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包括中管,所述中管的兩端分別固定設有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所述第一波紋管和所述第二波紋管與所述中管之間均設有若干緩沖拉伸裝置,所述緩沖拉伸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固定與所述中管的邊緣處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一側設有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二固定塊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波紋管和所述第二波紋管遠離所述中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塊和所述第二固定塊之間設有剪刀架,所述剪刀架之間設有若干拉伸彈簧,所述中管的一側設有支撐底座,所述支撐底座的兩側均對稱設于限制裝置。有益效果:該裝置結構簡單,方便操作,能夠實現受力均勻,并且能夠對其進行恢復,大大的增加了方便性。
An axial compound compensato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
本技術涉及補償器的設計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
技術介紹
補償器又名膨脹節或者伸縮節,復式軸向型補償器由一中部管段連接的兩個波紋管和與中間段剛性連接的底座及兩端管組成的撓性部件,每個波紋管作為單式普通型膨脹節補償各自管段向位移,復式波紋管在軸向外力作用下波紋管組件中的兩個波紋管無法時實現穩定地同步伸縮,使波紋管受力不均,而導致膨脹節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形,從而使壽命降低,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來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包括中管,所述中管的兩端分別固定設有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所述第一波紋管和所述第二波紋管與所述中管之間均設有若干緩沖拉伸裝置,所述緩沖拉伸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塊,所述第一固定塊固定與所述中管的邊緣處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一側設有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二固定塊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波紋管和所述第二波紋管遠離所述中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塊和所述第二固定塊之間設有剪刀架,所述剪刀架之間設有若干拉伸彈簧,所述中管的一側設有支撐底座,所述支撐底座的兩側均對稱設于限制裝置,所述緩沖拉伸裝置之間設有調節裝置。進一步的,所述拉伸彈簧的兩端均固定設有連接片,所述連接片遠離所述拉伸彈簧的一端通過活動栓與所述剪刀架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波紋管和所述第二波紋管遠離所述中管的一端均固定設有第一法蘭,所述第一法蘭的一側設有第二法蘭,所述第二法蘭的一側與連通管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之間通過鎖緊螺栓連接。進一步的,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一端與所述中管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桿遠離所述中管的一端設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內部設有第一螺紋桿,所述第一螺紋桿的兩端均通過限位塊與所述第一法蘭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桿貫穿所述限位塊與第一螺母螺紋連接。進一步的,所述限制裝置包括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一側固定設有第二螺紋桿,所述第一法蘭的一側邊固定設有連接板,所述第二螺紋桿的一端貫穿所述連接板與第二螺母螺紋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支撐底座遠離所述中管的一側固定設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設有若干安裝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過在中管與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之間設有緩沖拉伸裝置,能夠實現水流和氣流在流過中管、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之間時,若氣壓和水壓較大時,將會使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進行拉伸,拉伸后將會緩解水壓和氣壓,從而能夠實現緩沖的作用,避免壓力過大對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和中管造成炸裂的現象,大大的增加了使用的壽命,同時剪刀架之間拉伸彈簧,在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發生形變后,能夠對其進行恢復,該裝置結構簡單,方便操作,同時能夠實現對于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的局部進行緩沖,大大的增加了方便性;(2)、通過在拉伸彈簧的兩側設有連接片,并且有活動栓將其與剪刀架連接,從而能夠方便對于拉伸彈簧進行更換,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之間通過鎖緊螺栓進行連接方便連通管與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之間的連接,調節裝置和限制裝置能夠在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進行伸縮變化時,能夠對其起到限制的作用,避免第一波紋管和第二波紋管出現受力不均的現象。