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連續鑄造機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軸向呈水平設置的配液滾筒以及開設于配液滾筒外圓并沿配液滾筒軸向并列設置的至少兩組出液口,每組出液口包括沿配液滾筒軸線中心對稱布置的多個出液口,所述配液滾筒沿自身軸線可傳動設置于機架上,所述配液滾筒軸向一端開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至少同時通過兩個軸向對應的出液口對鑄模供液,可提高鑄模內部熔融金屬液的均勻度,提高鑄造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連續鑄造機分配器
本技術涉及鑄造
,尤其涉及一種連續鑄造機分配器。
技術介紹
連續鑄造是將熔融的金屬,不斷澆入鑄模中,鑄模為一種特殊的金屬型,在鑄造機上設置有排列設置多個鑄模并依次不斷在生產線上運行,各個鑄模經過分配器時,分配器將熔融的金屬依次澆入各個鑄模內冷卻成型,連續鑄造是冶金工業進行結構優化的重要手段,將使金屬材料生產的低效率、高消耗現狀得到根本改變,并推動產品結構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目前的分配器在注液過程中,通常每個鑄模配合有一個出液口,尤其對于長條形的鑄模,極易導致熔融金屬液分配不均,影響成型質量。基于以上問題,需要一種連續鑄造機分配器,分配至鑄模中的熔融金屬液較為均勻,并減少熔融金屬液內的雜質。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一種連續鑄造機分配器,分配至鑄模中的熔融金屬液較為均勻,并減少熔融金屬液內的雜。本技術的連續鑄造機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軸向呈水平設置的配液滾筒以及開設于配液滾筒外圓并沿配液滾筒軸向并列設置的至少兩組出液口,每組出液口包括沿配液滾筒軸線中心對稱布置的多個出液口,所述配液滾筒沿自身軸線可傳動設置于機架上,所述配液滾筒軸向一端開口。進一步,所述配液滾筒上設置有兩組出液口,每組出液口中的出液口數量相同并在軸向方向一一對應,軸向相對應的兩個出液口在軸向方向相對向外傾斜。進一步,所述配液滾筒出液口處外接有配液管,軸向相匹配的兩個配液管軸向相對遠離傾斜布置。進一步,所述配液滾筒內壁位于兩組出液口之間的區域向下凹陷形成環狀中部沉槽。<br>進一步,所述配液滾筒內壁位于兩組出液口軸向外側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環狀的側部沉槽,兩組出液口位于兩個側部沉槽之間。進一步,所述中部沉槽底部對應于每個配液管開有與配液管貫通的中部放液孔,所述側部沉槽底部對應于相鄰的每個配液管開設有與配液管貫通的側部放液孔,所述中部放液孔以及側部放液孔的孔徑小于配液管內徑。進一步,所述配液滾筒內腔沿軸向方向分為配液區以及防溢區,配液區與防溢區同軸設置,配液區內徑大于防溢區內徑,防溢區外端開口形成配液滾筒軸向開口端;所述出液口開設于配液滾筒位于配液區所在側壁上。進一步,所述防溢區外邊沿處徑向向內彎折形成環狀翻邊。進一步,所述配液管的出液端直徑向外逐漸變小。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為鑄模供液時,至少同時通過兩個軸向對應的出液口對鑄模供液,多個出液口在鑄模的長度方向排列設置,可提高鑄模內部熔融金屬液的均勻度,使內部溶液溫度分布均勻,改善冷卻時由于溶液各部分溫差較大導致的內應力,進而改善縮孔等質量問題,提高鑄造質量;本技術在配液滾筒轉動過程中可將雜質沉于較低處的中部沉槽以及側部沉槽內,減少流動至鑄模內的雜質,提高鑄造質量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技術側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分配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連續鑄造機分配系統,包括機架10、安裝于機架上用于為各個鑄模配液的分配器20以及安裝于機架上為分配器內供液的供液裝置30,所述分配器包括軸向呈水平設置的配液滾筒21以及開設于配液滾筒外圓并沿配液滾筒軸向并列設置的至少兩組出液口,每組出液口包括沿配液滾筒軸線中心對稱布置的多個出液口22,所述配液滾筒沿自身軸線可傳動設置于機架上,所述配液滾筒軸向一端開口,所述供液裝置包括供液槽31以及連接于供液槽上的供液管32,所述供液管出液端從配液滾筒開口端伸入配液滾筒內腔用于供液,所述供液管進液端高于供液槽底部。