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抗菌復合管技術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抗菌復合管及其制備方法,其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6份、線型聚乙烯83.4份和環氧樹脂15份,根據塑料抗菌內管尺寸制備模具,將抗菌活性成分、線型聚乙烯和環氧樹脂通過攪拌機在30?34℃下攪拌30min進行混合,并且在進行混合時加入偶聯劑和分散劑進行改性處理,對成型主機和成型輔機進行升溫,升溫到80℃后,在真空狀態下進行擠塑成型,擠塑完畢經過拉制,冷卻成型后通過抗菌機進行抗菌測試,該抗菌復合管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加入偶聯劑和分散劑可以使得抗菌活性成分在線型樹脂中分散的更加均勻,抗菌活性成分和線型樹脂結合的更加徹底,抗菌效果更好的同時抗壓強度更高。
An antibacterial composite tub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抗菌復合管及其制備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抗菌復合管
,特別是一種抗菌復合管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襯塑管是以普通碳素鋼管作為基礎,內襯化學性優良的熱塑性塑料,經冷拉復合或滾塑成型,它既有鋼管的機械性能,又有塑料管的耐腐蝕性能,緩結垢,不易生長微生物的特點,是輸送酸、堿、鹽、有腐蝕性氣體等介質的理想管道,廣泛應用于化工、生物、電力、冶煉、制藥、食品、環保等領域,在-20℃-105℃襯塑鋼管,鋼襯塑復合管內是取代橡膠瓷、玻璃鋼、不銹鋼及塑料板等襯里的理想材料近年來,隨著技術和工藝的進步,使得襯塑管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繼第一代襯塑管材料PE:PE63之后相繼出現第二代PE和第三代PE100,特別是采用雙峰共聚工藝生產的PE100,最小需求強度(Mpqs)達到3/6.0Mpq使得襯塑管的壓力提高很多,針對襯塑管用量日益增加,現有的襯塑管往往達不到現有的襯塑管的使用要求和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抗菌復合管及其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抗菌復合管,包括由內向外依次膠合連接的塑料抗菌內管、黏合劑層和金屬外管,所述塑料抗菌內管的表面開設有圓形凹孔,所述圓形凹孔設置有多個,且在塑料抗菌內管的表面均勻分布,所述金屬外管的內腔開設有球形凹孔,所述球形凹孔設置有多個,且在金屬外管的表面均勻分布,所述黏合劑層采用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烴樹脂為原材料。本專利技術還公開了塑料抗菌內管的的配方,其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0-1.6份、線型聚乙烯83.4-85份和環氧樹脂15份。優選的,所述塑料抗菌內管的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0份、線型聚乙烯85份和環氧樹脂15份。優選的,所述塑料抗菌內管的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份、線型聚乙烯84份和環氧樹脂15份。優選的,所述塑料抗菌內管的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3份、線型聚乙烯83.7份和環氧樹脂15份。優選的,所述塑料抗菌內管的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6份、線型聚乙烯83.4份和環氧樹脂15份。優選的,所述抗菌活性成分為活性炭纖維和活性銀抗菌劑中的一種或多種的組合。本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抗菌復合管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金屬外管的制備:根據金屬外管尺寸制備模具,通過制備模具對金屬外管進行注塑成型,注塑成型后,將金屬外管取出,冷卻到30攝氏度后,對表面進行去毛刺處理,處理完畢后在30-35℃溫度下,用磷化液對管材進行磷化處理三十分鐘,使管材表面形成磷化膜,隔絕空氣;步驟二、塑料抗菌內管的制備:根據塑料抗菌內管尺寸制備模具,將抗菌活性成分、線型聚乙烯和環氧樹脂通過攪拌機在30-34℃下攪拌30min進行混合,并且在進行混合時加入偶聯劑和分散劑進行改性處理,對成型主機和成型輔機進行升溫,升溫到80℃后,在真空狀態下進行擠塑成型,擠塑完畢經過拉制,冷卻成型后通過抗菌機進行抗菌測試,測試抗菌成分,抗菌測試結果達到國家標準后入庫進行下一步制備;步驟三、襯塑復合管的制備:將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烴樹脂加熱融化后分別涂覆于塑料抗菌內管的外表面和金屬外管內表面,利用專用設備將塑料抗菌內管拉入金屬外管內,使得塑料抗菌內管內卡于金屬外管內,加熱金屬外管,當金屬外管內溫度升至80℃時,開始向金屬外管內通入壓縮空氣進行加壓,保持金屬外管內一定的壓力,繼續加熱金屬外管到100℃,保溫30min后自然冷卻至室溫,解除壓力,得到襯塑復合管成品;步驟四、成品檢測:對成品分別進行結合強度試驗、壓扁試驗和耐冷熱循環試驗,檢測合格后打包入庫。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該抗菌復合管及其制備方法,通過使其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6份、線型聚乙烯83.4份和環氧樹脂15份,根據塑料抗菌內管尺寸制備模具,將抗菌活性成分、線型聚乙烯和環氧樹脂通過攪拌機在30下攪拌30min進行混合,并且在進行混合時加入偶聯劑和分散劑進行改性處理,對成型主機和成型輔機進行升溫,升溫到80℃后,在真空狀態下進行擠塑成型,擠塑完畢經過拉制,冷卻成型后通過抗菌機進行抗菌測試,測試抗菌成分,抗菌測試結果達到國家標準后入庫進行下一步制備,通過加入偶聯劑和分散劑可以使得抗菌活性成分在線型樹脂中分散的更加均勻,抗菌活性成分和線型樹脂結合的更加徹底,抗菌效果更好的同時抗壓強度更高。