構設計有利于后續加工;磨頭一11包括呈平面狀的底部111和外周圓柱狀的側壁112,側壁112與底部111之間通過能與內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金鋼砂磨輪,包括呈圓桿狀的磨輪本體(1),所述磨輪本體(1)的一端具有刀頭結構,所述磨輪本體(1)的另一端為刀柄(16),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頭結構包括用于加工內R角的磨頭一(11)和用于加工外R角的磨頭二(12),所述磨頭一(11)位于磨輪本體(1)的外端,所述磨輪本體(1)上的磨頭二(12)位于磨頭一(11)的內側;所述磨頭一(11)包括呈平面狀的底部(111)和外周圓柱狀的側壁(112),所述側壁(112)與底部(111)之間通過能與內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一(113)過渡連接;所述磨頭二(12)包括截面呈梯形狀的周向凹槽,所述周向凹槽具有槽底(121)、位于靠近磨頭一(11)側的周向側壁一(122)和位于遠離磨頭一(11)側的周向側壁二(123),所述周向側壁一(122)與槽底(121)之間通過能與外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二(124)過渡連接,所述周向側壁二(123)與槽底(121)之間通過能與外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三(125)過渡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金鋼砂磨輪,包括呈圓桿狀的磨輪本體(1),所述磨輪本體(1)的一端具有刀頭結構,所述磨輪本體(1)的另一端為刀柄(16),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頭結構包括用于加工內R角的磨頭一(11)和用于加工外R角的磨頭二(12),所述磨頭一(11)位于磨輪本體(1)的外端,所述磨輪本體(1)上的磨頭二(12)位于磨頭一(11)的內側;所述磨頭一(11)包括呈平面狀的底部(111)和外周圓柱狀的側壁(112),所述側壁(112)與底部(111)之間通過能與內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一(113)過渡連接;所述磨頭二(12)包括截面呈梯形狀的周向凹槽,所述周向凹槽具有槽底(121)、位于靠近磨頭一(11)側的周向側壁一(122)和位于遠離磨頭一(11)側的周向側壁二(123),所述周向側壁一(122)與槽底(121)之間通過能與外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二(124)過渡連接,所述周向側壁二(123)與槽底(121)之間通過能與外R角相匹配的圓弧倒角三(125)過渡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金鋼砂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頭一(11)與磨頭二(12)之間具有向外凸起的環狀凸臺(13),所述環狀凸臺(13)位于磨頭二(12)側的一面為磨頭二(12)的周向側壁一(122),所述周向側壁一(122)與環狀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永光,王芳,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