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包括底座與支撐座本體,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多個裝置塊,每個所述裝置塊內均設有裝置腔,所述裝置腔內設有加固機構,每個所述裝置塊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錐形塊,所述底座上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兩側壁均設有條形腔,每個所述條形腔內均設有限位機構,所述放置槽內放置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與限位機構相配合,所述安裝塊的上端與支撐座本體固定連接,該支撐座設有相配對的底座,底座與支撐座連接緊密,且底座與地面連接穩定,增加了建筑整體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
本技術涉及建筑加固領域,尤其涉及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預制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裝配起來就成了。裝配式建筑在20世紀初就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到六十年代終于實現。英、法、蘇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由于裝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產成本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由于裝配式建筑施工速度快,工期短,大部分裝配式建筑支撐座在施工時,直接將其用水泥澆注,水泥與支撐座表面的接觸面較少,容易造成底部不穩固隱患,現在雖有一些支撐座設有相配對的底座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又產生了底座與地面連接不穩定的情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該支撐座設有相配對的底座,底座與支撐座連接緊密,且底座與地面連接穩定,增加了建筑整體的穩定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多個裝置塊,每個所述裝置塊內均設有裝置腔,所述裝置腔內設有加固機構,每個所述裝置塊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錐形塊,所述底座上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兩側壁均設有條形腔,每個所述條形腔內均設有限位機構,所述放置槽放置有安裝塊,所述安裝塊與限位機構相配合,所述安裝塊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支撐座本體。優選地,所述加固機構包括設置在裝置腔內液壓油缸,所述液壓油缸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錐桿,所述錐桿的一端貫穿裝置腔的內壁。優選地,所述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條形腔內的滑板,所述滑板與條形腔的內壁滑動連接,所述滑板的一側通過彈簧與條形腔的一側壁彈性連接,所述滑板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楔形塊,所述楔形塊貫穿條形腔的一側內壁,所述安裝塊的兩側設有與楔形塊相配合的楔形槽。優選地,所述楔形塊的斜面朝上。優選地,所述楔形塊和錐桿的制作材料均為鋼。優選地,所述滑板通過滑軌與條形腔的內壁滑動連接。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為:1、設置有限位機構,將安裝塊放置在放置槽內時,楔形塊會受彈簧的彈性作用直接卡入安裝塊兩側的楔形槽內,增加了底座與支撐座本體間連接的緊密性。2、設置有加固機構,通過錐形塊將底座與地面連接后,通過啟動液壓油缸將錐形桿抵出,錐形桿橫向的插入土內,加固了底座與地面的連接,增加了建筑整體的穩定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安裝塊放置時的狀態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A處放大構示意圖。圖中:1錐形塊、2錐桿、3裝置塊、4條形腔、5底座、6安裝塊、7支撐座本體、8放置槽、9楔形槽、10楔形塊、11滑板、12彈簧、13裝置腔、14液壓油缸。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參照圖1-3,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包括底座5,底座5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多個裝置塊3,裝置塊3的個數為四個且分布在底座5下方的四個角處,每個裝置塊3內均設有裝置腔13,裝置腔13內設有加固機構,每個裝置塊3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錐形塊1,錐形塊1是鋼制的,保證其強度可以插入地下,底座5上設有放置槽8,放置槽8的兩側壁均設有條形腔4,每個條形腔4內均設有限位機構,放置槽8放置有安裝塊6,安裝塊6與限位機構相配合,安裝塊6的上端固定連接有支撐座本體7。其中,加固機構包括設置在裝置腔13內液壓油缸14,液壓油缸14的輸出端固定連接有錐桿2,錐桿2的一端貫穿裝置腔13的內壁。其中,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條形腔4內的滑板11,滑板11與條形腔4的內壁滑動連接,滑板11的一側通過彈簧12與條形腔4的一側壁彈性連接,滑板11的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楔形塊10,楔形塊10貫穿條形腔4的一側內壁,安裝塊6的兩側設有與楔形塊10相配合的楔形槽9。其中,楔形塊10的斜面向上,保證安裝后楔形塊10可以卡入對于的楔形槽9中。其中,楔形塊10和錐桿2的制作材料均為鋼,使得錐形塊9和錐桿2有著足夠的硬度。其中,滑板11通過滑軌與條形腔4的內壁滑動連接,使得限位機構運行的更靈敏。本技術中,使用時,先將底座5通過錐形塊1與地面相連接,此時啟動液壓油缸14帶動其輸出端將錐桿2抵出,橫向的插入土內,加固了底座5與地面的連接,此時將安裝塊6放置到放置槽8上,放置時,當安裝塊6的底部與楔形塊10剛接觸時,會抵動楔形塊10向安裝塊6移動,當此時彈簧12處于壓緊狀態,當安裝塊6放置到楔形塊10與楔形槽9相遇時,受彈簧12的彈性作用,楔形塊10會卡入楔形槽9中,完成安裝,使支撐座本體7與底座5的連接更緊密,此時再進行水泥澆灌即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包括底座(5)與支撐座本體(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多個裝置塊(3),每個所述裝置塊(3)內均設有裝置腔(13),所述裝置腔(13)內設有加固機構,每個所述裝置塊(3)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錐形塊(1),所述底座(5)上設有放置槽(8),所述放置槽(8)的兩側壁均設有條形腔(4),每個所述條形腔(4)內均設有限位機構,所述放置槽(8)內放置有安裝塊(6),所述安裝塊(6)與限位機構相配合,所述安裝塊(6)的上端與支撐座本體(7)固定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包括底座(5)與支撐座本體(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多個裝置塊(3),每個所述裝置塊(3)內均設有裝置腔(13),所述裝置腔(13)內設有加固機構,每個所述裝置塊(3)的下端固定連接有錐形塊(1),所述底座(5)上設有放置槽(8),所述放置槽(8)的兩側壁均設有條形腔(4),每個所述條形腔(4)內均設有限位機構,所述放置槽(8)內放置有安裝塊(6),所述安裝塊(6)與限位機構相配合,所述安裝塊(6)的上端與支撐座本體(7)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工程中的裝配式建筑支撐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機構包括設置在裝置腔(13)內的液壓油缸(14),所述液壓油缸(14)的伸縮端固定連接有錐桿(2),所述錐桿(2)的一端貫穿裝置腔(13)的內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成海,王軍霞,
申請(專利權)人:王成海,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