2、該抗菌復合管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在塑料抗菌內管的表面開設有圓形凹孔,圓形凹孔設置有多個,且在塑料抗菌內管的表面均勻分布,金屬外管的內腔開設有球形凹孔,球形凹孔設置有多個,且在金屬外管的表面均勻分布,黏合劑層采用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烴樹脂為原材料,通過黏合劑層將塑料抗菌內管和金屬外管黏合在一起,并且在黏合時通過設置的球形凹孔和圓形凹孔使得塑料抗菌內管和金屬外管黏結的更加緊密,當復合管受到擠壓時不容易從內部發生崩裂。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金屬外管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塑料抗菌內管結構的主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的俯視圖。圖中:1-塑料抗菌內管,2-黏合劑層,3-金屬外管,4-圓形凹孔,5-球形凹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抗菌復合管,它包括由內向外依次膠合連接的塑料抗菌內管1、黏合劑層2和金屬外管3,塑料抗菌內管1的表面開設有圓形凹孔4,圓形凹孔4設置有多個,且在塑料抗菌內管1的表面均勻分布,金屬外管3的內腔開設有球形凹孔5,球形凹孔5設置有多個,且在金屬外管3的表面均勻分布,黏合劑層2采用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烴樹脂為原材料,通過黏合劑層2將塑料抗菌內管1和金屬外管3黏合在一起,并且在黏合時通過設置的球形凹孔5和圓形凹孔4使得塑料抗菌內管1和金屬外管3黏結的更加緊密,當復合管受到擠壓時不容易從內部發生崩裂。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四種技術方案:一種抗菌復合管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實施例:實施例一:步驟一、金屬外管3的制備:根據金屬外管3尺寸制備模具,通過制備模具對金屬外管3進行注塑成型,注塑成型后,將金屬外管3取出,冷卻到30攝氏度后,對表面進行去毛刺處理,處理完畢后在30-35℃溫度下,用磷化液對管材進行磷化處理三十分鐘,使管材表面形成磷化膜,隔絕空氣;步驟二、塑料抗菌內管1的制備:根據塑料抗菌內管尺寸制備模具,將85份線型聚乙烯和15份環氧樹脂通過攪拌機在30-34℃下攪拌30min進行混合,并且在進行混合時加入偶聯劑和分散劑進行改性處理,對成型主機和成型輔機進行升溫,升溫到80℃后,在真空狀態下進行擠塑成型,擠塑完畢經過拉制,冷卻成型后通過抗菌機進行抗菌測試,測試抗菌成分,抗菌測試結果達到國家標準后入庫進行下一步制備;步驟三、襯塑復合管的制備:將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烴樹脂加熱融化后分別涂覆于塑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抗菌復合管,包括由內向外依次膠合連接的塑料抗菌內管(1)、黏合劑層(2)和金屬外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內管(1)的表面開設有圓形凹孔(4),所述圓形凹孔(4)設置有多個,且在塑料抗菌內管(1)的表面均勻分布,所述金屬外管(3)的內腔開設有球形凹孔(5),所述球形凹孔(5)設置有多個,且在金屬外管(3)的表面均勻分布,所述黏合劑層(2)采用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烴樹脂為原材料。/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抗菌復合管,包括由內向外依次膠合連接的塑料抗菌內管(1)、黏合劑層(2)和金屬外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內管(1)的表面開設有圓形凹孔(4),所述圓形凹孔(4)設置有多個,且在塑料抗菌內管(1)的表面均勻分布,所述金屬外管(3)的內腔開設有球形凹孔(5),所述球形凹孔(5)設置有多個,且在金屬外管(3)的表面均勻分布,所述黏合劑層(2)采用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烴樹脂為原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菌復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內管(1)的配方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0-1.6份、線型聚乙烯83.4-85份和環氧樹脂15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抗菌復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內管(1)的配方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0份、線型聚乙烯85份和環氧樹脂15份。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抗菌復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內管(1)的配方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份、線型聚乙烯84份和環氧樹脂15份。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抗菌復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內管(1)的配方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3份、線型聚乙烯83.7份和環氧樹脂15份。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抗菌復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抗菌內管(1)的配方原料組分按重量份比包括:抗菌活性成分1.6份、線型聚乙烯83.4份和環氧樹脂15份。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抗菌復合管,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志開,陳文杰,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碧源管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