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消化內科用護理架,包括出水按鈕、收集桶、滑落管、嘔吐斗、盥洗盆、噴水口、輸水管、下水管、儲水箱以及水泵,出水按鈕設置在底板上端面左側,出水按鈕右側放置有收集桶,收集桶上端面連接有滑落管,滑落管穿過支撐架內部左側,滑落管環形側面右側安裝有下水管,滑落管上端面安裝有嘔吐斗,嘔吐斗右側安裝有盥洗盆,收集桶后側安裝有儲水箱,儲水箱內部下側裝配有水泵,水泵上端面連接有輸水管,輸水管下端面左側設置有噴水口,該設計解決了原有消化內科患者很難自行進行護理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合理,方便消化內科病人自行護理,使用便捷。
Nursing stand for digestive medicin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消化內科用護理架
本技術是消化內科用護理架,屬于消化內科
技術介紹
消化內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腸、大腸、肝、膽及胰腺等疾病為主要內容的臨床三級學科。消化內科疾病種類繁多,醫學知識面廣,操作復雜而精細。消化內科受訓醫師必須獲得內科專科醫師資格(或接受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后)方可接受本階段培養。消化內科醫師培養階段為期3年。現有的消化內科患者很難自行進行護理,消化內科病人通常會伴有嘔吐癥狀,病人嘔吐時要及時盛接嘔吐物,以免污染地面或沾染其他物品,影響病房內的環境,同時病人在嘔吐時身體較為虛弱,需要被人攙扶,且嘔吐后需要漱口和擦拭嘴部,需要醫護人員為病人提供水杯和紙巾、毛巾等,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現在急需消化內科用護理架來解決上述出現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目的是提供消化內科用護理架,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本技術結構合理,方便消化內科病人自行護理,使用便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消化內科用護理架,包括移動輪、底板、支撐架以及便捷護理機構,所述移動輪安裝在底板下端面,所述支撐架安裝在底板上端面,所述便捷護理機構設置在底板上側,所述便捷護理機構包括出水按鈕、收集桶、滑落管、嘔吐斗、盥洗盆、噴水口、輸水管、下水管、儲水箱以及水泵,所述出水按鈕設置在底板上端面左側,所述出水按鈕右側放置有收集桶,所述收集桶上端面連接有滑落管,所述滑落管穿過支撐架內部左側,所述滑落管環形側面右側安裝有下水管,所述滑落管上端面安裝有嘔吐斗,所述嘔吐斗右側安裝有盥洗盆,所述收集桶后側安裝有儲水箱,所述儲水箱內部下側裝配有水泵,所述水泵上端面連接有輸水管,所述輸水管下端面左側設置有噴水口。進一步地,所述嘔吐斗呈漏斗狀,所述支撐架內部左側開設有通管孔,且通管孔與滑落管相匹配。進一步地,所述滑落管通過密封法蘭與收集桶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盥洗盆下側安裝有連接管,所述下水管通過密封法蘭與連接管相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儲水箱內部裝填有漱口水,所述儲水箱上端面左側安裝有注水管,且注水管內部嵌入有密封塞。進一步地,所述水泵通過導線與出水按鈕相連接,所述出水按鈕通過導線與外界電源相連接,所述水泵工作噪音低于40分貝。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消化內科用護理架,因本技術添加了出水按鈕、收集桶、滑落管、嘔吐斗、盥洗盆、噴水口、輸水管、下水管、儲水箱以及水泵,該設計為消化內科病人提供自行護理的醫療器具,便于盛接嘔吐物和洗漱,解決了原有消化內科患者很難自行進行護理的問題,提高了本技術的護理便捷性。因嘔吐斗呈漏斗狀,該設計通過敞口設計,方便嘔吐物的盛接,因支撐架內部左側開設有通管孔,且通管孔與滑落管相匹配,該設計方便滑落管與嘔吐斗相連接,因滑落管通過密封法蘭與收集桶相連接,該設計方便滑落管的拆裝和更換,因盥洗盆下側安裝有連接管,下水管通過密封法蘭與連接管相連接,該設計方便盥洗盆與滑落管的相連通,因儲水箱內部裝填有漱口水,儲水箱上端面左側安裝有注水管,且注水管內部嵌入有密封塞,該設計方便消化內科患者嘔吐后進行洗漱,本技術結構合理,方便消化內科病人自行護理,使用便捷。