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超重力除塵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24656887 閱讀: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38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超重力除塵裝置,包括一端為進風端、另一端為出風端的主通風道;在主通風道內設置的讓氣體既做離心運動又沿主通風道做軸向運動的風機;在主通風道的周向壁面上開設的出塵流道,所述出塵流道位于風機的出風方向一側;與出塵流道連通的沉積腔,所述沉降腔上設置了排塵口和二次氣體出口。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先離心分離再沉降除塵的方式,利用風機沿軸向輸送含塵氣體的同時將含塵氣體高速離心,雜塵顆粒聚集在徑向的外部區域形成高含塵氣體,高含塵氣體進入沉降腔內進行沉降處理,良好的達到分離除塵效果,在徑向中部區域的凈化氣體直接沿著主通風道排出,壓力損失小,減小超重力除塵裝置的運行功耗,除塵分離效率高、效果好。

    A kind of high gravity dedusting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超重力除塵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氣固分離
    ,尤其涉及一種超重力除塵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的旋風氣固分離是利用旋轉的含塵氣體所產生的離心力,將粉塵從氣流中分離出來,由于旋轉流速較大,因此,旋轉氣流中的粒子受到的離心力比重力大得多。用旋風氣固分離方式從含塵氣體中除去的粒子相比于沉降或慣性力除塵方式除出的粒子要小得多,除塵效果更好。但傳統的旋風氣固分離方式的壓力損失高達800~1500pa,需要較大的功耗才能正常工作,無法分離去除粒徑小于5um的粉塵,排出氣體的含塵濃度隨入口處的含塵濃度增加而增加,氣固分離效果有限,難以滿足高標準的除塵凈化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提供一種超重力除塵裝置,解決目前技術中的氣固分離裝置壓力損失大,除塵分離效率低、效果差的問題。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超重力除塵裝置,包括:一端為進風端、另一端為出風端的主通風道;在主通風道內設置的讓氣體既做離心運動又沿主通風道做軸向運動的風機;在主通風道的周向壁面上開設的出塵流道,所述出塵流道位于風機的出風方向一側;與出塵流道連通的沉積腔,所述沉降腔上設置了排塵口和二次氣體出口。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超重力除塵裝置利用風機讓進入到主通風道內的含塵氣體既做離心運動又做軸向運動,即使得含塵氣體被高速離心,從而雜塵顆粒聚集在主通風道的徑向外部區域形成塵埃環(即高含塵氣體),越大顆粒的雜塵越靠近徑向外側,而在主通風道徑向的中部區域則為分離得到凈化氣體,凈化氣體和塵埃環在風機的作用下主要沿著主通風道的軸線流動同時也伴隨著沿主通風道周向的旋轉運動,處于主通風道徑向中部區域的凈化氣體直接從出風端排出進入下一級的處理,而處于徑向外部區域的塵埃環則由于旋轉運動從出塵流道進入到沉降腔內,凈化氣體在風機的作用下直接沿著主通風道從出風端排出,壓力損失小,減小超重力除塵裝置的運行功耗,除塵分離效率高、效果好。沿著主通風道軸線從出風端排出的氣流量占絕大部分,而通過出塵流道進入沉降腔的塵埃環風量很小,從而塵埃環在進入沉降腔后風速急速下降,風阻比普通旋風除塵方式少800-1600pa,雜塵顆粒可以在沉降腔有效沉降,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超重力除塵裝置采用先離心分離再沉降除塵的方式,良好的達到分離除塵的效果,在沉降腔內的沉降完畢后的氣體則從二次氣體出口排出,從二次氣體出口排出的氣體可再進行下一級的除塵凈化處理。進一步的,所述的出塵流道為沿著主通風道周向間隔開設的若干條沿主通風道軸線的長條縫口,結構簡單,實時方便,主通風道的結構穩定性好,長條縫口覆蓋主通風道軸線的一定長度,從而確保塵埃環在沿著主通風道旋轉前行的過程中能全部通過長條縫口進入到沉降腔內,提高除塵充分性。進一步的,所述的出塵流道為覆蓋主通風道整個周向的環形口,即主通風道沿著其軸線分為前后兩部分,前后兩部分具有軸向上的間隔從而構成覆蓋主通風道整個周向的出塵流道,確保塵埃環充分、高效的與凈化氣體分離而進入到沉降腔內,提高除塵效果。進一步的,所述的沉積腔包在主通風道外圍,所述二次氣體出口設置在主通風道的出風端的出風方向上,在沉降腔內的沉降完畢后的氣體在從主通風道的出風端流出的高速的凈化氣體的吸引帶動作用下從二次氣體出口與凈化氣體一同排出,由于在沉降腔內風速急速下降,進入到沉降腔的氣體在沉降腔的表面產生的旋流不會將雜塵再拋入上升的氣流中,雜塵顆粒不會再隨氣流從二次氣體出口跑出,從而保障優異的除塵分離效果。進一步的,所述的出塵流道上設置有用于調節出塵流道開度的調節組件,本專利技術所述的超重力除塵裝置通過控制出塵流道開度來控制進入到沉降腔的氣流量,控制進入到沉降腔內的雜塵顆粒總量以及雜塵顆粒粒度,從而最終控制從出風端排出的氣體的潔凈度,可實現捕集小于5um的雜塵顆粒。進一步的,所述調節組件包括呈環形的調節環和驅動機構,所述的調節環套在主通風道的外圍,所述驅動機構帶動調節環沿著主通風道的軸線方向移動以調節出塵流道開度。結構簡單、穩定性好,調節環沿著主通風道的軸線方向運動來調節出塵流道的開度,調節方便。進一步的,所述的主通風道內還設置有位于風機進風側的將主通風道內部分隔成若干導流通路的前導流片,使得氣流能均勻的沿著主通風道橫截面分布,有利于風機讓氣體更好的既做離心運動又做軸向運動,提高風機對含塵氣體的離心分離效果,使得雜塵顆粒能更均勻穩定的聚集在徑向的外部區域,從而保障最終的分離除塵效果,降低超重力除塵裝置的驅動功耗。進一步的,所述的前導流片沿著主通風道的周向間隔分布來將主通風道分隔出沿主通風道的周向分布的導流通路,利用前導流片能阻擋氣流沿著周向流動,從而能夠使氣流穩定的沿著主通風道軸線流動,減小氣流因為周向流動所造成的動能損失。