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一種輪轂電機,包括固定軸、定子、具有腔體的轉子,定子固定在固定軸上,轉子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軸上后,轉子環繞在定子的周圍,還包括:太陽齒,太陽齒包括本體以及設置于本體一端的盤狀部件,太陽齒空套在所述固定軸上后,所述盤狀部件與轉子的一端固定連接;行星機構,該行星機構包括行星架、連接于行星架上的行星齒,所述行星架與固定軸配合,行星齒與行星架固定連接,行星齒與太陽齒嚙合;輪轂,所述輪轂環繞在轉子和行星機構的周圍,輪轂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軸上;內齒齒圈,內齒齒圈固定在輪轂的內周面上,所述行星齒與內齒齒圈嚙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輪轂電機能使輸出轉矩獲得提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輪轂電機
本技術涉及一種輪轂電機。
技術介紹
電機的主要作用是產生驅動轉矩,作為用電器或各種機械的動力源。例如:電動車內最重要的動力來自于輪轂電機,現有的輪轂電機分別是帶有固定固定軸的定子以及轉子構成,固定固定軸與電動車通過螺紋固定連接,轉子為外面的輪轂。對于輪轂電機來說,當電機工作時,輪轂轉動,而固定固定軸是不動的,其輸出的最大轉矩由磁場力的大小決定。對于上述結構的電機,輸出的轉矩大小均是由磁場力的大小決定的,對于相同磁場作用力的電機而言,如何使電機的輸出轉矩獲得提升是當前所面臨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可提升輸出轉矩的輪轂電機。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輪轂電機,包括固定軸、定子、具有腔體的轉子,定子固定在固定軸上,轉子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軸上后,轉子環繞在定子的周圍,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太陽齒,太陽齒包括本體以及設置于本體一端的盤狀部件,太陽齒空套在所述固定軸上后,所述盤狀部件與轉子的一端固定連接;行星機構,該行星機構包括行星架、連接于行星架上的行星齒,所述行星架與固定軸配合,行星齒與行星架固定連接,行星齒與太陽齒嚙合;輪轂,所述輪轂環繞在轉子和行星機構的周圍,輪轂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軸上;內齒齒圈,內齒齒圈固定在輪轂的內周面上,所述行星齒與內齒齒圈嚙合。進一步地,所述行星齒包括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連接形成雙聯齒輪,其中第一齒輪與太陽齒嚙合,第二齒輪與內齒齒圈嚙合。進一步地,還包括定位管,所述定位管的一端空套在固定軸上,定位管的另一端與固定軸固定,定位管的內側壁上設有用于引出電源線的導線槽。進一步地,轉子的側壁上設有一端位于腔體內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設有螺孔,在延伸部的另一端與轉子的一端之間形成凹槽,所述盤狀部件嵌入到凹槽中后,所述太陽齒的盤狀部件通過螺釘與延伸部固定。當轉子轉動時,太陽齒隨著轉子轉動,太陽齒驅動行星齒轉動,行星齒帶動行星架轉動,行星架帶動輪轂轉動。本技術將轉子輸出的轉矩通過太陽齒、行星機構以及齒圈傳遞,在該過程中,由于太陽齒、行星齒以及內齒齒圈的轉速不相同,從而使與內齒齒圈固定的輪轂的轉速與轉子的轉速不相同,這樣本技術在電機內部進行優化之后,使輪轂的轉矩獲得提升。本技術特別是在需要增加輸出轉矩的情況下,對于相同體積的電機而言,在不改變磁場力的情況下,即可使輸出轉矩獲得增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輪轂電機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太陽齒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行星架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1為固定軸,2為定子,3為轉子,31為延伸部,4為第一軸承,5為本體,6為盤狀部件,7為螺釘,8為行星架,81為支撐部,82為錐狀安裝部,83為軸,9為行星齒,91為第一齒輪,92為第二齒輪,10為輪轂本體,11為端蓋,12為軸承,13為內齒齒圈,14為定位管。