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處的放大圖。附圖標記:1、中管;2、第一波紋管;3、第二波紋管;4、第一固定塊;5、第二固定塊;6、剪刀架;7、拉伸彈簧;8、支撐底座;9、連接片;10、活動栓;11、第一法蘭;12、第二法蘭;13、連通管;14、鎖緊螺栓;15、固定桿;16、套筒;17、第一螺紋桿;18、限位塊;19、第一螺母;20、連接塊;21、第二螺紋桿;22、連接板;23、安裝板;24、安裝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技術做出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一:請參閱圖1-2,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包括中管1,所述中管1的兩端分別固定設有第一波紋管2和第二波紋管3,所述第一波紋管2和所述第二波紋管3與所述中管1之間均設有若干緩沖拉伸裝置,所述緩沖拉伸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塊4,所述第一固定塊4固定與所述中管1的邊緣處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4的一側設有第二固定塊5,所述第二固定塊5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波紋管2和所述第二波紋管3遠離所述中管1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塊4和所述第二固定塊5之間設有剪刀架6,所述剪刀架6之間設有若干拉伸彈簧7,所述中管1的一側設有支撐底座8,所述支撐底座8的兩側均對稱設于限制裝置,所述緩沖拉伸裝置之間設有調節裝置,通過在中管1與第一波紋管2和第二波紋管3之間設有緩沖拉伸裝置,能夠實現水流和氣流在流過中管1、第一波紋管2和第二波紋管3之間若氣壓和水壓較大時,將會使第一波紋管2和第二波紋管3進行拉伸,拉伸后將會緩解水壓和氣壓,從而能夠實現緩沖的作用,避免壓力過大對第一波紋管2和第二波紋管3和中管1造成炸裂的現象,大大的增加了使用的壽命,同時剪刀架6之間拉伸彈簧7,在第一波紋管2和第二波紋管3發生形變后,能夠對其進行恢復,該裝置結構簡單,方便操作,同時能夠實現對于第一波紋管2和第二波紋管3的局部進行緩沖,大大的增加了方便性。實施例二:請參閱圖1-2,對于拉伸彈簧7來說,所述拉伸彈簧7的兩端均固定設有連接片9,所述連接片9遠離所述拉伸彈簧7的一端通過活動栓10與所述剪刀架6連接,通過在拉伸彈簧7的兩側設有連接片9,并且有活動栓10將其與剪刀架6連接,從而能夠方便對于拉伸彈簧7進行更換;對于第一波紋管2來說,所述第一波紋管2和所述第二波紋管3遠離所述中管1的一端均固定設有第一法蘭11,所述第一法蘭11的一側設有第二法蘭12,所述第二法蘭12的一側與連通管13固定連接;對于第一法蘭11來說,所述第一法蘭11和第二法蘭12之間通過鎖緊螺栓14連接,第一法蘭11和第二法蘭12之間通過鎖緊螺栓14進行連接方便連通管13與第一波紋管2和第二波紋管3之間的連接;對于調節裝置來說,所述調節裝置包括固定桿15,所述固定桿15的一端與所述中管1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桿15遠離所述中管1的一端設有套筒16,所述套筒16的內部設有第一螺紋桿17,所述第一螺紋桿17的兩端均通過限位塊18與所述第一法蘭11連接,所述第一螺紋桿17貫穿所述限位塊18與第一螺母19螺紋連接;對于限制裝置來說,所述限制裝置包括連接塊20,所述連接塊20的一側固定設有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管(1),所述中管(1)的兩端分別固定設有第一波紋管(2)和第二波紋管(3),所述第一波紋管(2)和所述第二波紋管(3)與所述中管(1)之間均設有若干緩沖拉伸裝置,所述緩沖拉伸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塊(4),所述第一固定塊(4)固定與所述中管(1)的邊緣處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4)的一側設有第二固定塊(5),所述第二固定塊(5)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波紋管(2)和所述第二波紋管(3)遠離所述中管(1)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塊(4)和所述第二固定塊(5)之間設有剪刀架(6),所述剪刀架(6)之間設有若干拉伸彈簧(7),所述中管(1)的一側設有支撐底座(8),所述支撐底座(8)的兩側均對稱設于限制裝置,所述緩沖拉伸裝置之間設有調節裝置。/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管(1),所述中管(1)的兩端分別固定設有第一波紋管(2)和第二波紋管(3),所述第一波紋管(2)和所述第二波紋管(3)與所述中管(1)之間均設有若干緩沖拉伸裝置,所述緩沖拉伸裝置包括第一固定塊(4),所述第一固定塊(4)固定與所述中管(1)的邊緣處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4)的一側設有第二固定塊(5),所述第二固定塊(5)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波紋管(2)和所述第二波紋管(3)遠離所述中管(1)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塊(4)和所述第二固定塊(5)之間設有剪刀架(6),所述剪刀架(6)之間設有若干拉伸彈簧(7),所述中管(1)的一側設有支撐底座(8),所述支撐底座(8)的兩側均對稱設于限制裝置,所述緩沖拉伸裝置之間設有調節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彈簧(7)的兩端均固定設有連接片(9),所述連接片(9)遠離所述拉伸彈簧(7)的一端通過活動栓(10)與所述剪刀架(6)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軸向復式補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紋管(2)和所述第二波紋管(3)遠離所述中管(1)的一端均固定設有第一法蘭(11),所述第一法蘭(11)的一側設有第二法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萬民,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邁能管道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