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技術消化內科用護理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消化內科用護理架中便捷護理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消化內科用護理架中便捷護理機構的俯視圖;圖中:1-移動輪、2-底板、3-支撐架、4-便捷護理機構、41-出水按鈕、42-收集桶、43-滑落管、44-嘔吐斗、45-盥洗盆、46-噴水口、47-輸水管、48-下水管、49-儲水箱、491-水泵。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請參閱圖1-圖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消化內科用護理架,包括移動輪1、底板2、支撐架3以及便捷護理機構4,移動輪1安裝在底板2下端面,支撐架3安裝在底板2上端面,便捷護理機構4設置在底板2上側。便捷護理機構4包括出水按鈕41、收集桶42、滑落管43、嘔吐斗44、盥洗盆45、噴水口46、輸水管47、下水管48、儲水箱49以及水泵491,出水按鈕41設置在底板2上端面左側,出水按鈕41右側放置有收集桶42,收集桶42上端面連接有滑落管43,滑落管43穿過支撐架3內部左側,滑落管43環形側面右側安裝有下水管48,滑落管43上端面安裝有嘔吐斗44,嘔吐斗44右側安裝有盥洗盆45,收集桶42后側安裝有儲水箱49,儲水箱49內部下側裝配有水泵491,水泵491上端面連接有輸水管47,輸水管47下端面左側設置有噴水口46,該設計解決了原有消化內科患者很難自行進行護理的問題。嘔吐斗44呈漏斗狀,通過敞口設計,方便嘔吐物的盛接,支撐架3內部左側開設有通管孔,且通管孔與滑落管43相匹配,方便滑落管43與嘔吐斗44相連接,滑落管43通過密封法蘭與收集桶42相連接,方便滑落管43的拆裝和更換,盥洗盆45下側安裝有連接管,下水管48通過密封法蘭與連接管相連接,方便盥洗盆45與滑落管43的相連通,儲水箱49內部裝填有漱口水,儲水箱49上端面左側安裝有注水管,且注水管內部嵌入有密封塞,方便消化內科患者嘔吐后進行洗漱,水泵491通過導線與出水按鈕41相連接,出水按鈕41通過導線與外界電源相連接,通過出水按鈕41控制水泵491與外界電源的電流通斷,水泵491工作噪音低于40分貝,避免水泵491工作影響其他患者。作為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當消化內科病人嘔吐時,恰逢醫護人員不在,患者可自行依靠在支撐架3上,可將嘔吐物吐至嘔吐斗44中,嘔吐物可隨著滑落管43進入收集桶42內部,而后用腳踩踏出水按鈕41,外界電源與水泵491之間的電源相通,儲水箱49內部的漱口水在水泵491揚程力作用下,經輸水管47輸送至噴水口46,噴水口46將漱口水噴出,患者可在盥洗盆45中進行嘴部的洗漱,洗漱過后的臟水經連接管、下水管48進入滑落管43,而后一并進入收集桶42中。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消化內科用護理架,包括移動輪、底板、支撐架以及便捷護理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輪安裝在底板下端面,所述支撐架安裝在底板上端面,所述便捷護理機構設置在底板上側;/n所述便捷護理機構包括出水按鈕、收集桶、滑落管、嘔吐斗、盥洗盆、噴水口、輸水管、下水管、儲水箱以及水泵,所述出水按鈕設置在底板上端面左側,所述出水按鈕右側放置有收集桶,所述收集桶上端面連接有滑落管,所述滑落管穿過支撐架內部左側,所述滑落管環形側面右側安裝有下水管,所述滑落管上端面安裝有嘔吐斗,所述嘔吐斗右側安裝有盥洗盆,所述收集桶后側安裝有儲水箱,所述儲水箱內部下側裝配有水泵,所述水泵上端面連接有輸水管,所述輸水管下端面左側設置有噴水口。/n
【技術特征摘要】
1.消化內科用護理架,包括移動輪、底板、支撐架以及便捷護理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輪安裝在底板下端面,所述支撐架安裝在底板上端面,所述便捷護理機構設置在底板上側;
所述便捷護理機構包括出水按鈕、收集桶、滑落管、嘔吐斗、盥洗盆、噴水口、輸水管、下水管、儲水箱以及水泵,所述出水按鈕設置在底板上端面左側,所述出水按鈕右側放置有收集桶,所述收集桶上端面連接有滑落管,所述滑落管穿過支撐架內部左側,所述滑落管環形側面右側安裝有下水管,所述滑落管上端面安裝有嘔吐斗,所述嘔吐斗右側安裝有盥洗盆,所述收集桶后側安裝有儲水箱,所述儲水箱內部下側裝配有水泵,所述水泵上端面連接有輸水管,所述輸水管下端面左側設置有噴水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內科用護理架,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微,殷媛媛,鄒德莉,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