進一步的,所述的前導流片為沿著主通風道軸線的直片,使氣流能夠穩定的沿著主通風道軸線直線流動,減小氣流因為周向流動所造成的動能損失,降低超重力除塵裝置的驅動功耗。進一步的,所述的主通風道內設置了位于出風端與出塵流道之間的將主通風道內部分隔成若干導流通路的后導流片,使得氣流能均勻的沿著主通風道橫截面分布,使氣流順暢的沿著主通風道軸線流動,減小氣體流向不穩定所造成的動能損失,降低壓力損失,降低超重力除塵裝置的運行功耗。進一步的,所述的后導流片沿著主通風道的周向間隔分布來將主通風道分隔出沿主通風道的周向分布的導流通路,能阻擋氣流沿著周向流動,使氣流穩定的沿著主通風道軸線流動。進一步的,所述的后導流片沿著主通風道的軸線分為兩部分,包括靠近出塵流道的沿著主通風道軸線呈螺旋形的后螺旋導流片和靠近出風端的沿著主通風道軸線呈直片的后直導流片,使氣流能夠穩定的沿著主通風道軸線流動,減小氣流因為周向流動所造成的動能損失,降低超重力除塵裝置的驅動功耗。進一步的,所述的后螺旋導流片的螺旋方向與風機的旋轉方向相反,風機使得氣流沿著軸向運動時還會使氣流產生周向的旋轉,從而氣流實際上是螺旋前進的,利用后螺旋導流片對氣流的周向旋轉運動進行回正糾偏,使得氣流只具有沿主通風道軸線流動的動能,減小氣流因為旋轉所造成的動能損失,降低超重力除塵裝置的運行功耗。進一步的,所述的沉降腔內設置有連接至排塵口的螺旋輸送器,使得在沉降腔內沉降蓄積的雜塵在螺旋輸送器的推送下高效、穩定的從排塵口排出,能夠避免出現排塵口堵塞而影響正常沉降除塵效果的狀況。進一步的,所述的排塵口上設置了關風器,使得沉降腔內與外界相對隔離,保障沉降腔內氣流穩定,避免外界空氣從排塵口進入沉降腔影響雜塵的沉降,避免雜塵從排塵口沖出污染環境,同時也保障沉降的雜塵能夠連續不斷地及時排出。進一步的,所述主通風道為直線通管,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避免氣流方向改變而造成能量損失,保障氣流持續高效的從出氣端排出,降低運行功耗。進一步的,所述的風機的葉片在風機轉動軸向上呈兩端為螺旋葉片段、中部為沿著轉動軸向的直葉片段的結構,從而風機在工作時能穩定可靠的實現讓進入到主通風道內的含塵氣體既做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超重力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端為進風端(21)、另一端為出風端(22)的主通風道(2);/n在主通風道(2)內設置的讓氣體既做離心運動又沿主通風道(2)做軸向運動的風機(4);/n在主通風道(2)的周向壁面上開設的出塵流道(3),所述出塵流道(3)位于風機(4)的出風方向一側;/n與出塵流道(3)連通的沉積腔(1),所述沉降腔(1)上設置了排塵口(13)和二次氣體出口(11)。/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超重力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為進風端(21)、另一端為出風端(22)的主通風道(2);
    在主通風道(2)內設置的讓氣體既做離心運動又沿主通風道(2)做軸向運動的風機(4);
    在主通風道(2)的周向壁面上開設的出塵流道(3),所述出塵流道(3)位于風機(4)的出風方向一側;
    與出塵流道(3)連通的沉積腔(1),所述沉降腔(1)上設置了排塵口(13)和二次氣體出口(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塵流道(3)為沿著主通風道(2)周向間隔開設的若干條沿主通風道(2)軸線的長條縫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塵流道(3)為覆蓋主通風道(2)整個周向的環形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積腔(1)包在主通風道(2)外圍,所述二次氣體出口(11)設置在主通風道(2)的出風端(22)的出風方向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塵流道(3)上設置有用于調節出塵流道(3)開度的調節組件(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超重力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組件(5)包括呈環形的調節環(51)和驅動機構(52),所述的調節環(51)套在主通風道(2)的外圍,所述驅動機構(52)帶動調節環(51)沿著主通風道(2)的軸線方向移動以調節出塵流道(3)開度。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超重力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通風道(2)內還設置有位于風機(4)進風側的將主通風道(2)內部分隔成若干導流通路的前導流片(6)。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超重力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導流片(6)沿著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仁旺楊銀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市瓏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少妇无码太爽了在线播放|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汌A√|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av|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区国产区在线播放|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