結合附圖所示,機架延其長度方向并列設置有多個鑄模40,該鑄模具有長條成型腔結構,本實施中可通過該鑄模鑄造形成鋁錠,當然鑄模也可形成其他成型腔結構以適配不同的成型部件的鑄造,各個鑄模沿機架長度方向運行分別通過分配器下方,圖1中箭頭方向為機架長度方向,鑄模沿該箭頭方向在機架上運行,配液滾筒軸線垂直于機架長度方向,其中鑄模的運行以及機架結構為現有技術,具體不在贅述;配合鑄模的運行,配液滾筒相應的轉動,配液滾筒通過電機驅動,其中轉軸固連于配液滾筒的軸向封閉端,轉軸支撐于軸承座上并與電機輸出端傳動配合,配液滾筒的開口端外圓可外套軸承或者軸套形成轉動配合,其中軸承或者軸套安裝于對應的軸承座或者軸套座上,通過上述結構實現對配液滾筒軸向兩端的支撐,配液滾筒的驅動方式以及布置形式為現有技術具體不在贅述,調節配液滾筒的轉速與鑄模的運行速度適配,使得每個運行至分配器下方的鑄模被分配器依次澆入熔融金屬液,為鑄模供液時,至少同時通過兩個軸向對應的出液口對鑄模供液,多個出液口在鑄模的長度方向排列設置,可提高鑄模內部熔融金屬液的均勻度,使內部溶液溫度分布均勻,改善冷卻時由于溶液各部分溫差較大導致的內應力,進而改善縮孔等質量問題,提高鑄造質量,配液滾筒通過供液裝置供液,熔融金屬液首先流至供液槽31內,然后通過供液管32流動至配液滾筒內,供液管進液端高于供液槽底部,可使得熔融金屬液在供液槽內發生沉降,用于雜質的沉降過濾,為保證過濾的效果,可在供液槽底部開設多個沉降盲孔形成蜂窩狀結構的以吸附雜質,在供液管進液端可設置金屬濾網進一步過濾雜質,供液槽可使熔融金屬液沉降,人工只需集中在供液槽處清理雜質即可,無需對每個鑄模內熔融金屬液進行清理,提高清理效率,降低人工勞動強度,為改善熔融金屬液在供液槽處的冷卻,供液槽外壁可增設隔熱材料以減小散熱,具體不在贅述;本實施例中,所述供液槽底部包括靠近供液管進液端的斜面段以及與斜面段311連接的水平段312,所述斜面段向靠近供液管進液端傾斜向上延伸。結合圖2所示,斜面段沿著熔融金屬液的流動方向升高,達到較好的沉降效果,人工清理時,可逆著熔融金屬液的流動方向向下清理,使得雜質沿著斜面段向下運行直至水平段,使得雜質遠離供液管,便于雜質的清理。本實施例中,所述供液槽底部還包括儲渣部313,所述水平段連接于斜面段與儲渣部之間,儲渣部位于遠離供液管進液端一側,所述儲渣部由供液槽底部凹陷形成并低于水平段。結合圖2所示,供液槽內積聚的雜質可人工推動至儲渣部,使得雜質聚集,便于雜質的集中清理,而且儲渣部距離供液管距離較遠,除渣時可降低對供液管處熔融金屬液的擾動。本實施例中,所述配液滾筒21上設置有兩組出液口,每組出液口中的出液口數量相同并在軸向方向一一對應,軸向相對應的兩個出液口在軸向方向相對向外傾斜。結合圖3所示,兩組出液口軸向傾斜相互遠離,結合圖2所示,在供液時,兩組出液口分別朝向鑄模40長度方向的兩端,使得熔融金屬液向鑄模內腔兩端流動,可提高熔融金屬液在鑄模內的分散均勻度,使得在鑄模內熔融金屬液的溫度均勻度好,各部分溫差較小,提高鑄造質量。本實施例中,所述配液滾筒出液口處外接有配液管23,軸向相匹配的兩個配液管軸向相對遠離傾斜布置。兩個軸向相匹配的配液管根部之間的距離至頭部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通過配液管的設置,可對熔融金屬液的流動形成導向,同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連續鑄造機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包括軸向呈水平設置的配液滾筒以及開設于配液滾筒外圓并沿配液滾筒軸向并列設置的至少兩組出液口,每組出液口包括沿配液滾筒軸線中心對稱布置的多個出液口,所述配液滾筒沿自身軸線可傳動設置于機架上,所述配液滾筒軸向一端開口。/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連續鑄造機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包括軸向呈水平設置的配液滾筒以及開設于配液滾筒外圓并沿配液滾筒軸向并列設置的至少兩組出液口,每組出液口包括沿配液滾筒軸線中心對稱布置的多個出液口,所述配液滾筒沿自身軸線可傳動設置于機架上,所述配液滾筒軸向一端開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續鑄造機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滾筒上設置有兩組出液口,每組出液口中的出液口數量相同并在軸向方向一一對應,軸向相對應的兩個出液口在軸向方向相對向外傾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續鑄造機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滾筒出液口處外接有配液管,軸向相匹配的兩個配液管軸向相對遠離傾斜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續鑄造機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滾筒內壁位于兩組出液口之間的區域向下凹陷形成環狀中部沉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續鑄造機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壯林,郭彥勝,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通耀鑄鍛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