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輪轂電機,包括固定軸1、定子2、具有腔體的轉子3、太陽齒、行星機構、輪轂,定子2固定在固定軸1上,轉子3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軸1上后,轉子3環繞在定子2的周圍,轉子3通過第一軸承4與固定軸1活動連接。如圖1和圖2所示,太陽齒包括本體5以及設置于本體5一端的盤狀部件6,本體5為齒輪,本體5優先采用圓柱狀的齒輪,太陽齒空套在所述固定軸1上后,所述盤狀部件6與轉子3的一端固定連接。如圖1所示,轉子3的側壁上設有一端位于腔體內的延伸部31,延伸部31上設有螺孔,在延伸部31的另一端與轉子的一端之間形成凹槽,所述盤狀部件6嵌入到凹槽中后,所述太陽齒的盤狀部件6通過螺釘7與延伸部31固定。延伸部31上形成通孔,該通孔中安裝有第一軸承4。在轉子3的另一端設置有安裝孔,安裝孔中也安裝有第一軸承4。如圖1和圖3所示,行星機構包括行星架8、連接于行星架上的行星齒9,所述行星架8與固定軸1配合,行星齒9與行星架8固定連接,行星齒9與太陽齒嚙合。行星架8包括盤狀支撐部81、錐狀安裝部82,錐狀安裝部82的數量為三個,三個錐狀安裝部82均布在盤狀支撐部81的周面上,在錐狀安裝部82的端面上安裝在軸83,軸83的軸向與盤狀支撐部81的軸向平行,行星齒9與該軸83連接。所述輪轂環繞在轉子3和行星機構的周圍,輪轂3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軸1上。輪轂由輪轂本體10和端蓋11組成,輪轂本體10的兩端與端蓋11固定連接,端蓋11通過軸承12與軸1連接。還包括內齒齒圈13,內齒齒圈13固定在輪轂的內周面上,內齒齒圈13優先設置于輪轂本體10的內周面上,所述行星齒9與內齒齒圈嚙合。所述行星齒9包括第一齒輪91、第二齒輪92,第一齒輪91和第二齒輪92連接形成雙聯齒輪,其中第一齒輪91與太陽齒嚙合,第二齒輪92與內齒齒圈13嚙合。第一齒輪91與太陽齒嚙合后,可以起到動力傳遞的作用,第二齒輪92與內齒齒圈13嚙合后,可以起到使行星機構工作穩定以及具有增大速比的優點。行星齒9采用雙聯齒輪的結構,在保證第一齒輪91與太陽齒傳動比的同時,有利于縮小輪轂本體10的直徑,即當第一齒輪91的外徑確定后,通過第二齒輪92與內齒齒圈13嚙合的作用,不需要擴大輪轂本體10的內部空間來安裝內齒齒圈1。還包括定位管14,所述定位管14的一端空套在固定軸1上,定位管14的另一端與固定軸1固定,定位管14的內側壁上設有用于引出電源線的導線槽。通過定位管14對電源線的引導,避免工作時電源線受到其他部件的摩擦,利于確定電機工件的穩定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輪轂電機,包括固定軸、定子、具有腔體的轉子,定子固定在固定軸上,轉子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軸上后,轉子環繞在定子的周圍,其特征在于,還包括:/n太陽齒,太陽齒包括本體以及設置于本體一端的盤狀部件,太陽齒空套在所述固定軸上后,所述盤狀部件與轉子的一端固定連接;/n行星機構,該行星機構包括行星架、連接于行星架上的行星齒,所述行星架與固定軸配合,行星齒與行星架固定連接,行星齒與太陽齒嚙合;/n輪轂,所述輪轂環繞在轉子和行星機構的周圍,輪轂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軸上;/n內齒齒圈,內齒齒圈固定在輪轂的內周面上,所述行星齒與內齒齒圈嚙合。/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輪轂電機,包括固定軸、定子、具有腔體的轉子,定子固定在固定軸上,轉子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軸上后,轉子環繞在定子的周圍,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太陽齒,太陽齒包括本體以及設置于本體一端的盤狀部件,太陽齒空套在所述固定軸上后,所述盤狀部件與轉子的一端固定連接;
行星機構,該行星機構包括行星架、連接于行星架上的行星齒,所述行星架與固定軸配合,行星齒與行星架固定連接,行星齒與太陽齒嚙合;
輪轂,所述輪轂環繞在轉子和行星機構的周圍,輪轂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軸上;
內齒齒圈,內齒齒圈固定在輪轂的內周面上,所述行星齒與內齒齒圈嚙合。
2.根據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明遠,陳鑫,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安耐雅康復器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